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古代农门长子的升级路(科举) > 第20章 第二十章

古代农门长子的升级路(科举) 第20章 第二十章

作者:佰戈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6-08 18:55:05 来源:文学城

王景禹却没管许多,选了纸墨笔,就踱到了店内的书架处。

他略看了看,这个年代的印刷术还是雕版印刷,纸书都是极其珍贵的。

因此,这间书行的书架上,也只将每一种书只摆出一本样书,书僮侯在一旁,根据买者的要求,亲自捧起书一页页代其翻阅。

这段时间,在老村正处,他已经学完了一遍启蒙的《千字文》《三字经》《孝经》,声律相关的《大景重修广韵》《笠翁对韵》。

当然,将这些书实打实一点点学完了的,是老村正的孙子李念仁。

王景禹则只是听老村正粗粗讲读了一遍。

除了千字文和三字经,其他内容都没有严格要求王景禹一定要准确无误的背诵和默写。

老村正认为王景禹属于是起步入门晚,识字写字的进度慢,但悟性好,又不必死记硬背的应考,讲学的内容可以提前多听听。

因此,两个多月下来,就已经完全与李立仁是同一个进度了。

眼下,《论语》已粗讲了开头,今年还准备把《诗经》也给他们二人讲读一遍。

《论语》李长发已有了一个旧本。

王景禹看到这里有售卖《论语集解》,这是由大景朝前代大儒所注解过的版本,也是科考士子的必读书目。

《诗经》老村正还没有书,已经同儿子儿媳商议过,准备夏收后有了余粮,就好歹要花钱买回来。

待明年起,再把《春秋》《尔雅》《尚书》《周易》《九章》陆续一本本买回来,这般下来,要应付县试,这些书本也暂够了。

这类科考必学的经典书籍,单独集中在一起摆放。

王景禹选了《论语集解》《诗经》和《春秋》三本,《九章》暂时粗略翻了翻,计划待下次采购再考虑这本。

另外,他还要看看这家书行中,有没有有助于他更详尽的了解这个朝代的书。

因此,他暂时没着急让书僮把三本书拿起来,而是站在一排书架前一本一本的看封皮。

他已经是第三次来了,前次没什么新书,这临南县书籍更新确实是相当的慢,但今日,还真让他有了新发现。

一本是年初新印发行版的《大景刑统》,一本是自然风物地理类的《大景风情志》。

他当即示意了书僮,正准备让他将两本书拿起简略翻阅,一旁突然有人叫他。

“王家大郎?”

声调矜持,尾音上挑,充满了讶异和傲慢。

这道声音听起来并不耳熟,即使是以前的王家大郎记忆里,也很难搜索到这一号人。

王景禹微转了头。

入目的是也来到了书架位置的主仆四人。

而方才喊了他的,正是四人中的一位华服妇人。

这妇人年约三十许,混在人群里算不得出挑的相貌,高颧骨、眉心带钩,着一身的亮色绸衣,连脚上登的那双鞋都是绸面绣花,加上发间耳畔的金玉首饰,在这临南镇,属于一眼看过去即可令人得知她家有钱富贵的打扮。

此时她正带着毫不掩饰的挑剔目光,从头到脚的打量着自己。

似乎她主动开口问了一句,已经是极了不得的给了自己天大的面子,现在就等着自己立马识相的上前问礼攀谈。

王景禹与她的视线错开。

跟在这妇人身旁的还有一名十三四岁的少年,同样是一身绸衣。

另有两名布衣仆从,王景禹认出,其中那个离妇人较近的,正是曾经到双满村,要带走二丫和二郎的刘管事。

显然认出自己的,正是这位刘管事。

刘管事见到王景禹看向了自己,知道他必然记得自己。

既然能认出他刘管事,那用狗脑子也能想到,刚刚开口叫他的人是谁了吧?

果然,只见那王家大郎的视线似毫无着落般,轻飘飘从他身上飘走了,重新看向了自家夫人。

谁知,下一刻。

少年挑了挑眉,淡道:“你谁?”

在王景禹的注视下,只见那带钩的眉心迅速拧出两道竖纹,双眉尾梢吊成了把镰刀。

感到被冒犯了的郭氏怒哼一声:“果然是乡间野种,好没规矩!”

那刘管事见自家主母动怒了,连忙上前。

“王家大郎!你怎么回事,见了我还不识得你眼前的贵人吗?”

说话间,他的一对扫帚眉上下翻飞:“听清楚了,这是咱们临南县郭秀才郭老爷家唯一的一位小姐,商铺和田产数一数二的王家的当家主母夫人,也是你的嫡亲舅母!听明白了吗?”

“现在,夫人金口问话,还不跪过来答问!”

眼前人的表情是如此生动,瞬间将王景禹拉回了他第一次卖香菇回来那日的情境当中。

真的,这刘管事若生在现代,去拍戏专门饰演狗仗人势恶仆专业户,怕是能捧回个最佳配角大奖杯!

而刘管事这一通“科普”,王景禹只想到了一点——

好长的头衔!

