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大姑说 > 第79章 选人

大姑说 第79章 选人

作者:姜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13 04:51:08 来源:文学城

小悠:“大姑,之前说到刘邦这个‘亭长’是地方推举出来的,那县令呢?科举是隋唐时候才实行的,秦汉之时,科举这项制度还不知道在哪?这个官是怎么选出来的呢?”

大姑:“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之前聊到过,而且你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你不记得了吗?”

小悠:“聊到过?我找一下记录,果然有:‘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大概经历了如下时期: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和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大姑:“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秦国实行军功爵制;两汉是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则是九品中正制;隋炀帝以后至清末推行科举制。”

小悠:“历史朝代顺序是‘夏商周秦汉,三国归西晋,南北隋一统,唐宋元明清。’如此说来,整个选官制度的演变实际是一个随着时间线发展变化的过程。”

大姑:“嗯!可以说是贯穿了历史发展的始终。”

小悠:“这是不是从一个侧面说明,这项制度对于国家长治久安非常重要呢?”

大姑:“或许吧!但仅凭时间线,还缺乏说服力。”

小悠:“也是哦!那我先把朝代也标注在路径图上,看看能不能提供一些新的思路,标注了朝代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变迁路径图为:‘(夏商周)世卿世禄制——(秦)军功爵制——(汉)察举制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清末)科举制’。”

大姑:“你看出什么新思路了吗?”

小悠:“除了眼花,啥都没有!所以我建议,咱们还是换个话题吧?”

大姑:“好的!你想聊什么呢?”

小悠:“回到之前的话题,吕公的好友沛县县令是秦朝的官吏,这么说来是因为立了军功,所以当的官吗?”

大姑:“大概率是的!但需要注意的是,秦朝在实行‘军功爵制’时,同时还会有其他一些文官的选拔方式,比如:保举、考试等”

小悠:“考试?是科举制度的雏形吗?”

大姑:“应该不是!这里的考试应该是对官员保举或地方推举的人员进行考试。”

小悠:“还是考试呀!为什么不是科举制度的雏形呢?”

大姑:“其实在科举制度之前,考试已经广泛存在了,比如夏商周时盛行的‘世卿世禄制’,要求任职贵族须经国学教育和学习相关礼仪知识方可上任,所以我觉得,当时也会有相应的考试制度,以判定这些贵族是否具备相应的知识。”

小悠:“都是考试,为什么就不算是科举呢?”

大姑:“因为科举制最重要的优点在于其公平性和公开性,打破了以往贵族世袭的局限。”

小悠:“哦!‘世卿世禄制’下的考试,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参与,所以不算科举,但后来汉朝的察举征辟制,其中的考试为什么也不算呢?”

大姑:“察举即选举,是一种由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初期以‘乡举里选’ 为依据,后期,宦官把持用人大权。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直接选拔某些有名望的品学兼优的人士,或备顾问,或委任政事。”

小悠:“哦!‘征辟’制中,被‘征辟’的人员要求‘有名望’,这种名望皇帝怎么能知道呢?实际是一种官员举荐吧?”

大姑:“嗯!我个人觉得,秦朝的考试,实际就是汉代的‘察举制和征辟制’中,对地方推举或官员保举的人员,进行的考核,可以说是‘察举制和征辟制’的雏形,这种制度下,其考生来源范围较之‘世卿世禄制’更广,但远不及后世的科举制。”

小悠:“那‘九品中正制’呢?”

大姑:“我个人觉得,这是在‘察举制’的基础上,前进一步发展出来的制度,因为这实际也是一种地方向中央推举人才的制度,不过跟‘乡举里选’不同,而是设置了‘中正官’,把品评与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可以改变汉末名士和地方大族操纵选举的局面,这是一种进步。但是,后来‘大小中正官’均被‘著姓士族’所垄断,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

小悠:“所以这种进步,又倒退回去了!”

大姑:“是的!”

