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春江花夜月 > 第53章 第 53 章

春江花夜月 第53章 第 53 章

作者:却看青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8 00:29:24 来源:文学城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二人披着霞光,并肩而行的两匹马的马耳交错。

司马信率先下了马,去牵才落定的崔玉棠的手。崔玉棠轻轻拨开她,“殿下,”她的目光落在城内街上的人来人往上。提醒她人多眼杂。

女子之间举止亲密一些倒是无所谓,只是不能在外人面前失了君臣之分。

今日出去秋猎,两人轻装简行,都未穿裙披衫;秀发束起,两人对视,眼神也少了平日里的柔情潋滟,如离弦之箭一般干净利落。

“殿下,臣先告退了。”因着今日的行装,她行了拱手礼,牵着马便要抬步就走。

“玉棠,”司马信叫住她,“饭同食,衣同袍;宵同梦,晓同妆;出入成双,形影不离。这些事你以为我父皇会不知道吗?”

崔玉棠顿住脚步,转头看她,“我崔玉棠既迈出了这一步,便死生无悔。”

“我当时所奏的《凤求凰》,不为清河崔氏,是为玉棠。”她上前背对城门,挡住映入她眼帘的车水马龙。“我所画之人,非素有清贵之名的清河崔氏崔令君之女,而是那日千佛寺中,笑谈桃李春风。”

“父皇送到我府上那些名帖我一字未读。”血脉是权力的延续,她司马信不要婚姻换取的权势。“一生一世一双人,今生伴于身侧者,唯崔玉棠一人也。我心已许,便不诺二人。若有圣旨相逼,我便以死明志。”

“我心已许,未有多疑。”她崔玉棠谨慎稳重,可也自负。自负自己的眼光,也自负自己的傲骨。既与她结为夫妻,便不会疑神疑鬼;倘若司马信真有二心,便割袍断义,此生不复相见。

“朝堂上那些腥风血雨,我们一起面对;若有流言蜚语,玉棠可至我身后。”幽兰生矣,于彼朝阳,含雨露之津润,吸日月之休光。她舍不得那些污言秽语泼在她身上。

崔玉棠倒是无所谓。她十分赞同江初照所言,“清白”是自“天命”后强加在人身上的第二道枷锁。“女子情爱的流言蜚语,早随顾云宸射入太和殿的那一箭烟消云散。殿下向我表明心志,也该给初照、元则她们吃一颗定心丸了。”

“嗯。”司马信点了点头,交汇的眼神已经对过话,“主要是元则吧。”

……

已经三年没有秋猎了,此次秋猎声势浩大,披甲带盔的羽林军将广成苑围住,像一条青蛟蜿蜒盘旋,厚重的鳞甲像一堵墙,阻隔着墙外窥探皇家猎场的目光,秋风吹得竖旗猎猎,像青蛟的呼吸声。

华盖下那人褪去殿上繁复的冕服,自那一把气势恢宏的木椅上起身,接过近卫递过来的龙头弓。

司马业将黑发用金冠束起,玉簪横穿而过,点睛之笔却是那颗绮丽的红宝石;双目如黑曜石,一有睥睨山海之霸气,一有俯瞰万灵之雄势;两颗宝石交相辉映,衬得那人尊贵至上,不怒自威,令人望而生畏。精悍黑袍将红宝石的霸气内敛,顺着织锦领缘和袖缘上的夔龙纹如山压在众人肩上。

他用食指指节轻轻蹭了蹭拇指上的戒指,才接过高健递过来的金鈚箭。搭上箭,拉开弓,听风声判断今日的风向和风力,这是他个人的习惯。

只见那人双目凝神,离弦之箭带着天子威严破风而去,不辱使命地稳稳刺入草靶红心。

“不比当年了。”他放下举弓的手,却面露喜色。

两侧羽林军身穿对襟罩甲,双臂套披铁护臂,护臂的肩部、手臂外侧的钉缀环状甲片,与罩甲表面钉有甲泡钉泛着银光,双目炯炯,似有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的凝重;头戴窄檐铁盔,璎珞随风飘扬,手中猎旗烈烈,似有旌旗十万斩阎罗的杀意;腰束革带,佩挂弓囊箭袋,钉缀银丝纹饰,剑格鎏金,银鞍白马。

两列文武官员缄默不语,他迎着无数打量的目光,迈步至龙椅前,似居高临下地,反过来打量这些经立恭顺的臣子。

站在前方的,是曾经像他一样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几位皇子。隐忍克制的盏盏明目,像撼天动地的猛虎,却始终不敢发出响彻山谷的嘶吼;道道目光像柄柄利剑,剑刃早已经雪白锋利,却不敢亮剑。腹中沉闷的低吼,和剑镗泄露出的明亮的光芒,都是他们隐忍不发的野心。只待司马业示一点点弱,他们便要迫不及待地用惊天动地的嘶吼,蚕食尽这条猛虎的余威。