这样的人物出场方式,他还真是久违了。

只是,真要论起头衔,比起前世他的大哥,那还是差的远了。

就是他自己偶尔混混玩的头衔,全部念一遍也能凑出一篇小作文。

有一次,他和他大哥代表青年企业家在一家商业座谈会中发言,主办方有求于他们,因此当会议的主持人在开场介绍他们时,愣是把他哥俩从上学期间的竞赛奖学金课题、家族企业背景、创办过的企业获得的名头通通拿出来,足足读了十分钟。

场下之人无不汗颜。

若不是现场的嘉宾无一不知,主持人所念,都是这兄弟俩实打实的成绩,怕是要当做是脱口秀现场!

当时他接过麦,开口调笑自家大哥:“好了王董,现在你只有不到两分钟的发言时间!”

嘉宾们原本考虑他们的面子,撑着不笑出来,此时见他们兄弟调侃了起来,终于爆发了出来,一瞬间哄堂大笑。

现如今,眼前这位他第一次得以见到真人的舅母,在听到刘管事念唱这一串名号时,习惯性的控制着面部表情,以使得自己看起来庄重矜贵。

往事与现实交织,衬得眼前这一幕,才更像是一场粗陋的表演,拙劣的脱口秀。

“噗嗤……”一声。

王景禹笑了。

而原本活色生香的两人,表情瞬间凝固。

郭氏身侧那名少年,原本根本没把他看在眼里,只在最初郭氏出声的时候扫了一眼。

见是个村里人打扮粗布麻衣的野小子,便只去书案上选看书目,对他早就见惯了姑母的所作所为也恍若未闻。

王景禹笑声清朗,没有杂质,因此虽然声音并不响亮,却很容易捕捉到。

那少年也停下了看书,皱着眉莫名其妙看了王景禹一眼,又诧异的扫了自己的姑母。

郭氏被侄儿这一盯,惊怒之中又有些难堪。

“你笑个什么?”

王景禹已经不想再理会这一行人。

他又示意那书僮分别为他翻开《大景刑统》和《大景风情志》,翻看几页内容,又确认书页印刷质量后,当即交了款。

书僮再次带着满脸的不可置信,从这农家少年手中,接过了将近两吊钱。

目睹这一切的刘管事,更是直接呆立当场。

王家在三个月以前是什么境况,他亲眼见过,清楚的不能再清楚!

书行的掌柜一直留意着这里的情况,反应倒比书僮快的多。虽不知这农家小子是何来路,但进店花销了的都是客。

催促道:“还不快给这位哥儿把书细细包了!”

书僮回神,连忙拿出纸包,替他把书和纸笔墨分门别类的包好以防磨损,递给王景禹:“小哥儿您收好。”

“多谢。”

王景禹接过以后,又用背袋里事先准备好的的布包了一层,这才妥善的收进背袋。

时辰刚刚好,按计划办完了今日的事,现在步行回到双满村,王母的午饭也要准备好了。

王景禹盘算着一会儿路过一处点心铺,再买一纸包山楂糕和栗子酥。

不用想都知道,两个小崽儿看到点心以后,眼睛亮晶晶圆溜溜的,直流口水的样儿!

他心下愉悦,归家的脚步轻快,绕过原身的舅母一行人,目不斜视的出了书行。

直到他整个人都彻底从视线之内消失,郭氏才抬起手臂指向书行门口,气得微微哆嗦。

“好、好个穷酸没教养的下贱泥巴种!”

刘管事这才回过神,见夫人震怒,慌忙追到店门口,冲着早已不见大郎人影的街道瞎嚷嚷了几句,盼望着能让主母消消气!

郭氏自觉脸上挂不住,勉力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对着侄子解释道:“这就是你姑父那穷山沟子里的亲亲外甥!打小没爹教没娘养,才会这副样子!这种泥巴地里打滚的穷酸农家小子,遇见了真是晦气!”

郭氏的侄子郭文星,倒没接这个话茬儿。

转而问道:“可是……他刚才买的那些书,可一点不简单。”

“又怎么会只是个没教养的小子?”

而且据他观察,那个被唤做王家大郎的,在刚才选书时,准备无误的指着书本说出了书名,书僮翻阅时,那王家大郎一页一页审看的样子,也确实是认识字的。

想到这里,他也顺口就说了出来:“而且,我可以确认,他是识字的。”

在他们临南县,哪有穷酸小子能识字,还能这般大手笔的花钱在买书上?

听了侄子的话,郭氏也拧眉那罕起来。

她向来将这侄子看的甚高,因自己不能生养,大有将其视如亲子,把家业也传给他的打算。

这个生养在山沟子里,几个月前差点为了点吃食,就肯把弟妹都卖入郭家的小崽子……

怎么就野鸡成了凤凰,会识字看书了?

“老刘,找人去查查怎么回事。”

《大景重修广韵》是参考宋代历史上的音韵学著作《广韵》,全称《大宋重修广韵》,这里根据本文朝代设定背景略改了名。

下章周四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第二十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