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番外篇 > 第19章 小喇叭团

番外篇 第19章 小喇叭团

作者:梁图图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9-19 23:13:29 来源:文学城

又是一年暑假,过完这个暑假,小荔枝和小喇叭就要到隔壁的南大附小上学了。

同时,一起上小学的还有他们二舅家的小鱼、三舅家的炎炎。

总有大聪明要给他们纠正说是二表舅、三表舅,但舅公舅婆和舅舅舅妈、姨娘姨父都说加个“表”字加得多余。

他们也觉得多余,能少说一个字,那都省事啊!

以后要写作文了,写到家里人,都能少写一个字呢。

哦对,还有妈妈的同事周叔叔,他家的贝贝也要一起读南大附小。贝贝和他们在幼儿园不是一个班,但他们经常一起玩,以后他们就是五个人啦!

两两对抗赛可算是有裁判了。

才放暑假没两天,大舅公他们就回城了,主要是回来参加二舅公司的庆功宴。他们六岁的小娃娃,对家里公司的事情知道得不多,总之,就是二舅公司的人都去他们家酒店吃了一顿饭。

接着又是回了一趟老家桥东村,也就是现在的科技园。

他们口里的老家都是说的桥东村。

爸爸是在香港长大的,但爸爸的外公外婆去年八月份走了,于是他们就没再去过香港。还有爸爸的爷爷家里,他们也很少去。每次去,要么待上半天和爸爸妈妈一起看热闹,要么就进去吃几块糕点就走。

他们名义上的太公还成,对他们挺好的。但爸爸说太公是老狐狸,没藏着好心。

爸爸妈妈不可能骗他们,所以他们也不是很喜欢太公家里。尽管太公家里的老宅子有点好看。

至于他们的亲爷爷?嗐,不说也罢。

亲奶奶才好呢,他们都是喊亲奶奶“沈女士”。

可惜,沈女士最多一年回国一次,也不一定是来看他们。

不过没关系的,他们一点都不缺亲戚。他们老陈家的亲戚啊,太多了。

哎呀,扯远了。

小荔枝和小喇叭也跟着爸妈回了老家的祠堂。

老村长很老了,他们每次去西溪古镇见到他,很多时候都是坐在躺椅里晃啊晃。

这次见他,好像更老了,拄着拐杖走得很慢,像他们家十一岁半的大橘,一小段路都走得慢慢的。

现在的村长是老村长的孙子,永明叔。

他们问过大舅公,桥东村都拆了呀,怎么还有村长呢?

大舅公说,因为人还在一,村里的祠堂也还在呢。但以后等他们这辈孩子长大了,桥东村可能就没了。

他们听得云里雾里,不是说人在、祠堂在,村子就在吗?他们长大了也还在啊,祠堂也好好地待在那儿,怎么桥东村就没了呢?

小荔枝和小喇叭费解地挠挠脸,互相对视,发现对方也没听懂,就不再纠结这个问题了。

小喇叭一下车就看到了祠堂屋檐下互相摇扇子扇风的小鱼和炎炎,催着小荔枝快点下车。

抱起懒洋洋的大橘,和爸妈说了一声,不等他们了,和小荔枝朝小伙伴跑去。

“我也要抱大橘。”小荔枝软着声音和小喇叭商量。

小喇叭置之不理,催他赶紧跟上。

等到了屋檐下,小荔枝鼓着脸生闷气,觉得小喇叭没搭理他,是不对的。

但小喇叭哪管那么多,笑嘻嘻地放下大橘,挨到小鱼旁边,让面对面站着的炎炎大力点扇风。

这风把她没夹起来的刘海吹成了中分。

“小喇叭,我明天和爷爷去西溪住了,姐姐也去,俊俊哥哥也去。不过,俊俊哥哥只能去几天,他要去上补习班。”

“聪聪哥哥的爷爷奶奶过来了,不知道去不去呢。”