而鹤立于几头猛虎之间的,是有如竹兰之秀,松柏之气的公主;她惯穿松花色的衣裳,犹如初夏幽幽深山,琴声似有若无,清风徐来,松花纷纷扬扬落于青石白鹤之上。有天潢贵胄之霸气,有文人骚客之傲骨。可松花本不该这个时候落下。

打量完各怀鬼胎。

司马业垂头拨了拨宝雕弓的弦,沉沉开口道:“青州刁民作乱。承德、承贞领兵河北、西北,威震八方,承和熟读兵书,承愿此次灭蝗也崭露头角。朕欲派你们其中一人领兵前去青州平叛,实在难以抉择。借着此次秋猎,好好露一露你们的身手,让朕看看,这两万兵马,交到谁手中才能服众。”

宝雕弓在漆盘上磕出声响。权力似乎是一种令人着迷且上瘾的宝物,这件宝物像一面镜子把人隐藏的丑恶的面容照出来,离它越近,越清晰地看出贪得无厌的脸不像自己,离它越远,模模糊糊的,好像才有自己的影子;可它好像有一种魔力,令人不自觉地想要靠近,看清那张不属于自己的脸。

司马业握着这面镜子,看到了许多人的脸。而他们此刻的目光,都落在那张宝雕弓上。

“明日开始围猎,这个领兵的机会,争还是不争?”散场后,二人并肩而行。司马信也不像之前那般莽撞,江初照教会她,有些东西要拼尽全力去抢,而有些东西,就算是递到手中也不能拿。

江初照琢磨着现在的局势,争与不争,都有些棘手。“君心难测。殿下容臣好好想想。”

陛下将那些名帖送到司马信府上,意思是要她择夫婿。但司马信看都没看,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联姻是世家惯用的手段,例如齐王司马仁的王妃是河东裴氏之女,燕王司马义的王妃是韦氏之女,而三皇子司马礼之妻是弘农杨氏之女。

清河崔氏,许家,霍家,是他心腹中的心腹,最忌讳的就是参与夺嫡,而这三姓,也确无一人参与夺嫡之中;许家也是经他授意亲近司马信和司马泰。

宵同梦,晓同妆,司马业会不知道吗?崔玉棠与司马信私相授受,是她本意,还是经崔鉴授意,崔氏有参与夺嫡的想法吗?而司马信的结契,是真的想与崔玉棠一生一世一双人,还是,只是拉拢崔氏的手段呢?而司马业的沉默,是默许司马信借拉拢崔氏培植寒门的势力,默许崔氏亲近司马信吗?

两月思过的时间早已过去,她还未官复原职;送到府上的名帖,是真心想替她拉拢,还是在试探呢?

司马业未言明评价的标准,是将这个领兵的机会内定给司马信的意思吗?

几位皇子都去争,都去抢,身后的爪牙也会露出马脚;是在借此事,试探几位皇子和司马信背后的势力吗?

除去崔氏,许家,霍家,现韦娴儿手中也有一股势力;韦娴儿几次三番得罪杨旷为首的世家,到底是依司马业之意而为之,还是她有心助司马信呢?韦娴儿是他留给司马泰的心腹,是在试探韦娴儿的站位吗?

还有苏沐,要试探她是司马信的人,还是司马泰的人吗?

司马业坐在帐中,黑曜石的光泽森森落在江初照渐行渐远的后背上。他转着拇指上的玉扳指,揣摩着江初照现在会在如何揣摩自己的心思。

运筹帷幄,算无遗策。世人都这样评价他这个五郎身边的谋士。他记得有个人说“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朗朗明月,徐徐清风,竹兰清骨,松柏傲骨,都不如“水深难测”四字。

真是后悔没让她做承制的老师,让她留在司马信身边,真是给承制留了好大一个祸患。

后悔莫及,司马业手握成拳,一回想起那日殿中的对答,已将她满门抄斩。可她家中又有谁呢?除了那个好像并不亲近的妹妹。难道还要发难于身后有西戎撑腰的,远在凉州的方清梦吗?

