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哈德逊河口的纽约港,自1614年开始建设和经营以来,迅速发展为全美乃至全世界最大最繁忙的海港,尤其是太平洋铁路的修建,使得它的优势地位一直保持到现在。
1912年4月16日上午,从南安普顿出发的泰坦尼克号一声长笛,缓缓驶进了纽约港。
船上爆发了热烈的掌声、喝彩声,庆祝这艘“梦幻客轮”的处女航圆满成功,更是在庆祝即将到来的新生活。
李阮君的视线从高大的自由女神像转到邮轮下方拥挤的人群,人们正排着长队向同一地点疯狂涌去。
“他们这是去哪儿?”
布朗夫人瞄了一眼,解释道:“应该是去移民大厅吧,他们只有通过移民官的询问和身体健康检疫,才能在美国留下来,不然会被遣返回国的。”
“那我需要吗?”
“当然不,甜心,我们一起的。”
泰坦尼克号入港后,船员们负责协调客人们下船。头等舱的客人自然是走特殊通道,最早下船的。
李阮君跟着布朗夫人走下船梯,忽然她感受到了一阵注视的目光,抬头望去,那人已侧过脸,她只来得及看见他挺拔的下颌线。
她不知他的身份,但看他和卡内基先生熟络地交谈,想必身份显贵。
“他怎么来了?”
李阮君听见布朗夫人的低语,顺势问道:“夫人,他是谁?”
“阿尔弗雷德·R·杜邦,一个难缠的家伙。”
被形容为难缠的男人随后向布朗夫人走来,李阮君总算看清他的长相,褐发、深邃的蓝眼睛、五官俊美严肃。
男人礼貌地和两位女士打招呼,简短交谈后,他提出了告别,带着一群人向港口走去,貌似要出海。
“莫名其妙。”布朗夫人嘟囔着,“李,走吧,我们去酒店住下,好不容易来到纽约,正好见见我的孩子们。”
布朗夫人的两个儿子在纽约读书,一个在康奈尔大学医学院,一个在哥伦比亚大学,而她家在洛杉矶,在没有飞机连通纽约到洛杉矶的年代,人们能选择的出行方式也只有火车了。
从纽约到洛杉矶需要坐5~6天的火车,坐一次丢掉半条命,因此她的两个儿子出来读书后很少回家,靠信件或电话维持联系。
她难得来一次纽约,当然要见一下阔别已久的儿子们,顺便把李——家中的新成员、他们的新妹妹介绍给他们认识。
唔……对他们来说,应该算是一个惊喜吧?
之后,李阮君与两位“哥哥”的见面十分平静地度过了,对方对母亲的做法并不意外,还对她表示了欢迎与感谢。
他们的原话是:谢天谢地,我终于有了一个妹妹,她总该不想让我们穿裙装了吧。
李阮君想她或许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来到遥远的东部上大学了……
纽约,时尚之都,全美流行的风向标。虽然西部的洛杉矶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但与纽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布朗夫人见完儿子后,又多留了两天,带着李阮君逛了几家知名的百货商店,收获颇丰地踏上了驶向洛杉矶的火车。
刚登上火车时李阮君还期待地看着窗外的景色,事与愿违,窗外大部分是一成不变的荒漠,让她很快厌倦了,后半段路程基本昏昏欲睡过去的,以至于几天后下火车她感觉脚下发飘,都不敢走路了。
不过布朗夫人家的司机在车站等候多时,倒也不必担心这个。
李阮君已经知道布朗夫人家是西部大石油商,身家不菲,但当载着他们的小汽车开进一座豪华的私人庄园后,她才切身体会到这一点。
她在客厅见到了布朗先生,体型与妻子如出一辙,人也十分和善,与她们寒暄之后匆匆离开了。
布朗夫人解释道:“他太忙了,有时间我们坐一起好好聊一聊。”
李阮君微微一笑,“我很期待。”
布朗先生确实是个好人,对于家中多了一个小女孩始终保持着友好的态度。
之前他收到妻子的来信,知晓女孩的来历,对她无疑有一颗怜悯之心。待妻子归家、两人真切交谈过后,他也愿意支持妻子资助女孩的决定。
考虑到小女孩心思敏感、难免会有寄人篱下的不安定感,布朗先生主动提出了领养的计划。当小女孩以依恋家人为由拒绝了他,他也表示了尊重,真心诚意地以远方亲戚的身份与她相处。
