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府。
今日是太师杜北桥的八十寿辰,京中四品之上的官员尽乎齐聚于此,钟鸣鼎食,往无白丁,大盛之家,不外乎此。
水榭上,一众来客谈古论今,引经据典好不热闹。
都是朝中之人,难免聊些策论,谈到许泽倖之时,都官尚书蒋青源问坐在角落里莫秋山:“听闻当年,许泽倖案是由莫少卿一手办理的,可有此事?”
在场众人看向莫秋山,莫秋山颔首,“正是。”言罢便不作声。
众人相觑,莫秋山这人向来嘴严,别人问他话,要么笑而不语,要么冷冰冰的吐一两个字,实在让人难以续言。
蒋青源旁边的内史令褚良渚伸出胳膊轻轻拐了拐他,他垂眸斜了褚良渚一眼,继而问:“听闻当年许泽倖将功赎罪,交出全部证据,不知可否为真?”
他们的小动作被莫秋山看在眼里,这一切,不过是前些时日,他在殿上提出,许泽倖功大于过,应表列史册罢了。有人认同,有人反对,朝堂向来这样。
就此事吵了几日还未有个结果,平日无事也聚不起来,今日趁着杜太师寿宴,这些个朝臣,就等着这遭呢。
莫秋山点头,“真。”
他答一次,令人沉默一次,咋还越说越少了呢?蒋青源问不下去了,反手扯住褚良渚衣袖,褚良渚手往回收,试图甩开他,蒋青源捏得越紧了。
褚良渚咽了下口水,这黑脸他也不想招惹啊,但试着越来越紧的衣袖,他只能硬着头皮问:“听闻莫少卿与许泽倖私交颇深,可有此事?”
莫秋山:“点头之交。”
听到答案,褚良渚松了口气,袖角也被蒋青源放开了,他急忙收回,双手置于腹前,眼观鼻,鼻观心,一派正经样,对前方对坐的秘书丞示意再问的眼神视而不见。
秘书丞施令和心中咒骂,褚良渚这老东西装什么!其他人交头接耳,假装在认真议事,心下却生怕自己被推出去问话。
知悉的人都在心里骂骂咧咧,这群狐狸不讲道德,说好一人一问,临场几个字便被人吓退了,没出息!
蒋青源和褚良渚对视一眼,心中都有不忿,一人想:凭什么我问了两个!一人想:凭什么其他人不动。
二者相视过后,便开始默默巡视,周围其他人的讨论声越发大了,头也越发低了,生怕眼神对上被点名,仿佛回到少时,先生堂上问课的日子。
莫秋山戏还未看够,这群人便不作声了,他不由想,自己这么可怕吗?也不看看自己断案时的冷脸,朝会时的利嘴,无缘无故,谁敢招惹他啊。
见众人如是,一脸茫然的礼部尚书戚子瑜忽而出声:“莫少卿,听闻当年,你于狱中与许泽倖说,他的功绩于千秋有惠,可入史册,属实否?”
霎时席间呛水的,咳嗽的,手抖打翻杯盏的,应有尽有,一时竟忙得热火朝天起来。
戚子瑜见状,忙替身旁咳嗽的施令和顺气,并问:“施大人,你无事吧?”语气迫切真挚,众人心中皆叹:“壮士啊!”
