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甘为外室 > 第1章 幼年时

甘为外室 第1章 幼年时

作者:秋不白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4-20 10:22:07 来源:文学城

周朝的徽州是一个山清水秀地方,许多文人墨客前来提笔采风,城与城之间的郊区更是美如画。

郊区里坐落了不少村庄,其中,一小村临山而起,零零散散住了不少人家。

两家庭院住着平常百姓家,中间隔了条篱笆,篱笆旁有一棵多年的梧桐树,幼时的苏逸最大的乐趣莫过于爬上梧桐树,去看篱笆另一旁的吴嘉平。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正值秋意深深的日子,巳时的太阳还不算太热,刺眼的阳光从密稠而焦黄的梧桐叶投射下来,到了地上变成点点光影。

梧桐花散发着浓烈的香气,闻多了不免让人作呕,这时,树上多出个小人儿。

那人影在树枝中间忙碌了半天,墨黑发亮的双眼左瞧右看,寻到想要找的人,神情豁然开朗,嘴角扯出深深的弧度。

“阿姐你看我给你带了什么。”

说完苏逸像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拿出用纸包裹完好的糕点,被墨水浸黑的小胖手扶着枝干,另一手拿着糕点,笑吟吟地对着底下洗衣物的吴嘉平。

虽说吴嘉平是农乡女子,但长相是极好的,青丝用木簪挽成一个发髻,忙碌的劳作让碎发掉落在颈窝处,认真的眼眸和时常带着笑的嘴角,小麦色肤色配上一身麻布衣不显唐突,更有田园的气息。

听音识人,吴嘉平知晓是何人后便忙站起身,双手不断地在身上的围衣上擦了又擦,朝着梧桐树喊道:

“小孩,你不好好去听先生讲学在这干什么。”

语气尽是严厉些,面上也是露着笑的。

“先生教的我听一遍就熟知了,这是先生奖赏给我的桂花糖糕,好吃的紧。”

苏逸说完就把桂花糖糕丢向底下,那糕点滚了几个圈停在了吴嘉平的脚边,而他早已一溜烟便跳下了树。

“哎你这小孩…”

吴嘉平跨步向前,本想喊住,奈何苏逸似候子一般。

吴嘉平只好把脚边包裹完整的桂花糖糕拾了起来,放在一旁的凳子上,便继续刚才的劳作。

要说吴嘉平为何如此淡定,那就要问问苏逸为什么三天两头地去跑到树上,每次都要喊上一声“阿姐”才肯罢休。

他俩自记事起就如此要好。苏逸祖上数三下,也是个当官的,当了一靠的清官,家财却没积累多少。

告老还乡时朝廷赏了不少钱财,而那位清官把那些钱财一大部分给“济民”了,后世没有怨言,安生在城外活了几辈人。

吴嘉平不是大户人家的小姐,没有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规矩,上过几次私塾,识得一些字,每日除了为家做些劳作过得也自在。

苏逸是个混小子,他阿爹常把“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来形容他,皮倒是皮了些,但那些私塾的老先生却常夸赞他:这小子是贪玩了些,但那功课做得是极好的。

吴嘉平和苏逸两家平常也有不少来往,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也是有些道理的。

因如此,俩小孩自小关系就好。吴嘉平虽只年长苏逸一岁,但在他面前依然是个大姐姐的模样,身高差了小半个头。

她生来性情细腻,比苏逸懂事早,在可以帮家里劳作的时候苏逸还是个混小子,整日缠着吴嘉平陪他玩,上树摘果子,下河摸鱼也是常有的事。

苏逸很喜欢粘着吴嘉平,倒不如说喜欢吴嘉平;当他还是孩提的时候,童言无忌便说长大要娶吴姐姐,大人们不以为意,把此当成了笑话。

年龄稍大一些,赶上过节时,吴嘉平去城里采购,苏逸总是趁老先生不注意偷溜出去,央求吴嘉平带她同去,软磨硬泡后终是拗不过他,就悄咪咪的带他走了。

苏父苏母知晓了此事,没有说吴嘉平的不是,把错推给了苏逸。

锁也锁了,罚也罚了可家里就是关不住苏逸,苏父苏母只好作罢,任由他去,只要不误了功课。

没了父母的管制,苏逸便撒了欢;城里的风光迷了苏逸的眼,每次来都看不过瘾。

这可苦了吴嘉平,一边采购的同时还要顾着苏逸,实在是分身乏术,尽管苏逸对吴嘉平保证自己不是孩提了,可吴嘉平还是必须要求牵着他的手。

苏逸自然是答应的。

八月十五那天,也就是所说的中秋节,去城里时他们赶得巧了,看到了那些官家小姐回家省亲的气派。一大群人,轰轰隆隆到半晌,好不热闹。

淹没在人群中的吴嘉平观望着,对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插着金钗穿着锦缎的富家小姐直夸好看。

苏逸也是惊地半张嘴,不过反应倒是快,扯了扯吴嘉平的袖口说:“气派倒是气派,不过我觉得那些小姐还没有阿姐好看嘞”一脸天真样。

吴嘉平忙捂住苏逸的嘴,低声说:

“你这小孩又拿我打趣”说罢便揪着苏邑的耳朵。

苏逸不乐意了,梗着脖子说:

“讲学时,老先生说‘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我听后觉得这就是阿姐,哎阿姐松手,痛~”一脸滑稽像。

吴嘉平的手劲很小,可苏逸还是抱怨了几句:

