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从人到神·蒙昧时代 > 第51章 第十六章胡椒

从人到神·蒙昧时代 第51章 第十六章胡椒

作者:都广建木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7 08:48:16 来源:文学城

溟洋东南,赤道所在,深海之下有海眼,海眼在远古时少则十数岁多则二三十岁开启,后因海眼失控加剧,时间缩短至十数载、七八载开启。每开启必吞入无量海水,生炎,煮沸海水,鱼虾尽亡;生海啸,淹没岛屿与陆地;生风眼,风眼与日俱增,接天连地,携无量水汽,自南而北,自中东洲至瀚海,摧城淹民。

然祸福与共,风带来灾难,亦带来鱼雨,更为偏远干旱之地带来充沛雨水。

——节选自《风神》海眼篇。

有神迦梨,又名时母,司掌时间、生育与之神、战争、创造。

——节选自《风神》时母迦梨篇。

接天连地的飓风自大地上行过,所过之处留下鲜明的“足迹”。

千年古树被连根拔起,更甚至山地丘陵的地皮都被刮去一层,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坠落物,大多是鱼虾,甚至有一头鲸,其次是各种各样的草木。

献乘在舟楫上,捡起飓风离开后留下的鱼,从个头与鳞片判断是海鱼。

献问崧泽聚落的一名老妪。“湟水这里每个春秋都会有这样的大风吗?不过,这风看上去有点眼熟。”

老妪摇头。“这里的确每个春秋都有大风,但这样的大风十几二十春秋才会发生一次,吾也只见过三次。”

听到十几二十春秋,献愣了下。

她好像知道哪里眼熟了。

北方大平原每隔十几二十春秋也会发生超级大风,除了十几二十春秋来一次,风力之大可以将千年古树连根拔起,其余毫无规律,到来时春夏秋冬哪个季节都不挑。

献看着远去的飓风,这家伙该不会一路从湟水肆虐到沇水吧?

飓风是否与北方大平原上的风灾为一个暂无法确定,但它为崧泽聚落与献都带来了沉重打击。

崧泽聚落原本所在聚落这会已经成了泽国,原本的屋舍都不见了,至少地表部分都不见了,一部分在地下的仓库勉强能找出痕迹,挖出些有用的东西。

日旸之地的船队,人倒是没大事,湟水下游的人被祸祸多了,也摸清了风灾的规律,跑得很快,但人能跑,船跑不了,二十条船只剩下九条。

公仲羊很无语。“崧泽聚落既然能预测风灾的规律,为何不提前将所有物资撤离?”

献道:“这吾问过,他们说风灾只是时间有规律,足迹却不是,有时在东有时在西有时在南有时在北,毫无规律可言,人可以在风灾到来时轻舟逃走,物资来不及,且风灾也不是完全没益处。”

献说着看了眼水中飘着的一层鱼获。

也不知这风灾是从哪片海跑来的,这么多鱼,让人深切怀疑是否将整片海域的鱼群搬空了。

崧泽聚落的屋舍以茅草盖成,重新盖的成本很低,收集天降鱼获当口粮,到秋季时便完成重建,献等人也向崧泽聚落辞别,继续南下。

南行的船队很快发现,不论走到哪里都能见到风灾的足迹,甚至在过了循水后看到的足迹愈发惊人。

同被循水流域所在群山削弱过一波的风灾相比,循水以南没被削弱过的风灾留下的足迹十倍于北方,献曾经见过的一座山峰的山头都被掀飞了。

如此伟力,怎能不令人心生绝望?

无数部落在灾难后纷纷向大风祭祀,祭品极隆重,不仅有猪牛羊,还有人。

献:“....”

若非见不到神,献很想与那位飓风之神谈谈,您老究竟想要什么,可以直说吗?我们给你,别祸祸了行吗?

但献也清楚,不祸祸是不可能的。

大地上的众神就是这样的存在,凡人不喜欢什么祂们就做什么,凡人喜欢什么祂们就不做什么。

*

学生忍不住吐槽:“她认知中的神也太离谱了吧?跟我们认识的神灵完全两种生物。”

一名老者道:“我们熟悉的神灵形像是人类战胜自然后,人神取代自然神后塑造的神灵形像,她这会还是人类被自然蹂/躏的时代,神也都是自然神,形像凶残暴虐喜怒无常是正常的,因为那就是弱小的先民面对大自然时的感受。”

学生道:“历史真神奇,但既然都是自然,那这风灾究竟是从哪来的?怎么会这么大?若是台风,不都是每年一次并且范围稳定吗?怎么这个这么与众不同?”

明仪答:“从赤道来的,成因,疑似太古文明造物。”

学生:“啊?”

