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铮得了空当,第一个拜访的,便是黎王府。
顺着靖远坊的十字街走到正中往左一拐,一眼便能看见黎王府,朱漆横梁,玄青盖瓦,打眼一看并不张扬,只是那气派的五间三启大门,任是等闲富贵人家不敢乱用的。秦铮这一趟来隐了行踪,不仅没带车马随从,连聂稳也没跟着。坊中所住的人非富即贵,安静异常,除了大家自觉放低声气之外,还因为这坊中看似围墙相隔,实则耳目通透得很,连坊间有谁在路上摔了一跤也逃不过门后的眼睛。秦铮是个聪明人,他和黎王的关系还不能这么快摆到明面儿上。
扣扣门环之后,一个小厮从小门出来问了秦铮的身份姓名,转身进府通报去了。很快,一个管家模样的人出现,走到秦铮跟前一作揖,便打个让手把秦铮往里迎。
这便是刘管家吧。秦铮心中暗忖,不露声色地跟了进去。
进到府里几番回转,才发现这黎王府山水层叠,廊庑环绕,别有洞天。他的目光落到回廊的阑额束莲团花彩画上,那束莲的莲芯、团花的花蕊原来是以金箔点饰的。而在靖远坊对角还有一处同等规格的宅子,倒不似这般精雕细琢。
管家将秦铮领到书房门口,唤了一声“黎王殿下”,里面应了一声后,管家便推开门,伸手将秦铮让了进去。
“谢谢刘管家。”秦铮故意提高了音量,眼睛往里瞟了瞟,带路的管家身形一震,脸上露出几丝迷惑的表情。“秦大人来了,请坐吧。”黎王的声音从里屋传出,刘管家像是被唤醒一般,赔了个笑,从后面带上了门。隔着帘子,隐约能看到里屋黎王坐在书桌前,秦铮往堂中客椅上一坐,静静地等着。
过了半晌,黎王才从里屋走出来。“本王近日忙于户籍整理一事,刚刚看到半截子,一放怕是又弄混出了差错,让秦大人久等了。”
秦铮站起身来向黎王拜了一拜,说道:“不敢,属下自然明白王爷公务繁忙,今日冒昧打扰,还请王爷勿怪。”
黎王微微点了点头,理了理袍袖,说道:“自然,那大人今天来本王府上,不知是因公还是为私?”说着眼神瞥向他面上的面具,能得父皇掩面入宫准许的,这个人不简单。
“今日秦铮不是天枢台主事,只是秦铮而已。”转过头来,秦铮的眼睛正好对上黎王投来的目光,是那种带着几分不确信的、玩味的眼神,他从袖中取出凭条,放在红檀木的茶几上推了过去。
“这是何物?”黎王看了凭条一眼,并未打开。
“不过是一张纸,我想刘管家应该认得。”秦铮回答道。
“本王不明白。”黎王瞬间警觉起来,看向秦铮的目光中多了一些防备。
“说来真是一桩奇事。前些日子秦铮去江南办案,在银局有些耳目,一天遇见一个人拿着凭条来兑大额银子,看他打扮寒酸,怕钱财来路不明留了个心眼,把这张凭条交给银局内部查去了,原来是王爷府中刘管家存的银子,倒不知刘管家存的银子怎会交到那人手中。还有一件更耸人听闻的事,王爷可知那人最后怎么了?”
黎王的脸变得阴翳了许多,双唇紧抿,并未说话,攥着玉佩的指节有点发白。
“那人几天后被人在郊村发现暴毙了。官府的人在他怀中搜出一封自陈书,说自己与姜家有过节,一时冲动起了邪念,结果畏罪自杀了。”
黎王的嘴角抽动了一下,说道:“此等刁民,死有余辜。不知大人今日打算将这凭条作何处理?”
“王爷不必紧张,秦铮已经说过了,今天秦铮只是秦铮。这张凭条现在不过是废纸一张,在秦铮手上也无甚用处,还是物归原主,请刘管家仔细收好,秦铮只是来提个醒,这么大额的银子,还是谨慎使用为好。”
所谓快马不用鞭催,话说了五六分,黎王心中已有**分的数了。“秦大人费心,本王先替刘管家谢过了。只是姜家的案子虽小,但关系重大,姜贵妃、皇兄都为此烦闷已久,秦大人不怕丢了重要物证?”
