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歌舞繁华 > 第23章 皇子的成长日记(19)

歌舞繁华 第23章 皇子的成长日记(19)

作者:托雷姬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2 15:50:50 来源:文学城

“陛下有旨——!”

正当延德殿中的大臣们和羽靖正哭的伤心中,得福和冯安按照羽泽的吩咐取来他当时藏好的那个盒子,当着众人的面打开。

龙椁旁边,得福拿着盒子,当着众人的面将上面的灰尘擦干净“冯相,请宣读陛下的遗诏吧。”

“嗯。”

见状,冯安打开盒子,取出里面的黄帛开始念了起来:

【朕以眇身,君临天下,赖宗庙之灵,方有此大业。今大限将至,国事、家事皆有所托。

朕在位之时,本欲兴邦安国,续秦汉之盛,创盛世之景。然朕或有失德,或误信奸佞,致天下有动荡之势。朕心实愧于民。

朕之子靖,当以仁孝为本,恭谦待下,修文治,整武备。观太子,性善且有大略,朕去后,太子宜即皇帝位。望新君敬天法祖,纳天地社稷之福,思黎民之所苦。少兴兵事,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使百姓得以繁衍生息。

朝中诸臣,朕之恩赐不可谓不厚,太子继位后,当辅弼新君,尽忠职守。勿以权谋私,勿党同伐异。三公者,当劝天子以德政,九卿者,应各司其职,共保大楚之社稷。

四海之内,皆朕之子民。朕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故新君当以民为念,民用不足,则朕之宗庙不安。

朕既崩,丧礼从简,不可劳民伤财。朕之身躯,归于黄土,勿以金玉厚葬,仅以平常衣衫入殓,就于朕之陵寝可也。望朕之遗诏,上下皆能遵行。朕虽死,亦念大隋之兴衰,愿大隋万年永固。

君无戏言,朕之遗命。

钦此。】

这份明显早就写好的遗诏被得福和冯安这两个亲信给拿出来,这就说明羽泽早就有了准备。

想到这里,以尚书令赵德为首的这一批人不由得暗暗心惊。虽然按照时间来算,羽泽确实有很大概率是因为吃了自己进献的补药而去世的,但谁知道他到底是不是把羽靖变成后手,而自己则故意去死,然后让这批前朝判臣放松警惕而被一网打尽。

一想到有这种可能,赵德等人就忍不住直冒冷汗,决心回去就马上让底下的人先安分几年,而自己也要赶紧把账簿这些东西都毁了,绝对不留一丝痕迹!

好在,羽靖继位后只是单纯的改年号为建平,意为尊太祖遗诏“少兴兵事,与民休息,轻徭薄赋,使百姓得以繁衍生息”,得天下太平,同时又看国库颇丰,下令今后赋税减免两成。

没有与自己为难这事,让赵德这一批人着实松了口气。

但这种事情还是不能安心太早。

返回赵府之后,赵德找来赵辛在书房密谈。

“辛儿,如今太子殿下已经登基,这边能否送一点合适的‘贡礼’上去?”

赵德想来想去,觉得目前也就这招了。

虽然羽靖在去年就已经有了子嗣,但现在既然已经晋位为皇帝了,那三宫六院自然也应该充实起来了。

赵辛立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恭敬道“绮梦楼的四个招牌都入得了陛下的眼,尤其冬雪,更是得了青睐。”

“进贡艺伎……”

赵德皱了皱眉“虽说我等都知道这艺伎大多是清白之身,但那些猪猡可不懂,尤其上不得台面的穷酸书生更是把青楼和窑子混作一谈。若是真的把她们当贡礼,怕不是惹来耻笑?”

“伯父!”

赵辛还是觉得赵德顾虑太多了,忍不住低喝一声“你觉得家族重要还是这种瑕疵重要?实在不行,不如就侄儿亲自送去,反正我已经是一个纨绔,做出这种荒唐事也能有个说法。”

“苦了你了……”

赵德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放心走了出去。

赵辛一愣,但很快就明白过来,赵德是从听到这份礼物开始就打算让自己出面了。

只是,话说回来,这种事情还真就只能自己这个纨绔去做,因为艺伎的身份在读书人的圈子里真的是上不得台面的。送艺伎给皇帝,这就好像你送了用塑料袋包装的两瓶可乐给领导。

单独拿出来好像还不是什么事,但如果领导旁边放着一袋袋茅台,那你这礼可就显得别出心裁了。

所以,如果是一个本就没有什么智慧、责任方面的好名声的人送出了这么一份掉面子的礼物就没人奇怪了,但如果是一个身居高位的人送出的,那就绝对会惹来整个圈子的人的非议。

明白了赵德的意思的赵辛出了门,派人先前去说一声后,过了差不多半个时辰才来到绮梦楼。

“赵公子,今日怎这么早?”

