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湾河水 > 第15章 第一部 张家沟

大湾河水 第15章 第一部 张家沟

作者:木公匠人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7 20:17:56 来源:文学城

43

离开张秋水他家这天清晨,张秋水用摩托把他送到车站,临走硬塞给春来五百块钱。“春来,你拿着,我这点钱不多,就是点心意,希望对你有用处。”春来仅仅捏住手里的钱,温暖的情感涌上心头,他没法子拒绝。

春来走进大巴,张秋水骑着摩托回到海边码头,他有需要照顾的人。回到码头,清晨九点,这个时间还来得及,来得及什么?张秋水昨天跟码头邻居们约好,今天要到附近的西瓜田摘西瓜。临时工,干一天两百,管中午饭。

张秋水跟邻居到附近西瓜田干苦力摘西瓜。这天回来,他跟桂芬说:“我们准备准备回老家吧。”随着时光流逝,张秋水逐渐明白,搬砖的生意会清冷下去,极有可能消失。到时候,他连出卖劳动力的机会都没有。两个月后,张童书挥舞着金灿灿的奖状,跑到张秋水跟前央求他给自己买花生牛奶。

花生牛奶算什么?张秋水带着桂芬张童书张枕月到附近吃大餐。期间,他跟张童书说:“再有几天,我们回贵州老家。你有什么事情赶紧做完,别到时候让我们等你!”这意味跟伙伴告别,失落的表情顿时挂到脸上。

次日清晨,张童书特意跑到塔头小学走走看看。年纪这么小,这个孩子竟有这种情感实属少见。他坐在石狮子背上注视校园的时候,他忽然看见他们的语文老师。张童书喜欢这位老师,老师也喜欢他。

“张童书!放暑假,你不在家,怎么来学校啦?”

张童书小跑到老师跟前:“我要回老家了,以后可能都不会来这里,所以我来看看。”张童书说话的声音忽大忽小,吐字清晰,小脑袋有模有样的,甚是可爱。老师勉励他说:“张童书,你以后要认真学习呀!”

张童书背着小书包,小书包里有他喜欢的物件,手里提着跳棋跟他喜欢喝的花生牛奶。张枕月长得缓慢,现在勉强可以走路,跌跌撞撞的,有人牵着她,可以走很长段路。张秋水扛着大包,桂芬牵手张枕月,张童书或走在前面,或走在后面。此后,这家人再也没来过海边码头,这里成为他们的回忆。

两个大人两个小孩,大堆小堆的行李,他们没有坐火车,坐的是长途大巴。长途大巴在山间蜿蜒,一天一夜后,张秋水他们终于回到柳林镇张家沟。张秋水上次送姐姐姐夫的骨灰盒回来,他急匆匆有到张家沟,在这里住过半天便到春天村帮着料理后事。现在,他老婆孩子都来这儿,以后不会搬到其他地方。

杨老梅到沟口接他们,看着张童书,她心里可开心可开心啦。她又看着张秋水身边的张枕月,这是她的孙女。杨老梅这个年纪,他小儿子都有两个孩子,她已是儿孙满堂,可意思说这辈子亦知足了。这家人很快回到老家。

桂芬打扫卫生,整理房间,该洗的洗干净,该丢掉的丢掉。家乡的感觉是美丽的,回家的新鲜感却像清风很快拂过。张秋水面对的还是那间房,还是那个泥巴堆砌围成的厨房,还是那贫瘠的两亩多地,他不得不寻找出路。

蟋蟀的声音,青蛙的鸣叫,鸟类的鬼哭狼嚎,张家沟的夜晚静谧、神奇,还很热闹。晚饭后,张秋水静坐在院坝。他看着夜空,稀稀落落地来人,他陪他们闲聊叙旧。同时,他在思考怎样养家糊口,看看能不能在张家沟生存。

张家沟坐落在大山深处,这里没有交通干线,没有特色产业,走出沟口,不远处有条大湾河,大湾河顺流十五公里有柳林镇,顺流五十多公里可以看见清水县城。这里是贵州最偏僻的地方。村寨隐没在大片大片的树林背后,远远看去只能看到轮廓。这里的人都是打工,没有所谓的待遇,他们有勤劳的双手有坚实的劳力。干的多给的多,干的多给的少,这是他们的存在境遇。文化程度不高,义务教育已经普及,这里仍存在着许多连义务教育都没完成的年轻人。

