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公主把敌国质子拐回国了 > 第64章 第 64 章

公主把敌国质子拐回国了 第64章 第 64 章

作者:木子非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0 16:41:14 来源:文学城

他们三人在灵前守了一夜,赵巡遗旨中将皇位传于赵荣烁,封赵染为安王,他自有了这两位皇子便对他们寄予不同期望。

如此安排人心所归,赵荣烁和赵染兄弟情深,赵染自是不在乎权利。

赵荣烁还未正式登基,暂理国事。

翌日太监们拿着朝服为他更衣上朝。沈淮序和赵染也在太监搀扶下起身,原地缓了许久腿才渐渐有了知觉。

北齐和西宛一战后,北齐大胜,从大夏借的兵业已班师回朝,战事休整调养本需要些时日,但西苑短时间内竟又重整旗鼓,边境告急,前线急报不断,赵荣烁头疼得很。

沈淮序和赵染回了承乾宫,一向活泛的赵染话少了许多。

沈淮序问道:“陛下身体一向康健,因何如此突然?”

赵巡平日并无急症,依沈淮序的了解,还颇注重饮食,除了偶尔的宫宴平日甚至甚少饮酒。

赵染:“太医亦并未诊断出究竟,但孙太医说过可能是毒。”

毒?宫内饮食皆有规制,赵巡所用膳食更是要经三次试毒,还需太监试过才敢呈给他,何人能下毒,而且能成功呢?

赵染继续道:“但御膳房所有人都查验过,甚至这几日还未倒掉的余肴也被皇兄重新验过,均未发现毒物,那名给陛下试吃的太监身体也并未有损。”

何人能悄无声息越过重重禁制接近赵巡,给他下毒呢?

赵荣烁下朝后赶到承乾宫,沈淮序将路上所遇刺客和且末所做之事说与他们二人,那群刺客应是且末所派。

赵染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怎么可能,那且末帝姬之前不还有意同你联姻,怎会下此杀手。”

沈淮序:“若我此次没顺利逃走,反而死在路上,更有传言我在大夏半年受其迫害和凌辱,你们会不会当真?”

北齐这方并不知道夏霁是大夏公主,若沈淮序惨死途中,又无一人幸免,以赵荣烁和赵染同他的交情难免不会多想,再加上皇帝赵巡刚刚驾崩,他们心中定悲愤难鸣,那与大夏的关系便愈发恶化。

沈淮序将吴鸿飞已故的消息告诉他们,赵染不由得直冒冷汗。

赵荣烁抿紧了唇,狠狠说道:“且末还有一事,你们未知,且末一向擅长用毒。”

他们三人聚在一起,将各自所知互相通晓,从西宛带兵重来,到沈淮序在大夏所经历的种种,无一不指向行踪不定的且末人。

虽然不确定支援西宛背后是哪国,但西宛此番定有其他势力在背后相助,赵荣烁已抽调周边城中的军队赶往增援。

若只是且末与西宛两国,不足为惧,但怕就怕他们早已结盟,大夏面对的不仅是两个小国,而是整个西北部族。

赵荣烁望着宫墙外,烈日映在他脸上泛着一层金光,许久不见,他仿佛更沉稳了。

根据礼部和钦天监定的日子,几天后,赵巡下葬,赵荣烁登基。

幼时赵荣烁总坐在书房中,面前堆满了各种书,夫子在一旁向他说着各国局势,他瘦小的身子被书围住,若不上前细看,都不知此处坐着个小团子,如今桌上的书变成了一沓沓奏章,高坐其上的九五之尊透着威严。

赵荣烁翻看一封封奏章,服侍先帝赵巡的太监走入:“启禀陛下,先帝生前曾留下一封信,待端王从大夏出质归来后,命您交给他。”

赵荣烁接过,信笺以火漆印密封,他暂且搁置到一旁。

手还未落下便看到迎面而来的沈淮序和赵染。

自赵巡驾崩,赵荣烁一日未曾休息,晚上甚至都睡在御书房内,他们上前把他架起,沈淮序道:“我回来这么久,你也没为我接风洗尘,走走走,休息半日,这奏章又不会跑,回来再批。”

赵荣烁正好将信笺递给沈淮序:“这是父皇生前所托,留给你的。”

沈淮序郑重接过,当年密诏只有赵巡知道其中内情,但他赶回时赵巡已故。

他本以为会成为一个秘密,不曾想赵巡竟留了信,那这信中是否与他父兄有关呢?

