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风物有信 > 第3章 第三回

风物有信 第3章 第三回

作者:江照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08-14 18:00:40 来源:文学城

雪愈发大了。

杜渝懒得去分辨李依到底笑了没有,只随性伸开小腿,侧着头,黑眸里的酒意藏不住,问道:“什么礼物?”

李依不曾在意她的失礼之处,仍端正坐着,递上一只嵌螺黄花梨木匣,道:“你且打开瞧瞧。”

匣未上锁,杜渝搁下酒盏,拿左手接过了放在膝上,食指一动,便翻开盖子。

内里是以黄金精心雕琢的一枚鱼符,鳞片细腻,鱼嘴半阖,鱼尾若划水,一派栩栩如生。

“这是……”杜渝自然认得,因着震慑,不敢取出。

“你于安西军中入伍,也算有些军功。如今回了长安,难道甘心脱下戎装,嫁与郑家郎君洗手作羹汤?”李依依旧淡淡的,却拿杜渝的亲事说了句玩笑。

“你是说……”

“自沐王夫人得上骑都尉衔后,我大唐再无女子能像你这般驰骋沙场。”李依正色道:“杜氏渐露疲态,宗族子嗣地方虽多,但不居要位。若你再无功名在朝维持,疲态难免成了疲势。本宫辅政数载,但于军中……如今,你可愿领千牛卫?”

杜渝心中巨震,隔了半晌才道:“十三娘,这些……圣人能应?”

“先帝遗诏,由不得他。”李依起身靠近她,取出那枚鱼符,道:“本宫已与秦诚吩咐,你持此符,可自由出入府上,无须拘束。”

杜渝从她掌心捏了鱼符,秀眉微蹙了一瞬,忽而道:“看来,杜氏终究逃不掉。我听阿娘的意思,世子一位,也是要尽快定夺的。”

李依早已知晓,但只道:“此事应与国公商议后,方可定下。”

宪宗皇后崔氏和虞国公夫人崔氏皆出身清河,一为长房一为四房,昔年崔后待字闺中时便与崔氏亲近。只崔后命薄,诞下李依后,便染恶疾,反反复复耗到李依**岁,便撒手去了。是以杜氏为天子臣,很是多了层亲厚。

已至寅时,雪却丝毫不见停。

杜渝有些不胜酒力,掌心把玩着许多人想一辈子都得不到的金鱼符,忽而抬首道:“忍冬,你还记得咱们小时候么?我年岁大了些,知道些许道理,总以为第一个离开的,只会是景家的大兄。”

景氏嫡长子景和体弱多病,即便是弘文馆、集贤院公认的大才子,诗文传遍四海,但成婚后一直在府中静养调理,从不轻易出府。

然人虽鲜少露面,但其才子之名,这些年愈发深得人心。

李依垂眸,长长的睫毛打下一片影,杜渝便瞧不清她眼底究竟是悲是喜。

“十七娘,虽说人各有命,但本宫,从不信命。”李依搁下莹白的酒盏,道:“阿桃,本宫倦了。”

咯吱的踩雪声后,崔桃自右挑帘。

杜渝瞥见帘外星河灿烂,微醺的酒意也散了。

“请十七娘去烟台安置吧。”李依由崔桃帮着披上厚实的大氅,想了想又道:“明日你若喜欢,自逛便是。”

说完话,不等杜渝回答,李依低头披上雪帽,崔桃伸出右臂给她扶着,亭外早有侍卫利索扫了积雪,秦诚打着灯,应是方来不久。

身后的帘并未垂下。

杜渝未曾披衣,一手拢了帘,静静地站在亭内。

方才李依虽说执意下嫁有旁的缘由,但她如何瞧不出,这其中,何尝不是心死如灯灭?她只瞧着那几点灯火一步步走远,仿佛这个人的魂,也一步步走入黄泉不在人间,心头不由撕裂般的钝痛。

眼眶忽的一热,杜渝强迫自己抬头望天。

“杜姑娘,您若喜欢此间景致,不如加衣再赏?”有侍女立在台下,睁着双黑白分明的眸子,眼底有担忧。

杜渝眨眨眼,狠心收回了泪——李依都能以那般强横的态度面对,她是从死人堆里面爬出来的,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

是再也不能露出半分软弱了。

翌日的宣政殿中,李倜素服皂靴,手里捧着汤婆子,听着几个臣子的奏议。

大唐盛世,自明皇开扬三十九年那一场宫变而终。幸昭、仁二宗殚精竭虑,与民休养生息,才渐渐恢复了生气。

昭宗钟情林后,膝下仅二子,幼子湘王李校早早之藩。仁宗毕生专于政务,少幸后宫,膝下仅得了一子。仁宗驾崩,此子既为皇太子,顺理成章登上至尊宝座后,改元景云,即为宪宗。

宪宗少勤政务,然景云五年,因豪修别宫,丞相萧豫坚辞而厌其人,竟以莫须有之名,移其三族,更令京兆尹斩首于西市众目睽睽之下。

萧豫自幼以孝闻名天下,骨鲠正直,善行政,仁宗甚喜,乃托孤之重臣。

此案一定,满朝哗然。

须知大唐立国,太祖至此共八帝,加上女帝神龙年间多用酷吏,更是从无此情!

