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大清女主—孝贞皇后 > 第22章 捐银交底

大清女主—孝贞皇后 第22章 捐银交底

作者:圣手镇九州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1-01-19 09:52:55 来源:文学城

崇纶回道:“自咸丰七年起,内务府返拨户部军费,加之战乱不熄、盐政衰败、皇庄受灾,内务府入不敷出,自两淮、两浙、两广盐课及福建茶道、闽粤海关等有司衙门借银三百八十万两,至今未能偿还,自皇上登基,户部每年要拨白银三十万两贴补内务府,这注银子,原本也没有前例的。”

钮祜禄氏的眉头皱的更紧了:“竟然艰难到了这等地步吗?”

崇纶赶忙解释:“自洪逆与捻匪倾覆,皇太后蠲免列国优待,内务府岁入有所回升,至去年为止,虽因兴办洋务支出颇大,所获银利亦属丰厚,户部拨银大抵留存,想来再过数年便可盈余清欠,不似近日这般开支窘迫。”

“皇帝渐渐年长,哪里知道‘天子尊贵’是怎么说的。”钮祜禄氏颇为感慨,“我虽福薄,仗先帝庇荫,终究过了一段舒心日子,皇帝从记事起就随我节省用度,除了taizu皇帝是立业之主,哪位先帝像他一般饱受委屈?”

主辱臣死,众臣山呼:“奴才(微臣)罪该万死!”

钮祜禄氏便道:“把我的交进银中拨出二十万两,添进皇帝的用度中。”

同治帝赶忙推辞:“只有儿子孝敬皇额娘的道理,哪有让皇额娘为儿子裁减用度的道理?”

“我是妇道人家,俭省一些又能如何?”钮祜禄氏叹了口气,“就这样定了!”

同治帝正觉不安,新任怡亲王载敦忽然出班启奏:“奴才无功受禄,忝获皇太后隆恩,现今社稷艰难,奴才情愿孝敬祖产三十万两,补贴内务府开支,求母后皇太后成全!”

圣祖皇帝十三子胤祥于世宗朝获封和硕怡亲王,推恩世袭罔替,胤祥薨逝,膝下有两个嫡子,居幼的弘晓袭封怡亲王爵,一直传到载垣身上,年长的弘晈另封宁郡王,因乾隆朝涉入弘皙逆案,被剥夺世袭罔替恩典;咸丰帝驾崩,载垣为辅政八臣之首,因僭越失仪,黜为不入八分辅国公,怡亲王世职,被钮祜禄氏做主转到弘晈一枝,载敦即为弘晈四世孙,现领镶黄旗觉罗事务,任阅兵大臣之职。

“没有这个道理!”钮祜禄氏推辞不准,“内务府尚且如此艰难,一座抄过家的王府又能宽裕多少,你的心意我领了,但不能为了我们娘儿们教你们王府上下过上节衣缩食的日子。”

诸王大臣尽皆汗颜:把那些王府的家底儿抖一抖,未必支撑不起大清朝的十年军费来,可谁又舍得呢?

载敦并不气馁:“母后皇太后明察,奴才所有,都是历代先皇与皇太后赏赐所得,国库充裕,奴才自敢厚颜讨赏,如今社稷艰难,奴才岂可置若罔闻?奴才为大清亲王,大清好,奴才自然好,大清有了难处,奴才岂有袖手旁观的道理?奴才能昧心,祖宗的英灵也不能宽恕奴才,请母后皇太后成全。”

诸王大臣几乎忍不住破口大骂:敢情你的爵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拿着人家的银子卖直取忠半分不带心疼的!

郑亲王承志随后附议:“奴才也愿孝敬三十万两白银充抵内库!”

承志和载敦一般,都是天上掉馅饼获袭王爵,载敦有这样的表现,他是不好推聋作哑的,要知道,八大臣中的骨干端华、肃顺可都是出自郑亲王一脉!

两王一开头,众大臣没有落后的道理,尤其是奕、奕譞兄弟,既是近枝宗亲,又不能教罪臣比下去,等肃顺认出五万两白银(肃顺被抄过家,家底薄),奕一口气叫了四十万两高价,其余大臣少则八千、多则十万,很快凑出了将近七百万两白银。

“国难见忠臣!”钮祜禄氏欣然说道,“命户部造册,一半算是国库向你们借的,一半算是你们对朝廷的心意!”

那拉氏全程没有表态,晚些时候与儿子撞面方才问他:“你是不是觉得,东边裁了二十万两银子给你,我这个生母一言不发,就是因为她比我更疼你?”

同治帝未尝没有多想,嘴中毕竟不能承认:“额娘多心了!”

“你当钟粹宫一贫如洗么?”那拉氏冷笑道,“不提这些年的节礼孝敬,先帝驾崩,至少留了几百万两内帑银,这注银子,你见到了?”