“阿姐小气量,我是在夸你好看哩。”

“你这小孩越发油嘴滑舌了”

吴嘉平松了手,瞪苏逸一眼,后又嗤笑了起来。

吴嘉平才疏学浅,自然听不懂苏逸说的那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只不过看他笑的可爱便松了手。

日以夜替,景顺十年,皇帝再次下诏广纳贤才,这正是寒窗苦读的学子所盼望的,各地的举人有的早已在进京路上,有的还在为启程做准备。

“阿姐,我明日就要赴京赶考了。”

声音还是来自梧桐树的方向,不过少年的声音不再是从梧桐树间传出,而是梧桐树下篱笆旁。

顺着吴嘉平的目光看去,便看到了苏逸,乌黑的发用网巾系起,玉色的长袍随风轻摆,面上带着淡淡的笑,慵懒的依偎在篱笆边上,任谁看了都会觉得温文儒雅,活脱一副书生的模样。

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

脱去了孩子气,但面上还是稚嫩的。

吴嘉平停下手中的动作,转头宛尔一笑:

“那我以后是不是要叫你官老爷了。”

已是桃李年华的吴嘉平出落地亭亭玉立,软玉温香,常年的劳作之辛并没有在她身上留下太多痕迹,一身青莲色的粗布衣衬出她的精明能干。

“阿姐取笑我,你也是知道我的志向的。”

“你这样想也好,不枉费苏伯的心血。”

吴嘉平继续刚才的动作,她还把苏逸当成小孩。

苏逸心里明白,父亲一直有个心愿,想让他接替祖上的基业为朝廷效力,为此不知搭进了多少钱财。

幸好苏逸是个聪明人,好玩但不滥玩,小小年级考中秀才,成十里八村年纪最小的秀才。城里人笑谈说黄口小儿成了秀才,这往后的徽州怕不是要出了个状元。

“那阿姐一定要等我回来”

苏逸挺直了后背,明眸微动,含了一抹若有似无的笑。

吴嘉平站起身拢了拢飘落的青丝,靠近篱笆旁的绳索搭晾着衣服,做完一切才轻轻地对上眼前少年的双眸,嘴角微扬,笑道:

“你要我怎么个等法?我除了城里可哪都去不了。”

话说,一般女子到了吴嘉平如此年龄,早已出嫁,但她是吴父吴母里唯一的女儿,父母舍不得,自己心里也不愿意,一来二去也就推了又推。

近几年来,媒婆来了不知多少次,都说为吴嘉平寻了门好亲事,每逢这时,苏逸便和吴嘉平串通好背着家里人逃走,让苏母来应对媒婆,这不仅是吴嘉平的意思,也有苏逸的私心。

苏逸现已少年初长成,个头早已超过吴嘉平,所以很轻易衔接上了她的眼眸。

他一时讷讷,默然片刻,殷勤却略显失望,半带轻笑道:

“阿姐曲解我的意思了…我是说我要是高中归来,金钗珠宝绫罗绸缎我便一一赠于姐姐,所以阿姐一定要等我!”

苏逸的目光异常坚定,和平日里温柔可爱的他相比,现在的他有种别样的光芒,直让人移不开眼。

吴嘉平不明所以,欲启双唇,不等她来及问,苏逸先一步解释道:

“我是看在阿姐你平时对我照顾有加才……”

话音弱了下来,不着痕迹地躲开了吴嘉平的双眸,转身靠在篱笆上,呢喃道:

“阿姐应当收下。”

与其说是解释,不如说是求着吴嘉平收下。

吴嘉平眉心微动,很快抿嘴一笑,不便多问,说话时笑得甚是灿烂:

“这些都是高中之后的事,你现在只要好好念书就行了,你要是真的当了大官,不要忘记了我这个姐姐就好;你要是当真给我这些,我便收下,替你存着,以后好讨个媳妇。”

苏逸的眼眸慧黠地转动,带着几分调皮几分淘气地说:

“既然阿姐这样说我就放心了,那看在我明天就离家了,能不能向阿姐求一件事。”

吴嘉平手里动作一怔,有种被这小子戏耍的感觉,昂头看向苏邑:

“什么时候还会找我商量了,直说便是。”

听到满意的回答,苏逸不再扭捏,翻过篱笆快步走到吴嘉平的身边,蹲下身诉说着:

“我想让阿姐同我再去一次城里的街市,去吃街头的桂花糖糕,戏楼旁的糖葫芦还有南市的油仔鸡和……”

“你又不是小孩子了,怎么还像个孩童般贪吃。”

吴嘉平伸手请点了苏逸的额头,后者配合般向后仰去。

苏逸知晓这是答应他的意思,憨笑着起身,帮衬着吴嘉平一同劳作。

吴嘉平看到他忙碌的背影,与那一身繁重的长袍好不匹配,便喊住了提着木桶的苏逸。

“苏逸,你怎么看都是一副读书人的模样,这些重活不像你能干的。”

说完嗤嗤一笑。

“姐姐能干的我也能干得。”

起初他没觉得异样,后知后觉回想起吴嘉平的言外之意,假装不解道:

“我往日劳作也没见阿姐这样说过,还是说你有别的意思?”嬉笑之意溢于言表。

吴嘉平眉眼弯弯,唇角的笑极灿烂,用着不痛不痒的话混弄着他,不再开玩笑,催促着他去打水。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出自《诗经·卫风·硕人》

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 出自宋代诗人郭茂倩的《白石郎曲》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幼年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