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东山记 > 第7章 第 7 章

东山记 第7章 第 7 章

作者:陈瓶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9 18:40:55 来源:文学城

午时刚到,听从谢安吩咐候在府门前的秉文,见到一辆马车缓缓驶在门前,下来的是那位温婉女郎时,对主子的敬仰,又深了三分。

望着刘姝,秉文拱手礼道:“女郎午好。”

刘姝温言问候:“秉文公子午好。”

秉文顿时严肃:“女郎,这可使不得,秉文只是公子身旁的书童,您唤我秉文便可。”

刘姝便也不推辞,转而道:“济济多士,秉文之德,是很好的名字。”

秉文也笑起来:“女郎博闻,公子当年,正是这么为我取名的。”

刘姝将食盒递予秉文,秉文正要开口邀请,却见刘姝又返回车中,拿了三个小包,油纸裹着,看着像是什么吃食。刘姝再次下车时,却是将那些小包递给他。

“近来拜访甚笃,有劳秉文与门房二位传达。这些是自家做的吃食,聊表心意,还望三位不弃,收下吧。”

秉文望着眼前的温柔如水的女郎,脑海中浮现出曾陪公子背过的诗。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不过如此。

见秉文将礼物收下,刘姝正欲告辞,却不期听到秉文如此道:“女郎,我家公子有请。”

刘姝微怔,面上依旧挂着笑容,请秉文带路。

依然是上次那条石板铺就的路,建筑雕廊画栋,处处彰显华贵,园艺规整环绕其中,零星点缀;越过红木打造的大堂,便是通往后院的花园,树冠高临,灌木总总,碧绿的景致便衬着海棠树红。风缓缓吹拂,花瓣缤纷而下,水池波光粼粼,锦鲤跃迁其中,生意盎然。

便是如此景致,刘姝也无心观赏。

情绪空白片刻,思虑便涌上心头。

离哥哥出狱,尚有一日。

谢安能有什么事找她呢?

步履转至书房墙外,还未进门,提问便在狭路之中乍现。

童稚之音,板板正正道:“……在兄长看来,北伐战术,应当如何推演?”

秉文拎着食盒正要进门,被刘姝摇了摇头,竟一时间也未能上前。

于是答案便如此流了出来。

“当今局势,说复杂,并不真如是。分为三层来看,一目了然。

“一看位置。如百年前天下三分,我朝南据,位置恰在吴国。兵者,士军,武器,粮草。江南之地有水军优势,兼长江天险易守难攻,直接北向便不是最优选择。而蜀汉之地,虽说地势险峻,考虑我方水军优势,条件互抵,强攻与否便只需考虑利弊:蜀地素称天府之国,鱼米之乡,后勤层面应当是不匮乏的。而我朝征战多年,辎重急缺。只当战果足够补充攻城之时的消耗,还能富余当地百姓半年营生,强攻才是划算的。

“故而,先还蜀汉,再北向推进,将战线从长江推至淮河收长安,再推黄河纳燕云十六州,届时以长城阻隔外敌,再收河西腹地,汉朝版图才回到起始。”

话音落下,却听到少年人叹息:“文景之治,遥远得像个传说。”

“不错,竟然学到文景之治了。那兄长便继续说罢:北伐其二,看得便是经济。

“人人都想活在盛世,长治久安,天人同乐,可盛世到底意味着什么?百姓生活丰足,几代同堂。好,这些背后,又意味着什么?有土地,有劳获,交得税筹,还有富余贴补家用。若是家家户户都能如此,何愁盛世再临?问题,便是出在赋税和丁税上了。

“众所周知,赋税之用,主要拿来供给中央,除却皇室私库,便是给付各地官员与军队钱帛。若是税轻,便叫做还政于民,民富足而国充裕,若反着来,便是东汉末年的景象:大贵族将土地兼并在一处,百姓没有土地,不得劳作,衣食住行就都是问题,而赋税不变,你会怎么选?”

