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舱和潜水机器人同步下沉。
周夏则平躺在沙发上,戴好头盔。
耳边的杂音忽然变得又闷又远,眼前的视野急剧缩小,身上一片冰冷粘腻。
他的意识很快消失,就像身体所有设备在很短时间内全部下线。
可瞬间,视觉最先恢复,“眼”出现了一道盘旋曲折的隧道。
它是合金内壁,触感光滑,散发着金属特有的气息与光芒。
海水的凉意最先从机器人四肢传递过来,他的意识一点点扩散。
周夏尝试着摇晃头脑,慢慢找准了对这具身体的控制权,初步收敛住汹涌外散的思维。
接下来,机器人身体上的诸多感受,都将通过各类传感器给到他。
海面科考船上,卢映雪和同伴们都附身注视着缓缓下沉的机械,唯恐出现一丝意外。
有人问:“沉到300米需要多久?”有人答:“十几分钟就够了。”
一问一答间,有一艘破旧的中型轮船像幽灵般,突然出现在离科考船仅有三、四米的地方,简直像从海底冒出来的。
只见船头站着位女士,雪白整齐的头发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她的身边,一个身材魁梧犹如黑熊般的男人,歪着脖子,用一架重型机qiang瞄准着科考船。
眼前乍然出现这样的一幕,不少人都被那黑洞洞的枪眼吓得打了个激灵。
卢映雪强笑道:“邵太太,这是什么意思?”
对方的声音冷冰冰:“过河拆桥的事情,你们做得还少吗?把周夏送过来!”
卢映雪背后传来“哗啦啦”上枪栓的声音,都是些便衣军警。
他刚想严词拒绝,只听对方冷笑道:“你们也不想今天的计划被B国的深渊基站发现吧?”
卢映雪做了个手势,示意身后的人稍安勿躁,这才打电话向博士汇报。
通完电话,他的脸色很难看,话也不说,只是冲对方点下头,示意他们派人上船。
随即有人登船上来,其中一个竟然是保尔,还冲卢映雪做了个鬼脸。
周夏此刻的五感已经完全恢复。
潜下去之后听到了很多奇怪的声音,比如“咔嗒”、“嗡嗡嗡”、“轰隆隆”。
他推测这是因为水下的声音传递会比陆地上更多也更快,所以方圆百里的噪音都能听见。
“你还好吗?”耳麦里传来陆世风问候。
“挺好的,腰上还给我栓了条电缆,勒得怪不舒服,”周夏抱怨。
“你那里怎么样?”他问。
“密封舱里气体密度太大,压得骨头疼,做动作和游泳一样,”陆世风回答。
他原本想说几句亲密话,转念一想,彼此间的对话船上都能监听到,现在得小心,必要的时候还要靠手势联络。
只是现在根本看不见彼此,看来已经到海底无光带了,起码在200米以下。
也可以认为是进入了“深海”。
周夏感觉到轻微的水体波动,心说:难道有大型生物?
无光带的主要动物也就是鲸鱼、大王乌贼等。
不过眼下他没有闻到特殊的味道,也没察觉出什么注视和敌意。
于是他打开身上的光源,在漆黑的水下掏出来一条光道——光圈里有不少浮游生物,就像陆地上光斑里的灰尘那样,飘来飘去。
随着光线的扩散,他还看到约莫十米外的密封舱,以及更远处有个个圆圆脑袋长“翅膀”的筒状金属身体,后面还拖着天线尾巴,样子有些呆萌。
这应该就是水下滑翔机。
它负责把网络信号从陆地传过来,再把周夏“看见”、“听见”的讯息传出去,并保证他的意识能附体机器人。
陆世风小声道:“看,下雪了。”
原来刚才的光圈里,那些浮游生物竟然是“海雪”!
周夏把光源缓缓转动,扩大了视野,只见无数“雪花”正纷纷扬扬下个不停,甚至还能看到成串成串的“雪片”在海水中飞舞。
他们两个常年居住在热带,此情此景都特别稀罕。
尤其是在飞舞飘扬的“雪花”中,还不时飘来一些形态怪异的海蜇,有葵花状的,有皇冠状的。
耳麦里传来卢映雪的警告:“别朝海雪密集的地方过去,它是微生物分解的絮状有机物,密度非常大,不管是人还是机器都很容易被包裹住,像糖浆一样。”
周夏回应道:“收到。”
与此同时,他发现“地面”不停地朝上冒气泡,而且越来越多。
眼前的海底世界,如同一口架在炉子上的锅,水烧开了。
这个他在培训中就有所耳闻,甲烷气泡是海底有机物沉积层中冒出来,从高压处上升到低压的过程中,会逐渐扩大,有时简直就像一门大炮那样向脸上喷气。
陆世风操纵着密封舱缓缓后退,叮嘱周夏道:“气泡多,说明这下面有一个很深的海底沼泽,还是先离开这里。”
深度应该是到了,然而具体位置,还要再按图索骥。
卢映雪道:“先找到最大的热液口。”
周夏向他确认问:“热液口,是一个喷着黑烟或者好像在冒火的烟囱?”
可海底真会有这样的地方吗?
他突然觉得脚底传来一阵炙热,忍不住叫出声:“哎,好烫!”
陆世风幽幽道:“你不能这么大大咧咧,不把机器人的胳膊和腿当回事儿,你要假装那就是你的肢体。”
周夏立即把机械手臂缩回来,夸张道:“好烫啊,好烫啊,要烫出水泡了,要烫熟了,我演得像吗?”
