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这是最近京城里面传的事情。”雪香将最近京城的事情收集了起来,递给了谢言柒一个信封。
谢言柒打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的记录了梁王府的一切,还有京城最近在传的梁王之子司听筠的婚事。
“殿下,你要的东西。”香茗走上前来,将手中的篮子放在了伏案上面,里面放置着一些香烛和贡品。
谢言柒将信封点燃,放入一旁的香炉里,信封在火焰中逐渐卷曲,化为灰烬。谢言柒让雪香继续监视梁王府,自己则换了一身朴素的衣服,让香茗打好掩护,自己提着篮子离开了。
沉寂的夜空乌云流动,月亮被遮挡住,大宅都笼罩着一层暗色。司听筠早早的就换上了便服,悄无声息地推开了大宅的后门。
司听听筠脚步轻盈,一路小心翼翼的来到江府一处角落,那里有一棵老槐树,枝繁叶茂,几乎触及了墙头。
司听筠暗喜,还好这棵老槐树还在。他环顾四周,确认没有人之后,便迅速地攀上了树干。他身体轻盈地翻过了高墙,落在了江府的内院中。
整个府院弥漫着一种荒凉和衰败的气氛。月光透过破碎的屋顶,斑驳地洒在地面上,却无法驱散这里的阴冷和孤寂。
司听筠走到祠堂内,将火折子吹燃,微弱的亮光在黑夜中格外的明显。这原本供奉着江家的先烈们,如今已经被灰尘掩盖了上面的木碑。司听筠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朝先辈们拜了拜。
这时,门外传来一声轻微的脚步声,司听筠反应迅速,立刻侧身躲避在了柱子后面,同时将火折子熄灭。
他探出身子,注视着一个纤细的身影进入江家祠堂内,轻车熟路的从篮子中拿出一些祭祀用品,恭恭敬敬的将香插入香炉中。
她轻声念叨着什么,声音虽低,却充满了诚挚。司听筠静静地观察着,没有打扰。那身影完成了所有的仪式后,便收拾祭祀用品匆匆离开了。
司听筠的目光紧紧跟随着那个纤细的身影,心中涌起一丝好奇,他实在是没有想到京城中居然有人还记得江家。
司听筠见那个身影离开后,便从一旁走了出来,就准备离开。在经过祠堂门口时,司听筠感受到了脚下的异常,俯下身去查看,地上有块玉佩。
司听筠将玉佩拾了起来,玉佩上雕刻着精细的花纹。玉佩质地温润,手感细腻,正中间刻有‘怀珠’两字。
他的目光在玉佩上停留,用手指轻轻摩挲着玉佩的表面,果然怀珠还是记得这件事情。司听筠将玉佩放入怀中后,便匆匆离开了。
夜晚的梁王府邸,寂静无声,四处掌灯,幽静无声的石子小道上一片亮堂。
“世子爷,这是王爷给你的书信。” 新丰恭恭敬敬的将手中的书信呈给了司听筠,便默默的退了出去。
司听筠将手中的书信展开,看了一眼,眼睛里精光一闪,露出一丝冷笑。看来他这个父亲是要搅得京城不安宁呀!
翌日,晨光微明,太阳从地平线上缓缓升起,霞光渐渐渲染整个京城。
司听筠穿着官服,早早的便准备前往望仙门等待宫门开启。刚刚下马车,一旁的官员便认出司听筠了,立马上前谄媚:“司世子。”
“大人是?”司听筠颔首,礼貌地回应,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下官是中书令的李大人,”李大人满脸堆笑,语气中带着明显的奉承。“不知梁王最近身体如何?”
