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媾和十五年 > 第2章 不速之客

媾和十五年 第2章 不速之客

作者:叁森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01 00:47:20 来源:文学城

鸿嘉帝十六年,虹城。

一场春雨方过,薄雾笼罩着远山,草木伸出枝丫,生长得茂密。

分明是春意正浓,方圆百里却没有踏青的行人,倒显得有些荒凉。

阳光破晓,雾凝成了露珠,密林小道中传来悉悉索索的动静,一时打破了山中宁静。

一位年约十五的姑娘扒开灌木丛钻了出来,轻车熟路向前。

扶疏是这几日山中的首位来客,自有记忆起,她便一直随阿娘生活在虹城。

循着熟悉的方向探望,不过两日,春天里新长出的藤蔓枝叶又挡住了小路。

扶疏抽出背篓里的镰刀,麻利地砍断拦路的枝条,她颠了颠身后背篓,继续向山上道观行去。

虹城里因为十多年前的战事,人烟稀少,想寻得一份长久营生都难得很,扶疏便四处帮衬以赚取些铜板。

前几日,扶疏便是帮山上那位道长卖掉了菜秧,现下正要送回去交差,领自己的辛苦费呢!

想起自己攒下的钱财,扶疏脚步也轻快了些。

不知为何,阿娘出城做生意的日子越来越频繁,母女二人已有十天未曾相见了,若是自己也能多赚些银两,阿娘就不会那么辛苦了……

上山的路难走,不一会儿,扶疏的布鞋上就沾满了湿润的泥土。她早已习以为常,随意扫去,一边独赏着山间春色一边想着自己的事情消磨着时光。

阵阵风起,树叶簌簌的声音大起来,扶疏忽而顿住脚步。

这声音……似乎,不止自己一人在林间穿梭。

凭扶疏在虹城十几年的经验,应当是昌国士兵。

扶疏也曾奇怪,为何纪国土地上,仍有昌国将士肆意妄为。阿娘告诉她,是因为当年媾和条约里,不再允李将军派兵踏入虹城,昌国还特意留了一队兵马牵制留在虹城的质女。

暂且不言这些昌国士兵待那质女如何,他们趁着条约漏洞,时不时犯入虹城,扫掠民众钱财以满足口腹私欲。

这几日,那些士兵怕不是见自己挨家挨户送菜苗,知晓她身有钱财,便追来劫走吧?

扶疏心中一紧,连忙观察动静的方向。

树影错落,借着落差高处,扶疏粗略估计有十余人。

扶疏心中暗自发笑,她兜里到底是有多少油水啊,引得如此多士兵一起追来,怕是都不够来者瓜分的……

不过按她的性子,就算只有半个铜板,也不愿轻易拱手让人。

扶疏随手抓了些落叶,铺撒掩去自己的脚印。扶疏抖了抖原本给食材遮阳用的草席,笼在身上,冒着腰快速向山上道观走去。

道观只有一座破了顶的木塔,却是虹城最安全之处。

道观里面居着一位半路出家的年轻道士,扶疏不曾听闻他的过往,但那位道长身上的武功却是不容小觑。

从小阿娘不在时,扶疏若遇见作乱的士兵,便会逃来到此处寻得庇护。

还好今日是在顺路来道观时碰见了昌国士兵,不然可是难逃一劫了。

扶疏一路穿梭,露水沾得草席都重了些许。看见眼前这片竹林,扶疏就知道离道观不远了。

回头望不见动静,应是甩开了来者,扶疏这才敢重重呼出一口气。

竹林中已长出了几根半人高的新竹,还有许多未冒头的土包。

扶疏她伸手探了探,嘴角弯起笑意,转眼抛却心中烦忧。看来这片竹林的春笋过两日可以挖了,到时候又能换得一笔钱财。

“小扶疏,别惦记这竹笋了……”

一道声音响起,黍卿道长挑着一担水缓步迎来,看穿了扶疏的心思,“今年我想留着它们,长成一片竹林看看。”

“哦,”

扶疏颇为依依不舍地看着冒尖的竹笋,抱住背篓跑到黍卿身边,“黍卿道长,昌国的士兵又追过来了!你可要护好我了——”

她顿了顿,“他们若抢走了我的钱财,这些我辛苦换好的食物,便不给你了!”

黍卿只比扶疏年长十来岁,扶疏从小与之相熟,知晓他平日里最是心软,才敢如此语气“威胁”他。

“过来。”

黍卿云淡风轻地应声,只取出扁担,握在手中却有利剑之势。

两人一同向道观中走去,警惕地观察着周围动静。

道观清幽,香烛袅袅。扶疏清点好带来的食材,结算了需付的银两。

看来那些昌国士兵是打道回府了,不然怎会已过半个时辰还未追过来?扶疏放心地饮完一捧山泉水,方背上竹篓准备下山,道观前的竹林却传来了脚步声。

察觉到声响,扶疏跳步冲回道观,缩到黍卿道长身后。黍卿没有多言,快速拾起一根最粗的柴棍,将道观木门掩上。

门外脚步声停,一时安静僵持。

木门历经风雨年岁,已是岌岌可危,就连十岁顽童一脚便可撞开。

就是这样一扇门,竟然止住了门外的来者。

扶疏发觉不对,屏息凑近到二指宽的门缝向外张望。

门外之人虽多,但个个衣冠整整,显得他们身上汗水和脚上泥土更为突兀,看来是在山中徘徊迷路了许久。

扶疏喃喃自语:“看这模样,不像是昌国士兵……”

还没来得及细思,来者隔着道观木门齐刷刷鞠躬行礼,倒让扶疏吓了一跳。

为首的大人直起身,望着道观内的人影规规矩矩道:“十五年之期已到,我等奉命特来迎姑娘回府——”

这些话当真像只能在话本里听到的腔调……扶疏对上黍卿道长同样疑惑的目光,这又是什么骗财骗色的招式?

