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从萤 > 第13章 拜寿

从萤 第13章 拜寿

作者:木秋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2 11:23:59 来源:文学城

午后,从萤前往晋王府,请见紫苏女官。

她将一整罐桂花交给紫苏,木罐以桂木削成,甫一打开,馥郁的桂花香迎面扑来。

从萤请她向晋王转达谢意:“承蒙殿下两次施援,这是之前答应殿下的木樨花,请紫苏姐姐转交。”

紫苏欲盖弥彰道:“昨日在雁西楼是凑巧,不是为你去的。”

从萤说:“无心也是恩,臣女依然感激殿下。”

她送罢东西便起身告辞,紫苏送她到门口,数番犹豫后忍不住开口问她:“你不进去看看殿下么?”

从萤微愣后道:“我么?恐会打搅——”

“殿下他病了。”紫苏说:“病得很严重。”

从萤跟在紫苏身后,穿行过晋王府的水榭楼台,往晋王起居的观樨苑行去。

原来晋王府是有桂花树的,花虽落尽,碧叶扶疏,掩映着院门上方的匾额。从萤匆匆瞥见“观樨”二字,以金粉描在乌木上,既气势恢宏又不失雅致,心头生出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感。

紫苏说:“殿下自苏醒后,换了这处院落居住,亲自取名,题为观樨。”

从萤含笑道:“是个好名字。”

其实她不清楚紫苏为何要跟她说这些,也不明白晋王病重为何要请她探望,只警醒着自己莫要失礼犯错,再触贵人的霉头。

迈进花厅,一阵暖融融的药香迎面扑来,似要将绢素座屏上的木樨花都吹开。

从萤候在屏风外等着紫苏通禀,余光瞥见了绣在屏风上的一首七言谶诗:

玄鸟独去览青云,流萤经霜碾作尘。

庄生梦蝶十五载,幻身相逢不识君。

似乎是与楣匾字迹出自同一人,从萤正想得入神,忽听屏风后“哗啦——”一声响,似是碗盏落地的声音。

接着是几步踉跄、几声低语,听不分明。过了一会儿,从萤见屏风后由远及近映出一个颀长清癯、长发披散的轮廓,宽袖招摇间嗅见浓郁的药气。

从萤听他喘息声极重,仿佛有谁攥紧了他的喉咙:“你怎么来了……”

既然病得这样重,为何不好生将养着,还要纡尊降贵下榻。从萤心中惊奇,却不敢问,只垂首听训。

“劳四娘子探视,只是孤病容难堪,就不必相见,免得过了病气给你。”

晋王忍受着胸口刀割火烧般的疼,颤颤伸出手,抚在从萤落于屏风面的秀影上。

绢面上的木樨花,正巧开在她鬓角。

太霄道人临别前曾告诫他,他干涉从萤的命运越多,所受的天谴就越重,也许有一天会活生生疼死。

可是……可是能再看见木樨花开在她鬓角,没有什么是他吝于交换的。

他听见从萤声音温和客气:“小雪将至,天气渐冷,万望殿下珍重,莫为无关鼠辈生气伤身。”

晋王扶着屏风问:“你是说钱老八?”

从萤答是,将先前对着紫苏说的感谢话又重复一遍,中规中矩,得体合理。

却听晋王道:“既然你如此感激,该如何谢我?”

从萤说:“臣女愿供奉香火,日夜为殿下的安康祈福。”

晋王:“如此而已?”

此问令从萤不知该如何回应,思忖后说道:“殿下也知道,臣女的境况尚难自顾,恐更难为殿下添加增益,不知殿下还要臣女怎样报答?”

“你送来的木樨花,孤很喜欢。”

晋王掩唇低咳数声,慢慢说道:“孤也喜欢深秋的木樨,冬日的腊梅,想请你折两支,送来晋王府。”

从萤说:“如今这时节,木樨已落尽了。”

晋王说:“我知道有一处地方,木樨开得久,如今仍有未败花枝。”

这是个比上回还奇怪的要求,纵云京真有木樨花仍未凋零,为何偏偏要她去折?