同治帝一怔:“这——”

那拉氏淡淡地说:“我也没见到。”

同治帝默然不语。

那拉氏“哼”的一声:“里外不分!你是从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普天之下,谁能比我更为你着想?”

同治帝挨了一顿说教,方从储秀宫出来,大太监王顺追到近前打千儿行礼:“万岁爷,母后皇太后有请。”

“怎么是你过来?”小皇帝无奈,往后看了储秀宫宫门一眼,随口答应一声,“知道了!”

“坐吧!”钮祜禄氏开门见山,“你也大了,有些事还得让你知道才行。”

同治帝忙道:“请皇额娘教导。”

钮祜禄氏笑道:“今儿个朝议,我原本想跟肃顺唱一起双簧,不料怡亲王突然露头,倒因此省了我不少唇舌。”

同治帝茫然问道:“皇额娘的意思是——”

“咱们缺钱是真的,但还没到那个份上。”钮祜禄氏仰了下脸,“把家底儿给皇帝看看。”

王顺将一本折子双手呈给皇帝。

同治帝浏览大概,顿时吃了一惊:“这是!”

“咱们娘儿们的家底儿都在这里了!”钮祜禄氏解释道,“这是大清皇帝心口相传的机密,先帝驾崩时你还年幼,如今也是时候给你透个底儿了。”

同治帝不自觉地站了起来。

钮祜禄氏解释道:“高宗(乾隆)驾崩,仁宗(嘉庆)查抄和珅府邸,累计得银五千四百万两,对外只称两千四百万两,四百万两没入户部,两千万两补给内务府,这注银子,至宣宗(道光)在位还余八百万两,先帝时才落到入不敷出的田地。”

同治帝顺口问道:“还有三千万两——”

钮祜禄氏唇角微斜:“仁宗自己留下了,私下又曾嘱咐宣宗(道光帝),‘汉人曾言胡人无百年国运,我大清入关一百余年,天下升平、四民乐业,虽然如此,不得不预做打算,汉人拥戴咱们,咱们就施政天下,到了不得已的那一天,如果回到关外,这笔银子就是皇家用来安身立命的资本。’宣宗传给先帝,先帝让我替你保管,前几年内忧外患,先帝毕竟不敢有违祖训,这才完完整整传到了你的手上。”

同治帝恍然大悟:“皇额娘的意思是——”

“我想花了它!”钮祜禄氏眯了眯眼,“除了和珅的三千万两,仁宗、宣宗、先帝的内帑银有六百万两,连办了五个厂子,我教他们支用了五百万两,还有一百万两,我想把它们全都花了!”

同治帝蓦然松了一口气:“皇额娘不说,儿子也不知道有这注银子,既是为了大清好,请皇额娘自行做主即是。”

“你的命不好,生来就不是享福的!”钮祜禄氏苦笑摇头,“六百万两内帑银是你阿玛留给我的,三千万两体己却是代你保管而已,我的意思,趁着兴办洋务的契机,索性把这注银子都花出去,咱们娘儿们破釜沉舟,若是走运,用这三千六百万两银子打出了个铁桶江山,后头不愁没有十个八个三千六百万两攒回来,若是倒运,与大清共存亡就是了——天下哪有全身而退的亡国天子?”

同治帝明显能想得开:“皇额娘说的对,江山都没了,咱们留着这些银子有什么用?”

“好!”钮祜禄氏赞赏地点了点头,“我想过了,两洋水师的军费打底儿六百万两,户部现在每年盈余五百万两,虽说时局渐好,便是裁撤冗军,改组朝廷各部也有大笔出项,旗人的口粮现在动不得,三年之内,能维持住五百万两就算不错了,咱们总不能年年举债!”

同治帝老实说道:“请皇额娘指点!”

钮祜禄氏即道:“咱们俭省一些,几个厂子的出息足够内务府开支,加上外头的出息,指不定还有节余,按理,户部每年能挤出三百万两银子作为军费,今日得的六百多万两银子,贴补水师两年也就足用了,但我不愿意打底儿了事儿,索性凑个整儿,拿出一千四百万两银子,每年贴补两洋水师四百万两,补贴五年,赶那会子你早就亲政了,洋务有了成绩,说不定不用五年,户部已经能有盈余担负这笔开销,省下的多添军舰、多给抚恤,训练出来的水师未必就差过洋人。”

同治帝十分赞同:“皇额娘想的很周到!”

钮祜禄氏继续说道:“手心手背都是肉,水师要紧,咱们也不能薄待了陆军,新军肯定要优待,但旧军也不能立刻丢下不管,明面上他们的军饷都一样,如今有九镇新军,那是大清精锐!每年从这内帑银中单拨两百万两银子作为犒赏,旧军要眼馋,争气的自己经过考校编入新军,没那份志气还想生事,连同现有饷银一体革除,免得带坏了大清的风气。”

大家如果觉得能看,请收藏一下,我会根据春节前的收藏成绩决定是否申V。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捐银交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