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唐.梦殇 > 第9章 缘不可妙(修)

大唐.梦殇 第9章 缘不可妙(修)

作者:鹿筱蕾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03-10 20:17:23 来源:文学城

翌日

房玄龄与尉迟敬德在李世民殿中用膳,我带着婢女将膳食一一摆在食案上,正摆置尉迟敬德前,忽传来雷鸣般大笑声,惊的我一抖,手上的碟子差点翻掉,遂抬头瞥了一眼这位勇武善战的尉迟敬德,只见一旁的房玄龄问“敬德,为何大笑”

尉迟敬德淳朴一笑道“参军想听”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不如敬德说与众人听”

尉迟敬德瞥了我一眼,爽朗道“某只是想起房参军与崔二娘的赌约罢了”话完复又大笑几声,房玄龄则是淡淡一笑道“看来房某又要成了你们茶余饭后的闲谈喽”

我摆好尉迟敬德的食案后,正要起身,抬头时无意中视线对上尉迟敬德的视线,我微微一笑起身,尉迟敬德端起青釉茶碗饮了一口,道“崔二娘,可还认得某”

闻听此言,我细细打量眼前的人,尉迟敬德并如书中所言面如黑炭,只是貌相粗犷,身材魁梧奇伟罢了,我摇摇头道“二娘惭愧,不曾认得护军”

房玄龄好奇道“敬德,你认识二娘”

尉迟敬德眸光再次扫向我,道“某与二娘只有一面之缘”

李世民闻言,立即放下手中的茶碗,眸光在我面容上停留一下,端坐的身体向前倾问“何来一面之缘”

尉迟敬德笑道“二娘在王府可曾落水”

我看着尉迟敬德的笑容,突然想起萍儿曾说过救我之人乃是一壮硕之人,难不成是他将我从水中救出,我轻移脚步,在尉迟敬德食案前跪着,殿上的人见我如此皆是一愣面面相觑,我深深一叩首,直起身,道“二娘在此谢过护军的救命之恩”

李世民略一沉吟,问“芸熙,你何时落水,我怎么不知”

我起身回道“前段时间奴婢还在账房当值,不小心落水,奴婢醒来后,已不记得如何落水”我看向尉迟敬德道“您还记不记得我是如何落水的”

尉迟敬德道“某听到呼声,赶到时你已落水,某并未看到二娘是如何落水的”

“您的救命之恩,芸熙铭记在心,来日我必涌泉相报”

“某只是举手之劳,二娘无须铭记”

话到此处,李世民轻咳一声道“你们皆是我秦王府的人,何须这么客套”说完李世民叩叩食案,我转过脸望去,李世民眼神示意殿门,我会意,手轻轻一挥,殿内的婢女纷纷退去,我转身朝着殿门走去,将殿门关上,守在门外。

李世民道“此次杨文干事件,父亲说太子蒙冤,皆是杨文干一人所为,父亲已让太子回长安监国,你们有何看法”

房玄龄回“太子书信中确是没让杨文干谋反,圣上为太子开脱合情合理”

李世民略一沉吟道“是你们让尔朱焕、桥公山从豳州折回的吗”

房玄龄摇头,沉声道“臣问过杜淹,他只是接触过二人,只是打探出太子让杨文干招兵买马,并未提及其他”

“那尔朱焕、桥公山为何会来仁智宫告密”尉迟敬德追问道

一室的沉寂。

尉迟敬德压低声音道“会是太子吗”房玄龄眉头紧皱,摇摇头“不是太子,杨文干是太子的人,若是太子,那可是自断羽翼”

“难不成是齐王,齐王素来与太子亲近,为何要来一刀”尉迟敬德不解的看着房玄龄,房玄龄微微叹息“此事太子定以为是秦王府在背后主使,若真是齐王,如此一箭双雕之计实在高,东宫与秦王府皆在内,唯有他齐王府毫无干系”尉迟敬德点点头“那齐王若是暗中布局之人,真是藏得太深了”

李世民眉头紧蹙,一言不发的坐着。

在仁智宫的这几日,除了李渊宣召,其他时间皆不去其宫殿,这一日,李渊召了李世民,李元吉俩人用午膳,因是李渊宫殿,我只是在殿外候着,见李世民李元吉出来,我遂跟在李世民身后走着,只看见李元吉脚步一停,笑道“阿兄,此次平叛杨文干有功,秦王府功不可没”