——布朗叔叔和布朗婶婶,无论从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给予李阮君极大的爱护。
在两人的担保下,李阮君先是进入西湖女校念书,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考入了著名的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文理学院古典文学系,攻读文学学士学位。
转眼又过去三年,李阮君20岁了,还有一年多时间正式从大学毕业。
—
星期六风和日丽,李阮君在好友朱迪·琼斯的央求之下,答应陪她去影院观看最新上映的电影《红杉之恋》。
电影时长90分钟,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失去母亲,前往西部投奔叔叔,却发现叔叔被一名英俊的“不法分子”冒名顶替的故事。
你没猜错,这是一部略带悬疑色彩的爱情电影。
朱迪看得很开心,李阮君坚持不到半小时开始打盹,不怪她看不下去,换做任何一个现代人穿越回一百年前去看黑白默片都会像她这样,她的表现算不错的了。
退场后,朱迪活跃地问她电影好不好看,她扯起嘴角脸不红心不跳地说:“比《党同伐异》好看多了。”
朱迪叹气:“去年我问你《党同伐异》好不好看,你回答‘比《一个国家的诞生》好看多了’,《一个国家的诞生》是前年的电影。”
李阮君眨眨眼睛,无辜地说:“有吗?没有吧。”
“我恨你。”
李阮君撞了撞朱迪的肩膀,转移话题道:“你不是说带我去你叔叔的剧团面试吗?还去不去?”
朱迪叔叔运营的剧团,最近招演员,李阮君知道后想去试一试。上辈子她就是一名演员,没多少名气,甚至在拍戏时死掉了,但这些都不能浇灭她对演戏的兴趣。
之前年纪小,需要在学校接受教育,现在她把大学主修课程修完了,正好可以利用剩下的时间发展业余爱好。她和朱迪提了一下,朱迪也动心了,想要加入进来。
朱迪回去问了叔叔,说好今天下午面试。本来这次面试就是她死缠烂打来的,千万不能迟到,不然叔叔又会拿各种话搪塞她。所以好友这么一提醒,她连忙拉着人跑到街上,拦下一辆汽车往百老汇大街赶去。
说起百老汇,更多人想到的是被誉为“美国戏剧中心”的纽约百老汇大街,无数经典剧目如《歌剧魅影》、《猫》、《西贡小姐》等,从这里走出然后闻名全世界。
当然,这是她几十年后取得的骄人成绩,我们把目光转向二十世纪一零年代,洛杉矶也有一条百老汇大街,李阮君就是被朱迪带到了这里。
“我依旧喜欢这条街。”
李阮君看向车窗外,北百老汇大街是洛杉矶唐人街的主干,那些似曾相识的建筑风格、方块字、东方面孔,使她无论来多少次都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安心感。
汽车穿过北街来到南街,最终停到了林肯剧院门前,可能因为中午剧院休息,显得十分冷清。
“林肯剧院是开在百老汇街上的第一家剧院,非常有名,整个洛杉矶也是排在前几位的。”朱迪一边带路一边介绍,“我小时候几乎在这长大的,还客串过一个儿童角色。”
李阮君打量着她们身处的走廊,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是旧而不破,地上铺着崭新的印花毛毯,墙上挂着一幅幅肖像画,一座座铜艺壁灯散发着昏黄的光芒,不免让人产生一种漫步在时空隧道里的错觉。
“乔纳森叔叔人很好的,不要紧张。”
李阮君点点头,她们已经来到走廊的尽头,朱迪正在敲门。
是一个小男孩开的门,亲热地喊她们姐姐。朱迪递给他一元钱,让他出去玩。“那是小乔纳森,最古灵精怪了。”
“朱迪,你又给他钱。”
一位发际线堪忧的中年男人迎了上来,抱怨地说道:“他的母亲已经扣光了他所有的零用钱,还有我的,作为他天天吃糖把牙吃坏的惩罚。”
“乔纳森叔叔,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经常背着婶婶塞给小乔纳森钱,这样看来,是咱俩一起犯的错。”
乔纳森心虚地摸了摸后脑勺,轻咳一声,看向房间里另一位年轻小姐,“这位就是赫本小姐吧,听说你想来剧团做一名演员?”
