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花将军一把合上了小西将军递上的奏折,嘴角满意地笑了笑。
“这算你将功赎罪了,但里面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
立花将军本想继续,外面一个小兵进来道:“将军,他们都到了。”
立花将军立刻站起,随着他这么突然起身,他的金色盔甲哐啷啷脆响不断,“来不及了,跟我走。”
小西将军立刻小步跟了上去,刚到门口和转身的立花将军撞了个满怀,“你……,你不算庸才,怎么输了平城?”
小西将军那淤青的脸埋了起了,呢喃道:“之前在新济国战场太过顺利,加上平城易守难攻,没把大明看在眼里……。”
立花咀嚼着他的话后拍了拍他的肩膀,“王京现在你也看到了。加上你的同僚,也都不好对付,提起十二分的精神,打好每一仗。今天我们就要拿下王京城内所有的兵马。”
小西将军有些不解,“立花大将军,这王京……”
立花哈哈大笑,“我是可以直接号令他们,但我觉得演这场戏能让他们更心甘情愿些。”说完他把小西将军拢到近前,悄悄对他耳边说了什么,小西将军的身子立刻发抖了,“这……”
立花将军立刻拍了拍他的背道:“你一个商人最是算得明白的。”
……
秦慕琅一早就赶到了宋应元处,溟竹把她拦了,“经略大人还没吃早食呢。”
秦慕琅不甘示弱,“我还没吃呢。”
宋应元应该是在里面听到了,“那就一起吃吧。”
溟竹心不甘情不愿地把秦慕琅引到屋内。宋应元一身水色云纹圆领袍,衬得他肤色极白。他人又瘦,那么大的袍子被他就这么随意系着,飘飘然的,有一股潇洒俊逸的风骨。秦慕琅忍不住多看了两眼。
宋应元立刻摸了摸脸,拢了拢散乱的头发。见她还盯着看,红了脸道:“我这梳洗得潦草,还请姑娘莫怪。”
秦慕琅一听脸红了红,随便找了个由头道:“你那带子系错了。”
宋应元一听立刻敞开袍子重新系,这自然露出了内里的衣物,秦慕琅一看,脸红得直接别了过去。
还好溟竹此时已经送来了早食。他见秦慕琅这样,便嫌弃道:“秦姑娘,你脸怎么那么红呀,别染了病了。我听说军中有人染了,你别传给我家大人。”
秦慕琅不敢转过头来,等着他走。好不容易溟竹走了,她才带着她那红脸转过来。宋应元一边给她盛粥一边笑她道:“你害羞时脸粉粉的,还怪好看的。”
秦慕琅一听,脸索性变成赤红,一直红到了耳朵根。低着头接过他的粥,怯怯问:“攻打王京,你有计划吗?”
宋应元一边给自己盛着,一边道:“你是有计划了吗?”
【这个人精】秦慕琅一边心里暗骂,一边倒豆子般倒出了自己的计划。
宋应元一边喝粥,一边道:“计划不错,速战速决地解决王京。”
秦慕琅立刻放下碗,得意道:“我想的。”
宋应元不意外这是秦慕琅小脑袋想出来的,喝了口粥道:“地点在哪里?”
秦慕琅脱口道:“王京和开城之间。”
宋应元嘴一拉,苦涩道:“开城和王京之间多山地,李若松是骑兵,施展不开。”
“我们不是有步兵吗?”
宋应元终于放下了碗,“他这次去开城没有带步兵。”
秦慕琅有些难以置信,“你多负责后勤谋划,调兵之事你多不过问的,怎么知道他没带步兵。”
宋应元起身,柔软的袍角丝滑的擦过凳子,让主人的出走显得决绝。很快他居然回来了,一甩那冗长宽大的袖子,甩给秦慕琅一封奏折。
这封奏折明显是份誊写本,没有印章,只有内容。是攻破平城后,上奏朝廷表彰的将领。赫然写着登城首功李子贞(李三爷)。秦慕琅眉头皱起,“我在城中听闻,第一个登城的不是骆将军吗?”
宋应元回了他一个意味深长的笑,“他把首功给了他弟弟,对于南兵的骆将军他们只字不提。我听说南兵中已经有人公开对他拍桌子了,你说他这次去开城会带上南兵吗?”
秦慕琅哑口无言了,她是了解李若松的,他那明显的家兵管理的确作战勇猛,生死不弃。但若和别的军团联合作战,有时的确小家子气些。
像极了家族管理的乡镇企业,团结,却不专业。
这份奏报的确寒了南兵的心,让他这个军中最高的位置显得岌岌可危了些。
但要改变这个家族企业的管理模式,秦慕琅没有信心,她连改变他都没有多少把握。
恋爱研究者曾告诫人们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人。所以秦慕琅只有改变自己的策略。
“王京周围就没有平坦的地方吗?”
宋应元不可思议的笑了笑。她明知李若松做法不智,但还是努力为他争取着胜利。“城南。”
秦慕琅觉得计划不容易,把日桑军引到南面去作战,势必先要突破他们的防线。人家在城楼上以逸待劳对你进行绞杀。你还真没办法。
想到此,秦慕琅脸色越发阴沉。
……
“是笼城(守城)还是强攻,各位将军有什么计划吗?”
