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第一女首辅 > 第4章 秀才之死(下)

第一女首辅 第4章 秀才之死(下)

作者:南冬十四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4 23:27:31 来源:文学城

陈秀才连忙解释道:“王兄误会了,这非我之子,乃是我在赶考途中见这孩子躺在地上奄奄一息,于心不忍,故而带回来的。”

“原来如此,陈兄宽厚仁慈,上苍定会佑你高中。”

“那我便多谢王兄吉言了。”

“你我同窗半载,说这话实在是见外。”

王秀才走到桌边,那腰间的玉佩在行走时发出清脆的声响,目光被桌上墨迹未干的文章吸引住了,刚准备伸手去拿,便被谢庭欢用书盖住,手腕上的伤疤也随之露了出来,王秀才眼里闪过一丝异样,转头又对陈秀才说:“想不到陈兄如此刻苦,这个时辰还在挑灯夜读,王某是在是自愧不如啊。”

陈秀才给他倒了一杯水,道:“都是一些旧书,不过是无聊打发时间罢了。”

“哎陈兄可别这么说,旧书之中也自有它一番道理,陈兄这般才学,自是能读懂常人所不可知的东西。”他接过水杯,一饮而尽,又道:“我此番前来原是想找王兄探讨探讨我心中一个疑虑。”

“陈兄定然也已经知道了,这曹、陵两县的水患未除,这一路多少流离失所的百姓,江中府非但不赈灾,反而变着法的将难民往晁州城这边赶,这曹、陵两县又不属晁州城管辖,一旦灾民涌入,势必会致使晁州城属地陷入混乱,我翻阅许多书,百般思索,却依旧未想到解决之法,只能便深夜叨扰陈兄,想请教一番。”

陈秀才听完长叹道:“不瞒王兄说,这一路上我也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江中官府所作所为,人尽皆知,等朝廷派人下来,自是会处理,晁州府虽不管辖曹、陵二县,但也不可不乱杀无辜灾民。”

王秀才听后大惊,问:“陈兄怎可知?”

“王兄是否听过那城外爆发瘟疫之事?”

“略有耳闻。”

陈秀才指着谢庭欢,说:“这孩子曾亲眼看见晁州城官府派官兵用箭射杀灾民,随后将人全部烧死。”说着,想让谢庭欢将自己手腕上的伤疤给他看看,但谢庭欢悄悄往后躲了躲,眼里满是警惕。

王秀才连忙道:“这...这可是大祸啊。”话落,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有些慌张:“这孩子不会染过瘟疫吧?”

陈秀才示意他放心:“我早已请郎中看过,这孩子并未有染过瘟疫的迹象,只是多日未进食,身子虚弱,才连日发烧。”

闻此,王秀才才放下心来,又问:“这孩子你打算如何?”

陈秀才被这个问题问住了,他定然不能带着这孩子上缙昌府。

这时,谢庭欢探出脑袋,小声说:“我要等哥哥。”

“如此也好。”王秀才从怀里掏出二两银子给她,道:“这银子你拿去应应急。”

谢庭欢不敢收。

陈秀才道:“你收下吧,我们走后,你一个孩子孤苦无依,有些银子也好傍身。”

但谢庭欢还是不敢收。

王秀才只好将银子放在桌上,转而问道:“陈兄,对晁州府所作之事,如何看?”

陈秀才将方才被谢庭欢用书压住的状纸拿出来递给他,道:“听闻李巡抚要去江中府,会经过缙昌府,我想,定是为了江中水患一事来的,既如此,我便将此物交予巡抚大人,彻查此事。”

王秀才双手接过,细细看了起来,看完,他忙道:“陈兄,你可要三思啊,其一,此信若是被有心之人看去,前往官府揭发你,到时你便是死无葬身之地之地,还会连累你母亲。其二,当今圣上痴迷战事,又日日夜夜思念故去的皇后,不理政事,如今人人皆传圣上龙体抱恙,似有无力回天之势,圣上膝下无子,朝堂各派为了立储之事争论不休,所以这江中府才敢肆意妄为,你又如何能保证那李巡抚是个清明之人,你我不过一介小小的秀才,无权无势,眼下是要有功名傍身才可应万难。”说完,他又提醒:“端王就在缙昌府,你莫不是忘了十几年前那件事?”

