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越后在东宫搞危机公关 > 第13章 第 13 章

穿越后在东宫搞危机公关 第13章 第 13 章

作者:王楠楠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8 21:55:16 来源:文学城

傅玉璋抬起头,在一树的红绸中,认出时临安的字迹。

她写道,物阜民丰,国泰民安。

当真是,没有私愿。

傅玉璋想起,上一世,他与时临安一道去宝华山。

见她闭目祝祷,心诚得紧,傅玉璋问她,许了甚心愿。

彼时,山河失序,百姓凄苦。时临安亦说了这八个字,愿——

物阜民丰,国泰民安。

他以为,她会许一些更小的,与她自个儿更相关的私愿。

毕竟,那一世的时临安,过得太苦。

起先的五年,她叫时熹送入东宫,心中不忿、怨恨,却也无法,逃不出去。她只好藏拙,叫平庸、无能的骂名自四方笼来。

后头三年,见她无用,袁氏一党不再提防,叫她如愿出阁,嫁至青州。

他以为,离了东宫的牢笼,时临安能过得好一些。然而,他等来的,是如絮一般,破碎、荏弱的时临安。

那之后,时临安又陪了他五年。风雨飘摇的一日又一日中,两人似火烛,燃尽自个儿,微弱又坚定地,为对方照亮脚下的路。

最终,时临安先燃尽了自己,他的世界,永失一半光明。

细想来,时临安吃的苦,究竟多少来自于他,已然数不清。他只知道,他欠时临安,怎样都还不清。

因而,重生之后,傅玉璋察觉,自半年前的重疾后,这一世的时临安换了性子,她朝气、干练,她收起蒙尘的翳,如海底最圆最亮的珠,莹莹地散出光来。

傅玉璋庆幸,自个儿能够回来,更庆幸,能看到这样的时临安。

小贩招徕半晌,傅玉璋终于接过他递来的笔。

他写道,前尘散尽,自在快活。

红绸系在桃枝的最高处,若是混元真人有灵,他一抬眼,定然先瞧见这一心愿。

次日,锦江府府衙开六扇正门,东宫仪仗列于门前正街,逶迤数里。

只见前卫披甲执锐,勒马而立,后有一队宿卫,高擎黄麾,以示仪导。左右二帅从,侠导舆车两侧,更有数百甲士拱卫四周。其后随各色车辆、辎重。最后是后卫帅从,戒备在后。

几声炮响后,众人皆拜,“山迢水远,殿下珍重。”

傅玉璋自舆车内点头,“尔等勉力作为,明年,孤在金陵等峨眉岭的新茶。”

左卫率高擎左臂,道:“启程”。

三千人的仪仗缓缓前行。

行出城外几里,前探打马而回。左卫率看清他的旗语,瞬间绷紧心弦。

“列阵!”他高喊道。

一应车辆勒马而止。

时临安叫惯性甩到车壁,撞得胳膊生疼。

月朗达掀起车帘,只见重甲兵迅速换防至外侧,辎重车呼呼喝喝,揭开常日罩下的油布,竟是四门火炮!

时临安环顾四围,此处距锦江府十里,除去前头的一座小山,地势平坦、开阔。她虽不懂兵法,却也知道此地并不利于伏击。

那么,来者是敌是友,意欲何为?

这时,宽阔的驿道中,一人一马飞驰而来,他的身后扬起黄尘。

几息间,那人已至阵前。

左卫率戒备而视,只见这人着明光铠,戴建冠,臂上系蓝巾——是川军的打扮。

果然,那人翻身下马,跪立在前,“臣四川承宣布政使司左参政谭子建,见过太子殿下。”

前卫将他的话传来。

此时,为防意外,时临安已至傅玉璋车内随侍。闻言,她一笑,对傅玉璋道:“殿下没说错,夏雷阵阵,睡得再沉的长虫,也要出洞了。”

傅玉璋不置可否,“叫石磊前来。”他道。石磊便是谭子建的顶头上司,那位自东宫一行至锦江府,便始终不曾露面的四川承宣布政使。

很好,时临安也想瞧瞧,这究竟是怎样一尊佛。

不多时,石磊领四位裨将,拜倒在舆车之前。

“松州府高寒路远,臣愿为驱使,护殿下前往。”石磊道。

时临安在一旁打量他。此时的承宣布政使司为军部辖所,掌一境兵马。因而,石磊是个不折不扣的武将。他有着武将惯有的雄健的体魄、冷硬的面容,即便是嗓音,也如夹了岷山的风雪,有着砂砾一般的质感。

“你带了多少人?”傅玉璋问道。

“松州府乃重镇,陈有甲兵。故,臣仅领亲卫五百。”石磊答道。

五百人,倒是不怕他们在路上使坏。即便石磊的亲卫上过战场,经历过真刀实枪的历练。然而,东宫十卫的战力也不容小觑。

因而,以五百抵三千,只要石磊不得失心疯,他决计做不出谋逆的事来。

真正危险的,是他们到了松州府之后。

“孤知晓了,你跟着吧。”傅玉璋应下。

随后几日,石磊早晚各来拜见两次。其余时候,便领着亲卫,跟在东宫后卫后头。

偶尔,傅玉璋会留下他,与他说会儿话。

“这几年,与吐蕃的战事,都由石卿领兵。一应事宜,说与孤听听。”傅玉璋道。

石磊的回答十分简洁。“臣以为,与吐蕃不算战事,更多的,是相互试探。”