院内很迟才传来回答:“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不错。为政者,当在礼法基础上随机应变。仅仅一处有问题,还是那地区当政者的事情。可若全国都是如此……”

清朗声音顿了顿,转而道:“蜀汉赢民心,便是赢在还政,曹魏始终不得民心,便是输在经济:不放手百姓修养生息,还敲骨吸髓……眼下朝中正在讨论的要事,正是阻止土地兼并。一定得做到,不然别说是北伐,就连这江南的偏安,都是问题。”

少年声音迟疑,听起来像是思忖片刻,了悟后追问:“那么北伐其三呢,兄长?”

“你可记得,《孙子兵法·谋攻篇》讲过什么?”

“记得。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在这之前,还有一句:‘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对这一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能以理服人,就没必要打仗。”

特有的酣畅笑声传来,就像看到其人一般,叫门外二人相视一笑,也弯了唇角。

“既然王侯将相都没有种,什么是理?嬴政是始皇帝,赢是理?亦或汉朝百年,刘是理?”

少年嗯着,没能答出来。

笑声便渐起,而后落下,喟叹传来:“人是理。

“回溯史书,最初的三皇五帝,最终成为一统,流芳百世的帝王,无一不做到的事情,便是给天下长治久安。长治久安是成百上千人的愿望,如果有能够实现这个愿望的人,人民就会追随。哪怕最后那个人能得到的是全天下的财富,百姓都不嫉妒,而是俯首,甘愿将更好的奉上。

“皇帝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在华夏这片土地上的人,想要什么。”

少年迟疑着回答:“是孔子《礼记·礼运》所述的,大同社会吗。”

一直答疑解难的男声笑着说:“不止于此。

“我们一向将非华夏文明称为蛮夷,所以不承认一些政权的正当性。所谓蛮夷,不过是习俗不同于我们的人群。如果蛮夷之人也认同我们的理念,实施我们的礼法,一起生活在这片土地,为同一个目标努力……这样,还能叫做蛮夷吗?

“国天下,家天下,人之天下,就不能是也让他们一起生存的天下吗?”

好一番清谈论辩,教书房内外,一时间寂寂无声。

唯日光朗朗,洒遍世间,乾坤通畅,气象一新。

刘姝心下叹息,这到底是世家大族的家学,还是他谢安一人的灼见?

前者尚无据可查,但后者,不怪建康城将谢安言行奉为圭臬……

听完这些,还有谁能不服呢?

刘姝入了神,还是秉文挥挥手,叫她回魂。

秉文笑笑,压低声音说:“公子这是在教导二位弟弟,口无遮拦之处,还请女郎保密了。”

刘姝微笑回答:“是妾身偷听在先,又怎敢大肆宣扬。失礼之处,也请秉文保密。”

秉文点头称是,便清清嗓子,迈入书房:“公子,客人到了。”

书房的人似是迟疑片刻,才回答:“请她进来吧。”

刘姝进门,看到的便是如此场景:谢安坐在树下饮着茶水,握着白瓷杯的手指修长有力,气质清高。一高一矮两个少年将摊开的书卷揣在手中,等到看到她时,一个瞪大了眼睛,一个张开了嘴巴。

个高的少年眨巴几下眼睛,望着刘姝好一会儿,又看看讲累了灌茶的兄长:“这位是……”

个矮的少年笑起来,露出两颗虎牙:“原来兄长一直在等的,是位女郎。”

刘姝闻言望向谢安。

方才一墙之隔,娓娓道来,声音从容自得的男人,好像幻觉似的。视线相交之时,非常快地移开来,局促不安地将手中茶水饮尽,又像没喝,抿了抿唇,才缓缓对两个少年开口。

“什么叫一直在等,此次回建康本就无事可做,才在这书房……”

个矮的少年道:“可是阿姊说,你推了母亲好几桩相亲,才轮得现在无所事事。”

个高的少年道:“幸好兄长无所事事,我们才能过来请教问题。既然兄长忙,我们这就走了。”

不待谢安找到措辞,二位少年均是对刘姝一礼,逃也似的跑了。

谢安望着门外,张了张口,人都溜了,就没能说出什么。只好舒口气,才对刘姝正色道:“那是我的五弟谢石,六弟谢铁,一个十四,一个十二,都在学堂读书,老师考策论答不出,才来问我的。童言无忌,还请女郎见谅。”