44

张秋水回想那些年,他跟着包工头到处乱跑,对修房子还挺在行,尤其是装模修房子。张家沟有没有人干这个?张秋水的思路豁然开朗,他得看看有没有人干这个。有人带着熟悉行情后,自己可以单干。次日傍晚,张秋水来到大哥张洪水家,张洪水跟他老婆正在吃饭。张秋水看着他们,五年来他们苍老许多,其他方面都没有什么改变,还是起早贪黑,还是连晚饭都吃得这么晚,还是那么劳碌。啊!这就是大山深处的生活,充满着泥泞充满着艰辛。

“张家沟这些年给人修房子的,只有坪场坳明叔。”张秋水知道明叔是谁,明叔是张著明。张著明的辈分高张洪水他们,可他跟张秋水张夏水都是张家沟小学的同班同学,他的年纪反倒小三个月。那时,他们直呼其名。如今长大,得按传统叫。这些地方,无论对方年纪多小,关系怎样,都要按辈分称呼。

饭后,皓月当空,远山乌漆墨黑,月光下隐隐可见山林的轮廓。暗淡的星光给山林增添了神秘色彩。晚饭结束,张洪水领着张秋水来到坪场坳找张著明。张著明闻着狗吠声出门来看,他先一步认出张秋水。张著明家,如今是张家沟较富裕的家庭,他这些年没有外出,靠着在张家沟以及周围村庄修房修灶头,挣钱养家糊口渐渐积累起名气,家里养着五六头黄牛,挣点牛钱。此外,他儿子跟张童书年纪相仿前后相差五个月。后来,他们在张家沟小学是同班同学。

张著明跟张秋水是发小,从小长大。小学时代,张著明老抄张秋水的作业,他对花鸟鱼树有兴趣。张秋水在脑海里不断寻找着跟张著明相关的记忆。那时,张著明跟张秋水走得很近,他的脑子没有张秋水好使,有些事老来找张秋水,张秋水平时没有伙伴,他们又意气相投性格互补,便成为铁哥们。

光阴似箭,岁月如流,转眼间,各自组建家庭。张著明有两个孩子,张秋水亦有两个孩子,他们的人生主题是养家糊口。还有余力,就要修建宽敞的新房。因为相同的主题,曾失去联系的他们重逢,算是合作伙伴。

两人是发小,有深厚的童年友情,关键是张秋水吃苦能干有见识,有到外面修房的经验。对三十六年没走出清水县的张著明来说,无疑是有力帮手。张著明答应带张秋水在张家沟这片天空之下修房求发展。屋外,月亮悄悄藏在云层背后,夜已很深,偶尔鸡鸣狗吠随着夜风飘向远方。出来,羊肠小道上,张洪水走在前面,张秋水走在后面。亲兄弟似没有话说,张秋水看着他大哥,背影有些佝偻,步履如飞。如今,他哥已成爷爷,他两个儿子都各有小孩。

回到张家沟这大半年,张秋水跟着张著明做活路,他修房有基础脑子还灵活,上手自然很快很快,起先每天六十五块钱包吃住。修房子的活路跟在海边码头搬砖相较,前者更像技术活,它需要体力,却没有后者劳累。

暑假结束,张秋水把张童书送到张家沟小学读二年级。期末,张童书像往常那样带回奖状,他没有因为改换学校而影响到成绩。当爹的不怎么管教孩子,任凭孩子自生自灭。张童书跌跌撞撞的,却通灵般完成父亲夙愿。

腊月中旬这天,张著明把张秋水工钱开出后,回到牛圈喂牛。张秋水领着工钱回到家,骑摩托到柳林镇买两条肥硕的鲶鱼,又到鸡场购买两只公鸡,准备给孩子们开荤。与此同时,桂芬务农,从坡上背回萝卜。

来年春天,张秋水觉得自己可以独立修房,跟张著明散伙,理由是自己修房。张著明越往后越发现,张秋水本事大许多,他知道他迟早要脱离出去单干,没有遗憾亦没有挽留。随后岁月,他们的相处还可以,谁有活路谁有需要,他们相互帮衬着彼此。像在农村修房,还是个体户比较赚钱。此外从心底来说,他觉得张著明没有见识,他的脑袋、能力跟眼光都没有自己强,他希望单干。