从萤总是揣摩不透这位晋王殿下,因揣摩不透,所以也想不出得体的理由拒绝。

“不知殿下所说是什么地方?”

“云京谢氏府。”

十月十七是谢玄览的母亲谢夫人的生辰,不知是否为做给世人看的缘故,谢氏将邀帖也送到了姜家。

云京谢氏府,木樨凌冬开。

从萤琢磨晋王的意图却无解,只觉得他对姜谢两家的婚姻似乎极关心,若非他心思古怪,便是他知道一些她不知道的事。

且不管晋王作何想,从萤心道,她本也打算去一趟谢家。

隔日从萤去了趟布坊,带回两匹花样新鲜雅致的绫罗,熬夜点灯裁缝新衣。

新衣并非年轻女郎的样式,赵氏身边的仆妇见了,欢欢喜喜去给赵氏报信:“四姑娘气性消了,心里懊悔,正赶制新衣要向夫人赔罪呢。”

赵氏心里也高兴,面上却不显露:“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她是二房长女,应该懂事。”

于是便静静等着,一直等到十月十七这天清晨,听说新衣昨日就已裁好,仍不见从萤往她院里来。

赵氏心中纳罕,派仆妇去探探信,端了一碗今早熬给小儿补身体的茯苓鸡汤。

仆妇去时,从萤正将新衣收进桃木长匣里。

她换了身鹅黄色的宽衫,乌鬓边簪一支浅紫色绒花步摇,远远望去,意浓态远,骨丰肉匀,十分怡人。

仆妇心中既怜且叹,听见她让车夫去套车,又愣住了:“四姑娘这是要出门?”

从萤说:“今日谢夫人寿辰,我去拜寿,母亲找我有什么事?”

原来赶的是寿礼。仆妇暗恼自己嘴快,此刻只好讪笑几声:“没什么事,夫人是惦记着姑娘没用早饭,让我送碗热汤来……姑娘要么喝完汤再走?”

她搁下砂锅,揭了陶盖,从萤见汤面上已凝出一层薄脂,顿时失了胃口。

她怎会不知小弟每天早晨都要喝一碗鸡汤,这鸡汤已然放凉,想必是小弟赖床未醒,才另做人情送到这边来。

其实这人情不做也罢,如今却更叫人心里难受。

“哇!是鸡汤的味道,好香!”

小妹阿禾循着味儿从内室跑出来,眼神发亮:“是娘送给我们的吗?”

见她高兴,从萤便笑了:“是,你快去梳头洗手,我叫人给你热一热。”

她们屋里下人很少,仆妇忙说:“我来弄,四姑娘快出门吧,拜寿可不能晚。”

从萤谢过她,抱起盛放新衣的桃木长匣走了。仆妇望着她的背影渐远,又转头看看因为一碗鸡汤就高兴得哼小曲儿的五姑娘,心中颇有些不是滋味。

其实四姑娘幼时,也曾像五姑娘这样,因夫人偶然的关心而高兴很久。

怎么忽然就长大了呢。

谢氏门楣高阔,府邸前车马如流水。

今日来的都是显贵人家,许多年长的世族命妇们降辈来拜,也带家中小辈来露个面。

谢府的侍女见从萤孤身一人,上前询问她家中长辈,从萤道:“永兴坊姜家,今日只我一人前来拜寿,请引见丞相夫人。”

听说这位便是姜家娘子,周遭顿起窃窃私语声。

“是与三公子定下婚约的姜家,真是好命……怎的叫四姑娘自己前来?”