刘姝望着谢安这般紧张,忍俊不禁,莫名起了捉弄的心思,于是道:“原来公子不是在等我,那我便离去好了。”

“我确实在等你。”

以为她要走,谢安话音急切地说。

说时不假思索,可话说出口时,二人互相看看,竟然双双失语了。

望着这般情形,秉文悄悄溜出书房,生怕听到什么不该听的。

刘姝却是眉目收敛,先低了头,轻声问:“妾身只是来送茶点,在门口遇到秉文,他带我进来的……如果公子有要事什么吩咐,现在便可以说了。”

本就觉得自己形象尽毁,急着挽回,可话出了口,又是没过脑的:“我确实在相亲,但那也不过是为了阻止皇室把公主塞给我。昨日我已与公主谈妥,以后也不用充数了。”

刘姝黑白分明的眸子望来,落在他眼里,分明是茫然。

也对,跟她解释什么。

“……所以我昨日不在家。”谢安清清嗓子,视线移开,“我听说昨日也是你送的茶点,还以为你有什么要事。如果有,现在也可以说了。之后的两日,我都不会出门。”

刘姝这才了悟,这人是负责任的,甚至是包办到底的,于是笑起来:“公子多虑了。纯属因为兄长的事情尘埃落定,我在建康并无其他事情,做好茶点送来聊表心意。”

“你差丫鬟送不就好了,何必自己跑一遭。”

刘姝笑容愈是妍丽:“茶点本就不值钱,公子不弃,妾身已经感激,哪里还有不亲自送上门的道理。”

谢安望着如花笑靥,许久才道:“女郎自打送茶点起,我就没吃过重复的。每次六枚,四个食盒,都说礼轻情意重,现在看来,我当有千钧需要移除了。”

刘姝却是蹙眉:“四个?算上今日,才有四个吧。”

“……”喉咙蠕动,有人咬了咬牙才道,“对,算上了。”

“这样。”刘姝微笑着点头,“公子不必挂念,小事一桩。”

谢安却是转移话题:“时下正当初春,各家都在预备踏青,或者举办文会,女郎没有感兴趣的吗。”

刘姝嫣然一笑:“虽然家父生前开私塾,教育子侄,教的却是文韬武略,与建康城中的诗文大相径庭。问我水文地志,我没准能答上一些,吟诗作赋,风花雪月,却困难多了。”

“所以你扮作男子参加文会清谈,要从容得多。”

刘姝倏然望向他:“你怎么知道……”

我怎么知道我为什么要知道。

谢安抿唇,视线移向一旁:“你那图。”

“噢……”刘姝手抚上额头,舒口气道,“那图的法子,出自《禹贡地域图》,祖父与裴秀同期,很是钦佩,故而学会了制图法。家父教时,也是教给兄长的,我只是在旁看会了。若是我兄长做,没准更好一些罢。”

谢安语气却有丝不耐:“就算你现在去对门王家挑人,也未必有几个会这法子的,女郎不必妄自菲薄。”

刘姝讶异问:“公子缘何生气?”

看着她,谢安眼角眉梢的冷意才稍稍缓和:“大概是气女郎,有意学习,学会了,也用了,已然超过你兄长许多,却依然不自信。这世上的人,都把注下在男人身上,对女子不曾宽待半分。如果你的图有问题,并不是你的错,该负责的另有其人。”

刘姝抬眼望向谢安,表情竟有好一会儿放空,样子都做不出来。

看到彼此的错愕,二人又是各自移开视线,一时间竟然又安静了。

刘姝只觉得,这事不能细想。

为何不能细想,她也不知道。

耳边却是极轻的吸气,男子清朗之声随后而来:“你还去拜访过羲之兄。”

刘姝收敛表情,垂眼对裙摆道:“对,为我兄长的事,不过被拦在门外,之后再没去过。”

