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城,城楼上李若松焦急地等待着。已经日暮了,依然没有江宁的消息。
一轮翻滚着烈焰的太阳沉沉坠落在他们右边的山间。阴冷的风在山间穿梭,发出低低呼鸣。
李三爷明显坐不住了,“大哥我出去看看。不管怎么样,我得把他们的尸体带回来。”
一听这话,背对耀眼落日的李若松脸瞬间黑了。李三爷见此,闭了嘴。
“报。”
这一声军报声让两人身子一紧,循声望去,只见一传令兵,提报前来,单膝跪地,“报将军,平城来令。”
一听是平城,他们两人提起的心似被人松了手,坠了,全然没了精神。可那报军报的依然喋喋不休的:“僧兵主帅休静率五千僧兵携粮已经在驰援开城的路上。”
其实这是个好消息,还是让李若松眉毛挑了挑。“最近怎么没有金元大人的消息,他又不会法术,陛下不会把他也被扣在平城了吧。”
这个问题明显超纲了,传令兵低下了头。但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我出城时听城门口的兵士说,金大人早几日就已经率兵出城了,好像是去王京附近的青馆驻扎。”
王京附近的地图早就刻在了李若松脑子里,他知道青馆在哪里,心道【没想到宋应元布置的兵锋这么锐利,已经直捣王京附近了。】
“将军你看!”
突然城楼上一守军大呼。
只见山间冒出滚滚沙尘,远远地似还有铁蹄踏地的声响。
李三爷脸色一变,大喊:“警戒,全体警戒。弓箭手就位,拉弦。”
李若松拿着单筒望远镜,一言不发。但额头上的汗已经划到他那紧闭那只眼睛附近了,愣是没有钻进去,便滚落了。
那马蹄踏入大地所掀起的烟尘仿佛已经到了城下,呛的人喘不上气来。
李若松已经放下了望远镜,他收细了双眼死死盯着来人。
突然有人扔了弓箭,大喊道:“是他们,是他们,是江宁将军。”
这一声喊让城楼上的所有人心都扑通跳了起来。终于他们近了,漫天的沙尘伴着落日,让他们成了黑金色的剪影,刺得人眼睛睁不开,却舍不得不看。
看清了,终于看清了,城楼上一阵暴鸣的欢呼,“他们回来了,他们回来了。”
江宁回来了,他们不光回来了,还带回了近一百个日桑人的人头。这着实让人羡慕。
“我们在王京附近遇上的,他们大约四十个骑兵,和五六十个步兵。看他们样子是去王京周边搜刮粮食的。似乎没什么收获,一个个垂头丧气的。本就泄气,再没什么防备便被我们得了手。你看。”江宁得意的拎起了人头。
看着得意的江宁,李若松突然想到了什么,“明天我们便去和金元会合,看看我们宋大人到底打算怎么拿下王京。”
……
秦慕琅晕倒后,吉娜慌了,她第一反应抱着她急急得往外走,“我知道你太想他了,我带你去,我这就带你去。”就当她打算把秦慕琅拎上马之时,秦慕琅在那半空中醒了。
“我这是成仙了吗?”她惊讶的看着自己悬在半空中,但很快拎着她的人把她甩上了马,身子要裂开得剧痛让她醒悟自己离成仙还差一步历练。
吉娜刚收起缰绳,她马上的货物却一滑,滚下了马,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吉娜本以为秦慕琅会爬起来骂娘,却发现被摔得不轻的她直接爬起来就跑。
气喘吁吁的秦慕琅一把推开了宋应元的门。坐在高位,正和一帮臣僚商讨战事的宋应元立刻站了起来,大步向她迎去。
所有人都呆了,这个额头肿了一个血包,浑身灰头土脸的人是谁?怎么直接倒在了宋应元的怀里,重点宋大人还扶得很顺手。
宋应元看着怀里仓惶的秦慕琅,急急地喊,“你怎么了,来人……”。他这一喊还没继续,就被怀里的人抓住了手,那人在他怀里摇了摇头,扯着他前襟道:“宋大人,求求你,救救他。”
宋应元一脸迷惑不解地问:“怎么了?”
“龟船,他们有龟船。”
当秦慕琅把龟船和李顺臣的战绩说完后,宋应元更加不解了,笑道:“这不是好事吗?李将军断了日桑人的补给呀。”
秦慕琅摇了摇头,痛苦得眼睛一闭,挤落两行泪来。“李将军是没有错,但宋大人你想想,李将军断了他们的补给线,也断了他们的撤退线。如今他们成了困在新济国的恶兽,他们要想活,只能和我们拼了,不是吗?”
