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大唐.梦殇 > 第20章 豳州大战

大唐.梦殇 第20章 豳州大战

作者:鹿筱蕾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1-03-10 20:17:23 来源:文学城

李靖在府上设宴之事我并不知情,离开靖恭坊,在马车上李靖这才娓娓道来,他只是请了崔叔伯一家,还有崔大郎的同袍,其他人并未相邀,听他说完,我甚是感激,亦或是代表真正的李蕴传达感谢之情。

翌日巳时,宾客已陆续到齐,李靖,李翊在正堂招待男宾,阿嫂与我则在内宅堂内招待几位女眷。李靖,李翊宛如亲人般招待他们,崔大郎看到同袍面上的羡慕之情,心情因而愉悦。

晌午,我陪着阿嫂招待完崔家的女眷,略微疲倦,遂躺在榻上休息,刚躺下没一会,阿兰便慌里慌张的冲进来,并在榻旁着急的唤道“六娘,六娘”

我微微睁开双眼,慵懒的睨了阿兰一眼,漫不经心问“何事这么慌张”阿兰上气不接下气“太子,太子----------”断断续续的却没有表达出想说的话。

由于是午后的原因,整个人昏昏沉沉,我伸手遮嘴打了个哈欠“慢慢说,太子怎么了”“太子殿下来了府里”

阿兰话音刚落,我睡意顿无,砰然清醒,嗖的一下,快速的从榻上起身。 “你这婢子,如此重要的话怎么不早说”阿兰无辜的眼神看着我,伸手替我快速的整理衣着。

“太子现在在何处”

“已到府门,郎君们已去恭迎,夫人让六娘去正堂”

“走,快点去正堂”

我脚步急速赶往外宅正堂,在堂外听到堂内话语声,我再次整整衣物,轻呼一口气,笑意盈盈的跨进正堂,恭敬施礼道“太子殿下万福”

李建成朗声道“免礼,坐”

我依言走至李翊身旁落座,李建成坐得笔直,淡淡笑道“我万万没有想到,二娘,不,应该是六娘,竟是李长史的妹妹”

我回以一笑“奴婢也没有想到自己竟是李长史之妹”我看了一眼李建成,笑问道“不知殿下光临寒舍,有何旨意“

“六娘”

“六娘“话音刚落,便同时传来李靖,李翊的喝斥声

李建成闻言不以为意一笑,大手一挥道“卿不必如此紧张,我与六娘相熟,算是朋友,今日前来,当然是贺你找到家人“

李靖李翊悄然看了一眼上位的李建成,悬着的心终于放下,我侧首瞥了一眼上位的李建成,身旁并无礼物,遂好奇出声问道“既是祝贺,殿下的贺礼呢“李靖一听,有些吃惊,眼光直接严厉的扫向我,厉声道“六娘,不得无礼”

李翊闻言暗叫不好,悄无声息的捅捅我的臂膀,李建成倒是并未在意,睨了我一眼,嘴角一抿,笑道“幸亏我早有准备”李建成伸手招来侍卫,一侍卫将手里的锦盒放在我案上,我打开锦盒,从一锦盒里拿出成色非常好的玉佩,“那六娘谢过殿下”我仔细的看着玉佩,不愧是唐朝的二把手,送的东西定是价值不菲的玉器。

李翊复又戳了我一下,我抬眼望去,只见他眉头紧皱,无声道“不得无礼”我冲其一笑,继续看着盒中的玉佩,李靖深吸一口气,面上极其严肃,恭敬道“六娘顽劣,还望殿下恕罪”

“卿等不必如此拘束,六娘的性格我自是了解,谈不上顽劣”李建成笑道,继而看了李靖一眼,问“李长史何日回扬州”

李靖回道“禀殿下,某今日便回扬州”未等李建成言语,我插话道“殿下,六娘今日与阿兄一起回扬州”我刚说完,便感到两条严厉的视线扫向我,我悻悻的摸摸鼻子不再言语。

李建成一听,诧异的抬头“六娘也去扬州?那六娘何时返长安”我并未回答,又被两条视线狠狠的盯着,只得回道“回殿下,六娘尚不知何时返长安”

李建成看到我憋屈的神情甚是觉得好笑,因堂下众人皆在,遂忍住笑意,复又闲聊几句便起身回宫。李建成刚离开李府,我便被李翊揪住,李翊语重心长的道“他是太子殿下,你怎能如此草率”

“是-是-阿兄所言极是”

“殿下说与你是朋友,你真把他当朋友,他可是咱大唐的储君,万万不能放肆”

“是,是,阿兄所言极是”

“不行,为兄要与你好好说道”

怎知李靖咳了一声,徐徐开口道“六娘,为兄要到刘户曹那里去拿公验,你可要同去”我一听,双眼放光,猛的点头道“六娘自是要与阿兄同去”说完快步向前,向堂外走去,李翊见状,高喊道“为兄的话还没说完呢”

