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风雪夜归人 > 第16章 箭在弦上

风雪夜归人 第16章 箭在弦上

作者:顾诗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1 16:45:49 来源:文学城

贾仪与陆机在襄阳一共只待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早上,在陆机率领着大部队退守京城之后,取而代之的是,桓玄的士兵全面进入襄阳城。

后来史书上写:襄阳城,依托京城武昌发展起来的城市,也是陆机此次战役主动让出的最后一座城池,标志着这次燕赵之战的转折点。

但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看到的是无能的赵**队在势如破竹的燕军面前节节败退。襄阳,不过是贾仪投敌的又一铁证。

可是,人们还不得不寄希望于他们唾弃的军队,来守护他们最后的底线,这使他们心里感到更加的愤怒。

在压抑的气氛中来到了第三天,桓玄率领的中军也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襄阳。

桓玄登上城楼,武昌已经近在咫尺。百尺竿头,只需要再进一步,这赵氏天下便入大燕之手。

双方都没有多话,两**营相距不过数十里,摆开阵势,已经是可以肉眼相望的地步了。赵国都城的士兵一晚上不眠不休地加固城墙,而燕国的工匠早已打造了八座望楼,将武昌团团围住。

赵国的“祝融”火炮静默地立于城楼之上,炮管映射阳光,展现着它对骑兵恐怖的威慑力,这是贾仪最大的底牌——一旦在大型战场中骑兵被围困,火炮就能无情地收割他们的生命。

但燕国并非没有应对之策,那八座望楼就是为此而诞生。所有军团都按照望楼上的指令行动,进退有据,充分发挥了骑兵的机动性,打出面对步兵的压制力。

赵国士兵退无可退,燕国士兵胜利在望,双方还未开打就显得剑拔弩张。贾仪虽说熟读兵法,但毕竟临阵经验尚浅,所以最后的统帅还是陆机。

燕国的统帅毫无疑问是桓玄,但今天桓玄的心情好像并不怎么好,因为后方传来了不好的消息——桓玄的后军被拖赵国的游击队拖住了。

这其实对燕国来说算不上一个特别坏的消息,因为就算没有后军,场面上实力也是己方占优。可是,桓玄却不喜欢这种还出师未捷,便传来坏消息的感觉,这往往预示着一些不利的因素。

当然,仅仅是缺少后军的问题还不能让桓玄如此烦闷,与军报一同送达的,有一封没有落款的信。

信使知道,这是那位除了桓玄、不见外人的神秘军师送的。信上只有八个字:由缓至急,循循而进。

桓玄看了直皱眉,如何“缓”?现在武昌城内外离心离德,本应该趁乱攻击;而燕军多良驹健儿,何不以迅击之?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上来讲,燕军都没有“缓”的道理和余地。更何况,毕竟他们现状身处赵国,补给难以为继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了,持久战并非良策。

桓玄左思右想没能参悟,摇了摇头,将信塞到了军报的下面,准备战后再好好想想。可最终,桓玄也没有充足的时间让他理解军师的深意。

陆机主动发起了进攻。

虽说赵国没有能上战场的马,但陆机矮子里拔长子,挑了百匹健壮的“乌蒙”马,用布条蒙住马眼,在马脖子上悬挂铃铛,蒙蔽马匹的五官,最大限度地减少战场对马的影响。

这百匹“乌蒙”上,每一匹都有一名弓箭手跨坐着。随着一声令下,这百名弓箭手便一齐策马,快速前行。

燕军显然没料到赵国会在这个时候率先进攻,反应慢了半拍。等到燕国骑兵列队迎击的时候,“乌蒙”已经跑到了燕国大营前不远处。

“放箭!”王长明身先士卒,趁着燕军反应不及时,射空了一整个箭匣子。然后也不停留,大喊一声“撤”,那百匹“乌蒙”便扬起蹄子,在马背上骑手的控制下,头也不回地往两侧分散离开,让出了躲在马匹背后的步兵。

于是,试图追击的燕国骑兵,一下子正面撞进了赵国的步兵阵。虽说一对一的情况下,骑兵完胜步兵。可面对人数数倍于自己的步兵,燕国骑兵就像钻进蚂蚁窝的老鼠,纵使再辗转腾挪,也不得不下马受诛。

后续的骑兵见势不对,也勒紧缰绳,不再莽撞地冲撞。史广远远地瞧见燕国大营里似乎有大军调动,也见好就收,鸣金收兵,不再恋战。

这一场试探性质的比拼,陆机算是先下一城。对于总战局的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胜仗必定能提升士气。对于如今的赵国,这一分一毫的胜算也必须争取,所以,贾仪和陆机清楚地知道,他们必须步步为营。

然而桓玄却是憋了一肚子的火气,不说军师送来那没头没尾的八个字,让他辗转反侧;这阵前的失利也给了他当头一棒——赵国的实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

因此,尽管已经过了子时,桓玄的营帐中还是灯火通明。桓玄坚信“战事唯论成败,何惜其余无用之物”的结果论,对白天被打个措手不及的燕将十分不满。此战事关重大,他决定亲自布置明日的战术策略。

桓玄单手撑着桌子,眼睛入神地注视着沙盘,代表陆机主力部队的棋子在桓玄手中一下一下的旋转。其他将领屏住呼吸,不敢打扰这位周身散发出凌厉气场的青年将军。桓玄仿佛入定,沙盘也化作棋盘,棋盘的对面陆机已经落座,渊渟岳峙,等着桓玄的落子。

桓玄抬手一弹,棋子已经飞掠而出,重重地撞击在武昌城上,在南门轰出一个缺口。

“明日,我必破此城。”