而莫秋山则想,可算问到了,他理了理衣袍,答曰:“是有此事。诸位大人听闻的东西……”
说到此处他便停下,眼神扫过席间,方才与他搭话的几位正襟危坐,不敢有多余动作,莫秋山轻笑:“可真多啊。”
众人连连陪笑,“哪里哪里,巧合罢了,巧合,巧合哈哈……”
莫秋山不曾想,当日在杜太师寿宴上说的话,会被有心人记下,于朝会之上拿来做文章。
这朝堂上,对莫秋山有意见的人不少,弹劾过他的也不是没有,今天这位,御史中丞卫昌宜。
卫昌宜,耕读出身,知天命之年才坐到御史中丞之职,真真切切的保守派,而今耳顺之年,朝中古稀致仕,也不知是否还有望升迁。
大殿上,卫昌宜伏跪在地,“圣上,大理寺少卿莫秋山于市推举许泽倖,妄言他该载入史册,老臣以为,许泽倖知法犯法,有损德行,若入史纪,于礼不合。”
皇帝危坐高台,他已经厌倦了,这些老家伙一天天的无所事事,专盯别人,他还不能说什么,毕竟这是人家的职责。
“卫卿家平身。”见卫昌宜起身,皇帝招了招手,“莫卿何在?出来说话。”
从昨天接到奏折起始,皇帝便迫不及待的想看戏了,他连夜让人给卫昌宜送去折子,就希望他今天能充分发挥。
“臣在。”莫秋山出列行礼,他品级没卫昌宜高,所以要靠后一些,他并未上前,只远远对卫昌宜道:“卫中丞说下官推举许泽倖,下官倒要问问,许泽倖尸体早化成泥了,我如何推举?推举他尸骨化的泥巴好,适合拿来种粮食吗?”
莫秋山话音刚落,朝堂上一片抽吸,连卫昌宜都愣住了,他知莫秋山嘴利,却不防他如此尖锐,而众人、包括皇帝,只觉得不愧是他,依然发挥稳定。
事已至此,卫昌宜也无退路,他说:“你不要强词夺理。”
“是大人遣词不当。”
“好,是本官不当,但许泽倖那等馋佞之臣,莫少卿大肆推崇,是想效仿于他吗?”卫昌宜前些时日收到一份折子,上面清晰表述了莫秋山说过的话,他觉得不太合适,但也并未深究。
直到再次出现,他便明白,怕是有人盯上莫秋山了。他谨慎惯了,是不想理会的,毕竟人在暗,他在明,不可能轻易给人当枪戟。
但做为御史中丞,他素来尽职守责,怀疑的种子落在心底,他便忍不住想去探查。深思熟虑过后,他还是去查了,一查,还真就与他收到的资料对上了。他当下写了奏章,第二天便上奏了。
折子递交上去,他还是忐忑,毕竟莫秋山那人,确实不好招惹。晚间折子被送了回来,看着上面的批注,他悬着的心终于落下了。
莫秋山嗤笑,“效仿谁?许泽倖?效仿什么?为民请命吗?那我莫秋山便当着圣上、当着各位同僚说,我莫秋山,俯仰无愧于天地!”
“你不要强词夺理,我说的是你效仿他许泽倖渎职、走私!”
“强词夺理?卫中丞只会这句吗?”莫秋山看着卫昌宜,妙语连珠,“卫中丞怕我效仿,怕世人效仿,仁者见仁,卫中丞心中,怕不是也这么想?”
卫昌宜上前几步,“你休要信口诬蔑!我卫昌宜忠贞之心,苍天可鉴!”此时的卫昌宜还未发现,他已跳入莫秋山给的自证陷阱里了。
拿过主动权,莫秋山便开始坦言:“许泽倖当年跪叩殿前,一卷呈文引古通今,细写得失上书言事,满腔肝胆为民请命,降赋减税之旨是先帝亲手拟的,而今圣上依然遵循此法,卫大人如此质疑,是在质疑谁?”
皇帝懵了一下,咋说到他了?
莫秋山接着说:“许泽倖纵犯滔天罪行,将功补过之余亦也受了刑罚,大人定要探查,不若下那黄泉去问,我想许泽倖应不吝赐教。”
年纪大了,总有许多放不下的东西,莫秋山三句不离生死,卫昌宜被气得胡须都颤抖,他指着莫秋山鼻子骂:“莫秋山,本官是在说你推崇罪犯等不合规矩之事,你莫要牵扯其他!”
莫秋山哪里管他,“下官在说许泽倖,大人说的罪犯,莫非不是许泽倖?那好,看来大人是不追究了,可若不追究,那大人岂不是那等出尔反尔之徒?大人入仕多年,行事向来高风峻节,此刻怎会有如此无赖之行。”
到底是谁无赖,众人心知肚明。
没给卫昌宜说话的机会,莫秋山话赶着话,“大人若是眼神不好,看不到各州郡的奏疏,瞧不见饿死者逐年渐少,饱食者岁岁增多等字眼。那我看大人腿脚耳朵都还在,何不去乡间行走打探一番,听听老翁媪妪的言论,谁人不颂圣上,谁人不记许泽倖!”
