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风雨人生路 > 第7章 第 7 章

风雨人生路 第7章 第 7 章

作者:有无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0 03:37:17 来源:文学城

第二章 我的小学

一 “老革命”何老师

我转学的时候,已经是9 月下旬了。

虽然我刚满8岁,我的转学证上写的却是转到四年级。

我原来就读的小学是位于中馆驿镇的麻城第七中学附小。

我上学的时候,正好赶上了“跃进”。各行各业都在搞跃进,学校也不例外。

我所在的班是“跃进班”,不仅是超前学习,还加了俄语课。虽然只上了两年学,却学完了三年级的全部课程。

新学校叫张家大塆小学,离我们村约莫三华里,是乡里的中心小学。

我在四年级这个班只上了一个星期的课,校长就把我叫到办公室。

“古之华,你今年8岁吧?”校长问我。

“满8岁,进9岁了。”我回答。

“你只上了两年学,怎么就上四年级了呢?”

“我上的是跃进班,已经学完三年级的课了。”

“按照我们这里的学制,你只能上三年级。再说,你年纪也太小了,还是上三年级好。”

“三年级的课程都学完了,期末考试我门门功课都是5分,还上三年级呀?”我不服气,就反问校长。

“你成绩再好也不行!我们学校不准跳级。”

我回家向父亲说了学校不准跳级的事,父亲到学校和校长谈了我的情况,最后还是没谈通,于是我就转到三年级这个班了。

这个班里共有 50 多个学生,同学们的年纪普遍比我大,有的甚至大出许多。班上最大的一个女生已经 16 岁了,而我的同桌便是舅舅,他只大我三岁,在班里算是年纪较小的。

这个学校的教学设施没法和我原先中馆驿的学校比,差太远了!

中馆驿的学校麻城第七中学附小是一所模范小学,校园面积大,比这个学校大十倍还不止。校园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规范的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台、双杆、单杆等,应有尽有。四排带风雨走廊的教室,宽敞明亮,里面整齐地摆放着规范的课桌椅。

这所乡村小学,原先是个戏园子,布局像个大四合院。靠北边是一个小戏台,东西两边是两排教室,一排三间,南边则是一排办公室。校园里连一棵树都没有。校园里学校的大门朝南开,在戏台的下面。后门朝北开,出后门有一个不大的操场,仅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只有一个篮球架。

教室里窗户很小,不是正规的窗户,而是在墙上开了几个小孔。

教室里前后吊着两个电灯泡,不像我原先的学校,教室里有四个日光灯。

教室里没有正规的课桌椅,桌椅都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五花八门,有长方形的,有正方形的,有大的,有小的,无法摆整齐。

我带来的课桌是最漂亮的,本来有很大的抽屉,抽屉下面还有很大的抽斗。这课桌是我父亲上私塾时曾经用过的,抽屉不知怎么弄丢了,只剩抽斗了,我常钻进抽斗里玩。

虽说这个乡村小学硬件不行,但师资力量却不容小觑,老师基本上都是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只有我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不是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

然而,最让我敬佩且终生难忘的,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 —— 何老师。

何老师四十来岁,中等身材,留着精神的平头,那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与故事。

何老师是个老革命,他早年曾是新四军五师的人,还做过中原野战军某纵队司令部的秘书。在中原突围时,部队不幸被打散,他无奈回到老家躲藏起来,此后便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何老师自幼上过私塾,古文功底深厚,加之在部队的历练,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书法也是一绝。于是,他便在乡下教书。

解放后,他顺理成章成了正式的小学老师。

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他被污蔑为叛徒,惨遭开除,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以平反,恢复工作。

何老师上课总是激情四溢,仿佛全身都充满了能量。

他总是眉飞色舞,讲到动情处还会手舞足蹈。

他可不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常常兴致勃勃地给我们讲一些古典诗词,像苏轼的《大江东去》,那豪迈的词句,经他口中念出,仿佛能让我们看到滚滚长江东逝水的壮阔画面;岳飞的《满江红》,激昂的文字,让我们感受到了岳飞精忠报国的赤胆忠心;还有伟人的《长征》,又让我们领略到了红军长征的艰辛与伟大。