没人能准确地描述这次战争的惨烈,只有武昌城外被鲜血染红的土地,沉默地对着苍天诉说着。而后人只能从史书里寥寥几句“流血漂橹,伏尸百万”,来一窥这场改变了整个大陆历史进程的宏大战争。

即使是亲自指挥这场战役的陆机和桓玄,也不敢说能看清它的全貌,因为战场实在太大、参与作战人数太多、战术变化太过纷繁复杂,从早上打到落日西斜,这场战争已经变成纯粹意志力的比拼。

话题回到一开始,“武昌之战”还未打响的时候。陆机在营帐里和贾仪相顾无言,倒并不是贾仪在耍脾气或者双方冷战,而是真的在想事情。

“桓玄主力会部署在哪儿?”这是最大的问题。现在从上空俯瞰武昌城,能看到桓玄的军队已经从四面八方将陆机和城市团团围住,但并不是四方城墙都是桓玄的主要攻击目标,而现在这个目标他们无法确定。

“西方和北方都有可能。”陆机有一下没一下地敲着桌子,好像能将自己的思维集中一些似的,“燕军远道而来,不太可能再移动大军进攻东方南方。”

“南方也不能放松。”贾仪补充,“我们几乎所有的补给线都靠南部供给,一旦被掐断,我们就只能倚靠城池和桓玄打持久战了。”

贾仪叹了口气,继续说:“我不想看到那一天。”

陆机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那你以为我们应该防备哪一面?”

贾仪用手指揉了揉太阳穴,沉声说道:“还是南面。武昌城墙坚固,一时半会肯定攻不下,如果错了,还有机会调兵支援;如果桓玄真的派兵攻打南面,而我们没有防备,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不错,我们不能赌。”陆机说完,立即高声唤来传令兵,将命令吩咐下去。

“传我将令,调东西两营各一万人驰援南大营,丑时之前务必到达。”

武昌城,北门外。

今天的气氛相比前天的阵势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前天双方排开阵列为了多是助威与震慑。而今天不同,行伍严整,旌旗猎猎,没有人大声叫嚣,没有人阵前亢歌,有的只是肃穆的战意。

桓玄看着眼前数里外巍峨的武昌城,眼睛被侧面的阳光刺的眯了一下,旋即掉转马头,面向静默肃立的燕国士兵们。

“铿”一声,剑出鞘,桓玄手臂上抬,剑尖直指苍穹,剑身的虎豹纹在初阳的照射下闪出嗜血的光芒。

“我大燕的同胞们!”桓玄朗声开口,“十三年前,我们被赵国击败,忍辱求和,低声下气。”

桓玄扫视全军,嘶哑地开口问道:“你们咽的下这口气吗!”

“不!”整齐有力的回答响彻云霄。

“那,”桓玄的剑落下,剑尖指向耸立的武昌城,“现在报仇雪恨的机会就在眼前,我们该怎么做!”

不等士兵们回答,桓玄先举起了拳头,高喊道:“马踏武昌,扬我国威!”

“马踏武昌,扬我国威!”潮水一般的喊杀声席卷了武昌城外的旷野。

陆机对着身后的声浪浑然不觉,他也拔出了腰间的刀,“沧浪”如水般的刀纹熠熠生辉,在战场肃杀的气氛中也不落下风。

“兄弟们,我们当缩头乌龟当了这么久了,我们还要让他继续欺负下去吗?”

“不!”同样的话,一样的整齐,一样的怒吼,蕴含着截然不同的含义。

“好!”陆机大笑起来,“一个个都听好了,你们背后就是自己的亲人朋友,拿好你们手中的武器,不让燕国小儿踏进城门一步!”

陆机抬头,在阵前与桓玄的视线有一瞬间的交错,他不禁笑了,转过头和贾仪对视了一下,点了点头。

“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打完这场仗以后,我带你们回家。”

下一秒,号角声大作,陆机的马已经如离弦之箭冲了出去。在陆机动的一瞬间,燕军也动了。与陆机身先士卒不同,桓玄站在原地,身边士兵从他身边跃过,悍不畏死地发起了冲锋。

陆机与桓玄都清楚,士兵可以不顾一切地往前冲,一军之帅不可以。燕军需要桓玄来把握全局,一旦指挥中心与队伍脱离了联系,那就会变成一堆散沙。

而陆机可以一马当先的最大依仗,就是在他身后的贾仪。早在建业的时候,陆机就发过军令,自己不在的情况下,贾仪的话就是命令。

贾仪登上高台,用手挡着已经升起的日光,眯着眼注视着逐渐靠近的双方前锋部队。在他的视角,能看到燕军两侧整装待发的骑兵部队,和中军背后的人影重重。

贾仪心里的疑问没有落地,目光所及,燕军的人数大约有五万人,那分配给东西南三面的压力就不会太大。只要保证自己这边不出现太大的漏洞,就不会出问题。

贾仪舔了舔干涸的嘴唇,看着逐渐陷入胶着的战场,盘算着是不是先动一点底牌。

“报!”传令兵的声音打断了贾仪的思绪,“南门传来消息,他们正遭受敌方猛烈的攻击。”

贾仪捏着栏杆的手紧了紧,望着人群中若隐若现的桓玄,咬了咬下嘴唇,脑海中思维飞转。

“派几个能干的,去告诉你们陆大将军,务必到桓玄后方探查一番。我怀疑那里的人影都是假的,真正的人已经在南门了。”

“是。”传令兵令行禁止,马上快步离开。

“等下!”传令兵的脚步被叫停,他疑惑地转头看向贾仪。

“请他千万活着回来。”

1.望楼:古代战争中观敌瞭哨。

2.流血漂橹,伏尸百万:《过秦论》贾谊。

3.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吴子兵法》,战**事家吴起所著。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箭在弦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