其实他是回答密封舱那人的,卢映雪的声音却传了过来:“演得好假。”
周夏顿时觉得海底下实在太挤了,两人足以,多出来的第三个声音实在太烦了。
陆世风的声音又传了过来:“你看,身后7点钟方向。”
周夏最讨厌别人告诉他背后有东西,但又不说清楚到底是个啥!
尤其在海底这种地方,他最不需要的就是惊喜,以及惊吓。
等他缓缓转过身,才发现——呦,一促明亮的火焰?
“真有火苗哎!”他叫道。
陆世风“哧”得笑出声,说:“不是火苗,不信你把光源灭了。”
周夏不信,立即把机器人携带的光全都关掉。
原来那人是对的,“火苗”不见了。
那它是什么呢?
那个会喷“火苗”的东西其实就是热液喷口,至少有200度以上,刚才只是反射了光源而已。
怪不得周围的地面那么烫脚。
周夏小声道:“我怀疑这地方不仅一个热液口子。”
陆世风“嗯”了一声,似乎看见了什么。
周夏试着朝前走几步,跨过一个斜坡。
他呆住了,眼前称得上是一片奇景异象:
烟雾缭绕中,“烟囱”林立,到处都是热液口,这次流出来的热液温度更高,因为“烟囱”正不断朝外冒着黑烟,附近的海水都被烧得“咝咝”作响。
可更令人惊异的是,\"烟囱\"喷口上竟然还围满了不少深海生物,密密麻麻。
放眼看去,这一片海底热液区的地形真得像石林一样,到处都是斜坡、陡坡。
接下来他要寻找目标,就意味着不仅要操作自己的身体不停地爬坡和下坡,还要在滚烫的地面上受罪。
机器人的四肢对高温的耐受度,已经调到了钛合金的临界温度,其实并不会有什么“烫伤”。
但那种灼烧感会一直保留。
像现在,周夏已经不能一直保持双脚站立,而是不停地跳来跳去。
陆世风看在眼里,也很替他着急,只是他被困在密封舱,根本不能轻松挪动。
只好道:“热液喷口一般都在山顶或者半山腰,如果从山顶找黑烟再下去测量温度,估计就像进了迷宫,不如我从上面发现热液喷口后,观察周围障碍物情况,你在山下收到通知后,再爬上来。”
但接下来,怎么测量热液口的水温呢?
陆世风知道海底热液口流出来的都是超临界状态的水,在220个大气压下,沸点能达到374℃,一般钻头在还没开始工作之前就已经被高温融化了。
简直是传说中太上老君的炼丹炉。
这地方能存放光刻机?
终于,周夏找到了最大的那根“烟囱”,发现它的热液喷口直径却非常小,估计只有几厘米。
奈何自己的机械触手,离太远根本测不到,离太近又烫得很。
他这样反复好几次,每一次都烫得呲牙咧嘴,陆世风看在眼里,恨不得破壁而出。
卢映雪不紧不慢道:“坚持2秒钟就够了,否则反复挨烫也没用。”
终于,周夏又一次尝试把机械手尽量挪近喷口,钻心的灼烧感中,只听见“滴”的一声,耳麦里传来一个机械的声音:“麦哲伦国际空间站汇报,热液口实际温度为‘416.94’摄氏度。”
这下连陆世风都不得不惊叹了,前年塔克集团曾派航天飞机到达“麦哲伦国际空间站”,据说把一台“高低温交变试验箱”安放在实验舱内,能够远程遥控测量地面温度。
没想到连海底的热液,都能通过遥远的空间站实时测量出来。
周夏惊讶道:“你说,太空和海洋到底能不能连在一起呢?”
卢映雪有些不耐烦:“为什么非要在这个时候讨论这个问题?”
陆世风怼他道:“我们愿意!”
找到了温度最高的热液口,接下来只要再测量酸碱度,就能确定是不是他们要找的地方了。
周夏问:“现在还要用我被烫熟的爪子测PH值?”
他不理解,为什么非要原位测量啊,不能把样品送上海平面吗!
陆世风解释道:“我猜热液喷口的流体,带到海面上后数据会变化,比如原位测是PH值是5,带出来后变成3。”
周夏叹气道:“差别也不大。”
耳麦里其余的两个人都沉默了。
陆世风认真地问:“周,你学过化学吗?对于氢离子来说,3和5是差好多数量级。”
周夏佯怒道:“靠,别这么看不起人,老子当年初中化学考试还得过全年级唯一的满分!”
卢映雪已经明白他们两个打情骂俏时自己最好闭嘴,索性不吭气。
只听陆世风道:“好汉不提当年勇——”,他的话很快被周夏打断:“我不是好汉,我偏提,就提!”
哪想到,就在他们拌嘴的几秒内,周夏已经完成原位测量,PH值是4.5,符合要求。
东西应该就在这烟囱下的山坡里!
上山容易下山难,机器人也一样。
周夏好不容易返回到山底,身上的光源突然灭了。
他手忙脚乱地忙活了好一阵,才把电池重新拧好。
哪知道灯刚亮了两秒钟,就又灭了。
但仅仅是这短暂的两秒,也足够他看清楚某样令人吃惊的东西。
陆世风从远处发现他呆住不动,连忙问:“看见了什么?”
周夏道:“一张脸。”
那人问:“什么脸?”
“一张毛茸茸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