“我自是不敢忘。”陈秀才回道,只是,他看向谢庭欢,自己在这孩子面前发过誓的。

王秀才见他有些动容,起身道:“我言尽于此,陈兄,懂得隐忍,方得大成,夜深了,我不便叨扰,先行一步。”

“王兄慢走。”

送走王秀才后,陈秀才面露怅然,盯着手里的状纸。

谢庭欢看出他的为难,于是便抽出他手中的纸扎,放在蜡烛上面,慢慢点燃。

“你这是做什么?”陈秀才想要抢过,但是那状纸被烧得只剩一角了。

“先生。”她俯身下跪,喊道。

这一句先生,让陈秀才的心猛地一紧,连忙伸手想要将她扶起:“你快些起来,不然我可要生气了。”

谢庭欢摇头,继续说:“我不想看到先生同我爹爹一样不得考取功名,只要先生心中记得先前说的话,我便很是感激。”

陈秀才将人扶起,叹了一口气,“世道艰难,孩子,我会永远记住你今日的话。”

“多谢先生。”

“你还是叫我秀才好,一句先生,我实在是愧不敢当。”

陈秀才将桌子上银两放进她口袋里,说:“王兄家境富裕,既然给了你银子,你便好生收着,将来日子好了还了这恩便可。我一身贫穷,赶考的钱都是七拼八凑来的,自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给你,可如今你唤我一句先生,我如论如何也得给你些东西。”话罢,他从箱笼里左翻又翻,拿出一本书,递给她,“我见你喜读书,便送你这本书,这书虽不值钱几个铜板,却是一本孤籍,是我曾祖父那辈传下来的,我自小习读,倒背如流,送了你也无妨,以你现下这个年纪或许有些读不懂,但将来你若是大了,再研读一番,想必有所感悟。”

谢庭欢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接过,“谢谢先生。”

“行了,夜深了,先上床歇息,明早还要赶路。”

陈秀才吹灭了蜡烛,让她睡里面,自己则躺在外侧,两人慢慢地睡去。

寅时将至,窗外传来几声乌鸦叫声,谢庭欢猛地被惊醒,她满脸大汗,睁大双眼盯着窗外喘着气,一旁的陈秀才被她吵醒,连忙出声安抚。

这时,楼下传来脚步声。

她被吓得蜷缩在角落,陈秀才连忙起身出门查看。

他往楼下一看,七八名官兵正往这楼上来。

恍惚间,他想起了敬之的话,来不及思考怎么回事,但心里有种预感,这些官兵定然是来抓捕自己的。

他连忙回到房间,将谢庭欢抱出来,将人藏在檐廊尽头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那放着一个空炭框,刚好可以藏进去。

陈秀才嘱咐她:“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准出来,一定要躲好。”

谢庭欢一把抓住他的手,叫了一句:“先生。”

陈秀才摸了摸她的头,安慰道:“别怕。”随后将框盖盖了上去,跑回了房间。

谢庭欢缩在炭框之中,透过缝隙,她看见一名官兵踹开秀才的房门,一阵翻箱倒柜的声音传来,紧接着,昏死过去的陈秀才被拖了出来。

她紧紧抓着裤腿,含着泪,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等官兵走后,她慌忙顶开框盖,小心翼翼地跟在那群官兵后面。

她东躲西藏,在大堂看见客栈的掌柜和伙计们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官兵出了客栈,点燃了火把,将秀才往外拖。

跟了近半个时辰,她看见他们将人拖去了府衙后面的墙角,于是便躲在一辆顿满干草的马车车轱辘下,透过缝隙,见前方有近十来个官兵,在他们中间,放了一把椅子,那椅子上坐着一位官老爷,正悠然地喝着茶,视线慢慢往左,官老爷旁边站了一个人,那人腰间佩戴着玉佩。

这玉佩她记得,是王秀才身上的。

这时,官兵将一桶水泼在陈秀才身上,他缓缓睁开了眼,看见的却是王秀才一脸谄媚地站在官老爷身旁奉茶,他眼里由开始的震惊而后转变为愤怒、不甘,最后又释然。

谢庭欢只看见陈秀才的背影,只见他双手捶地,整身体耸动起来,伴随而来的是一声声瘆人的笑声。

官老爷盘着手中的核桃,看着他,说:“陈进,你可知我今日为何要审你?”

