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东山记 > 第3章 第 3 章

东山记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陈瓶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9 18:40:55 来源:文学城

书童秉文伺候自家公子更衣,洗漱,用过早饭,行至书房。

谢安凝视昨夜那人留下的地图,视线移到娟巧笔触钩绘“乌衣巷”,不觉念出来,笑意甚浓。

建康城以皇宫为中心,北为皇家陵园,东为皇室宗亲,西为军事要塞,南为官舍百道,以长江为界,再南些便是世家大族、平民百姓聚居之所,当中又属乌衣巷为尊。

说是乌衣巷,早些时候,也仅仅是白墙黑瓦,石砖青苔,如同平民百姓般普通的巷弄罢了。是丞相王导携琅琊王氏定居于此,王家子弟身着乌衣,往来形迹之时常吟咏诗书,登门宾客又多以儒士自居,是以时人不好直呼其名时,以乌衣巷代指。

一时间,巷弄另一头的谢家,也被这么夹带着称呼了。

对这件事,谢安并不以为意:谢家祖上军人起家,本就不拘泥礼数,王家代代以文执户,子弟多半饱读诗书,以其行止命名的巷弄,意头也风雅有趣。

毋论他谢家后迁于此,客随主便,没什么不可。

但自小跟公子一同长大的秉文,着实不太服气。

“什么乌衣巷,王家子弟出门所及之处,乌泱泱的一大片。空有名头,不见风雅。知晓公子回到建康,都以为您要做那丹阳尹,灌您酒攀亲结友的架势,分明乌鸦夺食似的。”

谢安笑着抬眼瞧他。

秉文认命似的把剩下的话咽进肚子,又是望着谢安研磨,提起狼毫,在地图上补充标注。

相伴十余年,按理说他早该习惯这主子的气度,却也每每心下暗自惊叹。

剑眉本该凌厉,目光却如春水般温润婀娜。无需开口,便自带非凡的气度,目光只是掠来,都带着难掩的威压。举手投足俱是礼节,待人接物皆成文章。

谢安,什么人物。

当朝吏部侍郎谢裒第三子,是最不值得说的名号。

幼时蒙学,名士桓彝便夸赞他,风采神态清秀明达;行至少年,便以才学闻名于世家之中;行书师从当代书圣王羲之,被长他十七的后者宽待为忘年交;文采斐然,博文善思,为丞相王导器重。

别说是与谢家其他人相比,就是在当世之人中,也属鹤立鸡群的。

在外人眼里,应当是什么都好,就缺个官职,验验成色。

要知道,谢安时年二十有整。

大哥谢奕任晋陵太守,二哥谢倨就东阳太守,同岁的四弟谢万出司徒掾,均已拜出府门。

仅余他与五弟谢石,六弟谢铁住在家中,也是出于二位弟弟年仅十四、十二的缘故。

倒不是没地方给谢安就职,是谢安不想出仕。

自打谢安及冠,招徕的文书便如雨后春笋堆在门房。高的官职以才能不足就职为由拒绝,低些的以阅历不够胜任为由推诿,游说的邀约却一场又一场,不见尽头。

眼看没完没了,谢安只好推举旁人就职。

谁料谢安识人之能果然了得,他所举荐的人每每上任,就能成为享誉一方的官员。是以过来找他的人,居然从朝中扩大到地方,未曾出仕,却有隐丞相的声誉。

只要在建康城提起谢安,男女老幼,没人不服,没人不想与他交好,没人不想从他这学到一星半点,以便到处炫耀。

无心插柳,谢安有口难言。

实在烦了,找个养病的名号溜去东山。难料住下不出三个月,丹阳尹位置空下来,就连东山谢宅的门缝,都被拜贴塞了个严严实实。

谢安信都懒得拆,教秉文一个个念出来,溢美之词中挑出各家真实意图,无一不是想让他上任的。

理由倒是千姿百态。

有认为这个位置只能由他胜任的。

有建议他通过这个机会,迎娶公主,成为驸马,壮大谢家的。

有明里暗里告诉他竞争对手都有些谁,明褒实贬踩那些人的。

他那忘年交王羲之,百忙之中特意抽空写信笑话他“门臼纸襄”,暗搓搓埋怨他不去庾亮幕府,给他这征西参军当左膀右臂的。

谢安对亲手修缮的池塘叹了三天气,又看了三天《伤寒杂病论》,想挑出一个不至于英年早逝,但起码十天半个月不便出门的病得一得,一封家书送到,说母亲病重,他便启辰回了建康。

一踏进门,谢安就知道自己上当了。

生母与其他四位母亲生龙活虎,聚在大堂议论纷纷,手中俱是建康城待嫁名门贵女的画像。

预备见面的日子,居然都被排到年尾了。

谢安这才想起来,他每每婉拒他人的时候,好像有个由头,叫做还没成家,无法立业。

不知哪个苦主当了真,居然把这话传到他一众母亲耳边,这才有了这番苦肉计。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谢安脸上挂着浅笑,啜饮茶水,被母亲们围在当中议论婚事,惦想着刚修好的池塘,和还未建筑的书房,竟喝出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味道。

