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烽火燃七星 > 第7章 少师

烽火燃七星 第7章 少师

作者:潇巽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4-03 09:59:39 来源:文学城

吃过早饭后,楚暄出了相府,步入宫门,凭着记忆找到太华宫。

依张仪所言,少师一职要做的便是每日巳时到太华宫陪嬴稷读书,帮助他解决学业上的疑难。

此刻离巳时还有近半个时辰,嬴稷早已站在门外等候,东张西望,见楚暄从百米开外的宫墙处拐了个弯,向自己这边走来,他顿时激动,摸了摸束发,整了下袍袖,待楚暄离自己不到百步,嬴稷忍不住跑上前迎接。

楚暄正思索待会儿该讲什么,思绪游离之余突闻前方动静,抬眼,竟瞧见嬴稷亲自跑来迎接自己,有些意外,心道:莫非自己看错了时辰?这该让嬴稷久等了。

楚暄立刻加快脚步,到达嬴稷跟前,对方还未开口他先行躬身行礼致歉:“让稷公子久等了,是微臣之过。”

嬴稷一愣,连忙摇头赶紧将楚暄扶起:“没有,没有久等!我也是刚出来,现在才辰时三刻。”

楚暄起身后暗松了口气,对嬴稷轻笑道:“如此便好。”

嬴稷带着楚暄进太华宫,来到自己的书房,书房窗明几净,雅致整洁,房中焚着檀香,案上早已摆好了茶水和糕点。

嬴稷挥退了房中的侍从后走到楚暄跟前,行了一个拜师礼。

“楚先生好!”

头一次受这种大礼,楚暄一时间有些懵住,随后立刻说道:“稷公子抬举了。”

他笑道:“‘先生’不敢当,微臣只比稷公子大几岁,叫先生未免有些奇怪。”

嬴稷直起身,挠了挠头:“那……那我能叫你‘安羽哥哥’吗?”

楚暄颔首:“当然可以。”

嬴稷目露喜色,拉着楚暄入座:“那以后,安羽哥哥也不要跟别人一样,叫我‘稷公子’叫我‘稷儿’就可以了。我们之间只要讲‘你,我’就行。”

楚暄笑道:“好,听稷儿的。”

这一声“稷儿”唤得嬴稷心花怒放,他微垂下头,笑容都快要溢出面庞了。

为了掩饰自己过于喜悦,嬴稷提起案上沏好的茶水,帮楚暄倒了一杯,讲话都有些不利索:“安、安羽哥哥,你渴、渴了吗?喝点儿茶吧。”

“我自己来吧。”楚暄本想接过茶壶自己倒,但嬴稷已然倒好将杯子递到他面前,再看对方此时半笑半掩的模样,看自己时目光似有些闪躲,他只以为是嬴稷仍有些紧张,又被他这般憨态可掬的模样逗乐了。

楚暄道了声谢,接过茶水喝了一口,目光微闪,放下杯时赞扬道:“这茶味道倒是别致,入口爽朗清甜,带了些许桂花蜜的味道,喝下去喉间又倍感清凉,很适合炎炎夏日时品。茶香清新,却带着一种特殊的香料味,像是薄荷,却又比薄荷更浓郁些。这是什么茶?”

“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茶,但我闻着香,也好喝,就从母妃那边顺了一包来。”嬴稷嬉笑着为自己也倒了一杯,喝了一口,回忆起那日嬴驷来这儿找他们母子用晚膳时说的话,“父王前几日来太华宫里用晚膳时带了一箱茶叶,我听父王说这是邻边的巴国使者送来的盟友礼,觉得这茶味道挺特别的,就拿来给母妃和我尝尝。”

楚暄静静听着,他曾听张仪说过嬴稷的生母,是个奇女子,在秦国众妃嫔中最受嬴驷宠爱。

“父王那日还和母妃说,巴蜀两国多的是些奇珍异宝和中原各国没见过的东西,日后若再得了宝贝,都拿来给母妃。”嬴稷乐道:“到时候我再拿来给安羽哥哥玩。”

楚暄笑:“谢谢稷儿。”

嬴稷突然问道:“对了安羽哥哥,你的字,是什么含义?”

楚暄:“这是父亲临终前取的,‘安’乃一生平安顺遂,‘羽’则取自《管子·霸形》中的‘飞鸿之有羽翼也’。”

嬴稷疑惑:“可为什么是羽不是鸿呢?”

楚暄说道:“因为羽毛若是掉落亦可御风而行,随遇而安。”

“原来如此。”嬴稷点头称赞,“那等我及冠时,安羽哥哥也可以为我赐字吗?”

楚暄轻笑,摇头:“取字这种大事该让你父王和母妃来,我可没这个资格。”

嬴稷昂起头,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放心,我可以和他们说让你来取,母妃最疼我了,父王又最宠母妃,一定没问题的。”

楚暄笑而不语,只当是童言无忌,不经意间瞟了眼门窗,见都是紧闭着,才放松了些。

闲聊了大半天,楚暄终于把话锋转回正事上,问道:“稷儿近些时日学了什么?”

嬴稷闻言从布袋中掏出书简,在案上摆开,说道:“夫子昨日教的是‘忠恕之道’。”

楚暄问:“何为‘忠恕’?”

嬴稷在密密麻麻的文字中找到了这两个字,照本宣科地念道:“夫子说‘忠’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恕’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都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楚暄轻轻点头,若有所思,而后问道:“你觉得这两句话说得好吗?”