宋应元一听,身子一抖。在场的众人也陷入了沉思。
秦慕琅突然见桌上一封展开的军报,上面写着【倭贼已退,王京已空,倭贼之在城中者,多不过万。】气得她一把它扔了,“骗子,日桑的海归路全面被斩断,他们退到哪里。现在王京城内至少有五六万的兵力。”她急得泪水停不下来,扯紧了宋应元的前襟,“李若松带的兵太少了,他会被吞了的,救救他,快去救他。”
宋应元呆了呆,缓缓地站了起来,眼神放空。他比秦慕琅想得深远,这封不实的情报真的只是一时疏忽吗?还是他们故意为之,是对他操纵朝政的报复吗?一想到此他背后一凉,已经不敢再看秦慕琅。
就在这时,有人向这里冲来,嘴里喊着,“报。”
秦慕琅一听,坐直了身体。宋应元直接去开了门。军令官第一次受如此礼遇,愣了一下才道:“捷报,江宁将军昨日在王京城外与小股日桑军相遇。打败日桑军队,斩获百余首级。”
秦慕琅用双臂撑着站了起来,吉娜忙去扶住她。宋应元则身子晃了晃,脸色变的惨白,突然想起什么,问道:“金元将军如今在哪里?”
军令官心下纳闷,怎么都是同一个问题。只能如实答道:“金大人出城时说他要在青馆附近驻守。”
宋应元一下全明白了,转身对秦慕琅道:“秦姑娘你放心,我现在就调集兵马,前去增援李将军,定不会让他有事的。”
秦慕琅拽着吉娜的衣服,慢慢给宋应元跪下了,她满脸泪水,凄惨的求道:“宋大人,来不及了,你听到了,他已经入局。你要真心救他,让火炮队先行,让他们在青馆附近找好两个制高点,部署火炮。若遇敌情,不必请旨,直接开炮。”
宋应元听后手心全是汗,他扶起朝她点头道:“我听姑娘的,让他们带上所有的炮弹先行出发。”他本想问她,为什么在青馆附近部署火炮?
但聪明如他,怎能想不明白。感到陷入陷阱的他身子晃了晃,眼睛陡然睁大,瞳孔在眼眶里剧烈的颤抖,不敢置信的看着她。
秦慕琅知道他想到了,含泪朝他点点头。
真是个聪明得有些可怕的女人。
……
小西将军正和立花将军在地图前做着最后的部署。小西将军总是有些心不在焉。突然一阵喧哗声。
“将军你不能进。”门口的侍卫似乎在阻拦着什么,但是很明显他们拦不住,因为那人已经冲了进来。
冲进来的人全然忘了规矩,也忘了惧怕,直接冲到立花将军上前道:“将军,我弟弟在城外遇到明军偷袭。为什么不派人去救?全军覆没,城楼上的人看不见吗?就这么让他任人绞杀。”
小西将军第一次听说,呆了呆,不解地看着立花将军。
但很明显立花将军是知晓的,显得很坦然,“时将军,我记得你是渔夫出身,对吧?”
“是又怎么了,渔夫就不该救吗?渔夫就该死吗?”
“你们钓小鱼用小饵,钓大鱼用大饵不是吗?”
“我弟弟他们不是鱼饵,他是人命,是足足一百多条人命。”
“我们现在要钓的是一般的大鱼,是大明帝国最高将领,打败了他,就是打败了整个大明,你说要不要这么大的鱼饵。”
时将军惊呆了,定在当场,“可他是我的弟弟!”
立花将军冷笑一声,“让他碰上了,这是他的荣耀。你该为他高兴才对”
默默咽下泪水的时将军突然被人拍了拍肩膀,他抬头一看是立花将军。此时的立花将军眼带怜悯,“他不会白死的,我会在呈交将军的奏章上提到他的。日后我们胜了,我还会给他单独请功。”
终于送走时将军,小西将军终于鼓足勇气问道:“将军花这么大的血本,不怕血本无归吗。我听说新济军已经在青馆驻扎下来了。我们的局破了。”
立花将军哈哈大笑,摆了摆手。“新济人不足惧,他们来再多的人也是一样逃跑的命。而且你有没有发现,新济人应该发现我们的图谋和部署了,却似乎没有告诉大明那群外来客。”
小西将军咦了一声,满脸的不信。
“青馆选得很绝妙,在我们的包围圈之外,却可以看清全局。不管谁胜了,他们都可以进退自如,好个玲珑心思。”立花将军越想越想笑,最后不禁拍着大腿道:“看来新济人对大明已有了嫌隙,甚至是故意隐瞒。否则李若松就没必要派兵前来试探了。不是吗?”
小西将军听得惊呆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立花将军却没有等他思路跟上的意思,“通知全军明日开拔,活捉李若松。”
……
夜已深,早已上钥的平城南大门突然隆隆的打开了,第一个出城的不是火炮,而是两匹奔驰的白马。她们如流星划过漆黑的夜,让人以为看错了。
跑在最前的马上的人不是潇洒地拿着缰绳而是环抱着马的脖子,人被颠得左摇右晃的,感觉下一秒就要掉下马去了。后面的人一边追一边喊,“你慢一点,你要掉下去了。”
古人由于信息的问题,无法指挥大规模协同作战,在这场东亚远征中表现尤为明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2章 看破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