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大清女主—孝贞皇后 > 第21章 东瀛之变

大清女主—孝贞皇后 第21章 东瀛之变

作者:圣手镇九州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1-01-17 18:25:21 来源:文学城

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波动不大,俾斯麦首相却有知己难得的感触,今年普奥会战,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普王威廉和其他将领都要继续进军,攻占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彻底击溃奥地利!俾斯麦力排众议,主张立即缔约,除对国王以辞职相威胁外,还援引了钮祜禄氏的国书作为论据,普王威廉一世在权衡利弊之后终于让步,接受了奥地利的和谈请求,俾斯麦亲自挑选军官遣派东方,也算是礼尚往来的意思。

对两位洋顾问更感兴趣的是十一岁的同治皇帝——自打被熄灭留洋的念头,老老实实温习了一年圣人教化,打心眼里觉得这些东西不如洋人的学问实用,如今前朝大刀阔斧兴办洋务,愈发对西洋的治国之道心存向往。

钮祜禄氏并不禁着小皇帝接触洋人,那拉氏却担心儿子再被勾动出留洋的心思,施利芬和兴登堡很快有所觉悟,在回电本国时这样描述大清的政局:清国皇帝没有亲政,帝国的最高权力掌握在两个女人手中,一个是老皇帝的皇后,一个是小皇帝的母亲,目前来看,起主导作用的是老皇帝的皇后,这位殿下属于开明派的代表,小皇帝的母亲明显固执保守。

钮祜禄氏本人也明白,想要独断专行,不止是那拉氏,连小皇帝都是自己将来继续理政的绊脚石,凭借先帝中宫的身份,压制那拉氏未必是什么难事,要想在幼帝长成的前提下继续垂帘听政,这可就不好办了!

腊月二十六日封笔备年,钮祜禄氏说道:“昨儿个偶游南柯发一怪梦,这是庄严之地,本不该为我的私事惊动大臣,不过自昨夜至今,终究是心神恍惚难以安定,若有博学之士稍解困惑,我自然承情重赏。”

众大臣洗耳恭听:“嗻!”

钮祜禄氏缓缓叙说:“这个梦有些怪,也是这般场景,咱们君臣议政,东边来了一位身穿黄袍的男子,面黑体短,身插长刀,三十六七岁的年纪,虽不甘愿,终究匍匐,行礼后向我哭诉,大约是说自己被逆子反贼加害,希望朝廷能够发兵东进,为他雪恨复仇。”

奕訢想了一想回道:“莫不是皇太后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梦中与先帝相会——”

黄袍男子?那就是帝王了!三十六七岁?先帝是三十一岁驾崩的,如今是同治五年底——只以此论,与先帝倒也匹配的上。

“这个我也想过,但除了服色年纪,他与先帝景况全不相同。”钮祜禄氏道出疑惑,“先帝驾崩时我就在跟前,哪里来的逆子叛贼?先帝是我的丈夫,他怎么会跪到我的面前求我发兵报仇?总之是不得明白,所以才在朝堂上说。”

李鸿章犹豫了一下,出班回道:“臣有一虑,或不明白,请皇太后圣断!”

钮祜禄氏点了点头:“梦幻之事,言者无罪!”

李鸿章即道:“依据洋人之学,大清位于世界东陲,大清之东,仅得日本、朝鲜、琉球三国,朝鲜、琉球藩服大清,独扶桑日本僭越皇号、由来既久,臣之浅见,皇太后之梦,必然应在日本。”

钮祜禄氏眼睛一亮:“你详细说一说!”

李鸿章边想边说:“东来之处为东洋日本,倭人身短,黄袍男子当为日本国主,日本久不驯服,所以行礼时心有不甘,籍此而言,日本必有内乱,所以求助于皇太后驾前,大清只管坐观其变即可。”

“有些道理!”钮祜禄氏吩咐道,“着外务部留意日本动静,看看我这个梦准是不准。”

众臣虽然口中答应,心下不以为然:不就是做了一个梦吗?至于这样较真么?

元夕开笔,钮祜禄氏当众询问总理大臣奕訢:“我记得,世祖顺治爷和圣祖康熙爷都是冲龄践祚,他们在继位之初都不曾亲理国事吧?”

“是!”奕訢躬身回道,“顺治爷六岁登基,由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政当国;康熙爷八岁登基,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摄管庶务。

钮祜禄氏点了点头:“顺治爷和康熙爷在什么年纪亲政?”