“杨文干乃谋逆之罪,理应诛之”

“幸而殿下洗清冤屈,不知阿兄可知幕后主使是谁”

“不知”李世民扫了他一眼,笑道“难不成元吉知道幕后布局是何人”李元吉冷冷回道“若是阿兄不知,元吉怎会知”李元吉不再继续此话题,故而环视一圈,打岔道“阿兄身边的婢女我以前曾未见过”

李世民意味深长一笑道“连我换了婢子你都知道,看样子元吉对我府中的婢女了如指掌”

“以前跟在阿兄旁的貌美如花,令人记忆犹新”话音刚落,李元吉复又朝我上下打量一番,笑道“这位虽没有倾城之貌,却有着小家碧玉之姿,甚合我眼缘”

李世民轻移一步,将我遮在其后,笑道“若是合了齐王妃眼缘更好,让这婢女到你齐王府可好”李元吉愣一下,笑道“我这是在跟阿兄玩笑呢,今日暑气太盛,元吉身体不适,先行告退”

待李元吉身影走远,李世民这才抬脚走着,我只是低头跟在其后走着,李世民忽脚步停住,我却因为愣神没有看到,直直撞上其背,疼痛瞬间使我清醒,我揉揉疼痛的额头,李世民转过身问“想什么呢”

我低声回道“奴婢在想,奴婢何时到齐王府当差,要不要准备什么”

李世民嘴角一咧道“我秦王府的婢子为何要到齐王府去”我抬眼笑着回道“大王不是刚说若是奴婢合了齐王妃眼缘,便让奴婢到齐王府去”

李世民视线直直落在我身上,神态悠然道“枉我夸你聪慧,怎么连那话外之音都听不出”说完便向前走着。我亦步亦趋的跟着,低声嘟囔“你是秦王,当然是什么话都是你说的算”

“嘟囔什么呢”

“没有”

又过了三日,还有一日便要回长安了,得了空我便打理衣物,其实也没有几件衣物,不一会便整理好了,趁着无事,想要出去溜达一圈,便回到李世民殿内想要跟其请假,刚走到一半,便看到李世民,房玄龄,尉迟敬德迎面走来,我微微施礼,李世民问“去哪里”

“明日要离开仁智宫了,奴婢能不能出去逛逛”

“这宫外除了凤凰谷就是树林,你一个人出去易迷路的”

“不是还有------”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突然想起李世民上位后,才大兴土木,在原址上扩建,于贞观二十一年才建成九殿五门的宫殿,复又改成玉华宫。

李世民问“还有什么”

‘奴婢是说这里群山环绕,树林茂盛,确是一个憩息的好地方”

正说话间,一物体坠地发出清脆的声响,我低头一看,一木簪子落在尉迟敬德脚前,我上前捡起,看了一眼后递于尉迟敬德,道“这个木簪如此细致,这是尉迟护军刻的”

“方才无聊打发时间,与大王一起刻的”尉迟敬德看了一眼簪子,道“崔二娘,若是喜欢的话,你拿去便是”我摆摆手道“奴婢只是看到簪子如此精细-----”话未说完,便见对面倏地扔来一物,我伸手一接,垂首一看,飞来亦是一个木簪子,我木讷的接着,不解的看了一眼对面的李世民,不知其何意?

“赏你了”李世民看向别处,淡淡的道,我只得拿着,看了一眼李世民,问“大王,奴婢能出宫玩吗”

“宫外道路曲折,易迷路,你还是在这宫里看看”

“喏”

目送三人离开后,我凝目看着手中的木簪,毕竟是李世民所给之物,若是不小心丢了别用惹来麻烦,还是妥善保管较为妥当。

经过一段时日的长途跋涉,大队人马由金光门入长安,经过两个坊,在布政坊停了下来,我掀开车帘,恭敬的站在一旁,李世民亦从马背上跃下,让出一条道,只见李渊掀起车帘,肃声道“世民,汝这几日辛劳,好好歇息”

“喏,恭送圣上”