小荔枝和小喇叭立刻说他们也要去,反正妈妈说了,要八月份才能出去外地旅游,这段时间,他们还能去西溪撒野。

陈今他们拎着东西紧随其后,就听到了这帮小的正在商量今年暑假去西溪怎么玩。

俊俊下学期升初三,现在的中考和陈今读书那时候的中考完全不是一回事,要是考不上好的高中,上大学还是有点麻烦。

不过,以诚信公司现在的规模,俊俊中考高考没考好,也不怕没书读,还能去国外留学。但是大舅和大表哥都觉得,还是留在国内上学最好。

俊俊刚过来,就听到弟弟妹妹们正无忧无虑地嘻嘻哈哈,心里叹了声气,他的“快乐日子”已经过得差不多了,现在准备开始进入小叔说的“咬紧牙关努力学习”的日子。

小荔枝他们在这玩着,没一会儿,就被大人喊了进去,跟他们说以前老人流传下来的传统。

他们看得晕晕乎乎的,小荔枝和小喇叭发现别的大人都在,而自己爸爸妈妈偷偷躲懒,于是他们也悄悄地溜了出去。

“妈妈在看什么呀?”

面前的石碑已经有些年头了,妈妈说这已经有十年历史了。

比他们的岁数要大呢。

“呀!外婆的名字!”小荔枝眼睛倏忽一亮,踮着脚尖伸手指去够,然后手指头往下一滑,道:“还有妈妈的名字。”

“哪里哪里?”小喇叭从后面扒上来,也跟着踮脚尖去看,果然看到了“陈芳”、“陈今”两个名字。

“为什么没有爸爸的名字?”他们看遍了整块石碑,还是没有找到“沈百川”。

“因为爸爸那时候和妈妈还没有谈对象结婚。”

“什么是谈对象啊?一对大象吗?”

“......”陈今失笑,“就是谈恋爱的意思。”

十万个为什么又来了,“为什么要叫谈对象?”

“以前都这么说......”陈今有时候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些是以前传下来的、大家心里默认的词,但后来随着时代迁移、社会发展,不知不觉地就都变成了“谈恋爱”。

好在小荔枝和小喇叭也没再多问,蹦蹦跳跳地跑去看人家点鞭炮。

猝不及防的就劈里啪啦地响起来,小荔枝和小喇叭手忙脚乱地给对方捂耳朵,然后又改成自己给自己捂耳朵。

俩个差不多个头、长得壮实的娃紧紧挨着,不知道说了什么悄悄话,又弯着眼睛咧着嘴哈哈笑起来。

等鞭炮声停了,炎炎和小鱼才跑过去找他们,问他们笑什么。

他们就一人一句跟演情景剧似的,说起了过年时西溪古镇有一家的小孩乱点鞭炮被大鹅满街撵的事情。

新村长陈永明正在主持村会,说要修整祠堂的事情。

要说这点事,随便谁家捐点钱都成了,但还是认真地开了会,和大家说了声,最后按人头收钱上来。

顺便,搞起了时兴的互相加□□好友。

连小荔枝、小喇叭他们都有自己的□□呢。当然了,他们都不会用,都是俊俊、禾禾他们两个大的帮忙注册申请,说等他们再大点了再用。

为什么现在不用?因为人小认字少,光是打字能摸索好久。

而且小荔枝和小喇叭对看书看电视比较感兴趣,不怎么喜欢电脑。

回村一趟,晚上去大舅公家里吃饭。

小荔枝和小喇叭轻车熟路地去按电梯,吃过晚饭下楼去小区里听老大爷老大妈闲聊。

好多八卦,他们一家四口听得津津有味。

隔天,大舅公过来接他们。

爸爸妈妈把他们的行李往后备箱一放,看着他们上了车,叮嘱他们乖一点,然后头也不回地也开车出门了。

大舅公摇了摇头,道:“你们妈最知道给自己省心。”

小荔枝和小喇叭也不是非得黏着爸妈,这会儿正乐滋滋地和炎炎、小鱼说话,另外一辆车里的哥哥姐姐隔着车窗,一言难尽地看着吵闹的他们。

到了西溪古镇,和回家没什么区别。

爸妈不在,他们就都去了三舅公家里住。

一天三餐,也不一定都是在家吃,隔三岔五地去附近邻居家里做客吃饭,或者去镇上吃现成的。

西溪古镇有几家饭店,特别特别好吃。

每天吃饭吃水果,还能拿到零花钱去小超市里买冰激凌。

俊俊哥哥好像是老鹰抓小鸡里的“老母鸡”,带他们走最前面。禾禾姐姐像是“护卫队”,坠在后面把“落单的小鸡”给赶回队伍里。

虽然他们人小,但哥哥姐姐不给他们撒娇要背要抱的机会,统统都会被拒绝。

理由是:他们四个都是壮实的小胖子,抱不动。

能不是壮实的小胖子嘛?!