“好啊!”嬴稷笑答,“夫子特别说了‘恕’,自己不愿意的事和不喜欢的东西,也不要给他人,这是一种大爱,从而达到‘仁’的目的。”

楚暄不语,看着他。

嬴稷见状,以为楚暄默认了他的想法,仍想听他说下去,他挺直了腰杆,似是要证明自己在学堂上认真听讲,遂将昨日在学堂上夫子的话复述了一遍:“昨日夫子在‘恕’上讲了许久,无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己所欲,施于人’都是一种伟大的包容与仁爱之心。我也觉得很对,我不喜欢的东西也不给别人,我将我喜欢的分享给他人,对方就能跟我一起快乐了。”

嬴稷说完,定睛看着楚暄,想得到对方的夸赞,却等来一句询问:“那我问你,你喜欢的别人就一定喜欢吗?再者,万一你不喜欢的东西恰好是别人想要的,你不给对方,却把你认为是好的事物强加于他人,对方还会快乐吗?”

嬴稷闻言,愣住了。

楚暄看着他,继续道:“‘不欲’还是‘欲’都是‘施者’主观臆断,但所‘受’之人未必认可。无论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是‘己所欲,施于人’关注点都在‘施者’身上,并没有考虑到所‘受’之人真正的意愿。如此一来,‘恕’未必是一件好事,也未必能够达到‘仁’的目的。”

嬴稷恍然大悟,沉吟片刻,点头道:“确实如此,没想到圣人之言也有出错的时候……”

楚暄笑道:“不能说这句话不正确,只是所站的角度不同。孔老夫子的这句话已是百年前的言论,当时的天下各国乃是钟鸣鼎食之邦,人民受礼制约束,讲信修睦,懂得换位思考,可不像现在这般礼崩乐坏。后世的儒生将他的原意流传下去,力求有朝一日重回礼仪之邦,故而它的本意确实如夫子所言。”

楚暄收起笑容,正色道:“稷儿,我之所以说这些是想告诉你,任何时候都不能仅听旁人的言论,哪怕有些言论信的人再多,传得再广,都是他人之见,具体如何应当用自己的内心判断。当然我们也不能刚愎自用,即便不赞同他人的观点,也不可全盘否定。任何事物都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只因每个人所站的角度不同。因此,我们应当学会博采众长,再结合自身的想法得出一个合理的结论。正如一国之君用人时,要学会审视人心,判断对方说的话,再考虑如何将其为己所用,从而达成自己的意图。”

这一席话令嬴稷醍醐灌顶,他用力点头,笑道:“稷儿受教了!”

——

是夜,夜凉如水,街道上阒静无人。

“吱呀”一声轻响,相府的门被轻轻推开,林辙拖着几近散架的身躯回到府上,此时已至亥时,府上仅三两仆役于廊间提灯巡夜,楚暄和张仪早已回房睡下,他轻手轻脚地往房中走去,不想惊动他人。

回房后,林辙掌灯,在铜镜前解下衣衫,镜中现出背后数道深而密的青紫色的棍杖印迹,看着十分狰狞,此时仍有些刺痛。

他看了一会儿,走到衣柜前拿出一件干净的里衣换上,将脏衣服收拾好后,走到雕花木案一旁,靠着窗坐下。

这数道棍杖印是今日射击时,队伍中一人成绩二中,为中下等,导致全队五人一同受罚。

军队素来军纪严明,赏罚分明且一视同仁,一个队伍中若一人受罚则全队同受,且下手毫不仁慈,此类挨棍棒之事于军中习练早已是家常便饭,毕竟疼痛才会激发人奋勇拼搏。

林辙入校场已有一个月了,初来乍到时,那些士卒瞧着他细皮嫩肉的一副斯文小少爷模样,不免露出鄙夷的神色,但又因其是由司马错亲自领来,也不敢怠慢。

林辙看在眼里,却也不甚在意,于他而言习得武艺,不断进取才是最重要的。

他深知自己在军中年龄尚小,较之其他士卒身形略显瘦削单薄,体能也是有所不及,因而他总是卯时至校场,亥时归,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独自训练。

他人跑三圈他便跑五圈,练步法时要求在小腿上各绑一袋沙,他便各绑两袋,每日举着有他半个人高的长弓练射击,并要求自己必须比前一日有所进步,昨日射在外环上,今日必须射中中环,待稳中靶心时便加一丈距离。

日复一日早出晚归的艰苦训练,他永远是第一个到校场,最后一个走的,同僚与将领清早到来时都会看到他瘦小的身影伫立于校场正中,与其专注的不为旁人所动的眼神。众人不免心生敬佩,早已抹去了初见时那瘦弱和养尊处优小公子的印象,更有新兵被他带动着一同早出晚归训练,全校场的士卒将领皆蹈厉奋发,毫无怠惰。

想到这些,林辙亦觉得十分感慨,忍不住扬唇一笑。

“小公子,睡了吗?”门外传来仆役的敲门声。

“没。”林辙拢了拢衣襟,前去开门。

门外,一名仆役端着个托盘,盘中放着碗热腾腾的羊肉面,对林辙道:“您还没吃饭吧?楚公子嘱咐我们若是见您回府了,便煮碗面给您送来。”

林辙盯着那碗面,呆愣愣地点了个头,只觉得心中暖烘烘的,他赶紧道谢接过托盘,端到案几上。

半碗面下肚,驱散了腹中饥饿与冰凉,他忍不住透过窗望向对面楚暄的房间,内里早已暗灯。

林辙静静地望着,觉得心里甜滋滋的,连带着入口的面也添了一份清甜。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忠恕之道”和“己所欲,施于人”等观点有参考易中天老师的《儒墨法道的救世之策》。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少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