他说得不错。西南边境,傅承临不想乱,吐蕃王也不想乱——他又不傻,左近有滇国、交趾虎视眈眈,若他真与大晋打得不可开交,何时被俩孙子断了后路,抄了老巢,那才是大大的不妙。

吐蕃王屡屡扰乱边境,为的还是和敬皇后——为的是叫傅承临不要忘了,他欠下一条花一样的性命。

傅玉璋看了石磊一眼。

石磊低着头,跽坐一侧。

他想起前一世的石磊。

最后几年,柔然铁骑踏破玉门关,直入秦地。袁氏一党为祸多年,将股肱的文臣武将,贬的贬,杀的杀。到了最后,仅剩石磊,尚有一战之力。

说起石磊,即便他已是袁氏一党的中流砥柱。然而,傅玉璋却觉得,他是其中的异类。

石磊领他自四川带出的川军,军纪严明,从不做滋扰百姓,贪墨军饷之举。

几年的时间,他与柔然打得有来有回。往往是柔然下一城,他便过几日再收回一城。犬牙差互,焦灼难分。

然而,傅玉璋将双方的城池列出,大晋失去的,是如宁夏、固原一般的重镇,收回的却是庆阳、平凉等地。后者虽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其战略地位,却较前者逊色不少。

于是,打着打着,大晋瞧着没吃亏,石磊也凭战功,高升至中军都督。可是,西北防线,愈发脆弱。

此后,柔然铁骑逼近潼关。

傅玉璋以为,潼关必失。

然而,潼关守住了,守得惨烈。

即便朔方风寒,金陵未送去冬衣,潼关将士披草衣,饮烈酒,凭一口心气撑过霜雪万里。即便缺少弓羽,都督府应承的火炮也一直未运至城下,但他们伐树为障,泼水成冰,靠简易的军械与人数抵过柔然铁骑的一次又一次冲锋。

最后,潼关守了三个月。次年春暖,柔然退回水草丰美之地,休养兵马。

柔然退兵之时,石磊站在千疮百孔的城墙之上,虎目环视。

没有人知道,他当时在想什么。一直到柔然铁骑消失在视线尽头,石磊轰然倒下,再也没站起来。

后来,听人说,他是活活饿死的。

潼关城中已断粮数日。而这断粮的由来,便是新政荒唐,导致锦江府无粮可调。

得知石磊殉国的那一日,傅玉璋感到一股油然的疲惫与无力。这个帝国跌落得太快,他快要承接不住。

所幸,眼前的石磊远非虬髯满面的落魄样子,他面容洁净,眼神谨慎,恍惚间有一丝儒将的风度。

“孤听闻,石卿曾于滇国一战,为时熹大人麾下裨将?”傅玉璋问道。

“是,”石磊恭声道,“彼时,臣在先锋营,为总旗。受时熹大人赏识,晋百户、千户,后至裨将。”

傅玉璋应了一声,心道,既然受时熹提拔,为何转头投了袁氏麾下?也怪他这些年不理政,一时间竟找不见头绪。

傅玉璋用指点了点杯沿,思虑半晌,将人支给了时临安。

时临安一面腹诽,一面只好与人攀谈起来。

石磊确实念着时熹。

过了黑水县,地势一级一级抬高。时临安未来过高原,轻微有一些高反。

这日夜里,时临安既觉头痛,又有些饿——她觉得不舒服,未用晚膳——于是,便披衣下楼,想要找些干粮。

边境之地,驿所自然简陋。时临安翻出铁板一般邦硬的牦牛肉干,再翻出土色的糌粑,她摸着翻滚的肠胃,无奈还是放了回去。

她坐在条凳上,痛苦地想,她好想吃金陵烤鸭、茶香鸡、坛子肉、水晶肴肉、鸡头米、三白汤…啊!

这时,伙房门口传来脚步声,时临安警觉地抬头。

是石磊。

他看见灶台的干粮,有些了悟,“中庶子可是饿了?”他问道,“边境苦寒,你一个姑娘家,为难了。”

他想起什么,转身出门,片刻之后拿了一把…草?

见时临安面露疑惑,石磊解释道:“今日路过草地,见歪头菜长得好,”他拿出水来淘洗,“自然,这算不上好味,但也可做菜蔬。”

高原地区,菜蔬难得,仅春夏可挖食一些野菜。自然,他们这些外来的人,并认不出可食的野菜。一应接待者,也不敢拿野货充数,叫他们吃了。

这一把歪头菜还是亲卫眼尖,采来孝敬石磊。

“去披一件衣裳,我去寻几枚鸡子,一会儿便得了。”石磊道。

时临安低头一瞧,驿所中往来的,除了少数几人,其余都是男子。因而,她出行时都极为注意,她这衣裳穿得…挺妥帖的?

“高原夜凉,万不可感染风寒。”石磊解释道。

时临安这才反应过来,确实,在高原上感冒,可是会得肺水肿,要人命的。

她回屋披上衣衫,再回来时,石磊已用歪头菜炒了鸡子,浅浅一盘,黄的黄,绿的绿,瞧着煞是诱人。

“石大人,”时临安行了一道叉手礼,“多谢。”

石磊并未走开,看时临安吃得开心,他冷硬的面容上露出一丝笑,“你长得…”他犹豫片刻,这才继续说道,“很像东晦大人。”

时临安知晓他的履历,她也想知道,既是便宜老爹提拔的人才,怎的叫袁氏掐了尖儿?

时临安一笑,一双温和的杏眼递出暖意,一如当年,那位惊才绝艳的状元郎一般。

标题一句没记错的话来自应渊君……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第 1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