自此,宪宗怠政,整日耽于享乐,无问诸事。

各部官员只得于宣政殿内阁议政,写出条陈,由崔后大监送呈宪宗,亦无下文。

景云共历十七载,藩王骄纵,节度使不朝,已有乱世之征兆。宣宗继位后,虽空有治国之心,奈何天资不与,体乏多病,醇风三年后,只得将内阁托于幼妹,协理朝政。

群臣本以女子难堪大任为由,请宣宗重选丞相,以为治国要策。但半月下来,李依在政务上的老辣,让政事堂的六部尚书大为惊讶。

这几年,蜀王湘王带头,各处藩王好歹消停下来。李依在得到众臣肯定后,也毫不客气安插人手,将一些固执的臣子寻了由头或贬或放,驱离了长安。其行事手段,依稀有女帝的印记。

时人有流语——女帝再世,大唐将亡。

朝臣们因杜渝的调令吵成一团,李倜从思绪中回过神,往后瞥了瞥。知晓李依这几日都不会出现,他仍有些不惯。

“圣人,杜渝身为女子,在安西为军也就罢了,怎可由她再入御林军?岂不成了天下的笑话?”说话的是御林军千牛卫右领付狭岩,千牛卫统领空缺,他是顺理成章再进一阶的。如今被个丫头截胡,他自然不肯。

礼公景绍却道:“圣人,鱼符先帝所赐,调令先帝加印。况杜渝在安西屡立战功,乃可用之才。臣以为,可委以重任。”这位礼公便是景秀的父亲,老当益壮,眼角布满了细纹,眼底却精光炯炯,言语间中气十足,丝毫不见老态。他身居吏部尚书,乃朝中清流。

果然李倜身形略前,客气道:“景卿请说。”

景绍回身与众位同僚一礼,道:“诸位若不放心,本官现令司勋郎中将杜渝的履历文书拿来,再请兵部头司取来他们的,两相勘合,便知杜渝可有这份才干。”

付狭岩满脸不愉,但他不敢当面顶撞了景绍,只愤慨不已。

李倜却从这话里听出旁的意思,忙问道:“景卿,这杜渝,莫非是如沐王夫人那般的巾帼女将么?”

景绍一笑,道:“假以时日,应当如此。”

李倜本便不愿担个不从先帝遗旨的污名,当即摆手,道:“先帝有命,况杜渝有其才。鱼符长公主已然赐下,此事便定了。朕意,下月初一,便令杜渝入军履职。”

景绍躬身执礼,长声道:“遵旨。”

诸事议完,李倜又留了几个臣子,景绍自然在列。李倜对这位长者很有好感,再加上其子景秀统领金吾卫,又是东征高句丽的第一新秀,军功卓著。

说了些许不相干的事,李倜侧首对起居郎道:“今日所议之事,你可记得分明?”

“回圣人,记得分毫不差。”

“那便誊抄一份,让大监着人送去殿下府上。”李倜浑不在意此话意味着什么,末了又道:“殿下新喜,这些日子都这般送一份去。”

“是。”

景绍本想劝阻,但又怕伤了他们兄妹和睦,只得住嘴。

一旁的符宝郎冒毕荀还想再劝,给景绍一个眼神拦了回去——毕竟朝中要职多出洛川门下,送不送去,没甚差别。

不多时,东宫太傅弘文馆大学士魏炼捧着几卷书进来。李倜忙起身,以弟子礼相见。

自李倜临危立为皇太弟,便由魏炼亲自授学。及至李倜继位,便加上礼公景绍,一授经史子集,一讲理政心得,尽是肺腑之言。

李倜天资不高,但勤学不辍,夜读达旦,很得文官一脉认可。

这一授一讲,又是两个时辰。

景绍因有要事,先行告退。

李倜命尚膳监送了碗汤饼,陪着魏炼用毕,才将昨夜的课业呈上,道:“夫子,朕若有纰漏错处,还请指正。朕虽驽钝,但也知晓学海无涯学无止境的。”

魏炼能为帝师,秉性自高洁。然李倜谦和儒雅,确让他老怀大慰。

“圣人言重。”魏炼摊开昨日的课业,一一与他指出不妥之处,详加解释了一番,才道:“圣人假以时日,定如昭宗一般,彪炳史册。”

“先祖风采,孤只奢望可及一二,便心满意足。”李倜面带向往,指着自己的字,自嘲道:“便是这笔烂字,也不过可称工整而已。如何可与先祖丹青留史相提?羞煞也!”

初,帝甚勤勉,于长公主言听计从。

——《唐书》

伏笔慢慢打,慢慢来。

注:符宝郎,属门下省,谏官。

已改,由——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三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