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凤归隋 > 第84章 心有千千结1

凤归隋 第84章 心有千千结1

作者:李氏无名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3-29 18:13:12 来源:文学城

出了寝宫,杨广始终神色冷冷,一言不发。

董公公打着灯笼小心翼翼地随在侧后,大气都不敢出,欲问皇上行往何处,可瞥见杨广的脸色,他又实在没这个胆子了。只是从方向上判断,似乎是朝着藏书阁的。

半路上经过御花园,杨广走着走着,脚步在莲花池畔停下。秋日的莲花池风月不再,只剩下满目颓败,冰凉的池水倒映出他刀刻般俊冷的容颜,加上月如勾花似残,说不出的彻骨凉意更添了几重萧索。

董公公默默看着池水中的倒影,心中暗暗推敲。前往寝宫之前皇上也是这般神情,若说那时他尚可理解,而见到尹兰后皇上的温柔眼神,他以为那该是冰雪消融、雨过天晴的征兆,可此刻又是为了哪般?

身前的人影微微动了动,从怀中掏出一只镯子,月光下泛着点点血色。

董公公定睛一看,正是西巡之时皇上赐给尹兰的银镯,也是今日从死去的宛儿身上发现的那只。他忽然顿悟,皇上啊皇上,真是喜也为伊人,怒也为伊人。

杨广凝视着手中的镯子,犹记得当初在西域将它赠予她时的情景,也不曾忘记初次见到她佩戴它时的心情。镯子内侧刻着一串西域文字,他细细摩挲,心中默念了无数遍——此世今生,不离不弃。

再多的金银财宝他都不屑一顾,可惟独这只镯子,他视若珍宝。只因它是西域传统中赠予心爱之人的定情信物,是保佑两人爱情长久的吉祥之物。可是她,她竟然将如此珍贵的东西——送给一个奴才,还是一个意图暗杀他的奴才!

杨广拳头紧握,指骨嘎嘎作响,精巧的镯子不堪重力,短短一瞬便在他手中弯曲变形。他露出无比鄙夷的表情,蓦地一抬手,镯子在半空中划出孤独的弧线,“扑通——”应声落入池中。

水面上荡开一圈圈涟漪,半晌又逐渐恢复平静。

可杨广眼中的怒火没有丝毫平息。他原本顾及她的感受,才暗中处置宛儿,然而,事实是她非但知道真相,还替宛儿隐瞒,更将定情信物给了她。

下完的棋子不允许再碰,弹一支曲子就会落泪。他不是傻子,她为谁而悲、为谁而忧,他全都看在眼里。

但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原谅她,而她又将他置于何处?

董青见杨广剑眉深锁,忍不住上前一步,低声道,“皇上,奴才斗胆,有话要说。”杨广未做声,董青提了口气,继续道,“大业殿事发,兰姑娘从寝宫赶来,奴才见她神色慌乱、手足无措,应是极担忧皇上安危的,而宛儿下毒之事,只怕她也是那时才知晓,决不会蓄意谋害皇上。”

回想起那日在屏风后见到她失魂落魄的模样,还有他中了熏香之毒,生死未卜时她在榻前落下的眼泪,就是铁打的心也该柔软下来,杨广语气淡淡,“她若是有心害朕,朕又岂会放过她。”

“皇上英明。”

杨广目光犀利,横扫董青一眼,“董青,你的话说完了?朕倒要问你,方才在寝宫,你为何事而笑?”

董青在心底佩服皇上的聪明,轻易就看穿他只说了开头,还未说到重点,忙接着说道,“奴才该死!只因后宫妃嫔中,兰姑娘是唯一一个不会让奴才感到压力的女子,奴才太过放松,以至于一时竟忘了自己的身份,失了礼数。兰姑娘在西苑、在宫城,受宠之前、受宠之后,从未有过改变。无论身处何地,何种身份,她都是奴才最初见到的她。喜怒不藏、怜悯众生。想必皇上所中意的也是这份孩童般的纯真吧。”

杨广嗤笑一声,难道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嘛。

杨广转过身去,眉头渐渐舒展,只留给董青一个黑暗中的背影,“董青,不枉你在朕身边那么多年。”

