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冯相求见。”
羽泽正打算夸戚辙两句,却被门外传来的太监的通报打断。
“来的可真快!”
兴致被打搅了,羽泽也只能作罢“你们留下,这事情也不用避着的。”
让三个孩子都到旁边坐下,羽泽朝着门口喊了一声“宣。”
刚说完,这门便被推开。
只是,门推的急,来人却是踱步而入。
躬身作揖一拜,随后再来到羽泽身前“陛下,那些大臣、豪族们可都是急坏了呢~”
听着好像真的在为他们考虑,但语气中却满是调笑的意味。
“行了,拿点出来吧~”
羽泽挑挑眉,伸手明示。
“哎呀!这好歹给我留点呀~”
冯安知道羽泽开口就说明这事无伤大雅,便没有掩饰的直接原地讨价还价。
羽泽嘴角一勾“三七。”
“不成不成。”
自己这一趟才分到三成,冯安这可不干“五五,不能再多了。”
“成交。”
羽泽爽快的答应了,指了指砚台“你帮我研墨。”
“好嘞——!”
知道人家本来就已经有了解决方案,这便撩起袖子开始在砚台里倒了半匙水开始磨起墨来。
【朕承天命,君临四海。朕闻先代之陆静修者,于道学之功,泽被后世,其德其行,可为楷模。
今简寂观陆静修之后人陆誉,亦承其先辈之德风,学道有成,声名远扬于朕之耳目。朕心怀天下,欲求贤能之士以佐朕躬,理国治民。朕思国师之位,贤才居之,可通天人之事,可定社稷之基。陆氏后人,必受家族福泽与道学传承,朕特命汝出任国师之位。
望汝承先代之荣,继先祖之业,以汝之所学,以道之妙理,辅佐朕治理此江山。朕之臣民,需汝之教化,朕之山河,赖汝之护佑。汝当殚精竭虑,竭尽忠诚,兴道学之盛,助朕之大业,保朕之子民安乐。
钦此!】
不多时,一道看似是兴道教的旨意便被盖上了玺印。
“陛下……这……”
冯安看到圣旨后嘴角抽了抽,心道‘这道学和道教,看似一字之差,但真的要扯起来的话就完全可以变成两码事啊!’
“这不就是他们想要的吗?”
羽泽摆了摆手“这陆静修可是上清派道学的集大成者,又创立灵宝派的宗师,想来他的后人也是不差的。就算不行,让那人没事做个道场,替百姓祈祈福,做个样子也不差的。如果真做的像样,到时候春祭等一切今天祈福的事项都交由他也不是不行。”
“陛下英明!”
羽泽把事情都安排完了,这也就等于把一切都敲定了,冯安也就顺势拍个马屁。
一听这话,羽泽又有了个想法“对了,这道旨意就由你亲自带人去一趟庐山的简寂观宣读,怎么样?”
“陛下,这去一趟就是十天,就算换乘快马也要七天左右,这一去一回就是一个月啊!”
冯安嘴角一抽,只能把时间搬出来。
“那倒也是……”
想了想,羽泽一摆手“那就你安排个人过去好了。至于佛寺,你看着还行的人就给个善终,其他的统统拉去做徭役,正好让现在服役的普通百姓都回家去。人不死完就不用百姓顶上,这可是利民的好事,你说呢?”
“这……全国佛寺近千,僧众十万,排除老幼也有将近六七万的劳役,确实利国利民!”
不算还好,算过之后,饶是冯安也吓了一跳。
“所以,事情都安排好。小和尚该安排的安排,大和尚全拉走,如果是犯事的通缉之贼就重点看管,决不能让逃了,就是死也得死在徭役场上!”
说着,羽泽拿起茶水抿了一口“老和尚嘛,就安排个地方让他们去集中为百姓祈福,算给个善终就好了。”
“好,我马上去安排。”
冯安点点头记下了。
“对了!”