奕訢微皱眉头,想了一想才说:“回母后皇太后的话,太宗皇帝驾崩,议政王大臣会议公推郑亲王、睿亲王辅政,顺治七年冬,摄政王多尔衮病逝,顺治爷在顺治八年正月大婚亲政,时年十四岁;康熙爷八岁登基,十二岁大婚成礼,临朝亲政时也是十四岁。”

“大婚倒罢了,十四岁——正在血气未足的年纪,不宜过早亲近女色!”钮祜禄氏看了同治帝一眼,因向众臣说道,“这样吧,以两年为期,教皇帝于每日听政后练习骑射,用过午膳入内阁学习,非军国大事,奏折由皇帝紫笔批阅,圣母皇太后若有异议,仍以朱批进行更正。”

“嗻!”奕訢又道,“奏折繁多,皇上恐无精力一体应对,奴才之意,可由奴才与阁部堂官分拣奏折,请皇上揽阅批示,诚请皇太后圣裁!”

“我也是这个意思。”钮祜禄氏补充道,“皇帝每日在内阁学习一个时辰,然后退回南书房,精研万国律例,我已圈出英美法三国文书若干,着通译翻阅,皇帝应潜心修习,不可教洋人看了笑话!”

“嗻!”众人各有心思:皇太后要归政?

钮祜禄氏又道:“为固边防,着内阁筹备,改奉天、吉林、黑龙江三将军辖区为行省,三省将军易为巡抚,所有民政,皆照汉地办理。”

近年来,因为东北受到沙俄蚕食,朝廷鼓励移民实边,随着大批流民涌入关外,原来的管辖方式确实不合时宜,内阁本有建省之议,如今教钮祜禄氏一锤定音,并非对此没有思想准备。

钮祜禄氏这才道明成算:“着奉天巡抚都兴阿修缮盛京故宫,两年后皇帝亲政,我将移居盛京养闲,这注银子,由钟粹宫开支!”

“母后皇太后三思!”不独百官,连那拉氏母子也忍不住朝钮祜禄氏看了过来。

“这件事不必再议了!”钮祜禄氏问道,“外务部可有消息?”

奕诒回道:“奴才正有要事回禀,据美国商人证实,日本国主于年前腊月二十五日薨逝,现下幼君睦仁嗣位,彼国君臣不睦,恐有内乱之扰。”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百官记得清楚,解梦事件发生在腊月二十六日。

同治帝站起身来:“此话当真?”

钮祜禄氏轻咳一声:“皇帝!”

同治帝只得坐了回去。

“是!”钟郡王又道,“另据日本讣文,日本故主与先帝同为道光十一年六月出生,论于年齿,先帝只比日本故主略小六日而已。”

“奇!奇!奇!”僧格林沁几乎击掌,“这与母后皇太后的梦境全都对上了。”

钮祜禄氏问道:“日本国中可有传闻不曾?”

“母后皇太后圣明!”钟郡王回道,“日本故主确为暴毙身亡,朝野上下都有议论,因无实证,并未引发太大风波。”

“嗯?”钮祜禄氏眯了眯眼,“上谕,照会各国,日本伪主睦仁,暗通逆贼,谋父夺位、不忠不孝,因社稷多事,朝廷无力讨贼,徒称哀叹!今传旨意,凡大清臣民,禁绝一切与日往来,所有在清日侨全部驱逐,钦此!”

母后皇太后已经神道了,百官不敢反驳:“嗻!”

钮祜禄氏跳跃式询问醇郡王:“两洋水师筹建的如何?”

随着太平军与捻军相继平定,大清财政逐渐恢复元气,加上兴办洋务初见成效、钮祜禄氏大减内廷用度,筹建水师的军费尚属充裕,醇郡王毫无压力地回禀了军舰采办和海军训练的进展,最后说道:“水师耗费甚大,两洋合计用银,每年当有六百万两白银开支,伏请皇太后圣裁!”

满朝文武一片哗然:这简直是在烧银子啊!

朝廷去年的岁末盈余只有五百万两白银,以后许能多些,撑破天七八百万两银子,醇郡王张口要六百万两——这明显是要倾家办水师的意思了。

钮祜禄氏问道:“钟粹宫的交进银有多少?”

内务府总管许崇纶奏对:“母后皇太后每年有四十万两孝敬银。”

那拉氏大不自在:她少了两个字徽号(钮祜禄氏三旬圣寿,朝臣请上两宫皇太后徽号,钮祜禄氏坚辞不受,那拉氏膺徽“慈禧皇太后”),每年只有二十万交进银能拿。

“四十万两——”钮祜禄氏又问,“后宫每年的用度有多少?”

崇纶回道:“母后皇太后崇尚节俭,每年只有八十万两白银支出。”

“这个——”钮祜禄氏按了按额头,“还能再省一省吗?”

崇纶十分为难:“回母后皇太后,先帝在日,后宫每年用度在四十万两上下,因为战乱物价飞升一倍不止,再要俭省,恐怕有损皇室体面。”

钮祜禄氏叹了口气:“广储司的库银还有多少?”

关于孝明天皇的死因,我倾向于刺杀说,而且,我竟然对网络上围绕“弗洛贝奇照片”进行的一系列阴谋论深信不疑。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1章 东瀛之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