每天吃好喝好睡好,躲开每天最晒的时候,早晨和傍晚的时间,舅公舅婆们还有姨婆,会带他们去菜地、去果园、去池塘、去赶圩、去串门......

整个小镇都是他们“哈哈哈”的大笑声。

偶尔也会有“哇哇哇”的大哭声。

就比如现在。

小喇叭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回来,说斜对面家的坏蛋放狗追她,害她摔倒膝盖摔破皮了。

一个娘胎里长出来的小荔枝仿佛能感同身受,看着小喇叭磕的伤,也瘪着嘴嗒嗒嗒地掉眼泪。

不过,小喇叭哭起来都是嚎得震天响,他哭起来就喜欢安安静静地掉眼泪。

家里其他的娃一看,那还得了?

尤其是聪聪和津津也过来了,尽管长辈们现在不在家,但他们现在人多势众。

呼啦啦地就一起出门去讨说法。

一看,又是姓张那家的小王八蛋,他们的气不打一处来。

他们家和一同搬过来的人都能相处好,就除了这一家的。

具体的历史原因,小的几个就知道点皮毛,但俊俊知道得多。这可算得上是新仇旧恨了。

这家的小混蛋比小荔枝他们几个就大两岁,和他家那个同父异母的小叔一样讨人厌。老喜欢让他家的狗去追人,把小孩吓得哇哇哭。

今天可算是踢到铁板了。

眼瞅着他们家大人也不在家,逮着他落单的机会,俊俊也不管什么“以大欺小”、“以多欺少”,逮着人了就按住,让小喇叭过来出气。

小喇叭赶紧小跑过去,揍了两下,眼泪终于消了。

管他哭得稀里哗啦,他们又转头去了镇上的卫生所,给小喇叭的膝盖贴上了创可贴,又去街上的炸鸡店给加了一餐。

津津吃得心满意足,还道:“我都不想回家了。”

但不回家是不可能的。舅公舅婆家里好,爷爷奶奶家里也很好啊。

他们打完架就跑出来玩,根本不知道老张家的人找上门去要说法。

他们溜达回家时,正好看到大舅公叉腰骂人。

大舅公的嗓门真大呀。

小喇叭觉得,她可能是遗传了大舅公的嗓门。

本来呢,听到是自家几个娃去揍人家,陈文强他们说话的底气都不是很足,可一见到小喇叭磕破皮,这气蹭蹭蹭地就冒上来了。

骂人的底气足得很。

更别说还有拉偏架的,周大婶和陈五婶几个,听到声音过来凑热闹,一人一句帮忙,对面势单力薄,根本不是对手。

一帮小的,叽里咕噜地搭话,更是热闹。

尤其小喇叭,小手一叉腰,嗓门就开了。

小荔枝自愧不如,他就没小喇叭那么大肺活量,话一串一串地往外冒,嗓门音量也比不上。

最后响起来家里的“老玩具”,冲回家去翻出来一箱喇叭,这下嗓门就够了。

陈今和沈百川回来时,看到的就是他们家几个小的对线人家老的小的,一点都没输。

大舅他们看热闹似的嗑瓜子,时不时地给他们加油助威。

“大舅,对面干嘛了?”

“那小王八蛋,放狗撵小喇叭,你看,磕着了。”大舅见她火气冒上头,拉住了她,道:“你看着就行,让他们自己吵去。”

小娃娃们嘛,早晚得自己立起来的,这点小事,用不着大人上。

二表哥站后面笑,道:“以前三妹和人家吵架,您也没这么说啊。怎么偏心了?”

大舅回头瞪他,道:“这能一样?三妹冲上去,人家一拳就倒下了。”

陈今:“……”

看来脆皮也有脆皮的好处。

我的错。今天都没空写,没写完这章,把昨天写的先发出来。

中秋快乐哇~~~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小喇叭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