小悠:“这么说来,根据‘考生’的来源,或者说是选才的范围,可以简单地将选官制度分为:从贵族选——从世族选——从所有人中选。

‘(夏商周)世卿世禄制’属于‘从贵族选’;‘(汉)察举制和征辟制’与‘(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均为‘从世族选’,‘(隋唐至清末)科举制’不用说,是‘从所有人中选’。

可是‘(秦)军功爵制’呢?是不是也可以归类为‘从所有人中选’呢?毕竟理论上所有人都有资格上战场,跟‘科举制’中所有人都有资格读书考试做官一样。”

大姑:“这就要看,秦朝是不是真的所有人都有资格上战场挣军功了!”

小悠:“啊?不是所有人吗?”

大姑:“不是!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沿袭秦国的军事制度,依然实行征兵制,但只征旧秦人当兵。秦二世时,由于兵力不足和其他军事策略的调整,调整了征兵政策,允许六国人当兵,但只要其中的流民、赘婿、无赖、商人等社会最底层的人。这和春秋时贵族才能当兵,当兵是荣耀;战国时有志者当兵,当兵是正途,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悠:“那么秦朝的官,大多是‘旧秦人’,六国人没有当官的途径。”

大姑:“我觉得,可能并不是所有的‘旧秦人’都有同等的当官的资格。”

小悠:“不是说看‘砍人头’的数量来论功行赏的吗?刀剑无眼呐!上了战场,还会分贵贱吗?”

大姑:“因为秦国施行的军功爵制,在赏赐上有一些特殊安排,其中之一就是:‘爵位高者赏赐重,爵位低者赏赐轻,对士兵的奖赏低于军官。’

依秦制,军队在攻城围邑时如能斩杀敌人八千以上,野战时如能斩杀敌人二千以上,就是全功,凡立全功的部队,就对全军进行赏赐。

秦划分爵位为二十级,全功时的赏格以五大夫(第九级)为分界,划分为两类,对五大夫以上的高爵赏赐重,在正常的官爵升迁之外还有‘赐邑’‘赐税’‘税邑’等。而对五大夫以下的低爵,则只赏赐官爵一级,或者最多加赐几千钱、几个奴隶而已,没有‘赐税’‘赐邑’‘税邑’等重赏。”

小悠:“哦!这么说来,秦朝的军功爵制,对大多数人而言,只是一个加薪的途径而已,所谓的爵位,其实是‘工资档次’换个名称罢了,跟现在的初级工、中级工差不太多。真正能够通过‘军功爵制’成为官的,还是那些将领。但是理论上来说,普通秦国人也可能通过砍人头升任将领,那么是否也可以说秦国人都被纳入了选官范围呢?”

大姑:“理论上可以这么说,但实际上,秦朝的中高级军官仍是贵族阶级(司马错,王氏家族,王室贵族等等),外来士人阶层(蒙氏家族,甘茂等等),很少有从底层靠砍人头升上来的将军。”

小悠:“按照‘军功爵制’,大家都要砍人头才能当官呀,在同一起跑线上,怎么结果会这样呢?难道贵族士人阶层天生会砍人头?”

大姑:“军功爵制实行的同时,秦国二千石以上的高官高爵可以举荐不满兵役年龄的子侄为郎,这些人通过选拔后,可以成为中郎、郎中或外郎,进而通过积劳爵,将来打仗时可以为军官、军吏、军监。”

小悠:“抢跑啊!赢在了起跑线上!难怪普通人跑不赢。所以秦国的‘军功爵制’看着是‘从所有人中选’,实际还是‘从世族选’——比‘世卿世禄制’进步了一点,但不多。”

大姑:“我却觉得,进步了很多!”

小悠:“为什么呢?选人范围只是扩大了一点,为什么您会觉得进步了很多呢?”

大姑:“因为他引入了新的评价体系——从原来单一的以血统论成败,加入了军功这一评判标准。”

小悠:“哦!从这个角度来说,确实是进步很大,所以虽然‘军功爵制’没有给普通人带来当官的机会,却改变了社会的评价标准,而正是这一标准的改变,激发了秦朝军队的战斗力。大姑,这不是说明,选才标准和选才范围一样,对于选才制度的改进有着同样重要的影响呢?”

大姑:“我个人认为是的!但这只是推测,包括前面所提及的内容,都是如此。”

小悠:“哦!懂!免责声明贴上:‘姑侄闲谈,非学术讨论,既不严谨,也不科学,如有不妥之处,请忽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