被喊起来的妇人有点不情愿,但也只能出来接待。毕竟人家一有身份,二是来正常消费的,哪有把人拒之门外的道理。

“我之前带来的那位公子,你可有印象?”

赵辛委婉的透露了一下今天过来的意思。

“托公子的福,那位如今可是成了我们绮梦楼的常客啊!”

说着,妇人掏出了一个钱袋塞过去“虽然这点钱可能入不得公子的眼,但也是奴家的一份心意……”

赵辛哪里不懂她的意思,摆摆手“前几天他的位置又高了。”

抬手向着头顶指了指,赵辛继续道“这位对春夏秋冬四位姑娘可是喜欢得紧,不知……”

虽然没有说完,但妇人已经明白了。只不过,既然没有说完就代表还有商量的余地,妇人赶紧苦着脸道“公子,你也知道我们这四位姑娘养成如今这般也是不容易,如今能够代替她们的孩子可是一个都没有,要是都被赎了,以后还哪有客人来呀!”

“我可是听说绮梦楼已经有琴棋书画四位姑娘已经准备的差不多了?”

赵辛冷冷的笑了一声,随即瞥向妇人“不知这个消息……”

“既然公子都这么说了,那就4万两!”

妇人咬咬牙,准备开始跟赵辛讨价还价。

赵辛却不接话,反而开始说起看似毫无关系的东西“十两就足够一户良家百姓缩衣节食一年生活,三十两更是一年富足生活,你这是准备养小半个建康城的外城百姓了?”

“哎呀~公子,这内城东市可是寸土寸金呐!奴家这楼一年的开销也不小,再加上这几个姑娘都是我从小看到大的……”

说着,还拿出手帕抹了一下眼角。

“一千两,不能再多了。”

赵辛皱皱眉,直接狠狠给打了个骨折。

“这!”

妇人一惊“这不可能!”

但一想到赵辛的身份,马上改成央求的语气“公子,这一千两怎么的也太不符合姑娘们的身价了。”

心里盘算了一下,又道“一万两。”

“六千两。”

赵辛想了想自己能调动的最大权限,还是给了一个比较保守的价格。

“八千两!公子,这已经是奴家亏本让出几个姑娘了!”

妇人一脸欲哭无泪的样子。

看着她这样,赵辛心里嗤笑一声,但面上还是要做出一副为难的样子。

皱着眉装作思考了一会,赵辛这才叹了口气应下来“好。”

小知识:

【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制度确立于秦朝,为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三公九卿制度,以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这一制度在汉朝得到继承和发展,直到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逐渐取代了三公九卿制。

三公:包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负责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九卿:具体包括奉常(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掌管宫廷警卫)、卫尉(掌管宫廷警卫)、太仆(掌管宫廷车马)、廷尉(掌管司法)、典客(掌管民族事务和外交)、治粟内史(掌管财政)、宗正(掌管皇室宗族事务)、少府(掌管皇室财政)。

【养成】

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吕氏春秋·本生》中,原文:“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能养天之所生而为天子”??。

【寸土寸金】

这个成语源自清朝杨懋建的《帝城花样·纫芗传》中,原文为:“当万葩竞秀时,培植妙卉,寸土尺金,顾令此无足重轻之小草,蔓延庭阶,大是恨事。”??

只不过根据蠢作者这贫瘠的词库,这里没有更好的词可以取代它,就这么用一下,请勿深究。

【钱庄】

古代钱庄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明朝中后期,别称票号、钱店。

本来想说拿出银票的,但一想到元朝灭亡为止这亚洲还没统一,怎么可能有人开银行呢。

冷知识:明朝实际版图,鼎盛时期是真的统一亚洲,所以郑和下西洋就是扩张版图去了,和清朝那种伪版图完全不是一回事。

所以,本文不会出现和钱庄、银票相关的任何东西。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皇子的成长日记(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