下面各路将领交头接耳,有的索性挪到了人多的一边。有些则孤零零地坐着等着高人的发言。
立花将军心下暗骂【乌合之众】但脸上还是波澜不惊,“看来各位将军已经有了决断,不如这样,我们每人把所选写在纸上,不必署姓名。我们最后看看大家的选择。”
这个提议十分实在,却大大出乎大家的意料。他们没想到那个说一不二的立花将军居然俯身听取他们的意见。虽然他们中有些还是不信,但他们实在没有反对的理由,只能老老实实填下他们的选择。
算票的正是小西将军。他本是有资格投票的,却被黑田一把夺去,撕得粉碎。他一脸无辜的看着如雪的纸屑在他面前飘舞,满眼怜悯的看了看被愚弄的众人。
他既然没有投票,由他算票自然没人反对,其实他数下来对半,两大阵营,代表两种态度。守旧的大名他们喜欢稳妥,选择笼城,一心等待丰臣取消他疯狂的计划。新兴的军功派则相信强攻是唯一的突破,进攻是最有利的防守。
但看了看斗得都急眼的两派,小西将军宣布了结果,十七比五,强攻。这是立花将军早早给他的结果,连数字都是。
这个结果显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他们已经开始撕扯起来,抱怨着对方的选择。就在他们打的屋子快拆的差不多之时,立花将军抬脚重重地踩了一下地板,地动山摇的恐惧感让他们停了手。
“中国有句古话——落子无悔,难道将军们还打算反悔不成。”他一边说一边将自己的长刀抽出。刀光刺眼,横扫那些人愤恨的眼神。慢慢的,所有人开始坐下。
“小西,把你的计划说说吧。”
……
宋应元见她愁眉不展,拍了拍她的手,“放心只要他不要轻举妄动,我这么处理完了自会带兵和他汇合的。不会让他孤军奋战的。”
秦慕琅是了解李若松的,他不觉得他会耐心地坚持到宋应元前来。现在她有些后悔在他面前提那引蛇出洞之计了。
“吉娜是不是救了一个叫安宇的孩子?”
秦慕琅点了点头。
“他现在已经是左议政大臣金元的得力助手了,听说这次出兵还要带着他呢。”宋应元努力说着能让她开心的话题。
但她依然愁眉不展。
……
“小西,你的图画的不错,可李若松如何掉入你的陷阱呢?你不要忘了,你刚从他的陷阱里爬出来?”说完屋内一阵哄笑。
小西将军并不生气,“这一次平城之战,他们教会了我——示弱。用小股军队与他们接触,一定不要赢,输的越惨越好,然后且战且退,急需胜利的他们自然会入我们的局。”
小西将军说完,屋内人不说话了。
有一个苍老的声音道:“他们会那么轻敌冒进吗?李若松为人很谨慎。再说我们这么多军队出城,势必会让他知晓的。”
小西想了想道:“我们分批出城,对外宣称城内粮食紧缺,我们将前往斧山撤回日桑。然后绕道回到各自的营地。”
这个迷敌之计着实高明,不等那老者回应,立花将军已经第一个拍手叫好了
此时有一个怯生生的声音问:“那火炮?”这个神兵利器的确已经让日桑人长了见识,他们没想到天下还有如此毁灭性的武器。特别是用在自己身上,越发的心寒。
小西将军沉吟了一下,“他们的火炮巨大,搬运极其不易。不适合灵活作战。我们必须出其不意,早早将他们包围歼灭,让他们来不及火炮驰援。”
这话说得所有人眼睛都亮了,有些年轻的甚至已经摩拳擦掌了。
……
宋应元不停地岔开话题,他希望她能舒眉展怀,但她只是敷衍的应着。她心里想得只有李若松,最后叹了口气,抬了眼,用一种近乎乞求的目光看着宋应元问:“野战,肉搏,1V1,你觉得他们有多少获胜的机会?”
宋应元听不懂1V1,他很不解地问:“秦姑娘,你那么聪明的脑袋,为什么总想着和敌人硬拼呢?”
这话把秦慕琅直接问成了哑巴,她有一种预感李若松已经冲动得下了决定。突然她心下一凉,朝溟竹喊:“溟竹,快去看看,他们是不是出城了。”
她这么一喊溟竹一惊,急急的跑了去。很快溟竹跑了回来,“李都督和李子贞将军带了六七千人出城了。”
被这样抛下的秦慕琅急得就想追出去,却被宋应元一把拉住,“放心,凭他们的实力和狠劲,除非数倍的敌人,否则他们多数能赢。”
秦慕琅愣愣地看着他,一丝不安还是在她心底发了芽。
……
终于送走了所有人,小西将军把地图收起,也准备告辞。
立花将军突然开口问:“我们现在有多少兵力?”
“出城作战约四万兵力,还有三万兵力留守王京应该够了。”
立花将军听完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给一场战争找失败的理由是千千万的。疫病,粮草,盟国的错误情报,自身内部的矛盾等等。
我查阅很多资料,明朝的,日本的,朝鲜的。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进行了辩护,都认为自己是获胜的一方。但这一战后双方都老老实实的坐到了谈判桌旁,不再刀兵相像。
我的猜想是双方都给对方造成了战争阴影,让他们放弃了战场。
很多人认为这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甚至认为这是李如松作战风格的转折点。
我觉得就算我回到那一年我也窥测不到一个人内心巨变的原因。所以我只能从把多方的因素编到故事里,尽量事实展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09章 战前筹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