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废太子养崽日常 > 第36章 第三十五章.讹诈?

废太子养崽日常 第36章 第三十五章.讹诈?

作者:小鸭子排队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5 09:30:12 来源:文学城

大萧开国君主萧太祖十分注重百姓教育,其在位期间曾下令各地广开社学,为乡镇儿童启蒙,并颁布律法约束教书先生不得谋私,违者轻则棍三十,重则流放,五年不得返乡。

但由于在社学教书薪水不高,一旦犯错惩罚还重,萧太祖崩逝后的十几年里,各地社学逐渐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教学质量更高、却也更昂贵的私塾。

由教书先生本人创办的私塾称为家塾,例如许老大,便是租借房屋招收乡镇儿童就读。

由当地望族聘请教师选址建馆的私塾称为族学,譬如绍中县大族李家创办的李氏族学,就是金氏心心念念想让许钟秀就读的桃李书院。

就教书育人这方面而言,许老大自问心无愧。

他收的束脩很少,一年到头只能勉强维持家中生活,他每次教习前都会呕心沥血做注释,学生买不起笔墨,他还自掏腰包。

平时批改作业许老大也从不敷衍,对乡、镇儿童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

故而许老大被抓进牢里的消息一传出来,莫说许清扬他们几个血亲了,就连许老大的学生们都不信,纷纷来到许家说要去县里还老师一个清白。

这些学生大部分是附近几个乡村的孩子,大的十八岁,黑黑瘦瘦,小的才七八岁,脸上还挂着鼻涕。

“要不是许先生,我爹我娘肯定就不让我读书了,许先生的束脩是十里八乡最少的,怎么可能会多收大虎的钱?”

那十八岁的少年义愤填膺道:“肯定是大虎冤枉他,咱们先去找他问清楚,为什么陷害先生。”

“就是就是,先生可好了!”一群人跟着附和。几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着便要去大虎家讨公道。

大虎家住镇上,离许老大的私塾很近,这一来一回不过两个时辰。

只是这群学生兴致高昂而去,低头丧气而归。

问了才知道,那大虎压根就知道是自己爹娘诬告了许先生,可他更不想爹娘被抓走,在爹娘和先生之间,大虎当然选爹娘,故而无论他们怎么劝,大虎只叫几人马上走。

“这可怎么办?”

真姐早已把芸姐写在纸条上的内容告诉了许清扬他们,这件事从头到尾,绝对是赵知县一手布置。

她是真没想到,身为一县父母官,赵庆亨的胸怀竟然比芝麻粒还小。

之后几天,许家人尝试了各种方法去替许老大洗清冤屈,可一来他们见不到许老大,大虎一家也因“害怕招致报复”,被官府派人保护了起来。

二来,捕快确实在许老大镇上的家里找到了一笔来历不明的钱财。

就连金氏都不清楚,自家院子的树下何时埋了这么大一笔钱。

得知许家人在衙门口喊冤,赵庆亨倒是舒心极了,心道:若不是前几日才得到准确消息,那牛希若不在绍中县一带,自己怎么会忍这么久才动手。敢去知府告我,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许家人又一次无功而返。

正当这关头,真姐又一次收到了芸姐从金宅里递出来的纸条,看完后,她脸色惨白。

只见纸条上写着:“此身贱薄,福祸自受。”

短短八个字,沾满了明显的泪痕。

真姐与她双胎而生,一下便明白芸姐这是打算献身赵知县,以求其宽恕了。

可若让芸姐去当了受主母磋磨的小妾,那爹爹先前做的所有努力,岂不是笑话一场?

真姐跌倒在地,头一次感受到权势二字对百姓而言,是何等可怕。

难怪世人皆爱追名逐利,只因那些手握大权的人,轻飘飘一句话就能轻易决定他人生死。

像许老大这种情况,按律要杖责三十。可杖刑的过程中手轻一点或重一点,造成的结果将全然不同。端看上位准不准受刑人留下一条贱命了。

可看现在的情形,赵庆亨会让许老大活么?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正当许家快陷入一阵绝望中时,许清扬突然想起个人来,那便是找她写话本的刘小姐。

她将想法与肖齐说了:“那刘小姐能随手拿出一百多两用作打赏,一定是巨富权贵之女,再加上她那衣服面料,色泽莹白、质地轻薄,如果我没看错,应该是我娘说过的七品以上官阶的妻女才能穿的月华锦。”

这面料的研究确实触及到肖齐的知识盲区了:“即便如此,那你要怎么说服刘小姐帮咱们?那天她穿的外衫和寻常富家小姐没什么区别,想来她并不想暴露身份。”

许清扬眉头轻皱,若有所思。

……

从信芳口中得知许清扬要见她,牛清音虽惊讶,但心情仍是不错。

自从许清扬写完《琵琶别弄》给她以后,她只花了一天时间便看完了,满意之后便直送京城,托那位手帕交于氏为她排练这一出剧目。

于氏自然知道她和南苏秋的纠葛,再一看《琵琶别弄》里大同小异的内容,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急忙找了戏班子连夜赶制出戏剧唱本,按着这剧本子排练了起来。

