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复仇男主竟是白莲花 > 第2章 重回阙州②

复仇男主竟是白莲花 第2章 重回阙州②

作者:恰逢其适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27 14:36:49 来源:文学城

这场比往年更早的春雨一连下了九日。

最开始人们为今年能有个好收成而雀跃,可那片笼在广梁人头上的云没有消散的迹象,反而那岭扬江因为这九日的雨水位上涨,甚至漫过了木尔斯草原。

二十日后,与陈京观共同回到雍州城的,还有一泻千里的洪水。

“宛达那孙子真泄洪了!”

刚放下包袱的平芜连衣服都还没来得及换,雨水浸湿了他的马褂,贴在他精瘦的腹部。

正堂里的宁渡坐在八仙桌旁,他前两天从雍州交界接了几个盛州官家搬家的活,现在刚忙完,手里一边拿着馒头啃,一边翻着陈京观刚带来的账簿。

平芜朝房里的宁渡举了一躬,没等面前的人说话,就招呼人手往盛州跑。

“你等等。”

陈京观出现在门口,出声叫住平芜,冲他摇了摇头。

平芜本来执意要去,见陈京观冷了脸,嘴里骂了一句,转头坐在了榻上。

“我来的时候看到江婶了,师父把她接到侧院了。”

陈京观的话给平芜吃了一颗定心丸,他这才回过神,抬头看了眼坐在对面的师父。

宁渡无奈地瞥了他一眼,“你没给我机会说话。”

平芜露出吃瘪的表情,他听着外面的雨声,忍不住抬头看了看头顶的瓦房,就连商队的瓦片都撑不住了。

他们用的是最好的工料都是如此,可想现在外面该是怎样的场景。

“十日前就有人说宛达要泄洪,那时候要是早做些准备,也不至于淹到盛州。雍州地势还稍高些,那盛州完全就是平地,阙州的那些真不怕一路淹到他们脚下!”

陈京观没搭话,屋子里除却叮咚作响的水声就是门外伙计的吵嚷混合着哭诉。

有些人家里人还在,但是地没了,有些人家里人没了,什么都没了。

平芜毕竟年纪小,沉不住气,他由着刚才那番话生出的愤怒填满心绪,眼瞧就要冲出门去。

“去陪着平海照顾你娘,这种大水之后容易生疫病,提前做好准备。”

陈京观看得出平芜的心事,他说完瞧了一眼一言不发的宁渡,而宁渡也抬头对上了他的目光。

“我与你师兄要议事,听话。”

平芜嘴里嘟囔着,乖乖起身离开。

他不敢忤逆房里的两个人,同时也对他们绝对信任。

他们不会放着人命不管的。

“师父,”陈京观起身把门关上,给宁渡倒了一碗茶,“这册子都能对上吧。”

宁渡“嗯”了一声,接过陈京观的茶,顺了顺嘴里的吃食,合上账册。

虽说广梁今年第一茬黄粱米收完了,可连天的大雨导致人们根本寻不到晾晒的机会,更少有人卖出价格。

如今这一场春雨,那囤米没被冲走的已是少数,剩下的发霉的发霉,生虫的生虫,基本上浇灭了广梁接下来半年的所有收成。

“你不光想说这个。”

陈京观身体一滞,坐到了宁渡对面。

“这算天灾,还是**?”

宁渡没有说话,半晌才起身。

偏房里灯亮了,江秀抱着两个儿子失声大哭,他们的房子虽然破,可那是她与亡夫半辈子的积蓄。

那是她的婚房。

“有区别吗?他是天子。”

陈京观冷笑一声。

那高位上坐着的哪里是百姓的天子,分明是是百姓的蠹虫。

“那盛州已经河水倒灌两日,今夜又是一夜的雨,他们撑不了多久了。”

陈京观说完顿了顿,宁渡望着他有些发怔。

他想去救,他一直都是这样的陈京观,

“南魏还有遥景,只要短不了他嘴里的吃食,他不会在乎的。”

宁渡的话陈京观自然明白,要论阙州的冷酷,他比谁都更有体会。

“他们已经放弃了,”宁渡说着,甩给陈京观一张收条,“我这次跑的生意,是盛州的知州和最大的盐商。”

昌用商行门口的车马还在往那两座新起的院子里送东西,里面的人热热闹闹的准备吃晚饭。

门口的小孩吵嚷着让母亲去买一份盛州特产的黄米凉糕,他们甚至不知,明日会不会有恭贺乔迁之喜的人上门。

“只有盛州抵住洪水,才能确保洪水淹不到阙州。他们心里的算盘,打得真响。”

陈京观手里攥着那个收条,语气里尽是冰冷。

“师父,我去救。”

果然,宁渡叹了一口气,眼睛里与其说是诧异,更多的是心疼。

“想清楚了?你可就这一次机会。”

陈京观没回答。

瓦缝的雨水一滴一滴落在八仙桌上,溅起的水珠湿了他的衣角,忽而落下的水珠砸在他的发梢,他就紧紧盯着那张银票。

“那是你为了陈频谋划了这么多年的准备。你确定,是现在吗?”

“不去试试怎么知道?”