秦王府一众人皆施礼,待李渊车队浩浩荡荡朝着朱雀门行去,李世民抬头凝望远去的车队,清朗的容颜上透出一丝悲凉,房玄龄走至前唤道“大王”

李世民没有回答,目光凝然不动,依旧深邃的注视着前方,房玄龄提高嗓音又唤了一声“大王”

“近日舟车劳顿,你们先回,好生歇息”李世民笑道

“喏”

房玄龄,尉迟敬德已走远,李世民复又静静的站了一会,看了一眼街面,并未上马,只是缓慢朝着秦王府走着。见他如此,我只能亦步亦趋跟在其后安静的走着。

回到王府后,一切照旧如往常,只是住处多了一个室友,人唤此女子为王五娘,掌管厨房的用度,经几日相处,发现其做事细心,处置事情不偏不倚,连刘总管对其也是颇为满意,唯一的就是不喜与人交往,与她同住一房间,真受不了其孤僻的性格,我主动与其攀谈,时间长了她话才多点。

我整理好书房的一切,百无聊赖的趴在窗口上望着房外的天空,轻轻的摇着团扇,柔和舒适的风不疾不徐的扇来。碧蓝的天空下,数只蝴蝶翩翩起舞,耀眼的彩色流连于湛蓝的天空,伸出五指,遮住耀眼的阳光,五彩蝶仿佛驻足于指尖,轻轻的跳跃。

书房门被推开,李世民灰头灰脸的进来,斜倚在贵妃榻上,一言不发,深不见底的黑眸眨都不眨的望着地面。看着一脸不愉悦的李世民,我蹑手蹑脚的奉上茶水,站在旁边轻摇团扇。

如此让李世民如此心急火燎、灰头灰脸,还得从今日朝堂说起。

李渊威严的坐在朝堂之上,环视了堂下一圈后,出声问道“众卿还有什么事情禀报的吗?”

堂下群臣相互看看,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朝堂上的臣子看杨文干事件涉及太子,谁都不想当出头鸟,太子从仁智宫安然无恙的回来,已说明一切,明眼人都晓得风向往哪边吹的。

萧瑀手拿象牙笏,从队伍中走出,面对李渊,低首举起象牙笏道“陛下,臣有事禀告,杨文干一案涉及太子殿下,不知陛下如何处置?”

李渊本想对此事一带而过,谁知这个萧瑀偏偏提及此事,扫视一圈堂下,沉思了一会道“吾已派人查明此事,太子并未参与此事”

萧瑀再次举起象牙笏,追问道 “陛下,那此次参与者应如何处置。”

李渊耐住心里的烦躁,无奈的看了萧瑀一眼,朗声道“宇文颖阴谋作乱,处以极刑。韦挺与杜淹涉及此事,念二人效力年久,吾不忍加诛,责罚韦挺与杜淹流放岭南。”

此话一出,众人皆讶异互望,却不敢出声质疑。

李建成当听到不忍加诛四个字时,心里悬着的石头终于落下。抬眼看了看静伫的李世民,李世民阴沉的面色,像是感受到其视线,终是抬眼一望,二人四目相接,阴沉的面色终是一缓,不再阴郁,复又垂眼静立。

一场阴谋反叛事件平息了。

群臣从朝堂上散开,李世民却站在原地沉思。挺拔的身姿在那一刹那松懈下来。李世民深邃的黑眸泛着亮光,遥望着远处的最高位,耳边想起那晚凤凰山下李渊的话语,那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并不是自己一伸手就能得到。自己要的东西太多,本不是自己的何须强求。

偌大的朝堂,李世民孤零零的身影格外的凄凉。

翌日

我跟翠儿正吃着午饭,刘总管肥胖的身躯快速走进庖厨,忙忙碌碌的,不知在找什么?我放下筷子,不解的看着刘总管,轻声问道“刘总管,你找什么呢?”

刘总管擦拭额头的汗珠,含笑道“找茶具。”

“找茶具做甚?”