司马业松开捏得发白的拇指,“叫崔颢,杨满去。”

月下两人并肩而来,披雾戴月,如对珠玉。

月落帐前。帐内葳蕤灯火落在漆木椅后面的银盔甲上,似秋月里的枫红浮了一层银光。灯罩笼着的油灯,似一颗熟透了的果实。

崔颢乘了一席月光入帐,却很快被扑面而来的灯光覆盖住。他抬袍摆顿首,似呦呦鹿鸣,“见过陛下。”

悦耳的鹿鸣声钻入耳中如涓涓细流淌过。司马业的目光还落在手中的书卷上,头也没抬,“明允来了。”他语气收了平日里的威严,像一个与他话家常的长者。

崔颢已经起身端立,拱手道:“深夜传召,不知陛下有何要事吩咐臣。”

他将竹简完全摊开在案上,“算不得什么要事。只是青州刁民作乱,领兵平叛的人选迟迟没有定下来。今夜唤你二人前来,是想听听你怎么想的。”

崔颢略一思考:“几位皇子熟读兵法,仁厚忠义,礼贤下士;朝中身经百战,骁勇善战的将军不胜枚举;无论派何人前去,青州无忧。”

目前夺嫡之争的是年长的三位皇子;女子为帝不是没有先例;不知道这些臣子心中,有没有那位恩宠正盛的五郎。

崔家和司马信走得很近。崔颢却直接将司马信排除在外。

他面上波澜不兴,只是放下竹简,抬头,朝崔颢招了招手。

崔颢上前两步,恭立,谨听圣言。

司马业双肘撑在膝上,“长子仁厚,次子忠义,三子谦和,五郎孝悌;依明允看,这兵马交到谁手中,朕才放心?”

竟是没有想到他问得如此直白。崔颢一惊,猛地抬头,只与他对视一瞬,便被不动如山的猛虎威严狠狠慑住。他飞快地垂下头,急忙拎了袍摆跪下,双手交握放在膝前,额贴手背,压着惊慌道:“此乃陛下家事,臣不敢妄言。”

“国之命,在人心;君无德,失人心,国则危。我们这些人老了,这大魏的江山,日后还是要交给你们这些年轻人的。”他居高临下地审视俯首称臣的崔颢,凝视着他的一举一动,看看哪些惊慌失措是演出来的,而哪些又是真心实意的肺腑之言。

这是在试探崔家在立嫡之中的站位了。“陛下年富力盛,只是在落叶萧瑟之时不禁感怀春秋。崔家蒙受陛下拔擢之恩,日日夜夜,铭记于心。臣年岁尚浅,德薄能鲜,陛下家事,岂容臣置喙?”

站在自己这边便好。他拿起笔架上的毛笔,示意高健将笔和竹片递给他,“还有一问,崔君可答否?”

四字映入眼帘,面上的波澜一起涌入眼中,眼底深渊黑浪翻涌,他垂眸压下情绪,“朕知道了,下去吧。”

他将崔颢墨迹未干的答案反置在案上,“叫杨满去。”

杨满去躬身垂首而入。或许是在外面站久了,他身上披着一层雾,将扑到他官袍上的灯光晕染开来,整个人看起来朦朦胧胧的。

他披了夜露,在帐门处与崔颢擦肩而过。

“臣杨满去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他下跪叩首,司马业未应,就保持着叩首的姿势,额贴在手背上,不起身。

倒是比崔颢深沉。他翻转着手中空白的竹片,“青州之事,满去觉得,何人带兵合适?”

杨满去看到崔颢下跪的那一瞬,心底便有七八分猜测。此时依旧表现出几分措手不及,捏着汗,佯装措手不及之后的镇定:“回陛下,今日猎场上,陛下曾有意让几位皇子领兵。臣斗胆,敢问陛下可是让臣在几位皇子之中挑选一位?”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杨满去这个后起之秀,真是令他不敢小觑。崔颢才高八斗,意气昂扬,总不如他心计老成。

“满朝文武,有志者,皆可竞逐。”司马业用竹片轻轻刮拇指上的薄茧,用不同的目光凝视;带有警惕,欣赏,戒备的凝视。

杨满去脑海里一一浮现人脸,“回陛下,三位年长皇子和五殿下,宗族中司马烈、司马忠父子,其余身经百战之将军不胜枚举,新政之中有苏沐,周疏;皆可领兵。”

滴水不漏。应该让崔颢看看,什么才是四两拨千斤太极之式。

“朕膝下十二子,及冠者有六,满去以为,何人能胜任?”

司马信两月禁足已毕,却还未官复原职。她所列九罪,正需一个名头让她复出。既心中已有答案,深夜召他前来,不过是试探。

杨满去答曰:“齐王宽厚仁慈,有长子之风;燕王秉性忠义,骁勇善战;三殿下饱读诗书,谦和有礼,五殿下恭顺孝悌,礼贤下士;陛下光耀万物,德泽四海,万民景仰,无论哪位殿下领兵,仁义之师必能势如破竹。”

“哦?”司马业故作疑,“满去的意思是,应该从这几位中挑选?”