赵染本来只架着赵荣烁,现在又一手拉过沈淮序:“你们俩走不走,这信你也等等再看,今下午最要紧的事是休息,顺便给淮序接风。”

沈淮序将信放入怀中,三人策马出了宫。

赵荣烁的安危事关一国,哪怕是私服出行,他身边亦带了四名贴身侍卫和十名暗卫,他颇不习惯,总有一种被人监视之感。

*

远在浔阳的夏霁知道北齐皇帝驾崩之事,不由得担心,但她已然同沈淮序定好在此,不会再多惹事端。

她记起沈淮序提到过的阳谷关,问客栈老板要了浔阳城舆图,老板热情指着图:“这阳谷关不远,出城十里就到了。”

夏霁抬眼看着阿静,阿静抱剑在身前,淡淡道:“不行,小姐,老爷有交代,你若出了浔阳城,阿静只怕会受罚。”

夏霁努努嘴,罢了,她想去阳谷关看看的心思还是趁早打消。

不多时,窗外下起雨,此时正值雨季,浔阳比起南边的一些城镇雨水不多,但近几日雨下得又大又急,夏霁几乎每日出门都会带伞。

*

且末帝姬伸出手,窗外的雨水打湿她的手臂,顺流而下,落到地上溅起一只只透明的雨蝶。

她身旁跪着一黑衣人,低头不语。

帝姬:“没用的东西,回去再跟国师多学几日,若是再拖几日便好了,北齐皇帝死得还是太早了,不过并无大碍,赵荣烁那性子说好听了是沉稳,难听点便是懦弱,赵巡刚驾崩,北齐自顾不暇。”

她透过窗户看着街对面的夏霁,问向身后的人:“国师如何说,这雨还会大么。”

身后人回禀:“这几日雨水最盛,最好的时机便是这几日了。”

帝姬收回手,随侍递上手帕,她慢条斯理的擦干,拎着帕角的手随风松开,帕子被雨打湿,像断线的风筝摇晃着坠在地上,漾起小小水纹:“通知大山和西宛人,动手。”

*

自赵巡死后,赵荣烁第一次坐在桌边用饭,赵染虽然面上不显,但话少了许多。

沈淮序将他与夏霁的事告诉他们,北齐正值多事之秋。

他话只说了一半,将待局势稳定后,想去大夏的事埋在心中,暂且不告诉他们二人。

若是往日,赵染定会千般万般抱怨一番,毕竟他曾心仪夏霁。

但他现在只端起酒杯,笑眼中带着终会分别的落寞:“先祝贺你们,可一定记得请我们喝喜酒,我们三兄弟许久未见,今日不醉不归。”

他们三人举杯共饮,回忆往昔,仿佛又回到几年前。

沈淮序和赵染想方设法逃出去玩,扔了赵荣烁的书卷拉他一起,赵巡责骂时他们二人却缩在赵荣烁身后,让他顶包。

“报!圣上,前线急报,有三支不明军队正攻打我方武威、敦煌、延洲,同时,西宛卷土重来,直奔酒星而去。”赵荣烁此前派人传令从以上三地调了部分兵力前去支援酒星。

不料,敌人等待的正是此时,侍卫补充:“另有两个城镇发生暴乱,具体原因不明。”他们三人酒意瞬间消散,赵荣烁伸出手,侍卫自然地将急报放到他手中。

他看罢之后将急报递给沈淮序和赵染,同时下令:“命兵部尚书、刑部尚书以及袁崇将军速速进攻。”

急报中并未摸清敌人数量多寡,但西部五座城池同时发生动乱,外加西苑正在强势进攻的酒星,局势危机刻不容缓。

他随即摆驾回宫,沈淮序在回宫路上开口说道:“在大夏,裴凝曾教我武功,我也看过不少兵法也许…”

赵荣烁打断了他的话:“不急,在我与其他大臣商议之后再行决断。”

纵使沈淮序是武学奇才,又有良师教授,但半年时间能在战场上自保已是不易,何况他完全没有作战经验,如果强行上战场只会白白枉死。

更重要一点,赵荣烁不确定。

他藏于身后的手握掌成拳,他从小便不敢出错,不容有失,赵巡突然离去,整个北齐的担子落在他身上,他绝不能有错。

幸好,先皇为他留了能臣在旁辅佐。

他们三人刚回到宫中,另有一份密报传来,赵荣烁浅叹一口气,密报却并不与军中相关。他看罢后将密报递给沈淮序,几乎同一时刻大夏亦遭受了来自西部几个小部族的进攻。

北齐和大夏在同一时间边境起事,很难不让人认为事先图谋。

袁崇已年过古稀,但身子爽朗,丝毫不输当年风采,他听罢前线形势分析道:“老臣可即刻领兵前去支援,但若是西部各族有意围攻北齐和大夏,我朝虽然近年兵力不足,但大夏却完全可以与之抗衡,

西部所有部族联合起来尚能与大夏一战。为何他们不集中兵力攻下酒星反而分散兵力,这无异于以卵击石,突袭可能有奇效,但若以此拿下一座城池,收效甚微。”

袁崇最后提议望京的兵力一定不能少,国不可一日无君,驻守望京方是正途。

赵荣烁听取了他们的建议,并没有调动望京的核心力量,由袁崇先带一小支先遣部队前去探听情况。

大夏这边得到沈淮序的提醒,但夏明帝并未将西部部族放在眼里。

裴国公本来有意让裴凝前去探查,但念着齐雪心刚刚怀有身孕,胎像不稳,也不好强行拆散他们二人。

夏明帝从临安附近几座城池抽调了守城的兵力,由副将宣武带兵支援。

队伍临行前裴凝匆匆赶到,单膝跪在地上:“还请圣上见谅,属下来迟。”

夏明帝认为此等小乱无需裴凝前去,但裴凝去意已决。

“起身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