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王宫的建造遵循了以往营造国都的规制。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布局对于赫氏王族来说也符合着他们的秩序美学。
朝堂百官接受了帝王突如其来下达的命令,随即便于正殿严讨,很有一副任劳任怨老黄牛的即视感。
赫渊一把将重任委托给了太保,自己带着皇后和赫岁去往祖庙。
而官员们本以为自己参与正殿观礼完毕后便可与民同乐,这下子,休假游玩的美梦算是破碎了。
劳碌命的官员是这样的。
祖庙在胥王宫的左前方,赫氏王族的人正在那里等候。
说来惭愧,他们对当今帝王赫渊及其储君赫岁并不熟悉。倒不是他们不想找机会攀谈,只是那对父女一个赛一个的招惹不起。
君不闻那些年的“与人为善”,自然不知宗族亲戚战战兢兢,也生怕惹恼了这二位煞神,乖乖在领地里卧着,哪里敢作妖。
再加上赫晏太宗的管理,有些事还没闹到帝王眼里就被太宗好一顿收拾,偏偏宗族里的好苗子一副有荣俱焉的模样,倒让他们反思自己是不是封建不自知。
还能咋办?太宗的辈分又是最大的,封建如他们,也只能在太宗的调教下日子一天天的过下去。
直到赫氏王族千里迢迢赶来参与储君殿下的及笄礼,受到的礼遇招待不比先帝在时少,甚至族中的年轻人得到了储君青睐,他们才发现跟着太宗是真的有肉吃。
作为宗族大长老,太宗赫晏正在主持秩序。说是主持秩序,其实主要是让辈分大点的中年男女思维别太活络,储君的媵臣已经够多了,别想着塞人。
另外对辈分小一些的年轻王族也语重心长起来:“我知道你们很急,但你们先别急,晚上还有晚宴,足够你们亲近储君殿下了,咱王族的风范可不能丢,怎么说也要比人家那些百官更知礼守矩吧。”
精神矍铄的赫晏太宗完全不管百官对礼仪有多吹毛求疵,他只会激娃,看不得一点自己带出来的年轻一辈有失体统的样子。
收收你们的崇拜,储君殿下不需要这些。赫晏对他的忘年交还是比较了解的。
那位储君殿下只需要工具,棋子,手下。
相应的,如果你被储君认可,归于她羽翼之下,那你才会得到储君的“糖果”。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温暖的阳光似乎晒软了春风,夹杂着春日花草的清幽香气,拂过了往祖庙走去的一行人。
“这样与父皇母后一起,三人并排行走的时光,好似并不多呢。”年轻的储君殿下褪去了外人眼里正正经经光风霁月的外设,神态自然地说着酸言酸语。
宫道平整宽阔,四下无人。三人不约而同地遣散了随侍守卫,享受着来之不易的亲昵时光。
此时的三人不是什么帝王赫渊、皇后姜琼、储君赫岁,只是赫岁与她的父亲母亲。
宫道长而明亮,三人步履平缓,神色自然地谈论起家常小事。
比如赫岁询问赫渊:“父亲这次要走多久?”西北犬戎那方离这不算远,至少比起南蛮,犬戎那方都可以算是近了。
但一去一回,再加上父皇那样子不像只是打服完事,或许还要夹杂着教化立威……半年?还是一年?
只是赫岁没想到她的父皇早已与皇后立下誓言,要与皇后赏荷观雨,还要与皇后避夏游船。
赫渊倒是想对赫岁全部吐露,但他深知自家孩子的本性。
要是没按时回来,他的孩子绝对会进入待机模式,误国是不会的,却是少不了回来迎接一大堆不重要却必须观阅的公务。
天知道他是多想向赫岁炫耀他的琬和已经许下会陪着他这个誓言,但为了能够轻松愉快和皇后在一起,只能含糊过去了。
好孩子,你要知道爹是为了锻炼你的处事能力,让你尽快掌权称帝。
好孩子,你放心,爹不会委屈你的,爹给你带战利品。
所以赫渊只是握着琬和的手,笑着称:“爹尽量,爹不会让你和皇后等太久的。”
那种意气风发势在必得的炽烈神色只有偏着头望向他的皇后恰好看得一清二楚。
至于年轻的储君殿下,心思全然跑到搞鬼的犬戎一方,对于赫渊表示的尽快半信半疑。
她爹进战场就像北地里的哈士奇,看见雪就撒腿便跑,全然不顾身后人顾不顾得上。
在大后方支援的储君殿下也是有忧虑到吃不下饭的时刻的。
那一次,储君见证了大胥战神的含金量,也见证了战争狂热份子的表率。
将领带出来的兵会不可避免地有几分将领的样子。
骁龙卫是这样的。
悍不畏死,赤胆忠心。