“你们,你们乱说什么呢!”

扶疏生性警惕,反手又加上了一根木门闩,向外嚷道,“我有亲人,从小在虹城十几年了!你们认错人了,快些走吧!”

“所有人,卸下佩剑。”

听出扶疏语气中的不安,为首之人缓言发令,率先取下腰间佩剑置于地上。

“嫡姑娘,老身是李将军府申掌事。”

队伍中走出来一位双鬓泛白的老者,“十五年前战事条约所迫,李将军和夫人一直不能亲来虹城看看。一晃这么多年,嫡姑娘不记得了也是正常的!”

说罢,他将当年的休战书连同鸿嘉帝所下诏令轻轻摆放在木门前,静待扶疏自行判断。

扶疏杏眼微眨,见黍卿在身旁护着,便小心翼翼打开了道观木门,拿起卷册。

她虽没见过圣谕,但手中卷册流金溢彩,张牙舞爪的章印落于其上,应当做不了假。

在自己小时候的依稀记忆,虹城里确实来了一位年纪与自己相仿的贵女,只不过……

扶疏可惜地摇了摇头,叹息道:“你说的那位嫡女已经死了。”

一场山贼暴乱,那位贵女就死在了眼前,还是阿娘替她们收的尸,这么多年一直无人问津。

“小的不会认错。”

申掌事压抑着话语间的急切,额边汗渍落下,涩了眼眶,“姑娘脖间可是有挂平安锁,这正是幼时夫人亲手戴上的信物。”

扶疏一惊,隔着衣物摸了摸胸前的坠饰。

这平安锁是阿娘在儿时给自己的,时间算起来,正是在替那贵女收尸之后。阿娘莫不是顺走了那贵女之物,才引得李家人今日误会。

“非也……这坠饰是在某处拾来的,你要还给你便是!”

若辩解得再详尽些,恐怕会牵连到阿娘。扶疏收了话头,一把扯下平安锁放在卷册旁,躲回道观内未再开口,

申掌事也不着急,只缓了缓神色,见一旁黍卿道长同扶疏更为亲近,提议道:“情况复杂,可否允我同这位道长细说几句。”

黍卿道长看了一眼扶疏,又看了一眼申掌事,这才颔首走近几步。

扶疏皱着眉观察着二人神情,黍卿眼中闪过一瞬愕然,立即又转为释然,扶疏实在猜不出他们低语所议是何事。

“黍卿道长,我可以相信你吗?”看着黍卿走回来的身影,扶疏有些怀疑地质问道,“他们不会是给了你什么好处?”

但随即扶疏自己否定了这般猜测,这么多年,黍卿道长仁慈得连只蚂蚁都不会碾,又怎会出卖自己呢。

黍卿神色依旧如往常淡然,眼眸中说不清是释然还是期冀,他有些凝重地蹲下身:“小扶疏,我记得你说过,不想要在虹城消磨一辈子的时光,如今便是机会。”

扶疏压低了声音惊道:“你的意思是要我随他们去!”

黍卿点点头,颇有深意道,“不用在意过往身份是何人,只管往前看便好。”

“难道……这些家仆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扶疏倒是看不明白了,犹豫地疑惑开口。

“扶疏姑娘放心,李家只认信物。”像是想让扶疏安心般,来者纷纷开口附议。

这是何意?这群李府的家仆胳膊肘都向着她一个外人拐?

扶疏震惊地望向黍卿,黍卿同样不可否置地挑眉。

风止云静,似乎也在等待她的答案。扶疏不得不承认,她动心了。

虹城太乱,扶疏早就起了与阿娘离开虹城的念头。

如今去往长安城的道路就摆在眼前,她虽没想到是这种方式,但终不失为一道权宜之计。

如今,是这些家仆赶鸭子上架胡乱认人,错不在己;来日,扶疏只要能说清真相,大不了受些皮肉之苦,重新寻一处安稳之地与阿娘相伴生活,总比在虹城惶惶度日要好。

扶疏无声朝黍卿比了个口型:“助我。”

转过头,扶疏的眼眸对上申掌事祈盼的深邃目光,她拾起平安锁重新戴回颈畔。

方走到申掌事身边,忽然,扶疏一下子晕了过去,申掌事手忙脚乱地接住她软下去的身子。

黍卿拨开人群,背起扶疏自然转而向道观走去:“小扶疏大抵是今日受了惊吓,又未曾进食,先行休憩一会再下山吧。”

“好,好。”事发突然,来者都很是紧张,急忙连声答应。

趴在黍卿背上的扶疏仍紧闭着双眼,但她手中却多了一块令牌,这是方才混乱时从申掌事腰间摸下来的。

此令牌,是李府来此交涉的印证,也可让阿娘知晓自己去处。

世事繁杂,行至无可避处,扶疏只能相信自己。

此刻道观香烛燃尽,她闭了闭双眼,待一梦初醒,便又会是一番全新景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