“有客人至,大王让我奉茶。”

我忙不迭的起身走至刘总管身边,冲着刘总管嫣然一笑道“这点小事哪敢劳烦总管,我来就行了。”刘总管往旁边移了一步,不停的擦拭额上的汗珠,道“那麻烦二娘了。”

我笑而不语,一一拿出茶具,在炉上烧开水。我拖着木盘来到书房,低着头把茶放在案上。抬头一撇,竟是李靖。我·心中一喜,冲其一笑道“李长史”

李靖一愣,并未接话,看到其疑惑的眼神,我忙出声提醒“坟典书肆”李靖听罢脸上恍然大悟,缓缓开口道“崔二娘,近来可好?”

“托李长史的福,安好”

李世民端起的杯子一顿,抿了一口,眼皮未抬问道“你们认识?”李靖赶紧放下手中的茶杯,恭敬的道“回秦王,某与崔二娘是在坟典书肆相识”

李世民听后只是“嗯”了一声,并未继续追问,我起身后看到其二人还有事相谈,便走出了殿内。

李靖出生于南北朝北周武帝天和五年,也就是571年,算算到唐武德七年,他也有四十多岁了,但是从他的面容上看不出四十岁的年龄。李靖时常厮杀于战场中,身经百战并没有给他带来沧桑感,所带来的则是稳重,淡然。

李靖对李世民时常有着感激的心情,认为李世民对他有知遇之恩。

这还得从公元617年说起,那时李渊父子起兵反隋朝,李靖在长安被李渊俘虏,李渊想杀了李靖,李靖对着李渊嚷道“你们李家起兵反隋朝,不就是为了天下安定除暴乱,为了天下的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你若为了私怨而斩了我,岂不被天下人耻笑,你如何管理天下,天下的谋士又怎敢为李家卖命。”

李渊不为所动,依旧要杀李靖,怎知一旁的李世民是个爱才惜才之人,听了李靖一番激情澎拜的演讲,认为李靖是大将之才。遂向李渊求情,李渊看在李世民的面上放了李靖。在随后的日子里,李靖随着李世民出征讨伐王世充,在此次的战争中立下战功。

唐武德四年,李渊任命李靖为行军总管,随赵郡王李孝恭征讨盘踞长江中下游的箫铣。李靖趁着长江水位暴涨,箫铣疏于防备之机,率兵顺江东而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至江陵城下,迫使箫铣投降。

唐武德六年,辅公在江南重新起兵反唐,李渊任命李孝恭为元帅,李靖为副元帅前往讨伐,李靖轻而易举的俘虏了辅公,彻底平定江南。也在李家王朝中稳定自己的位子。

约一盏茶功夫,便听到脚步声响,我回头一望,李靖从厅中走了出来,我细细的打量他,李靖走了几步,抬眼望着我,我行了一礼,走至其身旁,李靖还了一礼,笑道“西市偶然一遇,遂没想竟在王府中遇到崔二娘”

“芸熙在此谢过李长史那日在坟典书肆出手相救”

李靖不以为意的笑笑道“举手之劳而已,崔二娘莫要放在心上”

午后炎热的空气,我被晒得原本已经昏昏欲睡,被这笑容一震,我略微偏了偏头仔细的打量着李靖,身旁的李靖一转头,看到的便是我盯着他发怔的样子,清秀的的脸上带着些笑意,李靖轻轻的咳了一声,我忙回神,暗自思量:我这是怎么了,怎么对他有一种亲切感,再说了这才是第二次见面。

我暗暗的呼了一口气,笑道“李长史应该多笑,刚才在秦王面前太严肃了。”“为人臣子,当然要安分守己。”此时的李靖不知想到什么,停住前行的脚步,忽而嘴角浮起笑意,修长的身姿面对我,笑道“虽然我们只见过两次面,不知道为什么,你给我的感觉很亲切。”

我低头前行,并未看到李靖嘴角的笑意。李靖缓慢的晃着,略微提高了音量道“二娘家中可还有兄弟姐妹”

“我从小就没有家严家慈,是叔父把我养大,叔父家中只有一位兄长”古代崔芸熙的命真苦,连自己的父母都没有,还要给人当婢女。我正低头沉思,缓慢的随着李靖的脚步走在林荫小道上。长长的裙角被自己踩住,顿时重心倾斜,整个人要扑向大地的怀抱。