陈进眼里满是不屑,嘲讽道:“何必多次一问。”

官老爷听了也不怒,心平气和地说:“说起来,你也是我晁州府属地的人,自小苦读,成了秀才也算是不容易,如今要上缙昌府赶考,若是顺利,也算是前途无量,将来也可衣锦还乡,不负你母亲日以继夜卖鱼以供你读书的那份艰苦,可如今我看你倒是鬼迷心窍了,大好的前途说不要就不要。”说完,叹了一口气,续道:“我今日看在你母亲的份上,给你一个机会,若是你今日肯放下此事,好好的去赶考,将来搏份功名,我就不追究了,如何?”

陈秀才苦笑,这分明就是让自己与他同流合污,纵然自己今日答应他,将来为官也只会是为他人所迫,当即怒骂:“装模做样,我曾见过大人这般仁慈,若是仁慈,又为何乱杀无辜灾民?当真可笑!”

官老爷见他如此态度,便给了手下一个眼神。

随后,沾了水的鞭子狠狠落在他身上。

远处的谢庭欢却未听见一句求饶声。

见陈进一声不吭,王秀才上前一步,劝道:“陈兄,我之前说与你的话,字字句句可皆是肺腑之言,你何故如此刚烈,要遭受这些皮肉之苦呢。”

陈进咬着牙,怒目而视,一把扯过王秀才的衣领,往他脸上淬了一口:“是你揭发的我,你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小人,一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

王秀才起身挣脱他,抹了一把脸,居高临下地看着:“你说我小人也好,伪君子也罢,我都不会放在心上,你陈进空有一身学识,却不懂得变通,乱世之中,安身立命谈何容易,而你,却不懂得抓住机会,像你这样的人,纵然他日登科及第,也不过是一株荒草,任人践踏。”

陈进哈哈大笑,踉踉跄跄地站起来,指着眼前这些人,“你们....你们.....真是可笑!”

他抬头望着残月,颤抖地指着天,悲怆愤恨,吐出一口鲜血,断断续续地骂道:“这满目疮痍,君...君不知!在那...金雕玉琢的紫禁城里,日日夜夜...对着一个...一个死人悼念,却弃千千万万名百姓...不顾,此...此君...不堪!而你们...更是不堪!”

骂完,他回头望了望家乡的方向,眼里满是决绝,呢喃道:“母亲,恕孩儿不孝。”话刚落音,猛地撞向墙角,顿时眼珠凸起,脖子一歪,倒地不起。

谢庭欢死咬着嘴唇,想起了母亲跳入火坑的那一幕,两行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双手紧握住自己怀里的书,轻声喊了一句:“先生。”

在场众人见陈进毅然赴死,都愣在原地,只有官老爷依旧面不改色。

“你们都见着了,今日是他陈进撞墙自尽。”

众人赶忙俯首称是。

官老爷放下手中的茶杯,吩咐道:“将他尸体烧了,将骨灰送回家去,就说是途中感染瘟疫不得不烧,再给他母亲十两银子以作慰问。”

几名官兵将陈进的尸体拖走了,王秀才看着那地上流着一滩血,思绪万千。

官老爷走过来,拍了拍他肩膀,说:“敬之啊,他死了,你少了个对手不是?你说的那个孩子,等天一亮,我就命人张贴告示全城搜捕,不会让他逃脱的,你且放心科考,一切我都打点好了,将来做了大官,不要忘记我对你的栽培才是。”

王敬之作揖笑道:“那是自然。”

官老爷满意地走了,留王敬之一人凝望着方才陈进撞墙的地方。

他自幼与陈进相识,同窗半载,后来他虽家人迁到晁州城,十年间里不曾相见,直到二人上缙昌府参加乡试,却因得罪了端王,二人被取消乡试资格,后又过了九年,昨日两人偶然遇上闲聊了几句,相约再次一同上缙昌府参加乡试。

只可惜,陈进啊陈进,你别怪我,怪就怪这世道不公,人人都这么自私虚伪,趋炎附势,我也是不得已为之,你的母亲我会替你照料,你心中之志,我也会替你去完成。

趴在车轱辘地下的谢庭欢见王秀才走后,才敢爬出来,她顺着血迹,找到了陈进的尸体,趁着官兵去抱干柴之时,迅速跑到尸体旁边,伸手帮他正了正衣冠,随后扯下一块布,藏进怀里。

官兵回来之时并未发现异常,便将尸体烧了。

谢庭欢不敢多留,她知道等到天亮了,城里就会有许多官兵抓自己,所以,她要尽快出城,远离晁州城乃至其属地。

辰时,她躲在一处酒肆后,望着眼前的包子铺,肚子咕噜咕噜地叫,心里犹豫着,终归忍不住了,又从怀里掏出昨日王秀才留下的银子,在上面狠狠地咬了一口,随后拿着银子去买了四个包子,又买了三四个烧饼,留着逃跑路上吃。

