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近日偶有骚动,净戒常帮着住持安排他们的住处,整理寺内的存粮。这些因边疆战乱流落而来的民众似乎在长安城中越来越多,一部分露宿在街巷之中,一部分纷纷投往护国寺。他们似乎受到某些指引,护国寺的卧榻有限,但能尽量给收留的人们一口热粥喝。
净戒立于堂前,将寺内的人们扫视一圈,大多都是面黄肌瘦,风尘满身。这些能够来到长安的难民其实也都是足够幸运的了,身在皇都,起码还有一丝活下去的机会。许多北疆的流民,其实都在流离的路上就染病去世,甚至活活饿死了。
“活佛啊,活佛,感谢你们。”
一个身着粗布破衫的老妇人颤巍巍地接过僧众们递过的粥,虽然那粥早已经跟米汤一般稀薄,但好歹能有一口不需银钱的热食了。
还和家中人在一起的人们彼此团成一团,他们衣裳单薄,又兼奔波辛苦,都无声地歪在一边。
而让净戒格外在意的,是蹲在井边的那几个男子。
他们自称是北疆本地的商队帮工,虽经历了长途跋涉,忍饥挨饿,但那衣衫之下却仍看得出并不瘦弱的身材。
这几个男子正端着水碗,背对着护国寺的古井饮水。他们稍显黝黑的皮肤显得有些粗糙,浓眉下的一双眼睛四处移动着,似乎想将每个角落的细节都尽收眼底。
他们喝水的这个举动其实很不常见,正常人喝水时,在井中舀了水便就着这个姿势面对着井口喝下了,如果需要再饮,直接弯腰即可。可这几个人明明已经焦渴难耐了,却仍专程背过身去蹲下喝水。
这显然不是寻常楚唐人所行之举…
净戒心中有所猜测,默默记下了那几人的模样和特征。他转身回到后堂,和住持一道商量接下来安置流民的事宜去了。
赶在深夜之前,寺院的僧众们将后面残破的一座佛塔收拾了出来,里面虽然年久失修无法上至最顶层,但在最底下,给许多无处可去的留名,一个落脚之所避风之处,还是绰绰有余的。
忙完了,这些建寺院的众人也都睡下了净戒这才放了点心,借着夜色掩映,往李惟兹府里走去。
他一直十分留心李惟兹那边的动静,她虽一直未与他挑明有关身份这一层的缘故,但近日来,与净戒愈发亲密的感觉,他当然是知道的。
他明白,李惟兹在把他当做净戒对待,当做一个全新的人,而不是过去的某人的补偿。
她发给虎贲卫的邀帖,并没有一并送给他,只是在很晚的时候单独寄了一份信过来。
李惟兹只说,今夜宅院,月色新妆,有亲友相聚,邀他一同来热闹。
而等他到了那里时,被诸人惊叹的剑舞已经结束。他又错过了自己生命中认为最为重要的一个时刻,不过还好,老天竟然是眷顾他的。
不,应该说,李惟兹应该是眷顾他的。
她在酒和剑的肆意和凌厉中问他,净戒的心跳宛如擂鼓,他猜到她应该十分困倦了,才敢大起胆子慢慢开口回答。
他绝不后悔承认自己的心意,但他可能会后悔,在第二天,她因为这件事而与他再不相往来。
一介僧人,一个暗卫,在浓墨重彩的皇权之下,在贤名广播的东平公主眼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待到安置她睡下,净戒才允许自己贪婪地多看了她一会。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寻心有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