见他正准备去办,羽泽又把人喊住“顺便让刑部和礼部、户部一起出一份关于道士度牒的公文,等这事定下了,我打算成立个专门管理天下道士的祠部。”
冯安俯身拜了拜,随即离开了宣明殿,往建康宫南大门——端门走去。
出了端门,又坐上马车,一路往内城南门——宣阳门前去,直至来到朱雀门御街才到三台五省,三台即司隶、御史、谒者三台,,在城东南,距离朱雀门御街约一里地;而五省则是尚书、门下、中书、秘书、内侍为五省,在更里面,从三台往北便可看见。
传旨这事情倒是很快,毕竟是丞相亲临,司隶辅助巡察京畿以外全国郡县,有调遣京畿驻军的权限;而谒者台则是掌朝廷礼仪与传达使命,两边共同派出人手,很快就根据圣旨决定由一名谒者仆射携两名谒者,再有司隶调遣三十军士护卫往庐山方向前去。
而其他事情则是带着司隶台和谒者台的人到五省朝堂,召集中书省下六部尚书、侍郎共议。
由于已经有了被认为是“兴道”的旨意在前,刑部和兵部配合司隶台执行灭佛的事情;度牒的事情,便是礼部、吏部配合谒者台一起商议。
至于冯安,则是每日按时点卯,然后督促一下进度,下属有疑惑的时候指点一下就行。
一月后,谒者台带着陆誉进京,由羽泽亲自在南郊的雩(yú)坛行册封礼。
而那圣旨,虽然原本被供奉在了陆家祠堂,但秘书省都是有备份的。
册封礼的时候,先由秘书省的人在观礼的贵族和百姓面前宣读圣旨,然后由礼部的人拿着官袍上来,羽泽亲自将官帽给陆誉戴上,算是本年轰动全国的第一大事了。
毕竟由皇帝亲自给戴上官帽的,这下全国百姓心中,道教算是无冕国教,而这简寂观更算是皇家道观了。
不过,对于那些官员来说,这就又是另外一个信号了。
毕竟,自古以来,信道的皇帝大多求长生,而求长生,必然服丹。一时间,不少民间小有名气的炼丹方士都被客客气气的请到了各个豪门贵族的家中供奉,只等皇帝求仙问道的传闻从宫中出来,然后好在上层之中露一个脸。
小提示:
圣旨这里因为仿文言文,因此【披】字依旧沿用【被】,读音pi,同披。
陆静修的后人因为没有相关资料,这里就自己编了一个,这人经不起考证,勿查。
小知识:
陆修静(406-477年),字元德。南北朝时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道教上清派宗师,并创立了道教灵宝派。三国吴丞相陆凯的后裔。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流,认为斋醮是求道之本,曾因为《洞玄灵宝》诸经真伪混淆,进行过刊正,并撰《斋戒仪范》一百余卷,以为典式。
↑即完善了南方道教斋仪。
为辨别道家典籍的真伪,又将所得之道教经诀,总括为《三洞》:《洞真经》(《上清》诸经)、《洞玄经》(《灵宝》诸经)与《洞神经》(《三阜》诸经),编纂了第一部道教经书总目《三洞经书目录》。
他的著述虽多,但大都散佚。现存者大多收载于明《正统道藏》。
相关诗词
《佚老堂》
苏轼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
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
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
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这里陆道士说的就是他。
而是陆修静修道所在的道观就是简寂观,现在在江西省九江市境内的庐山南部的金鸡峰下,是南朝时为庐山最大的道观。
建康宫三门古称:
东门:云龙门(晋、齐)、东中华门(宋)、万春门(梁)
南门:端门(晋)、太阳门(梁)、南中华门(宋)
西门:神龙门(晋、齐)、西中华门(宋)、千秋门(梁)
北门:无(由于北面是后宫,最北方是华林园,所以不设门)
三台五省:
用作成语的时候:原指居于三台或太守之位,后比喻达官显宦。“三台”指司隶台,与谒者台,御史台;“五省”则是指隋开皇元年(581)规定的尚书、门下、内史(中书改名)、秘书、内侍为五省。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地位显赫、权力重大的官员。
后代演化:“三台”在汉制本指尚书、御史、谒者三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到了隋代,炀帝置司隶台,与谒者台,御史台,合称“三台”;而唐代,尚书省又称中台、中书省又称西台、门下省又称东台。
地理位置:在六朝都城正南宣阳门,至朱雀门御街两侧,大致在今太平路一线。《故事》记:“三台在台城东南一里,五省在三台路北。”《北苑城记》载:“三台五省,悉列种槐木。”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皇子的成长日记(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