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贾府大张旗鼓地在京都医馆云集之处也开了家医馆,还是由他家那极度擅长放印子钱的琏二奶奶牵的头。
那些世家大夫名医们皆捻须等着看笑话:“医馆是想开就能开的?”
“当然,有钱就可以开。谁让这是贾家开的医馆呢?”
“开医馆总得有个好大夫撑门面吧?可贾家没听说有人行医啊。他们上哪儿找的大夫?”
“听说他家的大夫是一个姑娘。”
“这可真是闻所未闻。”
这件闻所未闻的事,还实实在在的发生了。想当初贾府为了支持凤姐儿和黛玉开的医馆,在京都寸土寸金的地段盘下来门面,还免费赠药一个月来招揽生意。然而,在过了赠药期后,门庭却渐渐冷落了下来。
因为贾府开的这家名叫“玉善堂”的医馆的当家大夫,确实是个小姑娘。
小姑娘总是戴着一顶四周被纱巾围起帽沿的帽子,一身飘逸的白裙,行如弱柳扶风,坐如芙蓉婉月,就是拿笔写药方也是风情万种。白纱不但遮不住美人,更给美人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然而,不知情的百姓们,却是说什么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命交到一个小姑娘的手上。即使对面已有百年历史的“百安堂”下药贵了点,或者几步之遥的“永宁馆”的队排的老长,也阻止不了百姓们去老字号医馆扎堆看病的热情。
又过了半月余,黛玉迎来了玉善堂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患者,不是拿着药方前来免费领药,还是真正的跟她求医。
来者是位年逾半百的老妇人,被一位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娃搀着进了医馆。
那老妇人刚刚踏入医馆,一声声响亮的打嗝声就响彻医馆。老妇人衣衫褴褛,扶着她的小女娃也是这样的打扮。
“我奶奶这半月来一直在打嗝,晚上都没法睡觉。请问您这里还在免费义诊么?”小女孩的声音很小,却是一口的扬州口音,她听说这家医馆不要钱,便想来试试。
“已经……”迎上去的是紫鹃,她本想说免费诊病的时间已经过了。话还没有说完,便被黛玉拦了下来。
黛玉出来把二人接了进来:“是的,还是免费义诊。”
黛玉给老妇人拿了脉,脉象很弱,正如小女孩所说,妇人患顽固性呃逆以来,就再也没能睡过一整晚的觉了。但是单从脉象上看,老妇人之症并不复杂,施针即可。
黛玉的诊台正对着大门,外面可很清晰地看到大夫拿脉和施针。这个布局是经过王熙凤静心设计的,为了让更多的人看到医馆诊病的情景。
黛玉娴熟的施针手法,对上妇人褴褛的衣衫,惹得众人纷纷驻足。就连对家百安堂的掌柜的,也放下手中的事情,笼着袖子在外观望。
老妇人的呃逆声很响,众人议论纷纷的声音也未能将其掩盖。
黛玉细细地捻转着银针,随着老妇人身上穴位上的银针越来越多,而呃逆声丝毫没有减弱趋势,众人的议论变成了嘲笑。“一个小姑娘,哪里会看病?”
就在人群的嘲笑声到达鼎沸之时,随着黛玉最后一针的落下,老妇人的打嗝声也戛然而止。
老妇人都不敢相信苦恼她半月的打嗝,竟然被这姑娘捻了几针就给止住了,还是免费的,便把小女孩儿一把拉了过来。“碟儿,快给神仙姐姐磕头。”
黛玉忙制止了,还在众目之下给了一笔钱给老妇人和小女孩。
众人皆对黛玉赞不绝口。只有对家百安堂的掌柜的一个劲儿的和众人说“那是贾家请的托。”
这一切都落入人群中一位年轻人眼中。
年轻人故意大声问那百安堂的掌柜的:“说是贾家的托,可有证据?”
百安堂的掌柜的一时语塞,指着手“你……你……你”了半天。确实也没有证据啊,也无从争辩。
百安堂那掌柜便憋了一肚子气,灰溜溜地回了自家医馆。
黛玉顺着门外的嘈杂,匆匆一瞥,视线很快被熙熙攘攘的人流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