陈京观的话掷地有声,他正对着宁渡的目光,宁渡知道,他已经下定决心。

“我要为父亲寻个真相,也要为百姓寻条生路。他用命换了南魏苟延残喘,我就试着让它改天换地。”

“这一场水患,或许就是最好的时机。”

明日,是陈频的祭日。

这八年间无数个远远地一瞥,那根刺一次次拔出又插入,一次次鲜血淋漓。

风霜带走了京观原本的模样,人们也慢慢忘却了那个八年前昙花一现的姓名。

但是陈京观忘不掉,他等这一刻很久了。

……

翌日清晨,一夜的雨后云层不再如前几日般压抑,可依旧不见太阳的踪迹。

天刚泛青,雍州城边一队车马从昌用商行出发。同时,一支部队自平州、凌州跨过了敬安山。

早在半年前,昌安营的军户造册上就开始有人被除名。

因为来办的人是陆家小爷陆栖野手下的桑柘,而那些人多是退伍失孤的鳏夫和寡妇,主管的人便没有多问。

时至今日,当这一万人出现在雍州边界时,陈京观多年的谋划才现了雏形。

“少将军,平远军所有将士一万零七十三人,听您调遣。”

打头的男子是这支队伍的将领,鬓角处已尽染霜白,他见到陈京观立刻下马行礼,将手上的雨水擦了擦,从怀里拿出一份信递给他。

“这是陆小爷给您的信。”

陈京观拍了拍眼前人的肩,道了一句“辛苦”,伸手接过那封信。

信上只有寥寥数笔,落笔处却尽显苍劲。

“从此,北梁再无这些人的姓名。”

这一仗,陈京观不能退了。

“直至此时,各位依旧还是自由的。想要走的,我会让栖野还给你们户籍,至少,你们在北梁还有一口饭吃。如果留下了,今后你们只有一个名字,平远军。”

陈京观此话一出,原本连夜行军有些疲惫的兵士都扬起了头,目光如炬般盯着说话的人。

为首的将领偏过头看着陈京观。

说起来,他儿子若没上战场,应当和陈京观一般大。

“我们是北梁的军户,生来只有打仗这一个选择。陆将军是好人,可他救不了我们。如今您和陆小爷给了我们这个机会。这场仗,我们打得心甘情愿。”

旁边的兵士齐声附和,依稀间,陈京观能听到他们压抑在喉咙里的哽咽。

北梁是军事起家,预备役人员是国家的第一资源。

北梁开国皇帝打下北梁七城后,将在籍士兵全部入了军户,一代为兵,世代为兵。

军户家的儿子,到了一定年岁便要入营,连军户家的女儿,也只有嫁于士兵和自己入伍两种选择。

最初的军户制解决了北梁开国局势不稳的困境,让许多为北梁卖过命的人有了口饭吃。

随着北梁的发展,军户制却成了对这些人最大的限制。

他们的存在,更像是这个军事国家大肆侵略后的印迹。

将领口中的陆将军,是与北梁如今的掌权人元衡,一起谋划八年前吞并东亭之战的陆晁。

他出身军户,但官路亨通。如今自己是北梁的昭武将军,长子可承袭爵位,次子也可自行择业。

自北梁实行军户制以来,只有陆晁用一身的伤和累累军功换了自由。

“好。”半晌,陈京观缓缓开口,“承蒙各位信任,平远军今日成军,来日,各位都是功勋!”

语毕,陈京观抬手示意,部队便开始向前行进。

他等着前头的人走远了,拉住自己身边的将领,将自己的平远军令给到他手里。

那人本想要推脱,却被陈京观压了下来。

“董叔,这军令只有您能受得。”

被叫做董叔的将领原名董辉,他前半生为了北梁鞠躬尽瘁,最后只落得个满门忠烈的牌匾,现如今再穿上这身盔甲,他心里思绪万千。

“您放心,我们怎么出去的,我们怎么回来。”

陈京观听得出董辉语气里的决绝,他挂起笑轻轻摇头。

“咱们今日,不是去打仗,是去救灾。”

董辉愣了一下,有些不明所以。

“岭扬江洪水,南魏皇室见死不救,如今河水倒灌淹了半座盛州城。我知道最初我与你们说的,是我要去阙州讨一个说法。可如今,我想先救救曾经于我有恩的乡亲。咱们手里的刀,杀得了仇敌,也当得了英雄。”

陈京观说这话时,董辉想到了第一次见他的情形。

“您是少将军,我们只管听命。”

董辉朝着陈京观深深举了一躬,翻身上马走到了队伍前头,将军令传到了各个分阵。

至此,平远军自雍州起势。

之后半个月,陈京观与董辉各领一队人马,分别从廊州道和雍州道走,沿路将马车上的粮食分给灾民,帮着各地自发形成的救援队伍抢救还活着的百姓。

后来他们装备不够了,就徒手在泥浆里挖。

虽未打仗,可也是满手鲜血。

等着雍州和廊州的灾情基本控制住了,他们动身去了广梁最南部的盛州。

因为地处广梁平原南部,岭扬大水裹挟着广梁的土一起汇进了盛州,盛州的盆地结构承受了所有泥沙的袭击。

家住在半山的人有幸躲过一劫,最下游的人多半都随着洪水飘到了不知名的地方。

现在家里还有灯的都点着,就为了给活着的人留个念想,如今这陆地上水天一色,那点点煤油灯与天上的星星汇成一片。

盛州知州在接到宛达要泄洪的消息后就开始着手搬家,但他为了防止乡民暴乱,全然隐瞒了这一消息。

盛州北部的人还可以及时撤往廊州和雍州,南部的人却因没有官令无法进入阙州。

洪水发生倒灌的时,盛州的几个小村落几乎无人生还。

“少将军,那几个南边的村子还去吗?”

董辉跑到了陈京观旁边,原本墨蓝色的盔甲里衬让汗水和泥水浸成了黑色。

他刚给几个失温的小孩灌了些姜汤,吩咐手底下的人继续去搜幸存者。

“去,咱们去看看阙州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