“皇上从不为国事锁眉。”董青发自肺腑的回答,虽然皇上依旧面无表情,不过从语气的变化中,他感受到了云破天开的豁达和明朗。

杨广微点了点头,唇边似有浅笑,迈开大步朝月色中行去,董青也笑着快步赶上,微微发福的身躯也变得轻快起来。

——

若雪做了一整晚的梦,梦里翻来覆去都是同一个画面,大雨倾盆中一个身着玄色铠甲的高大男子,骑着矫健的战马,朝她奔驰而来,那身姿竟与枫林中相遇的男子有几分相象。每次在她即将看清他面貌之时,那一人一马又闪电似的转身离她远去,任她在身后拼命哭喊,仍是一去不返。

醒来时,她眼角带泪,如此真实的梦境,连那阵阵哭喊都让她感到莫名的悲伤。

若雪不想打扰乐善堂的生意,日暮西薄的时候,才离开宫城。

——

乐善堂 前厅

乐大夫正在招待突然造访的秦琼和罗成,两人皆神情疲倦,罗成一个劲的喝茶,而秦琼面前的茶盅一动未动。

乐大夫看了窗外的天色,“时辰已晚,二位将军不如在舍下用了晚膳再走不迟。”

“已经耽搁您太多时间,不便再麻烦您。”

说话间,梁伯进来,在乐大夫耳边低语了几句。乐大夫略有诧异的一滞,而后对梁伯吩咐,“先请她去书房等候,我稍后就到。”

“您还有客人,我们先告辞了。”秦琼微笑着起身行礼,眉宇间却是深得解不开的郁结,“以您的医术尚无办法,我也死心了。”

乐大夫送他们到门口,“二位将军之后有何打算?”

秦琼望着墙外高耸的城楼,若有所思道,“我想先在洛阳逗留几日,而后也许会去太原。”若雪,在我离开之前,你会不会想起我?如果你还是想不起,我是不是该不顾一切把你带走?

“秦将军放心,一有尊夫人的消息我会立刻派人通知你。失忆之症急不得,更不可让她受到刺激,稍加时日或许她自己就会想起。”

为避人耳目,梁伯带着秦琼和罗成二人由边门离开。经过曾经与若雪同住的厢房,秦琼回首凝眉,往事种种浮上心头。而如今,他只有等待吗?

——

乐大夫走进书房时,若雪正站在书案边,盯着案上摊开的《神农本草经》凝神思索。

他一直走到她身旁,她浑然未觉。

“站着不累吗?”淡淡的语调从白玉面具下传出。

若雪没有防备,回身时被近在眼前的面具惊到,下意识的退开。乐隽的视线从案上扫过,原来她如此专注的不过是他的一本医书而已。

他轻笑道,“难道宫中的医书不比这书房里的多?你还要劳神到这里来看。”说着,他随意坐到榻上,示意若雪入座。

若雪本想说什么,可是话到嘴边,还是没说出口。

梁伯将晚膳送到书房,乐隽问若雪,“要不要一起用膳?”

若雪摇摇头,梁伯便端了盅茶给她。

若雪看着梁伯伺候他净手、布菜,如惯常的那样服侍周全,而后退出书房。

他拂起长发,解下面具,动作自然坦荡,似乎在她面前无须做任何隐藏。他自顾自用膳,慢条斯理地问,“还未祝贺你姐妹团聚,不过,我看你并不十分高兴,宫里过得不好吗?”

“不是,我只是……”若雪皱起秀眉,不知该怎么说。

他略低着头,从她这个角度能很清楚的看见他浓密的睫毛和细长的眼线,他很放松,眼神清澈,姿态温良,举止间不经意流露出一种天生的贵气,摘掉‘神医的面具’,他俨然就是位豪门贵公子。而比起他俊美的容貌,更惹人瞩目的是他身上总是蕴藏着的某种神秘力量,让人看不穿,猜不透。乐大夫的稳健内敛,独孤文的恣意张扬,完全不同的两种个性,竟能在他一人身上融合得浑然天成,若非亲眼所见,实在令人难以想象。

他忽然间抬头,正迎上她探究的目光。他扯出一丝笑,闲闲地问,“你特意来乐善堂,不会只是要看着我用膳吧?”他轻轻放下碗筷,拿起手边的丝绢擦拭,琥珀色的双瞳布满认真,“有话便直说,别白跑了这一趟。”

若雪想了想,问道,“我知道这个问题很失礼,可是我必须得问,也请你如实回答我。当日为何会救我?在救我之前,你我是否相识?”