明仪道:“根据鲛人海国的记载,风神描述的海眼位置之下有着一片非常惊人深入海床深处的建筑,我看过鲛人海国的描述,结合风神留下的记载....居然很像现代网络上科幻小说里的太空电梯。哦,对了,我看的那篇科幻小说是偃人望舒写的。”

学生:“啊?”

老者奇道:“她不是科学家吗?怎么会去写网文?朱厌君虐待她了?”

明仪摇头:“朱厌君哪舍得虐待她,是她干活干久了也需要放松,她近些年的放松方式是写科幻小说,不过,脑洞很出色,科学知识也写得很好,但文笔....三流作家都不如。不过她卖的也不是文笔,文笔什么的,无所谓。”

“那卖什么?”

学生激动道:“这个我知道,她写的小说里面描述的很多科技产物,动手能力强的读者照着书上写的制造过程做了出来。网友现在的追更动力都是她还能写出什么东西,有多少是现实里能做出来的,网上有不少知名UP做的视频就是动手实践小说里的东西,可厉害了。”

众人:“....”年轻人的世界....好吧,望舒也不是年轻人,那家伙的年纪比在场所有人加起来不遑多让。

*

公仲羊羡慕道:“这地真好。”

献一脚踩在沙土一脚踩在土壤上。

抓一把泥土,是肥沃的河流淤泥土,但与同样是河流淤泥土的大平原不同,这片土地上的土壤很松软,与大平原那肥沃却坚硬得让人只想吐血的泥土截然不同。

再抓一把沙子,沙子非常松散。

献道:“河流淤泥在沙漠中冲刷出肥沃的土壤,因为是沙漠,所以土壤松软,耕作容易。又因为是淤泥土,也很肥沃,可以收获更多谷物。但底下是沙漠,土壤层必定薄,时间久了肯定有问题。与大平原相比,各有利弊吧。”

公仲羊道:“大平原的土壤倒是很厚,但根本开发不了。”

献道:“也不能这么说,至少这些春秋已开发出一部分,假以时日,定能完全开发出来。”

公仲羊觉得那个假以时日除了献谁也看不到,但也没纠结这个问题,拿着弓矛继续打猎。

热带沙漠与热带雨林在农耕优势且不说,便是采集狩猎也有优势,四季都有水果,飞禽走兽众多,不考虑能热死人的气候与丛生的瘴疠,可谓乐土。

众人很快猎到一头牛与三头大象带回河边,将猎物剥皮肢解清洗,同捕获的鱼类、采集的野果野菜一起烹煮。

等待食物煮熟时,献拿着因为不能食用而被留下的象牙研究。

公仲羊见了,不由问:“这象牙怎么了?”

献道:“这象牙比日旸之地的象牙更大,是至少一百个春秋的老象。”

公仲羊情不自禁道:“那肉岂不是很难咬动?”

献点头,但还是道:“但吾注意的不是这个。”

公仲羊道:“既是老象的牙,应该很坚固,用来做耒头一定很耐用。”

献点头,象牙质地坚硬,是制作工具的好材料。“吾留意到这里的象群非常多,比日旸之地、大平原更多,可惜距离太远,不然倒是可以换象牙做耒或箭簇。”

公仲羊也有些遗憾,日旸之地与大平原象群遍地,但象群最多的大平原都没多少人,就算想换象牙做工具,也得找得到可以换的人。

此地有松软的淤泥土,肯定有很多人口,但距离太远,换象牙便不划算。

献将比自己胳膊还粗的象牙放下。“但愿此地布多。”

这么远的距离,换粮食也不划算,只能换布。

饱食象肉后,众人将象牙与骨头都收拾上船——这些都可以做生产工具——随后继续杨帆北上。

河流的下游三角洲是热带雨林,有众多部落群,但热带沙漠与河流结合也会孕育出肥沃的土壤,理论上河流中上游部落会比下游三角洲更多。

事实也确实如此,随着船溯游而上,见到的部落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换到许多布匹。

热带最不缺的便是各种植物,包括麻,加上稠密的人口,纺织的布也多。

溯游至中上游见到迦梨时,迦梨正带着人在猎鼍,更远处依稀能看到一片稠密的屋舍,这一路走来还没见到这么稠密的建筑群。

献带着众人拿起家伙帮忙猎鼍,给本地人留个好印象。

热带沙漠结合大型河流有利也有弊,利在可以种植更多谷物,养活更多人口,弊在每天都能看到鳄鱼龇牙。

将河流中的鼍都猎杀后,献与迦梨互相打量起对方,献惊艳于对方的美貌,虽然很黑——热带就没有不黑的,献自己都晒成黑炭了——但五官很好看,迦梨则惊讶于献的年龄,这脸看着是个幼崽吧。

