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歌舞繁华 > 第22章 皇子的成长日记(18)

歌舞繁华 第22章 皇子的成长日记(18)

作者:托雷姬亚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2 15:50:50 来源:文学城

“小女冬雪请见公子。”

正说话间,门外响起了一个如同山涧清泉般的声音。

赵辛转过头看去,见羽靖点点头便喊道“进来吧!”

吱——

房门缓缓打开,一名身着白衣,肩披雪色轻纱,面色有点清冷的女子怀抱十管排箫缓步入内。

头次见到这种有着几分小家碧玉感觉的女子,羽靖的呼吸都变了,感觉她每一步都似乎踏在自己的心头!

虽说自小长在宫里,按理说什么样的美女没有见过?真当每隔几年的宫女填补是假的吗。

但是,宫女都是经过调教,在宫中态度永远那么谨小慎微,就算说话声音大一点都不敢,生怕下一刻就会被砍了脑袋。

而宫外的女子,虽然不受严格的礼教束缚,可以经商、游玩和结社活动,但也因此导致大部分成了所谓的大家闺秀,其中不乏掺杂了一些“疯丫头”。

毕竟,三纲中关于夫妻关系,儒家说的是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虽说西汉董仲舒开始就把三纲缩减到了十二个字,甚至也有不少男拳主义想要把这种从表率演变到病态的压迫思想发扬光大而出书,但在纸张还没完全普及的魏晋时期以来,在普通商贾之家中,竹简依旧是主流,故而不少寒门子弟以及社会中下层的人家依旧还是以儒家最初的三纲为主。

而羽泽这个从寒门上位的皇帝在这些年中更是不支持那种病态思想。

理由也很简单:你们口口声声喊着“君为臣纲”,但也没看到你们愿意死忠,甚至愚忠我啊!可见,这十二字不过是一个口号罢了,还不如恢复正统,罢黜儒教。

因此,不少儒教著作在羽泽登基不久后就被毁去,至于私藏的那部分则是列入**之中,免得毒害其他学子。

正因此,对于羽靖而言,要见到这种对人态度若即若离,还在脚步之间让人能够感受到一种别样柔美的女子真的太难得了。

“冬雪,见过二位公子。”

冬雪微微福身。

那身姿神态,让羽靖如同见了林黛玉的贾宝玉般: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嗯。”

赵辛转头看了看,发现羽靖的眼睛一直盯着冬雪,仿佛想要把她的一举一动都刻进心里一般便明白自己今天这一招做对了。随即清了清嗓子“雪儿,你就在老位置吹一曲拿手的,给我们公子展示一下。”

而赵辛的这一嗓子却也让羽靖清醒过来,脸色微微红了红。但为了维持形象,还是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掩饰尴尬。

这一切都被冬雪收入眼底,原本因为从妇人那边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接走自己而变得清冷的心有了一丝变化,同时,眼眸中波光微粼。

但自己只是一个艺伎,从刚刚那尚书令的儿子的语气和动作中可以知道,这是一个身份无比尊贵的人,甚至可能是建康中心那堵墙中的……

收敛了心绪,冬雪没有出声,只是微微一福身便来到雅间的舞台之上跽坐下来,捧起排箫开始吹起了《梅花三弄》。

虽然是琴曲,但在冬雪的箫声中让《梅花三弄》那原本让人有种仿佛能透过音乐看到“风荡梅花,轻轻舞玉翻银”的景象中多了几分“冬雪纷飞,傲梅凌霜”的感觉。

“公子。”

见羽靖又开始发呆了,赵辛掩面偷笑了一声,随即赶紧轻声唤醒了他“公子!”

“啊?!”

回魂的羽靖似乎被吓了一跳,但也让本就在边演奏边观察他的冬雪走了一个音。

好在二人的心思本就没有过多的放在乐曲上,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冬雪赶紧调整状态,重新专心吹奏起来。

“公子这是被雪儿姑娘的箫声迷住了?”

虽然知道原因,但赵辛并没有明着点破,便委婉的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说了一句。

“冬雪姑娘的箫声确实不错,比起府中乐工似乎都要更胜一筹。”

欣赏归欣赏,但被叫醒后的羽靖还是能保持着自己的情绪给出一个偏向客官的评价。

既然羽靖这么喜欢,赵辛便顺水推舟道“若是如此,公子不如赎下冬雪姑娘,带回去做个乐伎如何?”

“此事不急。”

羽靖摇摇头,说完便闭目养神,专心听了起来。

一年后……

“听闻内兄近来可是成了那绮梦楼的常客?”

