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知道自己会被带到哪里去,脑袋很重,意识越来越模糊,但她不能晕倒,晕倒就有可能被扔下,被扔下就没有活路了。
但这条路真远啊,走了好久好久,仿佛没有尽头。
终于,神仙停步了:“到了。”
松了一口气,黑暗就沉沉压下来,她从来没有这么想睡觉。
低头倒下去,她最后一分意识,是窜进鼻子的清香。
屋里很安静。
沈鹤寒看着倒在自己腿上的小姑娘,眉梢未动,眼神却软下来。
他没多少惊讶,倒是一旁的人,瞠目结舌,吓得不轻。
洛昭愣了片刻,又一下像刺猬一样炸起来,“啊啊啊,她怎么能碰公子,脏死了脏死了!哥,你快把她扔出去,快呀!”
洛襄无奈地看着自己这不稳重的弟弟,捂住他的嘴,“别叫。”
洛昭呜咽,眼瞪如牛,如同见鬼般惊骇。他看见从来尘埃不染的公子一把抱起浑身脏兮兮的小孩,黑了大半边青衣,公子还小心翼翼擦她脸上的泥污,用的是自己的手帕!
这可是公子啊!他心中神一样的公子啊!怎么能做这种事!
沈鹤寒吩咐洛襄去拿马车上的药箱。
洛昭一把推开洛襄,什么?公子想给这小乞丐治病?这种人怎么值得公子亲自诊治?!
“我不允许!”洛昭吼道。
沈君鹤淡淡瞥他一眼,“去找个妇人来替她梳洗,换身干净衣服。”
这眼神里有不悦,公子这是真的怒了,洛昭微微瑟缩,洛襄敲了敲他的脑袋——还不快去?洛昭才闭嘴跑出去。
沈鹤寒看怀中的孩子,看了好一会,突然伸手撩开盖住大半张脸的湿发,一张白净的小脸就露了出来。
他一笑。
这孩子,长得这般好看。
***
洛昭带来一个胖妇人,沈鹤寒把怀里的小孩子递给她,“好好给她梳洗一下。”
“哎。”胖妇人应了一声,抱着这小姑娘进了隔壁屋,热水浇下来的时候,小孩子嘤咛一声,她不由得叹息。兜兜转转又遇见了,她就是之前去送粥的花婶儿,“希望这次你遇见的是个好人。”
花婶儿嘀咕两句,她只是来应差事的,多余的也管不了了。
另一个屋子,村长佝偻着身子,小心地应着话——“是的是的,那是一个孤女,她母亲刚死了,也不是我们村子的人。”
沈鹤寒便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洛襄看出来他的心思——他想把这孩子带回去。
果然,沈鹤寒开口了:“洛襄,攸宁书院的藏书阁是不是还缺个打扫的婢子?”
打扫的婢子哪里不能找,只不过是为这小姑娘寻个去处罢了。
洛襄随即就回道:“是,不如让那孩子去吧,正适合。”
沈鹤寒微微点头,这时候花婶儿抱着那孩子又再回来了,他示意她把人放在床踏上,随口道:“那便带回府吧。”
洛昭诧异地看着二人三言两语就做了决定,自己根本插不上话,心里郁闷,便瞥了眼睛去看那个罪魁祸首,她躺在床上,呼吸微弱,洗漱过后看起来是顺眼多了,他冷哼一声——小屁孩长得还怪好看的……
施针,小小的孩子瘦得不行,像随便就能被捏碎一般,沈鹤寒每一针都下的极其小心,但好在他学医多年,手法精准稳当。
病不难治,这孩子就是最简单的风寒之症,几剂退烧的药下去便好,这些草药常人家里都会备一点,洛昭便打发了村长去熬药。
沈鹤寒守在床边,不时看看施针后退烧的状况。
洛昭瞅准时机,把洛襄扯到门外,“尸体是怎么回事?”