填饱肚子后,她躲在一旁偷看着告示牌上通缉令,想到自己这副模样很容易被认出来,便找到一口水井,把脸洗干净,随后又去了成衣店买了一身衣服,换完衣服,她又来到水井旁,看着自己清秀干净的模样,心里却万分鄙夷,因为这花的都是王秀才的钱。

在井边坐了一会儿,便往北城门赶,就当她快要到城门口之时,看见后面有官兵正往自己这来,一转身,就见官兵朝她大喊。

她慌忙逃跑,不知道自己为何这么快会被官兵认出来。

就在这时,中间出现一辆马车,挡住了官兵的视线,等官兵骂骂咧咧绕开马车后,却发现人已经不见了。

领头的官兵愤怒地将马车叫停,将马夫赶了下来,刚准备将车厢里的人拽出来之时,却见王秀才探出脑袋,笑着赔罪。

官兵见是王秀才也不好发作,毕竟这位可是未来的官老爷,只好放了马车出城。

马车里,谢庭欢死死咬住王秀才是胳膊,眼里满是恨意。

王敬之任由她咬,等出了北城门,谢庭欢才松口,嘴角流了些血。

王敬之淡然地拿起药为自己包扎,边上药边说:“我方才若是不救你,你就被那些官兵抓起来打死,算起来我是你的救命恩人。”

谢庭欢愤怒地看着他,一字一句道:“是你告密,是你害死了先生!”

“先生?哈哈哈哈哈,你叫他先生。”王敬眼里带着嫉妒,一把将她扯过来,掐着她脖子,说:“臭小子,你知道你为什么换了衣服还是那么快就被官兵找到了吗?因为你收了我给你的那二两银子,那银子上有我做的记号,就算你不买衣服,你在这城中总要吃,所以你无论如何都会暴露,官兵迟早会抓到你,只不过没想到你这么没有耐心,这么快就花了我送给你的银子,算起来我是你仇人,可是你却迫不及待地花了仇人给的银子用来吃穿,你想想,你口中的那位先生在九泉之下会不会恨你,会不会后悔当初就不应该将你救回来?”

王敬之笑得十分瘆人,谢庭欢被他捏得快喘不上气,胃里开始翻江倒海,一阵恶心涌上心头。

这时,王敬之松了手,又说:“我原本并不想打算帮你,可是,我想起来万一你以后飞黄腾达,回来报复我,我岂不是必死无疑。所以,我出手帮你,就成了你的救命恩人,看你到时候还能不能下手杀我。若是你以后成了恶人,杀了我也就罢了,可以后你要是成了个惩恶扬善的好人,你若是杀了我,就是杀了自己的救命恩人,我倒要看看,你手上沾了救命恩人的血,还如何活下去?”

“等你长大了,看看你是成了陈进那样的人,还是,像我这样的人,毕竟...”他一手抓着谢庭欢的手腕,将缠绕的布解了下来,笑道:“你这伤疤永远也去不掉了,我只要一看见这疤,就会知道是你,你最好藏严实了,最好永远也不要让我再见到你,去吧。”话刚落音,就将她从马车上扔了下去。

谢庭欢眼里带着惊恐又带着愤恨,本能地抓住他手臂,指甲嵌进肉里,将王敬之的手臂上抓出五道带血的爪印。

马车前进的速度并不快,她直接摔在草丛里,看见他撩起帘子将自己先前买的烧饼一并扔了出来。

她死死咬住嘴唇,望着远处的马车,耳边响起他方才说的话,那股恶心感顿时又涌了上来,这次,她将之前吃的东西全部都吐了出来。

喘息之间,她愤怒地将自己身上的银子狠狠扔在地上,又换了自己原来的衣服,将新买的衣服一件件撕碎,她没有力气撕,便将衣服缠绕在石头上,利用石头的尖角将衣服扯碎,边撕边哭,边哭边喊着。

不知过了多久,她累了,也冷静了下来,从怀里拿出先生给自己的书,颤抖着手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陈进二字。

进是前进的进,不是别的字。

她缓缓抚摸着,下定决心,自己独自上京寻找姨母。

将来,她一定要成为人上人,将这些人全部踩在脚底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嘉和九年(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