45

来年,春回大地,暮春,暗绿色山林渐渐鲜亮。张童书继续上学,张秋水忙碌着修房建屋。经过长期准备,张秋水决定在老房附近修砖房。这里大半是宅基地,边缘是村寨同族哥哥的,张秋水到这哥哥家跟他商量着说,想买边缘用来修房,希望他帮个忙。事后,张秋水请来先生看宅基地的风水。

张童书背着新书包,新书包正面依然是迪迦奥特曼。放学回来,他看到妹妹路边摘野花,又看到张秋水在挖地。书包还在后背上,他跑上前去说:“爸爸,你这是干懒样?”每个孩子都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总想询问为什么。

“我挖屋基,给你盖房子。”就是这天,张秋水开始挖屋基,他用锄头,用洋铲,用錾子,挖新房屋基。为此,他买来桶车运送东西。挖出来的小土堆,用桶车推走,推到附近山沟。仿佛愚公转世,张秋水慢慢挖,他每天都要挖进点点。桂芬跟着大嫂到镇上买来两头猪娃,在老猪圈腾出合适的地方来养。

张秋水忙着挖屋基,桂芬干家务照顾小枕头,兼顾菜园子与猪,偶尔来帮张秋水挖几锄头。每天下午四点,从小学回来,张童书帮着干活。小小年纪能干什么?!张秋水看着张童书,有儿子陪在身边,他觉得自己浑身都是力量。

这块地面上,没有树,没有房,没有牛圈,没有凸出的土包。小缓坡被挖成平地,山沟逐渐堆累起泥巴,只待雨水冲走。太阳东升西落,从盛夏末尾挖进秋天,又挖到国庆,足够支撑新房的屋基终于完成。

次日,张秋水准备挖基角,每个基角深度不等,需要两个人挖,有个人在下面挖土,另一个人在上面接土倒土。桂芬打座机,打到娘家,她的亲大哥在家,让他过来帮着挖。毛牛是张童书的大舅,是桂芬的亲大哥,他这位大舅长得人高马大,就是太懒,脑袋又不好使。三十七岁,还是单身,这年纪,在农村实打实的光棍。毛牛来到张家沟,他来帮张秋水挖基角。

这个时期,张家沟的路还是前些年人工开凿出来的土路,又窄又不结实,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即便这样,这条破破烂烂的马路依然没有通进村,只到沟口。张秋水家距离沟口大约五百米,这就是问题所在。

挖基角可以追溯到更远。张秋水已经想清楚,他怎样把砖、水泥、钢筋等材料运到这里来?倒基角所需的建材,就是沙子石头水泥,靠张秋水跟毛牛挑过来。某夜,张秋水还在思索后面需要的东西要人工挑吗?辗转反侧,他想到桶车,想到可以用桶车拉,桶车拉运需要什么条件?张秋水恍然大悟,决定修建一条足够桶车托运的道路。这样,他就可以用斗车把材料从沟口拉到这里。

厚道人家,再铁的亲戚都要善待,张秋水给桂芬商量后,给毛牛开工钱。每天六十块,毛牛继续挑运,张秋水想办法修可以拖拉斗车的路来。张秋水干过木工,他知道用木板木棍钉子搭建想要的东西,包括这里需要的道路。需要搭桥,他就搭桥;需要挖地,他就挖地,很快就把想要的路修建完毕。

拉砖的货车把红砖倒在沟口,张秋水跟着毛牛就拉砖。基角已经完成,地基用水泥平整。张秋水请来师傅,师傅给他砌砖,他参与其中,十多天功夫,砖已经砌成。装模的事情,张秋水自己干,他干过,有基础,想试试。

太阳东升西落,不知不觉,张秋水完成装模。从村里请来捆绑钢筋的师傅,又请来倒板的队伍。这天艳阳,张家沟响起搅拌机轰隆隆的声音。下午三点,师傅们从张秋水手里领到工钱,饭后离开。太阳挂在西边,夕阳是那么昏黄,新房第一层的主体就这样完成。修房没那么难。这时,他已出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