“家父在边疆一切安好,多谢李大人关心了。”司听筠微微点头,回应李大人的招呼。
李大人眼见司听筠神态从容,气度不凡,心中更是欣喜,继续说道:“司世子刚刚回京,一切可都安顿好了?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吩咐一声。”
司听筠淡淡一笑,道:“多谢李大人关心,一切都已经安顿妥当,到时候邀请李大人去寒舍喝上一杯好茶。”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叨扰世子了。”李大人微微一笑,心中对司听筠愈发欣赏。
“李大人,我长年驻扎在北疆,对朝堂之事有所隔阂,所以想请问一下大人,现如今朝堂的局势如何?”司听筠看着眼前的人,立马询问一些朝堂的信息。
李大人沉吟片刻,为司听筠解析起当前的朝堂局势。司听筠也大概的了解了一下如今朝中的局势,朝中有一派是支持新帝和长公主的,多数都是以丞相为首的老臣们,他们忠于先皇。
而另一派,则是支持梁王回京摄政的势力,他们占据了朝中的大多数。
陛下年幼,先皇驾崩前下令让长公主代为监国,这个永平长公主虽是个女流之辈,但其实是真正掌权的人。
司听筠双眸微微一沉,不知道在想什么。这时传来一阵沉闷厚重的钟声,将司听筠的思绪拉了回来。
李大人在一旁提醒:“宫门即将开启,我们还是抓紧时间进去吧。”
司听筠点了点头,便与李大人一同走向望仙门。望仙门高大巍峨,门前石阶如龙脊蜿蜒。
司听筠神色肃穆,随着人流走进宫中,宫殿内部金碧辉煌,尽显皇家气派。大臣们按照御史的安排,整齐划一地站好。
在这肃静的气氛中,皇帝和长公主的身影终于出现在大臣的面前。谢言柒身着长公主官制礼服,表情冷漠,让人不由自主地敬畏。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长公主万福金安”
“众爱卿平身”
皇帝和长公主走到御座前坐下,谢言柒的目光扫过大臣们,然后视线落在司听筠的身上。司听筠身着官服,头戴玉冠,手持玉笏,一身正气。
“启禀陛下,长公主殿下,臣有要事禀报。”丞相走出来,上前作揖说道,“近日江南地区不幸遭遇疫病横行,民不聊生。臣深感忧虑,人命关天,不敢有丝毫隐瞒。”
“丞相上奏的奏折,本宫和陛下已阅之,江南瘟疫横行,陛下心甚忧,本宫特命丞相重任,组织医官,前往疫区,施以良方,救民于水火。”
谢言柒将昨晚想到的解决方案细细道来,并做好了规划,“本宫已经命令太医院的张太医和李太医待命,跟随丞相大人一同前往疫区。另外,户部调拨粮食,赈济灾民。”
“臣遵旨,必当尽心竭力,以赴圣命。”丞相和户部尚书跪下叩谢圣恩。
“可还有疑问?”谢言柒语气平淡,不见波澜,“没有疑问就退朝吧。”
“退朝~”随着大内总管的一声,早朝便结束了。司听筠跟随大臣们一起走出望仙门,刚刚准备离去,一个小太监走了过来,恭恭敬敬的对司听筠说道:“司世子,陛下有请。”
司听筠心中略感意外,随后转头一想,反正自己要去会会这个新帝,早去晚去都是一样的。便整理衣冠,跟着小太监前往皇宫深处。他们穿过几座宫殿,来到了太和殿外,小太监领着司听筠进入了宫殿中。
宫殿内气氛庄重肃静,中央端坐着长公主谢言柒,她端坐在上首的位置上,正在认真批改奏折,笔尖随着她的手腕转动在纸上轻盈跃动。
“长公主殿下万福金安!”
“免礼平身”
谢言柒放下手中的毛笔,抬头直视下方的人,缓缓开口道:“早就听闻司世子将北疆砾川镇治理得井井有条,今日一见果然非同凡响。”
“长公主妙赞了,微臣愧不敢当,微臣能有如今的成就还是陛下对臣的支持和陛下英明的抉择,臣只是遵守陛下的指令。”司听筠双眸微微一沉,沉声说道。
“司世子言重了,你的功绩有目共睹,无需过分谦虚。" 谢言柒淡淡回应,"不过,北疆之地,风起云涌,我听闻你与一些外族有所往来,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司听筠心中一紧,立马跪了下来,恭恭敬敬作揖。看来这个长公主并不是好糊弄的,自己必须打消她的猜疑,否则自己恐怕不能活着走出去。
"长公主明鉴,北疆与外族接壤,不可避免地会有往来。但微臣所做一切,都是为了维护我朝的边疆安宁,绝无二心。" 司听筠坚定地回答,"若长公主有所疑虑,微臣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审查,以证明我的忠诚和清白。"
谢言柒的目光在司听筠脸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评估他话语的真实性。
"司世子的忠诚,我自然相信。" 谢言柒缓缓说道,"但作为长公主,我有责任确保大宛国的稳定,不容有失,望司世子能够理解。”
“听说司大人回京是为了娶妻。”谢言柒嘴角上扬,目光淡淡的略过对方的脸庞。“可是有心悦之人了?”
“确有此事,家父认为微臣长年在边疆生活,眼里面只有军队和百姓,对自己的终身大事并不关心,所以让微臣回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司听筠轻轻摇头,嘴角勾起一抹自嘲的笑意,神色平静,缓缓开口道,“况且她现在也不认识微臣了。”
“哦,这让本宫有点好奇,是谁家的姑娘入了司大人的眼?”谢言柒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玩味,她靠在椅背上,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不妨告诉本宫,你心仪的女子是谁?本宫帮你物色一下。”
司听筠微微一顿,他的目光在谢言柒的脸上停留了片刻。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声音低沉而有磁性:“殿下,微臣倾慕的那个人,并非寻常人家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