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帝君传 > 第25章 第 25 章

帝君传 第25章 第 25 章

作者:什么也不想说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0-12-11 17:45:19 来源:文学城

李璧回到宫中,陶夭已在院内等候,卷黛与茯苓侍立在旁。茯苓自不必说,以往卷黛陪在陶夭身边,昂首挺胸目光平视,毫无下人的样子,如今垂手恭立,倒是规矩许多。李璧拉着陶夭往殿内走:“怎的又出来等了,怕病好了不成?”

陶夭单是笑,默默攥住李璧的手。茯苓见状替陶夭说道:“王君这一整日都想着王爷呢!王爷快去东阁瞧瞧王君画了什么!”

李璧瞬时来了精神,要去东阁:“哦,画了什么,让孤观摩观摩!”

陶夭羞着脸拉住李璧:“只是画着玩的,画的不好,不敢入王爷的眼……”

卷黛连忙道:“怎么会,王君的画好看着呢!往日在家里时就画了不少呢!”

李璧想起陶夭夹在书中的那副小相,笑了起来:“王君画作确实不凡,孤欲向王君求墨宝一二,不知王君能否带孤一观?”

话到如此,陶夭也不好再推脱,只好随李璧去了。东阁乃李璧在宫中时读书的地方,自打李璧离宫建府,景颐宫便空了下来,这东阁也再无人挑灯夜读,但宫人们仍然日日打扫。如今,东阁又浸染了笔墨气息,相比幼时一人苦读的清寒,与佳人相伴而来,更多了几分温柔意趣。

茯苓利落地跑到书桌边,宝禄也紧随其后,宝禄瞧了一眼,向李璧道:“王爷您快来看,王君这画的可真好啊!”

李璧上前一看,画中是两个人:李璧与陶夭。画中二人皆乘马,着胡衫,李璧擎旗前奔,陶夭纵马追逐,这场景同昨日李璧赠与陶夭的小人一模一样。画中旌旗飘扬马踏乘风,画中人面容栩栩神态活现,一派生气。陶夭的书画只幼时有老师启蒙,待再长大些陶太傅便辞去家中西席,陶夭只能自己随心画来。故而陶夭这画笔法、结构皆有缺处,但难得天真自然,别有意趣。

李璧微微转头,就见陶夭正一脸紧张地望着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画的很好。宝禄,把它裱起来,回头带回王府。”

“诶!”

李璧又问陶夭:“孤看王君闺房中也有许多墨宝,王君可是喜欢书画?”

陶夭见李璧喜欢自己的画,心中窃喜,听李璧问有些不好意思地答道:“也不是特别喜欢,只是在家无聊,大哥给的传奇话本总是很快看完,别的书又内容晦涩看不太懂,只能写字作画了……先前王爷借了我一些书,注解详细,我读了后感觉懂了不少呢!”

陶夭歪着头,神情轻松惬意,原本局促的气质也舒展了一些,透了股子不谙世事的可爱。清波荡小尖,东君怜金莲。光点花出水,成仙亦成眷。

李璧轻轻抚了下陶夭的脸颊:“府中有位先生,虽无功名学问却深,待回府便请他教你吧。”

陶夭喜道:“当真?可以吗?”

“有何不可。只是先生事忙,什么时候教还要他定。但学习本就是长久之事,王君也不似学子们赶考,每日学上一二时辰足矣。”

能学一二时辰已是天大的恩赐,陶夭怎会不愿,连连点头,后又问:“听说王爷早上未来得及用膳便走了,后来可用了?不吃饭可使不得。”

李璧笑道:“寺中有饭食,何况还有宝禄呢,王君不必担心。”

陶夭又问:“王爷今日做了些什么?”

卷黛忙看了陶夭一眼。陶夭如此问无非是因为惦记李璧、想多了解李璧一些,可李璧是去衙门公干,这话这么问出来,未免有窥伺前朝之嫌。本朝虽民风开放,可妇人仍不可参与政事,陶夭虽为双元,也有亚圣在前,可是否失礼,还是看李璧怎么看待。

李璧倒不觉得陶夭失礼,洞房花烛那日李璧已然知道,陶夭虽是自己的王君,但他与男子相差无几。即是男子,哪有甘愿困于后宅之中的?若当真能学得亚圣半分,对自己也是一份助力。但他仍不愿提及寺中之事,无他,只因羞于启齿。

好容易入朝得了差事,上上下下都看着自己能有何作为,结果,就是与那一堆堆陈年案卷为伴,这要如何告诉倾慕自己的娇妻?

“没什么,只有一些琐碎事。”

陶夭见李璧不愿意提,只以为他嫌弃自己粗鄙、不愿与自己多谈,闷声道:“哦。”

李璧瞧陶夭很是失落的样子,忍不住心软,想着夫妻二人一体,又何必遮掩,便解释道:“并非孤不愿同你细说,只是大理寺卿派与孤整理卷宗的活计,除此之外再无其他。”

宝禄也忙道:“是呢是呢,那大理寺卿让王爷去干那细碎的脏活,王爷在架阁库待了一天,弄了满身尘土,回宫之前还特地回府清洗过,这才回来呢!”

陶夭问:“架阁库,卷宗?王爷看了一整日大理寺的卷宗?”

李璧点了点头。

没想陶夭竟很是新奇的样子:“听茯苓说大理寺是掌管刑狱的地方,大理寺的卷宗,一定有很多奇闻惊案吧!”

李璧哭笑不得:“奇闻惊案也有,但大多都是些简单的案子,不过街坊邻里不和杀人、或是凶徒悍匪杀人掠货,都是世间常发生的事,且言语枯燥,与话本中还是有区别的。”

陶夭仍是满脸崇敬:“那王爷每日看着案卷,岂非是看这人间百态?我记得《王制》中有一段王爷也有批文,‘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王爷如今读卷明法,以后便能用法断案、用法治民,救民之命,安天下之治!”

李璧也顾不得下人们在场,一把将陶夭揽入怀中,笑道:“‘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这话可不是孤说的,这是商君所言。商君尚法,以法治秦,使秦繁盛、一统六国。先前父皇也教导孤,要揣度研习律法,孤口中称是,心中仍有些不平,如今王君也这么说,孤倒觉得开阔了许多。案卷枯燥,字字都是人间百态,刑讼无味,件件都是民生大事。若天下太平礼教畅和,自然无刑狱,那一卷卷案卷正是我朝治国弊端所在,孤应学律法、通律法、后变律法、制律法,以法顺万民才是。”

顿了顿李璧又道:“倒是王君好记忆,孤赠与你的那些书你全都看完、能背诵了么?”

陶夭垂下头小声道:“并没有,书文有些难懂,我只勉强看了一遍,并不能背诵……只是抄了些王爷批文,有些记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