乐隽饮了口茶,语声平缓,“如你所见,大夫是我的一个身份,救人是大夫的责任。不过,你并不是我所救,如景告诉过你,是她发现掉在悬崖边的你,她所说非虚。而我,那日是第一次见你。”

若雪这次未多想,接着问,“以你行医多年的经验,不知对失忆之症有何看法?”

乐隽微微一笑,并未直接回答。

已是傍晚,晚霞的红影透过窗纱映照进来,书房内的光线有些模糊不清,乐隽的表情也是模糊不清,他指了指灯台,又指了指藏着火绒的盒子。

若雪明白过来,在大珠山时,他是公子,有如夏如景伺候;在乐善堂,他是老爷,有梁伯服侍。此时他们都不在,这任务便落到了自己身上。她起身点灯,意外听到身后传来他和颜悦色的声音,“多谢。”

乐隽摆好垫子,侧身靠在榻上,惬意地闭上双目,仿佛漫不经心道,“每个人的记忆都是自己的,有些人想忘却,有些人想记得,我虽然身为大夫对此却无能为力,除非这世上真有忘川水和记川水。所以,人世间只有想忘而忘不掉的经历,没有想记而记不得的回忆。”

灯火点亮了双眼,书房内又飘起那阵熟悉的清香。若雪仿佛茅塞顿开,如果梦中出现的男子真的对她很重要,那段记忆真的令她在意,那无论时间的长短,终有一日,她会全部记起。

若雪离开书房,遇到在门外守着的梁伯,他客气的送她出去。

穿过□□时,若雪注意到花丛中用绢布保护着的蔓佗罗花,忽然间只是电光一闪,记忆像被点燃了一个小火花,不强烈却生生不止,光亮从那一点蔓延开去——

蓝色的医书,蜡封的书面;曼佗罗之花,日食之战;大雨中的初遇,大雨中的别离……

光明在挣扎,黑暗被撕裂,沉睡中的记忆由她决定是否苏醒。

——

送走若雪,梁伯回到书房,里面已没有乐隽的身影,他熟悉地转动铜制的人像,一道暗门在隐蔽处开启。

梁伯进去的时候,乐隽正在提笔写字,梁伯问道,“你能瞒她多久?她总有一天会知道的。不如尽早告诉秦琼,我们也好做个人情。”

乐隽手中笔未停,低着头意味深长的笑,“当初我也是这么打算,不过,今非昔比,她如今的身份不只与秦琼有关,更与皇帝有关。我不怕让她知道,只是现在时辰未到而已。等时机成熟,就算把所有事情都告诉她也无妨。”

梁伯不置可否,“你在洛阳暗中协助宇文化及多年,又与瓦岗寨的大将称兄道弟,这次去山东竟把如夏送给驻守的王世充,我不明白,你四处笼络用意何在?”

“他们争得皆是这大隋江山,我既无意天下,自然能与他们任何人为友。至于最后谁主江山,就凭他们各自能耐了,我乐得坐观其成。”乐隽抬眸瞥了梁伯一眼,目光锋利,“这个结果,不也正是你想看到的吗。”

梁伯不着痕迹,避开他的目光,“照说丞相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但是最近屡屡失手,形势似乎对他很不利。”

乐隽冷哼一声,将手中的纸笺折好,“别忘了,姜终究是老的辣,他那么多年苦心经营,又岂肯轻易放弃。”

梁伯取出竹笼中的信鸽,接过纸笺,在鸽子脚上仔细绑好。

两人出了暗室,梁伯将鸽子放飞,望着它朝丞相府飞去,越飞越远,渐渐淡出视野。

远处灯火辉煌的宫城,在夜色中光影交错,他那双琥珀色的眼眸仿佛映满了宫城的繁华与沧桑,又仿佛空空的,什么也不曾出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