怎知出了李府,天地间弥漫着晶莹剔透的雨丝,雨丝飘飘摇摇洗刷着静默的大地、花草,世间的尘土化为乌有,融化在飘忽不定的世界里。平康坊内的百姓,撑着油伞,披着斗笠行色匆匆的走在路上。雾蒙蒙的天气,店铺零散的站着几位客户,闲暇的店仆懒散的呆在店中,无精打采的望着躲避雨滴的行人。

我与阿兄到刘户曹那里拿到公验便返回李府,准备随身携带之物,未到申时,一行人便启程返回扬州。

长安城内阴雨嗒嗒的飘着,而豳州却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说起唐朝与突厥的渊源可谓水火不容。突厥的创始人是游牧于漠北草原的阿史那部族,阿史那土门打败匈奴建立起突厥汗国。在阿史那土门的统治下,突厥一天一天的强大。

而到了隋朝时期,突厥内部四分五裂、矛盾丛丛,强大的突厥从此一分为二。唐王朝建立之初,中原局势未定,无力顾及突厥,使其死灰复燃,东tu厥再次成为北方大国。始毕可汗死后其儿子突利可汗、颉利可汗称霸一方。

烟雨蒙蒙,地上泥泞不堪。唐朝士兵连日冒雨长途跋涉来到豳州城,头戴斗篷踩着稀烂的泥地在西面驻扎。李世民身穿戎装,严肃的坐在临时搭的主帅棚内。秦叔宝走进帐内恭敬的禀报“秦王,刚刚探子回来禀告,突利、颉利可汗各自率部一万余人在豳州西面五陇阪处扎营。”

齐王李元吉、秦琼、刘弘基、柴绍、李勣浑身湿透冒雨前来帐篷商讨如何抵御突厥。

“方才我军探子来报,突利颉利两部在豳州城五陇阪处扎营,诸位有何高见?”李世民眼神扫向台下的副将们,众人皆是满脸肃容,相互打量,见无人应答皆安静。

“此次出征,关中近日阴雨绵绵,我军因多日行军跋涉恐已疲惫不堪,军需器械受潮,明显敌强我弱无法应战,我们应该原地不动,等待时机再应战。”李元吉率先回道

柴绍闻言,并不赞同李元吉此言,遂高声道 “大王,柴某认为在我军粮食断绝之前,主动出击方有胜算”

“大王,雨天双方皆有影响,兵器受潮亦是,李某认为我军应该出战,挫挫突厥的锐气,让蛮夷之人看看我大唐的威风。”李勣响应柴绍的想法,随声附和。

李世民听后并未言语,只是低头沉思,须臾后才说道“这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我军粮草亦不能准时抵达,若是等到雨停,粮草受阻,军心涣散必会延误时机。”说到略微一顿,抬眼盯着李元吉,淡淡道“元吉,突厥如此逼近我方,我们断不能惧怕他们,为兄认为应与他们一战,你能与我一同前去迎敌吗”

李元吉闻言,甚是惧怕,亦不敢明确说不去,只能婉转的道“阿兄,突厥阵势这样强大,怎能贸然出击呢?万一不及他们,突击失利,后悔晚矣”

李世民肃然的脸上挤出一丝无奈,淡淡瞥了李元吉几眼,沉声道“元吉既然你不敢前去,为兄独自前往,柴绍、秦琼、李勣随我率兵出战,元吉你与刘弘基留守营中”

李元吉点点头道“元吉定会守好营地,尔等放心出征。”

此时的突利,颉利可汗正饮酒畅饮。一侍卫急忙走进帐篷“禀可汗,五里外发现唐军身影。”正在饮酒的颉利,将酒杯猛的放在案上,急忙问“有多少人马?”

侍卫低头回道“下雨的原因,看不清有多少人马。”

突利可汗听后哈哈大笑“你不用紧张,我们一万兵马,岂会怕他李渊,想当初李渊还有求于我们呢。”

“有没有看到主帅是谁?”颉利丝毫没有放松,严肃的问着

“回可汗,好像是秦王李世民。”颉利听到李世民三字微微一愣,追问道“你确定是李世民?”侍卫点点头。突利可汗饮了一杯酒,不以为意的道“小小的李世民有何惧怕,只是个乳臭味干的毛小子罢了。”

“你可不要小看李世民,我曾与李世民交过手,然而我却不是他的对手。”颉利神色忧虑的道,颉利可汗说到这儿,并不敢怠慢,连忙下达命令 “传令下去,全军准备迎战。”

李世民等天色稍稍暗,只带了百人骑兵疾驰至突厥帐前,两军仅是隔着一道浅浅的河沟。颉利可汗,突利可汗闻听动静忙迎战,颉利可汗坐在马背上定睛一瞧,李世民身后只有百余人,颉利可汗不解其意,紧皱眉头,颉利定定的望着一沟之隔的李世民,驱马前进几步,大声道“秦王近来可好”