李阮君点点头,“是的,琼斯先生。”
“还有我!叔叔,你记不记得我小时候还给你救过场呢,也算有舞台经验。”
乔纳森:演一只调皮的小熊……见鬼的舞台经验。
朱迪尚不知亲叔叔在心底挑剔她,只顾着热情地推销好友,“更别说李呢,她很会演戏的,是我们学校戏剧社的王牌演员。”
乔纳森上下打量着李阮君,一看就是富裕家庭出身的女孩,真的愿意跑来做演员吗?
“演戏很辛苦,你确定自己吃得了这份苦头?”
李阮君大概知道他有些为难,理解地说:“琼斯先生你不用困扰,我真心喜欢演戏,不怕吃苦。”
“乔纳森叔叔,林肯剧院是我们琼斯家传了好几代的,剧团也是你亲手打造出来的,你身为老板,不会连一个小小演员的任用都无法决定吧。”
朱迪在旁边撺掇,李是她的朋友,长得漂亮,学识渊博,性格又好,还会演戏,怎么也不能让她白跑一趟吧。
乔纳森苦笑,出声解释:“不是我不愿意,我是怕耽误她,剧团最近走下坡路,工资都快开不出了,好几名主演因此离开了。”
朱迪皱皱眉头,她前段时间一直待在学校,不太清楚剧团的近况,所以也无法分辨叔叔说的是真心话还是推托之词。
“琼斯先生,不如我去舞台上表演一段,你再决定是否录用我?”
乔纳森看着李阮君真挚的表情,迟疑了一下,最后点头答应了她这个不算过分的要求。
李阮君表演的是莎剧《仲夏夜之梦》中女二号海丽娜的片段——
赫米娅:晚好,美丽的海丽娜。
海丽娜:你以为我听不出你的嘲笑吗?真是讨厌的女人啊,不要以为自己美丽,就可以高高在上。
赫米娅:我没有。
海丽娜:那么你告诉我,为什么狄米特律斯没有选择我,而流连于你身边?因为你更美丽不是吗?
赫米娅:随你怎样说,不过请放心吧,他再也不会见到我,明晚莱赛德和我将要逃离此地,我们相约在森林里见面,我最好的朋友海丽娜,请你为我们祈祷。
莱赛德:我们也会祈祷狄米特律斯爱上你的,再见海丽娜。
……
海丽娜:等等,狄米特律斯。
狄米特律斯:虽然我很感谢你告诉我赫米娅私奔的事情,不过你能不能别再跟着我了。
海丽娜:你打我、骂我、不理我都行,只要允许我留在你的身边。
狄米特律斯:够了,我不想看到你!
海丽娜:为什么?女人应该是坐着被人求爱,可我却为了你……这些都无所谓,我会继续追着你跑,这份仿佛置身地狱的痛苦,就是我的天堂。
李阮君结束了表演,台下响起两道热烈的掌声。
“先生,你觉得我可以加入剧团吗?”
乔纳森脸上露出犹豫的表情,叹了一口气道:“李,你确定吗?我付给你的薪水,或许连你身上的一件裙子都买不起。”
李阮君从台上跳下来,走到乔纳森身前,认真地说:“琼斯先生,我想加入剧团。”
乔纳森伸出手,“欢迎你加入林肯剧团。不用叫我先生,随朱迪一同叫我叔叔吧。”
李阮君握上他的手,笑了笑,“好的,乔纳森叔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