谢安静静地看着她,没什么表情,好一会儿才道:“我替他向你道歉,这件事情,他虽知晓,但不便出面解决。我一回到建康,他就赶来告诉我了。我在其中做的,不过是知晓北伐缺人,提建议叫朝廷赦免罪犯,让他们上前线戴罪立功。你兄长出来后,我会叫人为他评品阶,朝中尚有文职空缺,先锻炼着,如果是可造之材,无需我刻意推举,他自己便能找到位置。”

“羲之公子果真如传言般急公好义,妾身在此谢过二位。”刘姝眼睫颤了颤,抬眼时笑意如被风吹散的花瓣那般轻,话语却是百般庄重,“官职之事,大概正是我兄长想要的吧,多谢公子,他一定会为您把事情都办好的。”

不知为何有些烦躁,谢安移开视线,冷淡道:“女郎如果想谢,倒不必亲自送茶点。有一味我很喜欢,如果女郎愿意教授食谱,便用这个来还吧。”

“好。”刘姝一口应承下来,“哪一味?”

“你拿走图的那日,有一味竹雕的茶点。”

刘姝恍然,便借了纸笔,将食谱写下,一边写一边叮嘱:“其实就是普通豆沙,但需要用茶水浸豆六个时辰,加些蜂蜜,再入模子罢了。”

走笔只字间,袖中露出皓腕,轻挑慢捻,笔触百般,落在谁人眼里,又是半刻无言。

“好了。”刘姝将晾干的字教给身侧的男人看,又是浅笑道,“若公子府上的私厨有疑问,只需要告知门房,明日我来的时候回答便是。”

谢安静静望着那笑,听到自己说:“明日,你还要来?”

刘姝却望着他的脸庞,不知做错什么,眨了眨眼从容道:“左右无事,当来送的。”

“那明日见罢,我还有些事情……”

“那便不多叨扰公子了。”

刘姝走得很干脆。

谢安却不知道在原地,站了多久。

等到秉文将人送走,回到院子复命,才想起来问:“今日食盒呢?”

“……”秉文愣了愣,惭愧回答,“回公子,被两位公子拿走了,现在应当……”

话没说完,他就看到,原本脸色就很差的公子,印堂更加黑了。

秉文良心发现,颤颤巍巍将怀里仅剩一个的茶点,掏了出来,边掏边说:“这是女郎登门时给我们的,应当是边角料罢,比不上公子碗里的……”

“还给了谁?”

一向如沐春风的人,声音冷得要结冰了。

“……门房两位下人。”

话一出口,谢安脸色更差了。

“公子您……”

“拿走,我不稀罕。”

但秉文看着他家公子,怒气冲冲拿着女郎的字,冲向厨房。不多时又跑回书房,拿帖子临摹一遍,女郎的那幅留在书房,把自己龙飞凤舞的那页揣在身上。在厨房泡到晚饭,都没拿出来什么。耽误了晚饭不说,居然还赌气,食物一口没进,直接上床了。

挺不寻常的。

秉文也回偏房睡下,想起上一回公子这么义愤填膺,还是因为听说什么官员欺压百姓,想了一夜法子,最后决定先揍对方一顿以示公平。

中途起夜,看着公子的屋子,灯火还没灭。

在秉文梦里都在想公子何时入睡的时候,他居然被叫醒了。

“秉文。”

秉文睡眼惺忪:“是,公子。”

“那两个小子吃就吃了,食盒怎么还没送回来?”

秉文顿时不困了,从床上爬起,看着坐在他床边,穿着前一日服装的公子发愣。

这人叹了半天气,又瞧着秉文起床,于是道:“太好了,你醒了。帮我一件事吧:去对门王府,帮我下拜帖,我要见羲之兄。”

“……”秉文揉了揉眼睛,推开窗户看一眼院中日晷,老实提醒,“公子,现在是三更,五更天的时候,羲之公子还要上朝。”

“啊,确实如此。”

谢安恍然大悟一般,随后对秉文露出狐狸般的笑。

“但我不上朝。

“去叫他吧。

“不必送拜贴,直接通传就是了。”

哈哈哈哈哈下一章有个我期待很久的人要出现了哈哈哈哈哈。

这章写了7个小时,字数又爆炸了。(深呼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第 7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