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夺玉 > 第33章 第三十二回 御书房君臣谈国事 国子监叔侄话私情

年尾是农民最闲的时候,却是朝廷最忙的时候。御书房的奏疏堆了满案,各地粮饷军资都到了结算发放的时候,六部尚书频繁出入倒换公文,宫里倒也人来人往。

这日齐煦去取奏疏,李胤霄正拥着一只手炉不知在想什么。见是他来,随手将暖炉塞到齐煦怀中,淡淡道:“瞧你冻得,大老远就闻到一股寒气。”

齐煦忙谢着接了揣在怀里,登时觉得热烘烘的,立刻驱散了胸口的冷意,抬眼去瞧李胤霄,却见他扯过一张绣着海石榴的厚毯子覆住双膝,又倚回了软椅中。

李胤霄颔首示意齐煦落座,随口问道:“书院之事进展如何了?”

齐煦沉吟片刻,斟酌着回答道:“因无前人先例参考,许多事宜实施时才见困难。需要应权通变,因地制宜,边做边改……”

“朕听闻,你对礼部尚书凌公朋颇有微词?”

“臣……”齐煦没想到两人之间的不和已传到君上耳中,此时正是告御状的大好时机,他却犹疑了一下,反道,“臣没有。”

“是么。”李胤霄从面前的一堆公文中抽出了一份奏疏,“看看凌尚书怎么说。”

原来这是一份控诉齐煦的奏疏,满篇都是齐煦身为乌台副史,自政策实施以来,不仅在书院之事上尸位素餐,还作威作福阻碍进度,请求换人调度云云。齐煦凝眉阅后,一语不发地呈回奏疏,才开口道:“凌大人指责臣舞文弄法离经叛道,纯粹是薏苡之谤。操办书院之事,所有章程细则都有详尽记录,臣虽与凌大人时有意见向左,却对事不对人,不至托公报私,更没有什么刻意刁难,请君上明鉴……”

李胤霄做了一个手心朝下压了压的手势,轻笑着打断道:“朕是青白不分之人么?只是凌公朋对你不满,今后你待如何?”

“以直报怨,公事公办。”齐煦正色。

李胤霄听罢长叹了口气,“臣子离心,则百事难成。朕知道,你对有些人不满,以为他们是油光滑水、阿谀取容。朕还知道,你不满朕重用他们。但人至察则无徒,有些事要君子做,有些事却要小人做。凌公朋虽是使乖弄巧之辈,却熟知各地民风民情,心思活络,常有奇策,只要恩威并施便可一展其才。前日朕已将他叫来训诫,现已知错,你不必放在心上。”

“是。”

御书房内暖意融融,李胤霄说了许多,有些口干舌燥,端起面前的碧螺春小啜了几口,接着道:“未溪,你近来一身两役,应顾不暇。朕知道御史台琐事繁多,有些该放手的,不必事事亲为。”

齐煦听得浑身暖融融的,捧着手炉应下,只见李胤霄徐徐说完这一番话后便慵懒地窝进软椅中,再细看,那神色中不经意流露出淡淡的疲惫,仿佛精神欠佳的样子。

“君上可是昨夜未休息好?”齐煦向前倾了倾身,离他更近了些。李胤霄并未掩饰,揉着眉心淡淡道:“朕近日总有些心神不宁。”

“可是久住宫中,心情烦闷?”齐煦皱了皱眉,“不如臣陪君上出去走走?”

“无妨。十日前天书指认了新的国师,朕瞧他……”说到此处,李胤霄顿了顿才想到一个词来形容,“不太舒服。”

“不太舒服?”齐煦还是初次听他如此形容别人。

“兴许是朕多虑了。”李胤霄轻轻舒了口气,手指敲了敲面前的一份驿报,“只是北境王近来也不安分,自己看吧。”

齐煦这才打开,原来是北境王发来的驿报,讲的是自己军队过冬粮饷不足,要求朝廷拨发银两。

“十万两银子!”巨额数字令齐煦触目惊心。

李胤霄冷笑一声:“越发狮子大开口了。”

齐煦将驿报小心放下,问:“君上待如何?”

“朕想听你说说。”李胤霄反道。

“北境王心怀不轨,拥兵自固,喂是喂不饱的。臣以为……养虎为患,终究非明智之举。”

两人沉默了一会儿,李胤霄轻轻叹了口气,问:“你是不是一直好奇,朕为何迟迟不动北境王?”

“臣不敢。”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北境王是朕兄长,朕怜他身怀将帅之才,盼着他有一日能与朕兄弟同心,成为朕的左膀右臂。何况幼时我们情同骨肉,他屡次救朕于险境,朕顾念旧情,见龙二年只将他发至甘州,却未曾动过丝毫杀念。”

齐煦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桩旧事,便默默不语了。

“朕以为,只要一直挟制着他,便可不动刀兵。”李胤霄目光悠远,穿透窗棂落上外面的积雪,“或许朕想错了吧……”

回府的路上,齐煦反复思索着李胤霄的话。君上不愿兄弟相残,更有惜才之意,但北境王此举中的不臣之心昭然若揭,比之此前征地之事更为嚣张。军队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养出来的,要这么多银子意欲何为?只是,齐煦想不明白,北境王为何突然不加掩饰了?难道是有所倚仗?