先前说了,于氏婆家的祖母爱看戏,之前寿宴上那出《寻妻记》她之后又陆续看了三遍,现下终于看腻了,觉得无趣起来。

得知于氏又排了新戏,且新剧目的笔者亦是《寻妻记》的笔者,这下祖母期待拉满了。

正巧祖母的老姐妹再过不久也要过寿,祖母便让于氏叫人好好盯着戏班子排练,到时在老姐妹家中唱戏,供她们这几个老妇人解闷。

这位老姐妹可不是一般人,她儿子有出息,为她挣来了诰命。

诰命夫人寿辰,京中贵人多少要给几分薄面,故而寿辰当日来的客人众多,其中就有牛清音前未婚夫之母安化伯夫人。

戏一唱,起初众人还没发现什么异样,只感叹这戏台上的女主人公多么心善,为了救下灾民幼童,竟用自己的身躯去挡坍塌的茅草屋。

可再后来,当女主人公惨遭未婚夫和表妹背叛,在座的几位夫人们神色就有些不对劲了。

安化伯夫人更是强颜欢笑,手指甲抠破了手巾。

戏罢退场,不明就里的还在斥责那对奸夫淫/妇,与安化伯夫人交恶的几个贵妇早就幸灾乐祸了。

别人不清楚安化伯世子与牛家千金退婚的缘由,她们可知道,便问起这出戏剧是出自何人之手。

得知笔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贵妇们捂着嘴呵呵一笑:“都说昌南府人杰地灵,一介白身都懂得话本还是要贴合现实呢。”

“可不是,孟二奶奶,这话本你可要借给我看哪。”

“诶,先借我,我倒要看看这对狗男女有多不要脸。”

“好了好了,叫孟二奶奶多印几本,你我都有,不就成了?”

孟二奶奶,也就是于氏,自然一口答应下来。

这厢安化伯夫人回了家,早就气得太阳穴凸凸跳,把儿子喊来好生训斥了一番,叫他马上跟那南苏秋断了。

安化伯世子不解,“娘,你不是都答应会上门提亲吗,怎么现在要我跟秋儿断了?”

本来安化伯夫人就不赞同他跟南苏秋混在一块,门不当户不对,可儿子喜欢,她能有什么办法,可现在他儿子被那贱人拖累得成了全京城的笑话:“还秋儿呢,能抢自个儿表姐夫的女子,能有几个是好的?”

安化伯世子执拗着不肯跟南苏秋断。

几天后,《琵琶别抱》在有心人的拱火下迅速在贵妇圈里火了,安化伯世子不出意料地成了同期们的笑话。

要知道当初他嫌弃牛清音,就是因为她让自己在别人面前落了脸面。

现在这个人换成了南苏秋,自然也不会例外,于是安化伯世子迅速且利落地跟南苏秋割席了。

南苏秋哭着摔了房里的瓷器,如果不是没得选,她怎么会抢牛清音的男人?都是一起长大的姐妹,牛清音能嫁伯世子,她却只能嫁个穷举人,这让人怎么能甘心?

然而说再多也没用了,事已至此,南苏秋一家在京城已然混不下去了,灰溜溜回了原籍,后来听说她嫁给了一个举人都还不是的秀才。

而安化伯世子的婚事变得格外艰难,以至于二十好几庶子成堆了,都还没能娶上亲。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这时候牛清音只收到安化伯夫人在宴席上气得差点当众摔倒的消息,笑得她前仰后合,差点儿背过气去。

笑完了,她身心舒畅,叫来信芳替她梳妆打扮:“走,去赴约了,见我的大功臣。”

这回她与许清扬还是约在望香楼。

甫一见面,二人端正坐好。隔着一条小桌,牛清音道:“你找我何事?”

老实说,她不是没想过许清扬是见她出手阔绰,还想再要一笔钱。

百姓么,大多见钱眼开,反正牛清音心情舒畅,能用钱解决的事,那都不算事儿。

却只见许清扬微微一笑,从袖口里掏出一枚铜钱,缓缓推到牛清音跟前,做出请她拿起来的动作。

牛清音眉头一挑,顺着她的指示捏起了那枚看上去很普通的小铜钱,在眼前打量了一番:“怎么?”

许清扬望着她幕篱下那双朦胧的眼睛,突然扬声道:“我欲状告小姐谋夺民女财物。”

牛清音不以为然,“这是你新想出的话本点子?民女状告小姐…听上去有几分意思。”

但随着许清扬又重复了这句话后,牛清音渐渐不笑了。

她把铜钱拍在桌上,神色冷淡,“你是认真的?你知道讹诈在大萧怎么判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