尽管语言不通,但经过猎鼍之事,可以确定献等人没有恶意,迦梨邀请众人前往聚落。

进入聚落时,献下意识观察聚落的规模与街道上往来的人与禽畜,这是她目前为止见到的规模最大的聚落,人口将近两千。

献将自己穿着草履的鞋从一坨屎上挪开,后悔穿履了。

聚落人多热闹且方便,但也有其它问题,人多,养的禽畜也多,人畜一多,地面卫生程度也会暴跌。

见到献踩到屎,迦梨将献带到一处水坑前让献洗脚。

献一边洗脚一边观察周围的建筑,建筑都一个风格,以草混合泥做成砖再垒成房子,房子大小也差不多,往来的人衣着也差不多,要么脑袋上裹一块布防止脑袋被太阳晒炸,要么身上披树叶遮挡过于炙热的阳光。

热带四季如夏让人不需要为御寒而穿衣,但过于炙热的阳光也让人必须在身上穿点什么,避免晒死人。

行人身上的肉量也差不多,但比起日旸之地的人,这里的人普遍偏瘦,个头也矮一些,献推测与饮食有关。

沙漠中的河流淤泥土这么方便农业,虽然纯靠农业还是不够吃,但也会对饮食结构造成影响,谷物占比一高,人的身高便会下降,便如曾经的盐泽部。

洗了脚,献跟着迦梨来到一处地方,从迦梨的动作与屋子的情况来看,是给客人们住的。

献不客气的将行囊放进去,草和泥做成的泥砖虽然让人怀疑能否扛住雨季,但确实阴凉,也比船上舒服,众人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再醒来时暮色四合。

聚落里也准备好了对众人的宴享。

献坐到篝火旁,看着聚落准备的食物,不出所料,一半是稻饭,剩下一半大部分是各种水果,少部分是肉类,肉类又以鱼肉为主,兽肉很少。

献记得,热带地区的居民不知为何,比起兽肉更喜欢鱼肉——虽然温带也很喜欢,鱼肉吃起来不费牙,但喜欢鱼肉也不讨厌兽肉,而热带居民则是喜欢鱼肉且不喜欢兽肉,实在没鱼肉吃才吃兽肉。

因此招待客人时,看鱼肉的分量便知道对客人的重视程度。

献满意的学着本地人的模样拿起烤熟的咸鱼与新鲜水果食用,语言不通没关系,表达出对食物的喜爱准没错。

咸鱼味道很正常,水果大抵因为热带阳光热烈也很甜,但稻饭....众人吃得眉头直抽,这里头究竟加了多少香草叶子?这是吃饭还是香草叶饭?味道是不是太刺激了?

一场语言不通但宾主尽欢的宴享后,众人在聚落里留了下来,一边学习语言一边帮忙干活,满意的看到聚落里有纺织业,布匹不仅多,甚至有染色的布料。

献更是留意到聚落里的人内部有十几个细分的群体,每个小群体以一位共同的祖母为源头聚居在聚落在一块区域,一起生活一起吃饭,但聚落有什么大事时,不同聚落的大人又会一起参加。

聚落里养着很多禽畜,鸡鸭豚都有,都是养着吃的,除了牛,从牛背上的痕迹来看,这些牛不是养来吃的,而是用来驮东西,献推测这个聚落与其它地方经常有贸易往来,而对外获取的东西,大概率是盐,可能还有咸鱼。

众人观察聚落时,迦梨也在观察众人,品尝过献送的盐便差不多猜到这些夫诸为何而来,因而积极教导献等人学习语言,不时给献送东西。

麻布、用来给布染色的植物、稻、豚牛、增加食物滋味的香料(胡椒)....尤其是香料,迦梨特别做了一份烤肉,撒上香料送给献。

本来慢悠悠学语言的献在品尝完烤肉后不到五天就掌握了初步交流的语言,旋即同迦梨说起自己的来处,以及日旸之地离此有多远。

虽然从众人的模样猜到对方来的地方很遥远,但没想到这么遥远的迦梨:“....”

好一会,迦梨道:“汝希望来日交换时能到河流下游,入海的地方?”

献点头如捣蒜,真聪明。

船队可以为了探索而跑到河流中上游来,但每次都逆流而上就不值当了,反正迦梨的聚落在河流上游,顺流而下很方便,何不自己将货物送到下游,船队在海边进行交换?

反正你们平时也用牛驮运货物与其它地方贸易,如今不过是往南运。

迦梨想了想,也没觉得这有多麻烦,跑哪贸易不是跑,便问:“汝想换什么?”

如此遥远的距离,她实在想不出换什么才能划算,感觉不管换什么都不够路途上的口粮。

献答:“麻布。”

虽然很馋香料,但香料不能当饭吃,而麻布是编织渔网的材料,有更多渔网就能捕获更多鱼群,如此才能弥补路上的口粮消耗。除了麻布,不论换什么都不划算。

“汝等需要多少麻布?”

献答:“汝等有多少,吾等都要。”

迦梨不解。“汝等要这么多麻布做什么?”