这些年,北境王在京中的残党旧部被君上摸得一清二楚。朝廷中官员党系奥援有灵,不可能全部破除,留下的一些便利用御史台和大理寺几方牵制着,使其不能沆瀣一气犯上作乱。故北境王虽有余党,却难成气候,数年来只在甘州地方权势无两,想要挥戈入京不仅名不正言不顺,同样要掂量掂量脖子上的脑袋保不保得住。

正思索着,远处传来一阵嘈杂,齐煦抬头一望,见四匹马拉着驾华贵的锦车,随从摩肩接踵地跟了二十余人,皆驾着健硕的良马,好不风光。

“这是王爷的车驾呢。”路边的行人议论纷纷,都翘首踮足地去望。齐煦见那车马瑰丽铺张,车顶的楠木上雕着金铸的含珠螭龙,自然也认出是皇室制形,再见马匹规格比人君低上一个等级,便非王爷莫属了。正值年关,百姓尚要走亲串户,京外的王公贵族也不例外。李胤霄的三位王叔已经陆陆续续进京,余下这位便惟余千里之外前来的北境王李嬴川。

齐煦皱着眉头隐隐不安,回过神时,马车已绝尘而去了。

齐煦离开御书房后,李胤霄差人备了车,也跟着出宫去了。朴素无华的小车不紧不慢地行驶在雪地上,方向却恰恰相反,一路向西到了国子监。

正逢学生下学,三三两两的少年人从太学之中结伴而出,随行的周公公候在大门口,不多时便见一名鹊色缎袄的少年从中走出,身后还跟着一名年龄相仿的伴读。那少年并非别人,正是北境王的长子李泓峥。李泓峥一眼便瞧见了周公公,回身吩咐伴读的书童自行回去,便趋步上前跟在周公公身后一路到了一驾半旧的马车前。

“外面冷,上来吧。”李胤霄淡淡的声音从厚厚的车帘后传出来,李泓峥低头应了声是,恭谨地登上了车驾。

车中虽小,却比之外面的冰天雪地温暖不少。脚下铺着半旧的卵色水纹厚绒毯,毯子上燃着暖炉,炉中似乎放了少许熏香,整个车厢中有股淡淡的青雪松柏味儿。

李泓峥挑了个角落蜷着身子坐下,抬眼去看李胤霄,只见他裹着一件玄色的绸面袄,袄子袖口和领口上描着精致的赤缇团花鸿雁纹,腰上束着条鞓红玉带,带上垂着一枚青矾玉璜,正神情莫辨地靠在藕色引枕上,也垂着眼瞧他。

李泓峥心中一紧,更加忐忑不安,忙移开了视线。

“峥儿,今日夫子讲了什么?”

君上亲自来接他下学并非初次。面前的人向来心思莫测,不能从一颦一笑窥其心意,虽然常常是平和的样子,李泓峥却时刻谨记自己质子的身份,不敢有半分怠慢。

“回皇叔,讲的是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李胤霄默默听着,思绪早不知飞往何处去了,半晌才问:“有何感悟?”

“坐树不言、潜鳞戢羽,是圣人的德行。厚德可以载福,国运亦是如此。为君者顺应天时,不过多干涉,不居功自伟,百姓才能休养生息,以成民和年稔。”

“嗯。”往常李胤霄总会从中指点一二,这次却什么也没说,只道,“今日你父王进京……朕记得你已有两年未见,想见便去见见吧。”

李泓峥一惊,父王进京之事他早有耳闻,却不想李胤霄就这样让他们相见,忙跪下谢恩。李胤霄垂着眼端详了他一会儿,只见少年高挑清瘦,眉目也越发与兄长相似,不禁生出惆怅之意,虚扶了一下示意他起身,叹道:“你大了……”

转眼间,眼前的孩子已经跟了他十年。

李泓峥也心念百转。十年里,他与父亲相见的日子屈指可数,却与眼前的皇叔相伴左右。父亲在他的记忆里已经模糊不清,虽然偶有书信往来,却只是冷冰冰的字迹,而李胤霄曾执着他的手教他写字;曾在他生辰之时送上小玩意儿;曾阖着双目支着额角听他背书……如果自己不是质子,李泓峥想,他最钦佩的人便是皇叔。

在李胤霄身边久了,便会不自觉地钦慕这个人。他不知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却知晓皇叔是一个好君主。

马车轱辘辘地前行,不疾不徐地驶入宫门,留下两行浅浅的辙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