所以也不怪储君对骁龙卫有滤镜,陪着赫渊出生入死的亲卫,总是值得好好对待的。
只是因此而生的麒麟卫,赫岁只叹没有让其出鞘的机会。
再等等吧。
皇后琬和很久没有出来放风了,大多时候她都是和贵妃在一起坐在躺椅上晒晒太阳。
因为害怕自己控制不好那些阴暗情绪,总是独自呆在书室里,流连于书中历史。而贵妃却不管这些,拉着她的手也要带她回到阳光下。
风风火火,横冲直撞,一点世家贵女的样子都没有。
所以,下次和韶音一起出来放风吧。琬和如此想着。
趁自己精神还算良好,多陪陪韶音吧。
或许,韶音腻了之后会愿意出宫,到属于她的那一片天地里去。
赫渊是不愿放开皇后手的,即便在赫岁面前,也要黏着他的琬和,仿佛这样,便能抵消一两分的离别酸楚。
明明是帝王,他的小动作却格外的多,好在皇后会依着他,并不计较那些寻求亲昵的小动作。
比如从握手腕到十指相扣,赫渊很是喜欢一点点蚕食掉他与琬和的距离。帝王与皇后难道不是天生一对嘛?为何要表现得相敬如宾,他偏要如胶似漆。
三人从赫渊、琬和、赫岁这样随和的并行慢慢变成赫渊琬和、赫岁的并行。
年轻的储君殿下发现了吗?慧眼如炬的储君殿下当然发现了。
她不语,只是一味地模仿她的父皇。
什么?贴贴?
我也要贴贴,母后,我还是您可亲可爱的女儿呢,您不会让我孤苦伶仃的独自一人寂寥吧。
和母后一起放风的时刻,赫岁自己也少得可怜。自然是该挣的挣该抢的抢,绝不让自己少一点福利。
母后的手是柔软的,母后的触碰是温凉的,母后身上的栀子香还是那么好闻。
十五岁的储君殿下依旧不想脱离母后,依旧喜欢对母后撒娇。
……
宫道长又短,对于宗室亲族们来说,他们翘首以盼终于等来了赫岁三人;但对于赫岁三人来说,亲子间的相处时光还是短暂得让人留恋。
或许是三人有意放缓脚步,姜太宰竟也赶上了祖庙观礼,作为储君殿下的外祖父,他笑容满面地与太宗赫晏闲谈着。
一旁的姜朗——皇后一母同胞的兄长,储君殿下的舅舅,现任司寇也游刃有余地同年轻宗室子交谈着。
你要知道,司寇平日里不是这么和善可亲的,也就骗骗外来的宗室子了。
骗骗倒是还好说,只求别给宗室子带坑里去。
赫岁对自家舅舅的秉性再清楚不过,只希望这个宗室子是年轻有为的好青年。
啊?你问如果不好怎么办?那就只能看一场秉公执法抄?宗亲版?家了。
或许是那些年抄家得来的巨款让自家舅舅蠢蠢欲动,一个好好的板正朝官竟也开始磨刀霍霍了。
赫岁的玄枭卫与太岁悄然登场,强硬而惹眼,冰冷又温驯,是独属于储君殿下的刀。
这个事实让众人胆寒,明明在太宗的教育下,他们没有做什么坏事,却仍为这样的存在而感到心惊。
“吉辰已到。”
与正殿行礼不同,祖庙处的行礼更接近于子孙和祖先的交流。
而宗室亲族和姜家则是见证这一幕的人。
伴随着太卜的解卦,众人眼中是一亮又一亮,心里是一沉又一沉。
他们看着高台上的储君殿下,恨不得说一句老祖你别夸了,你再夸下去我们用什么词夸啊。
赫氏王族的人对祖先不说毕恭毕敬,那也是看重祖先之礼的。
但要说只通过祈求祖先来保障自己高枕无忧,那也是不会的。
所以祖庙之行,大家心里明白,仅仅是对于祖先的尊敬。
但祖先这么明晃晃地表示着自己对后辈的喜爱之意,储君殿下还是第一位。
宗室之人自然有过阴暗猜想的,他们生在这样的环境里,多思多想多疑就是他们的生存法则。
但储君殿下掌权多年,若说沦落到用祖先造势那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当今帝王赫渊,他的性子也不会动用这种手段来证明自己的女儿是天命所归。
排除掉那些无用的猜想,便只剩下祖先是真爱这位后辈了。
难道,大胥王朝还能再现先祖辉煌,引得九洲共贺?
他们这些熟读王朝兴衰史的人还记得远在他洲的那些国家呢。
虽然逐渐没了来往,但那些国家应该还在的吧?
在场的宗室亲族突然也想磨刀霍霍。
宗室亲族:洲外……I'm king!!(殿下看我我最乖,我是赫氏一面旗)
前面说过,殿下的志向在于星辰大海。[加油][加油][加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副本:储君的及笄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