他要求我们必须背诵这些诗词,还经常给我们讲红军新四军的故事,那些战火纷飞年代的英雄事迹,听得我们热血沸腾。

我呢,记忆力还算不错,背课文、背诗词总是又快又好,因此特别受何老师喜欢。

课堂上,他总是毫不吝啬地夸奖我是天才,说我将来必定有大出息。

每次听到他的夸赞,我既兴奋又自豪,仿佛全身都充满了力量,更加坚定了我好好学习的决心。

我写的作文,他也总是给高分,好几次都给了 100 分,还会张贴在教室后面的墙上,供同学们观摩学习。

印象最深的一次,何老师要我们背诵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并要求我们根据诗意画一幅画。

我画的是:一条宽阔的大河,远处是连绵起伏的山岚,山前有几只鸟,近处河岸边有一棵柳树,树下,坐着一个人,头上戴着箬笠,手举着钓竿钓鱼。

当我把画交给何老师时,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连连赞叹:“天才!天才!哪里去找天才?天才就在这里!”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眼神中满是欣赏与惊喜。那一刻,我心里乐开了花,仿佛自己真的成了了不起的天才。

何老师的这句赞赏,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种下了自信与热爱,激励了我一辈子。

何老师对我的偏爱,不仅体现在学习上,即便我犯了错误,他也格外宽容。

我对小说,尤其是古典小说痴迷不已,那时看了好多,像《七侠五义》、《今古奇观》、《十八剑侠》、《杨家将》、《说唐全传》、《说岳全传》等等。家里的不少藏书都被我翻了个遍,其中一套繁体字直排版的绣像本《三国志演义》,我更是反复看了好多遍。

那天上语文课时,我又钻进了书桌的抽肚里看书。

何老师正绘声绘色地讲着课,发现我的座位上没人,就问道:“古之华怎么没来上课?”

我舅舅赶紧站起来,有些紧张地用手指了指课桌。

何老师一脸疑惑地走过来,低头往课桌抽肚里一看,只见我正躲在里面,捧着书看得津津有味。

何老师把我从课桌的抽肚里拉了出来,顺手拿走了我看的书。

何老师翻了翻我看的书,那是一本竖排版的文言小说《剑骨琴心》,连标点符号都没有,他不禁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我心里想,这次肯定要挨批了。

可没想到,何老师不仅没有批评我,反而眼中露出一丝赞许,轻声说道:“能看这么难的书,难得!难得!”

我听了,心中的大石头这才落了地,对何老师的感激之情又多了几分。

何老师还对戏剧情有独钟,他曾精心指导我们排演话剧《斯巴达克》。他让我在剧中扮演那个贵妇人,我满心欢喜又略带紧张地接受了这个角色。

演出那天,何老师给我穿上西式的长裙,带上黄色的假发,又擦上胭脂,抹上口红。

精心打扮一番后,站在镜子前,我都快认不出自己了。

何老师在一旁看着,眼中满是笑意,不住地赞叹道:“好漂亮小公主啊!” 那语气,就像看着自己最得意的作品。

演出时,台下坐满了家长和同学们,气氛热烈非凡。我母亲也坐在台下,眼睛紧紧地盯着我,眼中满是期待与自豪。当我出现在舞台上时,母亲不禁轻呼一声:“真好看!真像我小时候的样子!”

大概是因为幼儿时就常陪母亲看戏,戏剧的种子早已在我心中种下,所以我这辈子都对戏剧有着深深的热爱。

后来在学校、在大队、在公社搞文艺宣传队时,我凭借着对戏剧的热爱和积累的经验,成了文艺骨干,不仅做过演员,还做过导演,也当过编剧,还担任过文艺宣传队长。

在民办学校当校长时,我还把京剧引进了校园,将京剧作为必修课,还在湖北剧院搞了一次影响很大的 “京剧艺术节”。

我校的小演员们还登上了白岩松主持的电视节目《戏码头》。

也正是因为对艺术的这份热爱,引出了一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其中就包括我的初恋,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在张家大塆小学读了四年书,别的老师都没什么映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