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丹心浮沉录 > 第14章 北武城

丹心浮沉录 第14章 北武城

作者:一语天然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0-04-03 00:58:31 来源:文学城

“师傅,您出关了?你的药,成功了?”陶源一阵欣喜,师傅已经多日不和自己说话了,只废寝忘食一心扑在新药研制上。

“有进展,但尚未全部完成,还需些时日。”师傅淡淡答道。

师傅道:“陶源,你盯着这片桃林快半个时辰了。”

陶源低头不好意思道:“师傅,你看那山景和桃林,真的很美。”

“是啊,你看你,要不是对着那桃林痴望,就是一头扎进他的房间不出来。”师傅幽幽叹道,“冰雕怎么去了这么久也没回来呢?”

他确实走得很久了,他说过会回来的。

“徒儿啊,既然想他,就去追,把他追回来。”

陶源吃惊地看着师傅,思维有些混乱,喃喃道:“我不懂该如何追他。”

“去平江城打听下,姓冰的药材大户。”师傅答道。

“不,他说了会回来的......而且我还有事没做完。”陶源觉得自己已被逼入绝境了,愣了一下,解释道,“师傅,我这几天进他的房间,其实是去查病案.......”

“查病案?什么病案?”一听到这个,师傅的兴趣果然被转移了。

“当年瘟疫的病案,我想查找看看瘟疫起源地是哪里,可是一直没有头绪。”陶源道。如果能得到师傅的指点,也许能快速破解迷局。

“六年前的这场瘟疫,虽然刚开始时气势吓人,但其毒性是呈明显的逐级递减,所以后来慢慢就平息了。也许可以从毒性的强弱性上去查找线索。”师傅说道。

啊!确实如此。当年瘟疫严重的地区据说病死了好多人,但在灵芝村里最后却所有人都被成功救治了,这一方面是得益于当时的措施有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瘟疫传到这边远小山村时,其毒性已经减弱了。

夜色降临,一位丽人端坐在桌前,烛光映照着她端正秀丽的侧影。她端着案卷,面前是一排整齐的地名和数字,忽然发出一声惊叹,目光聚焦在“北武城”上。按记录来看,当年这里发生的瘟疫最为惨烈,整个城中人口锐减一半。难道一半的人都因为那场瘟疫而死去了?

这里的毒情最为严重,可是过了多年以后,还会有线索吗?

北武城,上鲁国北方的重要大城,其商贸往来联系着南来北往的多个国家。带着面纱的少女走在北武城的路上。只见这里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热闹非凡,时间已经治好了这所城市六年前的伤痛。

走访了城中的几家医馆,想打听些当年瘟疫的情况,然而这些医馆不是近几年新开的,就是医师是近几年才来到北武城的。难道当年的瘟疫导致城中的医馆都消失了?

忽见前方出现一个大铺子,装潢考究,富丽堂皇的大门上悬挂着“广善堂”的招牌。门口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陶源站在门口正想朝里面张望,一位老者从里面匆匆而出,陶源赶紧拉住他问道:“请问老人家,这个店开了很久了吗?”

“百年老店。”老者瞪她一眼,又快步走去。

陶源忽然见到那老者手上正拎着药箱,原来这位老者恰巧就是这店里的大夫,一阵尴尬,又赶紧追上前,问道:“抱歉,老人家。请问您在此处行医多久了?”

那老者又瞪她一眼,不回答她,一拂袖,钻进门口的一顶小轿。

旁边有路人见到这一幕,把陶源拉到一边,说道:“姑娘,你是外地来的吧?这位是广善堂的麻神医,他们家世代在此行医,你这样问他,他自然是要生气的。”

哦,原来如此!陶源心中一喜,见那小轿已经麻溜的往远处去了,赶紧谢过路人,追上前去。

小轿穿街走巷,来到一个高墙大院的门口,那老者从轿里低头出来。陶源赶紧追上前去,又问到:“麻大夫,我想向您打听下当年瘟疫时的情形。”

那老者就像没听见似的,不理陶源,提着药箱,就匆匆向着那大门走去。那院子门口已经有不少人在了,见老者过来,都纷纷让开一条道来,老者被人引入门去。

陶源正在犹豫着该怎么办,忽然门口的管事朗声说道:“请大家排好队,递上名帖,报上名来。”

闻言,周围的人都自觉排起队来,陶源竟也被夹在其中。

陶源前面正好是一位白面书生,陶源便问道:“这位兄台,请问这里是为何排队?”

那书生嗤笑一声,道:“为何排队都不知道,就在此排队了?国人之弊病久已。”转过头去,不再理陶源。

陶源正在郁闷中,身后的人传来一声:“救命。”

救命?陶源诧异的看向身后,却是一个皮肤黝黑的中年男子,手上提着药箱,似乎也是个大夫。

那人对着陶源一笑,道:“为了给城主儿子救命。这北武城城主的儿子重病,名医束手,现正在广撒英雄贴,想寻个能救命的江湖偏方。”

“是啊,城主也是可怜,在这城中兢兢业业二十余年,带大家躲过六年前那场大疫,却没想到老来却要受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

“听说那城主儿子是从马上摔下来,摔断了腿,本来也就是个腿伤,可没想到治着治着却越来越严重了。”

“听说已经昏迷了三日,麻神医现在只是给他灌参汤,吊着他的性命,他家人也就是死马当活马医,指望着能有个偏方,救那孩子的命。”

众人纷纷议论起来。

“你的名帖?”管事的人来到陶源面前。

陶源有些不好意思,道:“抱歉,这次出门匆忙,没准备名帖。”

“什么?”那管事有些惊讶,又耐心问道,“那请问您的姓名,师承何处?”