洛襄整理着刚换的衣服,“是那孩子的娘亲死了,她想埋了尸体,我过去帮一把。”
“就她?”洛昭一脸不屑,“自不量力。”
洛襄无奈扯了扯弟弟的衣袖,“你以后可别再跟这孩子过不去了,你看不出来吗?公子挺关心她的。”
洛昭不在意,“不过是同情罢了,小猫小狗几天就忘了……”
像沈鹤寒这样的贵人,一辈子会遇到很多可怜的人,偶尔他会有怜悯伸出援手,但这都是短暂的,过眼即忘,而洛氏二兄弟从小在人吃人的京城长大,为奴为仆,世事更看的明白。
洛襄想起要伺候公子换衣服,他再对着弟弟提醒一句:“少说话多做事。”转身进了屋。
待这孩子喝完药,外面的雨也停了,车夫脱了蓑衣,到屋内来询问是否可以出发。
沈鹤寒摸了摸这孩子的额头,热度退了许多,她也不再喘气,逐渐睡得安稳。
“走吧。”
给了村长和花婶儿一些钱,沈鹤寒一行人便离去了,同时也带走了这个村子人人都不敢接受的那个孤女。
花婶儿站在村口,看着那辆华贵的马车扬长而去,双手合十,“菩萨保佑那孩子平平安安。”
她不是无情,只是寻常人家着实分不出那一口粮,来赡养一个无亲无故的外人,这孩子走了,日后的人生或许更好。
马车内,沈鹤寒将鹤氅脱下盖在那孩子身上,好在此时洛昭已经坐在一旁睡着了,不然看见这景象又是一阵吵闹。
“公子……为什么带走她?”洛襄跪着,仰视着这个少年。
他从沈鹤寒出生便伺候在身边,这么多年他们不是没有遇到过可怜之人,但这个少年都不过是略施金银,渡这些人一时之难而已,可带这孩子进沈府,那是完全不同的——
这意味着她以后将活得体面,有枝可栖,不再是飘散的浮萍。
沈鹤寒闭眼,靠于栏上,没有说话。
因为什么呢,他也在想,雨幕里那个场景在脑中一闪而过。
或许,因为那第一眼,他把她错看成了一只小野猫。
人有时候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世人通常将其称为命运,你说不出缘由来,但就是这么做了。
沈鹤寒看着蜷缩一团如小猫的孩子,弯起好看的眉眼,笑容里带着不自知的宠溺与怜悯。
“狸,便叫你阿狸吧。”
***
她醒的时候,盯着床顶的穗子看了好久,柔软的被子里面很温暖,一时让她分不清现实和梦境,她睡了太久的破庙,那里只有稻草,一到冬日就是刺骨的冰冷。
这是在哪里,她记得自己晕了过去,那个神仙一样的人竟然没有丢下她,看来长得好看的人,心肠也是很好的。
她刚下床,就有人推门进来了,是一个好看的少女,穿着浅绿色的衣裳,一看见她便笑起来,眼睛里如有小溪潺潺,很温柔。
“你终于醒了,头还疼吗?”少女走过来,掀起她杂乱的刘海,去试额头的温度,“嗯,烧退了。”
她就一直盯着少女,眼珠一动不动,显得有些呆滞。
少女看她木木的样子,以为她被吓着了,于是蹲下去平视她,柔声道:“你别怕我,我叫柏露,是攸宁书院的婢女,这几天你病了都是我照顾你的,以后你就跟着我在攸宁书院做事,对了,你叫什么呢?”
她还是没说话,柏露见此也没生气,摸摸她的脑袋,“想不起来也没关系,送你来这里的人,给了你一个新的名字,阿狸。”
她心里默默念着这个名字,觉得陌生,又有些意外的亲切。
大概因为她时常觉得自己是只流浪的野猫。
柏露见她愣愣的模样,眼神便愈加温柔:“阿狸,我会好好照顾你的。”
阿狸闻言抬起眼眸,看见柏露眼中浓浓的关切,她心中一暖,小声地喊了句:“柏露姐姐。”
“哎,真乖。”
柏露轻轻抓了抓阿狸杂乱如草的头发,“你这头发长得不好,我给你剪了,重新养吧,姑娘家的头发多重要呀。”
于是一剪刀下去,阿狸只剩短短的发,刚到下巴,正好拥住一张小脸。
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白白净净的脸、好看的衣服、不再乱糟糟的头发……都有点不像自己了。
像偷来的美好。
柏露取下自己挂在脖子上的红绳,上面轻轻坠着一只小小的银碟,给阿狸戴上,“配上这个就更好看了。”
她伸手握住那只银碟,感受它被手一点点暖热。
既然已经把这些好都偷过来了,那她更要好好珍惜才是,不能再丢了,一点都不能丢。
***
天气逐渐入冬,阿狸来藏书阁已经快一个月了,藏书阁很大,但是下人却很少,打扫的活计只有她和柏露两个人做,每日都很忙。
她再没见过当时救她的人,她问过柏露,但柏露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婢女,听了她的描述只是茫然的摇头,那种贵人她们接触不到的。
于是再无音信。
这一个月她大概也明白自己在哪里了,这是攸宁书院,京城沈家的私塾,虽是一个私塾,但这里是天下文人都心之向往的最高学问殿堂,攸宁书院招生严苛,就连皇子都必须通过考试,才能入书院学习,因此从这里出去的人,将来都是前途不可估量。
攸宁书院的人,不论是学生、老师还是下人,都受到世人的尊重,她能够在这里谋生,是别人八辈子都修不来的福分。
阿狸很感谢救她的人,每天夜里都会向着神明祈福,求恩人长命百岁,顺便再求神明,让她能够再遇见恩人,她真的很想很想报恩。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是娘亲告诉她的。
月儿高挂,夜色迷蒙,因为前一天刚下了一场小雨,空气里湿冷冷的,这个天气是藏书阁的人最讨厌的天气。
因为书受不得潮,潮气从地板里升上来,越是放在底下的书越是容易坏,这个时候她们就要把书架底下的书全都搬到另外的更高的地方去。
这个活儿很累,阿狸和柏露搬了一天的书,晚上柏露回家了,听说她娘亲病了,于是就只剩阿狸一个人在藏书阁里忙上忙下。
阿狸刚顺着木梯爬到最高处,就听到藏书阁的门被推开,响起车轮轧过木板的“吱吖”声。
有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