“黎王客气了,秦铮替今上、替王爷办事,职责所在。其实姜家的案子并不复杂,秦铮和王爷是想到一处的,刁民作乱罢了,此番人证物证俱在,明日便去向今上复命。此事已了,今日还有一事叨扰王爷。秦铮读书不求甚解,前些日子读到一则故事,不知可否向王爷请教一二?”
“但说无妨。”
“说是战国时期魏文侯外出巡游,在路上见到一人将羊皮统子反穿在身上,皮统子的毛向内皮朝外,背上还背着一篓喂牲口的草,很是不解,便问那个人为何反穿皮衣。那人回答说,自己很爱惜这件皮衣,怕毛露在外面被磨掉了。不知王爷如何看待这个反穿皮衣的人呢?”
黎王站起身来,负手而立,眼神望向墙上的画卷,苍莽青山间,雄鹰搏击长天。秦铮也跟着起身,离黎王更近了一步,仿佛在期待什么。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不足取。”黎王回答道。
“王爷灼见,有魏文侯的气魄。秦铮今日所为,也是不愿与这反穿皮衣之人一般。早知王爷有非凡的志向,秦铮愿助王爷一臂之力。”听闻此语,黎王转身看向秦铮,只是他低着头,耷拉下眼帘,神情看得并不真切。黎王把手在秦铮的肩上拍了一拍,屋中只能听见碳炉子里木碳受热劈裂后哔剥作响之声。
第二日,秦铮去宫中复了命,其余的事情由何宏在地方按章程办了。姜家虽然痛失爱子,但毕竟理亏,不再追究。皇帝最初听闻姜家如此气焰嚣张,动了肝火,但看在姜贵妃的面子上,也没有什么大动作,只是经由姜贵妃递了话下去,姜家在宣城县也安分了不少。连宁王也因此事也敛了声息,近日少在御前走动。随着这件案子的了却,秦铮也能偷得两日清闲,在府中修养修养。
这天,秦铮搬了个摇椅往院中大榕树下一坐,盖了厚厚的毯子,脚边放着个铜鎏金的八角镂空碳炉,手里抓一本书心不在焉地看着,彷佛那书上的话一句能顶千句,非仔细琢磨研读不可,许久都没翻动一页。为调查姜成的案子来往江南已去了不少时日,那日离开况筠阁时,沈苓已经跟着李半仙去了,并未来得及告别。或许,她心中仍有气,便故意悄然离去。他总是想不起来她的模样,可又常常不经意间想到她,初来京城时的防备和疏远,吃到桂花糕时的脆弱和落寞,谈到和哥哥在江南的生活时的鲜活和灵动,那些零零散散的感觉碎片萦绕在脑海中,若即若离。她到底长什么样呢?想到这里,秦铮皱起了眉头,努力去复现她的模样。
忽然耳边传来很轻的脚步声,秦铮瞬间被拉回现实,绷紧了神经。“大人,况筠阁又派人送了些物什来,您看看吗?”是顾一诚。
“不必了,你按类归库便是。”
“是。”
顾一诚扭头正要离开,秦铮的目光从素兰色的包裹面上扫过,忽地说道:“等等,放在这里,你去忙吧。”
顾一诚露出一丝狐疑之色,放下包裹出去了。秦铮伸手一勾,把包裹拉过来一看,边角处绣着几朵细小散落的桂花。三两下解开,正中包着一个水波竹纹木盒,启开放着一个白瓷瓶,底下压着一张小条,写着“三日一敷”四字,落款是盈盈一个“苓”字。
李半仙曾说过他的药药性强,一月一服,调理血脉精气,若有膏药外敷加以辅助,三日一用,起舒缓、活血之效,功用可加倍,只是这膏药缺着一味雪苋草,只在冬日初雪那几日生长,数量极少,且需在夜间采摘最好,一直未能制成。倒没想到这些个时日过去,沈苓便制成了药送过来,秦铮的指尖轻轻拂过纸上的“苓”字,心头泛起一股温热。有一瞬间,沈苓的脸庞隐隐绰绰地浮现在他眼前,脸上带着笑意,无比轻松,是那种经过世事风霜、但又不老成的,自在无虑的笑容。一缕风掠过树梢,在秦铮的脸上轻轻蹭了一下,夹带着一股冰凉的触感,还裹着几分草木的清香。
今天是秦·事业·怀春·铮。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