冯府中,冯烨边给羽靖倒酒边调侃。

“那里艺伎的乐声不错。”

羽靖想了想,选了一个比较委婉的答案。

“那下次我可是要厚着脸皮跟内兄去一起见识一番了。”

说着,冯烨拿起酒碗碰了碰。

“公子——!”

正说着,一个家仆跑了过来。

“什么事!慌慌张张的成何体统!”

虽然是家仆们平时从未有这种突然闯入的行为,但旁边这人不仅仅是自己的妹夫,更是太子,如果真的冲撞了他就不好了。

“公子恕罪!”

家仆赶紧俯身跪地“宫中来了一位内侍,说是……陛下,驾崩了!”

“什么!”

羽靖有些惊讶“虽然说父皇最近一年来脾气越发急躁,但怎么会……”

“我们还是赶紧回宫吧!”

冯烨看到他脸上的失措,赶紧劝慰“不要急,陛下福寿天齐,消息不一定是真的。”

“对,我们赶紧回宫!”

有了冯烨的劝慰,羽靖很快就回过神开始往外走去。

“让开,这是太子殿下的座驾!”

南面的端门下,守卫本想让人下马车的,但一听到是太子座驾就赶紧抬起自己的大戟放行。

毕竟,人家的爹都死了,还能拦着车让人靠腿跑过去不成?

“殿下,陛下的龙椁已经移至延德殿。”

显阳殿外,得福按照羽泽的吩咐一直等着,直到见到人才赶紧带着羽靖前往延德殿。

‘延德殿?那地方按照规矩不应该停放棺椁,难道陛下还没……’

心中揣着疑惑,冯烨赶紧跟上前面这两人的脚步。

只不过,羽泽过世是真的。还没有到延德殿就听到里面已经有不少朝臣的哭声了。

小知识:

【箫的种类和演变】

唐代以前指多管“箫”,即“排箫”。

单管箫的管体一般呈圆柱形,通常有6~8个侧指孔,吹奏时,用手指按孔,可控制不同音高。多管箫为每管一音,无侧孔。排箫的称呼最初见于唐代赵璘的《因话录》,《元史》中正式称多管“箫”为“排箫”。

现今单管箫,称“洞箫”。

《通典·乐器》引《世本》:“箫,舜所造。其形参差象凤翼,十管,长二尺。”

今之单管洞箫,唐代以前称“笛”,宋代称“箫管”。

《广雅·释乐器》:“箫,大者二十四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底。”

【选拔宫女】

大致可分为汉朝以前、汉朝至明朝、清朝时期三个阶段。

汉朝以前:主要源于战俘。西周以前是奴隶制度,因此主要由战争中的战俘组成奴隶,宫女便是女俘;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奴隶制开始废除,但由于长期战乱中仍然具有大量战俘,因此宫女的来源仍然以战俘为主。

汉朝至明朝:民间选拔良家女(良民家出身的女孩子),也就是在官府有籍贯、且家里人从军不在七科谪内者或非医、巫、商贾、百工,年龄13岁至20岁女孩子。不过,明代的年龄要求则是以13至16岁为主。宫女规模到汉武帝时突破千人,到汉桓帝时则达到五六千人,晋武帝司马炎时期则突破万人,到唐开元、天宝年间时甚至跃升至四万,但此后数量又开始减少,到明朝时数量开始被维持在万人上下。

清朝时期:主要源自于旗人女子。同时将宫女选拔改名选秀,因为所谓的秀女其实就是皇帝后妃备选人。

【秀女】

选秀女是从顺治开始的,从八旗女子中挑选出中意的少女作为内廷的后妃,顺治皇帝的这一做法从此代代相传,成为清宫的一个制度。

秀女选拔分为八旗秀女和包衣三旗秀女,前者每三年挑选一次,后者每年挑选一次,分别由户部和内务府主持。

【三纲五常】

三纲出自法家的《韩非子·忠孝》: “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乱。”

然后有儒家的解读“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而五常则是“仁、义、礼、智、信。

只不过从西汉董仲舒开始把三纲删减到了极致,只剩十二个字,也就是大家平时最熟悉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从一种表率关系扭曲成了上下级的压迫关系。

往贴近生活说,亚洲式恐怖之一:父母对孩子有绝对掌控权就是出自这里的“父为子纲”。

【红楼梦】

第五回中《警幻仙姑赋》写道:爱彼之貌容兮,香培玉琢,美彼之态度兮,凤翥龙翔。

这篇赋写的是贾宝玉眼中的警幻仙姑的形象,也是对林黛玉颜值的肯定。

【梅花三弄】

创作时间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该曲最早由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这一典故在《晋书》和《世说新语》中均有记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皇子的成长日记(1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