李世民勒住缰绳,俊冷的黑眸望着对面,对着一沟之隔的颉利,突利沉声道“我大唐与可汗结为姻亲,为什么你们违背盟约,侵入我唐领土。我就是秦王李世民,如果可汗愿与我比试,就独自出来我们比试,若是可汗不愿比武,让你身后的将士一起上,世民今日只能用这一百名骑兵来抵挡了”

颉利闻言紧紧握住缰绳,并未回答,实在是摸不清李世民的意图,看着他身后的百余骑兵,只是笑一笑。李世民看着他们,见突利,颉利二人并未有人答话,视线在俩人面上来回扫视,眸光一闪,驱马前进几步,对着突利喊道“突利可汗,以往你与我订有盟约,约定双方发生急难时互相援救,今日你却违约,竟然率领兵马攻打我,可汗怎么连盟约之情都不讲呢”

颉利一听,拽着缰绳狐疑的看向一旁的突利,突利只是笑笑,并未出声回答李世民,颉利见状阴沉的回头,对着李世民高声道“要是说盟约,秦王应知大唐曾多次得到我突厥的援助,你父亲起兵之初,始毕可汗遣千骑助大唐夺取长安。武德三年,处罗可汗派数千精骑助唐夺回太原。这些秦王可还记得?”

李世民朗声大笑“大唐未从忘记突厥的援助,所以才有我们的友好盟约。”颉利听此,怒声道“友好盟约,我并未看到你们的友好。”

李世民不再看着颉利,继而转脸看向突利,淡淡问道“可汗可还记得你我之间的盟约”对面的突利像是没有听到,李世民见状,策马继续前行几步,准备度过河沟,颉利见他如此,不由得一惊,不知李世民为何带了百余人便想应战,李世民反复说与突利的盟约,想到这儿颉利不由得怀疑突利,见其还是一言不发,难不成他与李世民达成某种交易,,转脸看到李世民要渡过河沟,连忙出声制止道“秦王,请听我一言”

李世民听到呼喊,勒马停住,颉利可汗高呼“秦王不必渡过河沟,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打算与秦王加强原有的盟约罢了”话音刚落,颉利可汗为表诚意,大手一挥调转马头,率兵后退。

李世民看着突厥大军匆忙退去的身影,嘴角微微上扬,知道自己无意的试探,竟看出颉利与突利之间的矛盾,何不好好的利用这个矛盾,不费一兵一卒让突厥自动退兵。李世民带着百余骑兵疾驰回大营。

天公不作美,往后几日连绵大雨愈发落个不停,这天气使李世民焦虑不安,前方道路塌陷,后方的粮草供应不上。近几日士兵的士气一天一天的萎靡。时间拖得越久,越对战局不利,望着帐外稀沥沥的雨滴,李世民连声哀叹,俊俏的脸上愁云满布。

如何才能摆脱眼前的困境?

李世民召来各将领,问他们有何破解之法,众人皆摇头,毫无办法可施。李世民沉思许久,对着众将领,朗声道“突厥之所以强势,无非是弓箭一流,现在雨水经久不息,弓箭的筋弦定松弛,胶性失粘,弓箭便不可用了,他们便如飞鸟折断了翅膀一样,我大唐兵居住在屋内,吃熟食,兵器犀利,可以养精蓄锐,以逸制劳,若是对这都不加以利用,我们还等待什么呢”

李世民言毕,众人皆静,思虑再三亦是赞同李世民所想。遂李世民带兵深夜冒雨前进,前行中派人极速去突利可汗那里,将双方的利弊得失一一陈述给突利可汗,突利可汗听来使叙说后,犹豫不决,思虑许久,才让来使传话给李世民,愿意退兵,重修盟约。

颉利可汗得知唐军正冒雨前来后大惊,不知如何是好,颉利在帐内不停的踱步,看着帐外的大雨滂沱,忽叹一口气,命人请突利可汗前来商讨部署战略,怎知突利可汗姗姗来迟,颉利打算出战,突利听后极力反对,又将利弊得失说与颉利听,颉利听后眉头紧皱,对突利可汗的怀疑加大,深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突厥的权利绝不能落入突利手中,想到这儿颉利可汗双手紧握,手上的青筋顿起,奋力的砸在案上,即使心有不甘,也得撤兵。颉利可汗别无他法,只能派遣突利和大将阿史那思摩,前去与李世民讲和。

李世民见能不费一兵一卒突厥便能退兵,便应允他们的请和要求。阿史那思摩是颉利的堂叔,突利怕他与李世民达成协议,遂主动请求与李世民结拜成兄弟,李世民见状只能安抚之并与他立下盟约,突利这才离去。

两军达成和平协议,突厥从豳州退兵,不再侵犯大唐的疆土,返回突厥。数日的五陇阪之战有惊无险的落下帷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