“这若不是功绩,那么,还请大人告诉下官,您作了什么文章,赋了什么词曲,于苍生百姓何用,于山河建树何为?”
卫昌宜捂住心口,指着莫秋山,“你!你……”
莫秋山紧随其上,“我如何?大人怎的说话都不利索了?如此怎行乡间?道可不好走!大人若去,小心着些。”
卫昌宜面红耳赤,大口喘息,他说不出话来。
莫秋山:“大人如若记不清楚,便回家去翻翻记录,我印象中也没几篇,不过少也没关系!毕竟先贤有书:寡言无多,而华文无寡。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要说卫昌宜这老头也倔,换旁人被如此说道,早往殿上一躺,装昏去了,他偏偏捂着心口,听人细数陈词。
“大人有多少文章被予重用?”莫秋山转身问众官员,“下官入朝晚,各位大人可否清楚?”
众官员哪儿敢出声啊,皇帝都只默默看戏。
无人应答,莫秋山倏地看向卫昌宜,“大人书读得好,那请大人告诉我,倘若于国之社稷无为,你纵使识得那三千诗文,又有何用?”
卫昌宜忽地跪坐在地,声泪俱下,“圣上!莫秋山欺人太甚,罔顾理数,丝毫不懂敬长尊老,有违品行之矩,请圣上为老臣做主!”
皇帝都无言以对了,人莫秋山说得也没错啊,这老家伙忽地往地上一哭,他都有点迷茫了,从前怎么没发现卫昌宜这么无赖呢,而且……他敢做主吗他,莫秋山都已经发疯了。
莫秋山无视他,不等皇帝说话又言道:“今日我莫秋山纵舍去这一身官袍,也要大不韪的问问,多少人享着高官厚禄,却畏畏缩缩只及己身,不敢向圣上提出中肯言论?”莫秋山忽而拔高声音,“我有一言问予诸君:君可还记当年之志否?”
声音回荡在大殿上,众人久久无言,就连卫昌宜的哭声都小了。
殿上的皇帝内心哑然,他许莫秋山殿前状言,不想他竟如此震耳,一番话,说得他心头发热,也不知林将军在北关如何了,不然拟旨把那虎狼之地踏平吧。
还有海上的赵大人,前些时日传信说遇到两座岛,被拦了去路,不然让水军过去夷平算了……
皇帝还没畅想完,莫秋山充满嘲讽的声音再次响起:“卫大人不认同许泽倖的功绩,是否也不认同天下百姓?官为民之师,你怎可弃他们于不顾?如此,与那奸佞宵小又有何区别。”
莫秋山的声音振聋发聩,卫昌宜见他拿自己与奸佞相比,哭得更大声了,他一生恪尽职守,不敢逾矩半步,莫秋山怎可如此质疑他!
现下他明了了,许泽倖这事儿本就只有争议,圣上多日未曾决议,怕是心中早有定夺,只是想看百官的态度罢了。
糊涂啊!糊涂!卫昌宜很后悔,他就不该招惹莫秋山。
“怯怯硕鼠,聒聒蝇蚋,使人之体貌,行狗彘不若之事,何有面呼?若负君信,吾羞矣,安能复哭于此?惺惺作态,不死何为?”
太会骂了,太会骂了!皇帝又想,要不把莫秋山弄御史台去吧,他太需要这样的利嘴了,刚好韩诚要致仕,再一想,不行!莫秋山只能留在大理寺,不然世家里那些老东西犯了事,没人扛得住!
“卫中丞。”
“卫昌宜!”
“叫太医。”
一片呼声中,卫昌宜坠倒在地,至此,许泽倖史册留名。
莫秋山,亦然。
吾之为国,千秋万世。
完。
寡言无多,而华文无寡。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汉·王充《论衡·自纪》
仁者见仁。——《周易·系辞上》
至此完结,感谢观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