他将竹片递给高健,“朕心中还有一人,不知满去可答否?”

杨满去闻言一惊,握着毛笔的手滲出薄汗,他跪着抬头与司马业对视,“陛下家事,臣不敢妄言。”

高健却从帐门拐出。

秋空明净,两履踏夜露而来,一石榴,一浅云,遥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近看灼若芙蕖出渌波;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犹如惊鸿照影来。

“韦尚书,上官姑娘。”崔颢拱手行礼。

“崔郎中。”二人亦欠身回礼。

高健进帐通报,司马业挥挥手,示意杨满去退下。

韦娴儿与杨满去甫一对视,擦肩而过。

走得急,未来得及换官袍,她拎了裙,下跪稽首:“臣韦娴儿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秋风急,莫让细尘沾了花钿;司马业双手搭在扶手上,“韦卿何必行此大礼?”却未叫起。

韦娴儿起身抬首,与他对视。“深夜传召,不知陛下有何要事?”

话在舌尖犹如箭在弦上;司马业将拉满的弓慢慢收回,他打量完韦娴儿,起身拿起笔,蘸饱了墨,递过去。

韦娴儿只犹豫了一瞬,便起身,站起来上前双手接过毛笔。

紫毫交接,司马业坐在椅上,挺着后脊抬头看她;韦娴儿躬身,居高临下看人的居然是自己。

便觉冒犯。

她接过笔,便迅速跪在地上,垂首敛目不言。

高健递过来一根空白的竹简;韦娴儿接过,几乎挨着案角的左手拿着竹片。

大帐内有半盏茶的沉默。韦娴儿终于斗胆抬起头,左转看向司马业,缓缓转头的动作像胆怯的试探,又像是等待上位者发号施令的山雨欲来风满楼。

却见司马业一副鲜有的皱眉的疑惑的神情。“青州之事。”他耐着性子提醒道。

韦娴儿调整了拿笔的姿势,正欲下笔,又顿住;“臣斗胆问陛下,陛下所要的臣的青州之事的答案,帐外崔郎中和杨御史,也是写下来的吗?还是陛下想要的,根本不是青州之事的答案。”

司马业闻言一笑,拍了拍敝膝上似有若无的灰尘,似说了一句,“你太聪明了。”他双肘撑在双膝上,十指交握,明亮的眼神没有阴沉沉的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森森,“既然知道朕要什么答案,便写吧。”

韦娴儿却不急着落笔,“臣再斗胆问陛下,陛下膝下十二子,陛下今夜,是要问苍生还是鬼神?”

司马业不言。他赏析着韦娴儿如星明亮的眸子,是该可惜此人是个女子,还是庆幸她是个女子。

他曲起食中两指,敲了敲案面,在上面写了一个数字。

韦娴儿的惊愕比崔颢的更灵动,比杨满去的更镇定;既是预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似是早有对策,又似措手不及。但她举手投足的冷静,却总是让人以为胸有成竹。

三根答案一模一样的竹片摆在面前。

“让他们三个都回去吧,”司马业挥了挥袍袖靠到椅背上,“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许进来。”

他盯着三根竹片,似乎要将不同的字迹盯成不同的答案来。他突然轻笑一声。你看,满朝文武都看出来的;江初照、崔玉棠;河东裴氏的裴诉,弘农杨氏的杨满去,京兆韦氏的韦娴儿,清河崔氏的崔颢,这些世家士族费尽心力培养出来的同龄人都看出来的,唯独他的五郎看不清。

五郎呐,五郎呐。可你是个公主啊。

他突然低沉地,断断续续地笑出声来。却发了狂的,像冬天一阵凌冽的风,将案上齐齐摆放的三根竹片抚过去,案上竹简哗哗落了一地,而候在外面以高健为首的阉人,只敢下跪敛着呼吸垂首。

他胸腔起伏,直愣愣站起身。一袭黑袍,金线暗纹;高大的身躯是司马信自幼以来,脑海中的谁见了都要下跪的,无须沉下脸色也会使身旁的人战战兢兢的君父;是那个无论国事多忙,都会亲自考她功课,读错一句,就打一板子的严父;亦是手把手教她骑马拉弓搭箭,重病寸步不离守在床边的慈父。

所以她恩宠过盛得,让人快要忘了她只是一个公主。

她跪在殿下,那几分与旁人不同的自信飞扬,也仅仅是因为,高坐堂上的,是他们的君王,是她的君父,一个与已逝去母后伉俪情深的父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