“说是孝期不便登门,依我看,分明是两姐妹相争,三姑娘没能争过四姑娘。听说两姐妹为了争这桩婚事,闹得很难看呢……”

“啧,这么上赶着,干脆一起嫁到谢家得了。”

“你以为她们不想么……”

从萤站在风口上静静听着,心中反复琢磨,待会儿见了谢夫人该如何措辞。

侍女通禀报后来传话:“夫人正在马场西的小楼上,看各家公子们打马球赢彩头,叫奴婢带四姑娘前去。”

从萤捧着寿礼登上小楼,在一众贵妇女眷中望见了喜笑颜开的谢夫人,向前行礼问安,说了几句祝寿的场面话:“祝愿夫人松茂德荣,瑞寿千岁,吾家本该阖府承沾夫人华泽,又恐扰了夫人清净,故只遣我来送一份寿礼。”

说罢将亲手缝制的华袍捧上前,蟹壳青的绸缎,针黹虽算不上高超,胜在一针一线都工整分明。

谢夫人觉得这纹路十分特别,展开一瞧,竟是自两肩铺到腰际的松纹,密密麻麻的松针,每一根都是从萤亲手所绣。

她今日收了太多绣品,看厌了花鸟牡丹、瑞兽石榴,乍见松柏青翠,觉得眼前一亮。

再看从萤,静静垂首,不卑不亢,是个柔睦如春风般的姑娘,论鲜妍虽不夺目,然而这高华气度,实在难得。

心中生出几分满意,叫侍女在身旁另置席面,对从萤道:“四娘子,到这边来坐。”

从萤道谢,又与在场的夫人小姐们一一厮见,入座后寻了侍女换茶的时机,对谢夫人道:“夫人,我有几句话,想请夫人移步商量——”

话未说完,听见楼下马场里铜锣当当敲响,夹杂着马儿兴奋难抑的嘶鸣声。

小楼上的女眷们纷纷跑到阑干旁,惊呼道:“三公子竟然也要下场赢彩头!快瞧,那就是三公子!”

谢夫人也被吸引了注意力:“难得三郎有兴致,走,咱们也去瞧瞧。”

从萤只好搀扶谢夫人起身。

侍女已在栏杆边摆好桌椅茶果,与谢夫人相对而坐的是英王妃,她是谢丞相的妹妹,也是淮郡王萧泽贞的母亲。

英王妃见谢夫人叫从萤坐在身侧,笑道:“连谢六姑娘的位置也抢了去,看来阿嫂对这位准新妇十分满意了。”

谢夫人笑道:“你儿子淮郡王也在场上,你还有心思顾旁人?”

众人都往楼下看,跑马场中已摆开了阵势,腰系红绸的是谢玄览与他的侍从,仅有两人;对面淮郡王带着一群酒肉朋友,却有足足六人。

楼上的女郎们惊讶交谈:“两人对六人,这也太不公平了。”

从萤扶着阑干,目不转睛地盯着那猎猎红姿,心中五味杂陈:这样张狂,确实是他的作风。

马球场内,寒风如细刀。

谢玄览信手拎着长杆,修长的指节轻轻叩在手柄上,目光在对面六人脸上扫过。

今日他本没想上场,远远望见萧泽贞换了骑服,被一群哈巴狗似的跟班簇拥着往这边来,当中一位青头紫脸,正是前些日子刚挨了打的钱老八。

想起钱老八为何挨打,谢玄览也觉得拳头痒。

所以他改了主意,对侍从道:“取我马鞭来。”

淮郡王萧泽贞闻言朗笑:“三表弟,云京有几个人敢和你比马上功夫,你若下场,这输赢也就没有悬念了。”

看见他,谢玄览想起晋王在城门处同他说的话:姜四姑娘的马,是淮郡王惊跑的。

倒不是为了姜四姑娘,谢玄览心道。

淮郡王行事太乖张,即使为了姑姑、为了谢家,也该教他长些记性。

谢玄览说:“我和我的扈从两个人,对你们六个人,只叫他替我守门,如此算有悬念了吗?”

淮郡王不由得心动:“此话当真?”

谢玄览道:“上马。”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拜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