心想:穿越时都没有破相,这整个脸趴下去,就算脸没有破相,也能摔个鼻青脸肿的,女人最在意的就是自己的容貌,摔个猪头样怎么出门见人啊。平时我经常到寺庙烧香,也给寺庙捐了不少的香火钱,各路仙家、菩萨赶紧来救救我吧,就在我以为要和大地亲吻时,一个强有力的手从后面搂住我的腰,我整个人的重心顿时恢复正常。

身体落入一个宽而有力的怀抱。身上有一股清香的味道,没有男人的臭汗味。目光往上一抬,看到一双深邃的眼睛,目光炯炯有神的盯着我。望着这双温柔的眼睛,我长长的睫毛不停的眨着,不顾礼数直盯着这清如汪谭般黑眸看。

李靖把我扶正后放在我腰间的手赶紧放了下来,我尴尬的退了几步,不安的环视一圈,手不知如何摆放,燥热的天气,我忍不住伸手扇了扇,李靖盯着我的手腕一脸的迷惑,看到李靖专注的神情不禁的一愣,我莫名的看看手腕,什么也没有,只有手镯。

须臾后李靖脸上尽是喜悦的神情,激动的扯着我的手腕,急声问道 “你的手镯哪里来的?”

手镯,顺着李靖的目光望向手腕,这手镯自从翠儿给我戴上,从未拿下。怕是别人的首饰,我还问过萍儿和翠儿,她们说自从崔芸熙进府后,一直放在身边。萍儿有次看她如此小心翼翼的包着此手镯,特意问了几句,说是从小就放在身边的。

我挠挠头发,缓慢的道“这个手镯,我从小就收着,叔父说是这是我家严家慈留下的”低头盯着手镯看,抬头疑问道“这手镯有问题吗?”李靖放下我的手,恢复以往的神色,沉稳的问道“你的叔父叫什么名字?”

叔父,我幸亏把古代崔芸熙的状况了解的一清二楚,要不然就露馅了。

“崔刈。”

“你叔父住哪里?”

“住在保宁坊。”

听他问的如此详细,我心内一惊,是不是我哪里出现漏洞了,让李靖发现了。我忑忑不安的盯着李靖,不知问题出在哪里?

“李某先告辞了”李靖说完不等我回话,转头就离开向秦王府的大门走去。望着李靖远去的方向,我的脚步定在原地,静静的看着李靖的背影沉思着。

虽然身处唐朝,也要像现代的职场生活一样,上司永远都要被下属讨好的。前天听李世民身边的婢女说其近几日睡觉极不安稳,因是夏日,为了凉爽,李世民用的都是玉质枕头,虽有凉意,但有些坚硬。

唐朝时期棉花并未流行,没有办法缝制成软枕头,晃悠了一圈,只找了一些兰草,兰草有解暑化湿之效,遂晒干后便用丝绸做了一个软枕,我拿着枕头来到书房,看到李世民正在趴在案上休息,我悄悄的走到李世民的身边,看到茶杯里的水已经没有,我放下枕头,往李世民的杯里续水。

从榻上拿了一件银色的披风,慢慢的盖在李世民的身上。盖衣服的动作,惊醒了休息中的李世民。李世民抬起头揉揉眼睛看看我,坐直身体懒洋洋的问道“什么时辰了。”

“申时”

李世民吃了一惊“我都睡了这么久”右手不小心碰到枕头,摸了摸枕头,转头看向我,问“这枕头如此软,里面所放何物?”

“奴婢听闻大王近几日睡得极不安稳,奴婢想或许是因天气燥热,遂摘了一些佩兰,搁置在里”李世民拿起枕头闻了闻,道“这味挺提神”

“这兰草芳香化湿,醒脾开胃,发表解暑,奴婢记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兰草主利水道,杀蛊毒,辟不洋。久服益气,轻身不老,通神明”

话音刚落,抬头对上李世民的眼睛,其眸内一闪而过惊讶的神情,继而笑问道“你还知道神农本草经”

我不由暗惊,才发现自己说的太多了,心内想了无数托词,终是抬头一笑道“叔父家中的阿兄略懂草药,简单的几种草药还是认识的”

李世民微微点头“难怪你知道兰草的功效”

我忙转移话题道“韦良家派人前来询问大王今晚可是与韦良家一起用膳”李世民起身,整了整衣服道“若是韦良家再次派人来问,你便回我去王妃那里用膳了”

“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