好容易找个名头溜出府门,却被闻讯赶来入府拜会的王羲之堵在门前。是以他谢安回到建康城的消息,不出半日,整个建康城都知道了。

夜里酒会,更是被数百人盯着,跑不掉。

秉文觉着,他这主子,劳碌都是自找的。

谁让谢安人善,事情大多也能着法子办,便总想着顺手帮上一帮。

瞧瞧昨夜,醉酒开窗透气,他去讨要茶水的功夫,便给自个儿揽了新职要。

叹就叹在谢安虽不喜官职,但只要接下请托,绝对会办得滴水不漏,让人折服。

未曾出仕就名遍八方的名声,便是一桩桩一件件恩惠,堆积起来的。

见谢安将地图标注完备,将手撑在额头闭目假寐,秉文劝道:“公子,昨夜那酒说是三十年的陈酿,可比您往日喝的那些上头多了,我看我还是为您端来醒酒汤吧。”

谢安懒懒散散抬起眼皮,闲着的手指虚虚抬在半空,直指院中日晷,唇边挂着浅笑道:“不必了,还要见客。”

语毕又是闭目养神了。

秉文只好低声嘱咐女仆备置待客茶水,说到茶叶的时候,谢安忽然开口。

“这地图绘制的法子,出自百年前,河东裴氏,裴秀的《禹贡地域图》。自裴秀创立,军中一直在用。晓得由来的,当是军中人士,少说也得偏将往上。

“裴秀另一桩贡献,是官制改革。百年来,用的都是裴秀新攥的路数。

“也就是说,侍郎以上的官员,应当知晓裴秀之名,也有可能知晓这套图的绘制方法。

“刘倓其人,我未曾见过,倒是从羲之兄那里听闻,清谈颇有才能。丞相王导也有夸奖……但他人尚在典狱当中,必然不是出自他手。

“昨夜宴席间,不曾听闻刘惔有兄弟姐妹,但那人也说了,刚从家乡而来……

“图画得不错,地形堪舆有些能耐,计划莽撞了些,倒也确实是无路可走。率真坦诚,勇气可嘉……

“其他深浅,尚未可知。

“为我所用?尚未可知。”

秉文在门廊处安静候着,不期听到如此询问:“秉文,家中待客用的什么茶?”

“回公子,是雅山茶。公子待客时用的是蒙顶石花。”

“雅山茶易得,恐怕怠慢客人,蒙顶石花却是不多了,羲之兄好容易得假居家,得给他留着……神泉小团还有吗?”

“回公子,从东山带回来的,还有些呢。”

“那就这个罢。茶点备好了吗?”

“回公子,几位夫人近日都在招待女客,恐怕没备着。”

谢安忍不住揉着额角,唇角笑意隐隐裂开:“……也是,出手相帮实属偶然,下次帮我提前备着。”

“是,公子。”

秉文教女仆去准备,便又静静候在一旁。

清风吹过,竹叶簌簌。

谢安凝视院落,陷入沉想。

院落不大,布置全由谢安亲手规划:朝南书房便占了三分之一,老树一棵窝在院角,树冠掩映着其下石桌,四个石凳布在周围,旁边一摊池水被碎石围在当中,活水穿墙而过,几支竹子乍看歪七扭八,却跟时隐时现的锦鲤一起,生出玄妙的意蕴。

是他在家时最常待的地方,也是招待密友之处。

以后恐怕也要用作会见手下。

谢安呼出一口气,垂眼望着建康城域图,笑自己头一回起了这样的心思。

就算众人皆知,他终有一日不得不出仕,离必将出仕的那一日,却是越迟越好。

世人皆道,功名利禄,无人不往。

这富贵于他,却累赘多了。

秉文忽然道:“夫人午好。”

谢安抬眼望去,却是生母庄氏踏进门,柔和唤他:“安石。”

会客时辰将至,谢安以实告知,庄氏便牵了他的手走出书房,行至后花园,才说了来意:“眼下,各家待嫁淑女的画像,俱已齐备。为母亲的,特来问问你,可有意中人?若是有,便也不必如此麻烦。”

谢安笑着叹气:“母亲……我一早便说过,我的妻子,我当自己寻来。”

“你十二便这么说,母亲就没给你张罗。眼看你都及冠了,也没动静。”庄氏笑着望他,“此番着急,是有位公主待嫁,你也进了驸马名录。官职不去便罢,你父亲与我也没说什么。但若是定了你,预想得到,公主嫁予你,丹阳尹的位子你逃也逃不掉。届时,你当何如?”

谢安微笑着回视母亲。

“退一万步讲,你父亲也算过周易,今年你红鸾星动,成婚当是好时候。再迟不得了。”

谢安面上顺从,口头却是一步不退:“母亲,我的妻子,我当自己寻来。至于候选之事,我会处理,母亲不必为此烦忧。”

“可是相亲还是要的,面上充一充,给皇家交代。”

“是,应当如此,儿子自当配合。”

将母亲送回院落,谢安才返回书房。即近门楣,却看到秉文站在门口,神色惊慌。

谢安上下看一眼秉文,起了调侃的念头。

人是他一手带大的,随身服侍多年,大事小事见过不少,都随他教导那般进退得益,体面有度。

此番倒是在自家院落,手脚糊涂。

“何事惊慌?”

秉文眉头原本微蹙,在他注视下平展,开口难得绊跤:“贵……贵客已至。”

“何至于此?”

谢安浅笑着把话撇下,便迈入门扉,姿态端庄,身形潇洒。

但当他见到院中那人时,从容神采,当场凝固。

一般而言,谢安极少喜形于色,多大风浪都平稳自持,君子谦谦,温润端方。发呆也极难被察觉,旁人见了也只当是名士风度,姿态卓绝。

只有贴身侍奉的秉文看得出来。

这番是他侍候谢安起,从未有过的失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