“织渔网。”

不知是农业条件太便利还是没有日旸之地与湟水下游那样鱼汛的缘故,本地没有点出渔网这一技术,不论是内陆还是沿海捕鱼都是钓鱼,自然也不会有对应的语言,因此献一边说一边在地上写下日旸之地的图画文字。

虽然没学过,但图画文字的优点是它像表意图画多过表意文字,迦梨能通过图画分析渔网是做什么的,立时猜到对方为何跑这么远还能划算。

若麻布是织网的材料,可以获得很多鱼获,只要鱼获足够丰富就能抵偿路途上的口粮消耗。

当然,纺织并非难事,每个地方每个部落都会,但纺织需要耗费很多人力,日旸之地的人力不够用,若能通过其它方式换来更多麻布,节省人力,何乐而不为?

迦梨看着地上的图画文字,问:“可以教吾织渔网吗?吾可以送汝很多香料。”

自然是可以的,这又不是保密技术——也没法保密,原始部落之间换亲、迁徙的生活模式决定技术保密根本不可能,任何一项技术发明出来后只要证明有用,都会以惊人的速度扩散——但献也事先声明:“汝这边没有鱼汛,织渔网未必有日旸之地的收获。”

迦梨道:“收获比鱼线钓鱼多便可。”

献很大方的告诉了对方怎么织渔网,然后完成了与本地聚落的贸易,在补给后决定继续逆流而上。

在船队离开时聚落对慷慨的客人除去补给,也给了其它礼物,十筐颜色漂亮的石头、五筐香料(胡椒)。

石头被众人扔去底舱充当压舱石,香料则是每个人每日分配两粒——不这么分配,等回到日旸之地时肯定吃光了。

河流更上游的地方,热带雨林与热带沙漠河流的气候逐渐被纯然的沙漠取代,河流淤泥减少,部落越来越小,人口越来越少,见此,众人终于折返,顺流而下,再次回到迦梨聚落,补给,再换了一批布与三筐香料,并得知迦梨聚落在准备南下与南方三角洲的部落接触,为来日的贸易做准备。

献表达了祝贺后继续顺流而下,回到海边,与海边等待的六条船汇合,继续向西。

根据多贝群岛的鲛人所言,继续向西有一片土壤肥沃,人口稠密的土地。

在海上行驶不知多少日夜,看热带雨林风景看到吐后,船队穿过鲛人说的海峡,来到一片与坠星海一般三面被陆地环绕的海洋。

海洋一边是热带雨林一边是热带草原,景色截然不同的同时在人口稀少这方面出奇一致,船队愣是没找到可以贸易的对像,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走,来到一片三角洲。

两条发源陆地深处群山的大河自此入海,冲刷出一片连接起来的三角洲。

三角洲地区的人们以渔猎为生,人口....反正众人觉得这一趟亏了,就这么点人能纺织多少麻布?

众人失望不已,但船队跑了这么久再不修整就要散架了,只能找了个地方安顿,用盐与本地人换鱼与谷物充饥,吃饱后伐木修船,决定船修好了就走。

十日后。

双月升起,疲惫不堪的众人停下手里的活,走到篝火边排队打饭。

献用可以洗脸的陶盆打了一份食物,两条鱼、半只野鸭以及....献眯眼,伸手从稻饭里抓起一粒绿色的圆形谷物,问做饭的人。“这什么东西?”

做饭的大人看了眼。“不认识。”

已经吃上的大人们瞪大眼睛,不认识的东西你往陶釜里烹饪,不怕吃死人吗?

大人解释道:“这是从本地部落那换来的,吾看到他们自己也在吃。”

虽然不认识,但肯定没毒。

众人这才放心,放心扒饭。

献却没罢休,将绿色颗粒放进嘴里咀嚼,味道比稻饭好吃,煮熟后也比稻饭易嚼:“本地人可曾言此物产量多少?何时种植何时收获?”

做饭大人:“....”吾问这些干吗?

献无语道:“若产量可观,可带回日旸之地与大平原尝试能否种植,若产量不可观,但与黍粟稻的种植时间错开,也可带回尝试能否种植。”

想了想,还是放过献,也合理一下设定,献这家伙都有翅膀满世界跑了,让她吃除了生姜啥都没有的白水煮肉吃几千年也太虐待她了,我一向不忍虐待我的主角,以前写辛筝时没意识到也就算了——万幸辛筝是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也不在乎吃穿——这一本既然意识到了这些,还是做个人吧,不然我怕自己写着写着都忍不住可怜女主。

所以不同作物,香料传播的时间因为她这个变量而提前,至少提前吃上葱、姜、蒜、辣椒煮肉。

以及——

虚假的科幻作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脑洞一流。

望·真实的科幻作家·舒:书里写的东西,你照着做真能做出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1章 第十六章胡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