“陶源,我师傅是平江城灵芝村陶心洁大夫。”陶源答道。

那管事对着身后的人说道:“记下来。”

原来那麻神医是来给城主儿子治病的,难怪他刚才心情不好,不想理人的样子。一般有点名气的大夫因为病人多,又常会遇到重病人,所以脾气大一些,也是常事。陶源不放在心上,只是想着等麻神医出来,务必要想办法好好问问清楚。

略等了一会,见那老者出来了,神情疲惫,步履有些沉重。

陶源迎上前去,那老者见到陶源,轻道一句“你怎么还在?”,表情沉重,也没有了之前的忿忿之意。

陶源对他毕恭毕敬地一施礼,诚恳说道:“麻神医,您可否告知我当年瘟疫时这城里的境况?”

老者微一摇头,道:“这事已经过去好久了,是我最不愿忆起的。”

陶源诚恳道:“晚辈的父母都是因六年前的瘟疫而离世,此事对我非常重要。请您.......”

“也罢!”老者叹道,“那我就和你说说当年那场大疫。”

“六年前那场大疫,实在太可怕了。城中好多的肺疾病患,家家医馆门口都排起长队。”老者微闭双眼,似乎不愿见到脑中的那片记忆,“然而其实大夫对那场瘟疫也是束手无策,自己也无法医治自己,好多医馆里大夫也都被感染。我家世代行医,早早预判到情况非常严重,就暂时关闭了医馆,躲在家中,日日喝白粥,吃酱菜,坚持了半年不出门,这才躲过了这一劫。”

“什么......您当时竟然关闭了医馆?”陶源吃惊道。

“是啊,广善堂行医百年,唯一一次停业,就是那一次。”老者叹了口气。

“可是医者,怎能如此?怎能见死不救?”陶源一时失语。只觉得这和平日师傅教导自己的完全不同,无法置信眼前这一位也是一位名医。

“还能如何?医者自己的命也是命呐。那时城中有一家春风医馆,倒是不惜命,号称有病患来就必定接诊,还赠送药物,刚开始很出风头,然而后来那医馆所有大夫和伙计都染上了瘟疫,最后竟都死在了这一场大疫中。”老者幽幽说完,转身离去。

两家医馆,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做法,然而最后的结局也完全不同,到底何种做法是正确的呢?陶源只觉得内心五味杂陈。

“陶源大夫在吗?”门口的人群中传来一阵呼喊声。

陶源转身一看,却是刚才登记的管事在喊自己,应道:“在。”

陶源被一侍童引着,向那院中走去。那院中亭台水榭,景致优美,只是那院里的人看起来都面色阴郁,心情沉重。

“滚!”忽听得一声妇人的哭骂声。回廊上,只见一少年畏畏缩缩跪在地上。

“你都把我儿害成这样了,你还有脸呆在这里,你给我滚。”那妇人又接连哭骂起来,看那神情就像要把这少年活剥了似的。

“够了,还没到嚎哭的时候。”一位老者对着那妇人说道,又转身对陶源一点头,“陶大夫,让你见笑了。”

那位老者看起来约莫六十岁模样,眼神锐利,神情沉着,看起来像是个强悍干练的模样。陶源打量着这位城主,猛然见到他手背上一块褐色瘢痕,心中一阵疑惑,这似乎是用药的痕迹?

那妇人不再做声,只是悲戚戚的看着陶源。

那老者见陶源望着自己的手,将手往袖子里缩了缩,道,“素闻陶心洁陶神医的大名,今日能有缘见到她的高徒,实在是有幸。我儿蒋元青半月前外出游玩,从马上坠下来,摔断了腿。当时正是这侍童结伴同游,故而我夫人责怪于他。”

老者对着那侍童说道:“你已经跪了三日了。你走吧。”

那侍童缩在地上,身体微微发抖起来,低着头恳求道:“先生,请让我在这里,守着元青。”

陶源心中略有些同情那侍童。

老者也不再理那侍童,继续对陶源道:“摔断了腿,我们就赶紧找医生给他医治,一直在家养着,却不料病情越来越沉重,到三日前竟昏迷了。这段时间,我已请遍了这城中的名医,可是病情却依然毫无起色。这几日只是用参汤吊着他的性命,不知吾儿还有多少时日。”

老者说着,神情黯然。那妇人也开始抽涕起来。

陶源忙道:“您二老先不要伤心,我跟随师父在山村中行医多年,摔断腿也是常见的病例,先带我去看过病人吧。”

老者带着陶源来到病人房中。

只见一少年躺在床上,面色赤红中隐着黑色,双目紧闭,小腿上包扎着绷带,绷带之外还露出一片青紫色的皮肤。

陶源仔细诊断一遍,心中已有了想法。

“陶源大夫,您看我儿这病?”老者惴惴不安的问道。

“有救。”陶源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