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这天,张华华查看每天定时投喂的面团,面团喧软、气泡均匀。张华华取下一块用来发面,两个时辰后,在温暖的环境的催化下,面团膨胀了两倍。
至此,以后只要稳定投喂这块面团新鲜的面团,这团酵母就能永远保存下去。当然了,要是每天喂食的话,这块面团很快就会滚雪球一样越变越大,所以每次喂食最好切除(或用掉)一部分。
福伯说的那种祖传的面团,张华华听说过。在现代,有美食栏目介绍过,说是在南方一些家庭,有代代相传的酵母面团,每家的姑娘成亲时都会从母亲手中得到一块这种面团。因此每家每户做的面食味道都不一样。
想象一下吃到流传几千年的酵母菌做的面食,张华华都忍不住流口水,可惜在现代她还没机会品尝,就穿越到一千多年前了。
还好,在唐朝也有祖传的面团,过几天开市一定要去买来尝尝。
张华华一边想一边将面团揉成一个一个的面剂子,然后搓成团,放入蒸锅。
小麦粉稍微有些粗糙,这反而增加了馒头的风味。蒸锅打开,浓郁的面香勾的人蠢蠢欲动。福伯忍者烫率先尝试,立刻被这麦香征服。
张华华用做生意剩下的纸袋给郭三郎包了一个,馒头就是要趁热才好吃,放凉后风味减半。
中午,他们吃过午饭,将门口挂上桃符。张华华开始着手准备年夜饭。
新年嘛,饺子少不了,唐朝人喜爱吃羊肉,因此新年这顿饺子张华华打算尝试用羊肉冬葅做馅料。他们人口简单,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张华华只打算做两道年夜菜,炒花椒鸡和鲻鱼脍。
炒花椒鸡是炒辣子鸡的变形版,唐朝没有辣椒,只能用本土的花椒代替。铁锅热量足,用料酒腌制过的鸡肉、放入蘑菇花椒胡椒爆炒。炒出来的鸡肉块肥美多汁,肉质松软。
鲻鱼则采用现代清蒸的做法,处理好的鱼放入蒸锅加几片生姜去腥,蒸熟,再将葱姜蒜铺在鱼身佐以酱油醋等调味料,热油泼之。
郭三郎难得在厨房帮忙,被张华华指挥的团团转。同时也被张华华露的一手又一手震住。
三人又体会了一次腹中饱胀的感觉。鸡肉香麻、鱼肉鲜辣。张华华善于调味,总能将平淡的食物做出令人口馋心动的滋味。
夜晚来临,来福操持敬天拜祖,在门前点燃炮仗,一声声巨响,逐渐融汇,和远近的爆竹声融为一体,似是跳跃的音符,又像是新生活的序曲。
——
年后闭市了一段时间。张华华除了设计了几个动物纹样,就是整天在家捯饬各种吃食。
碍于酵母每天都要吃东西,张华华不得不变着花样的每天做各种蒸饼,唐朝市面上的蒸饼做完了就做现代的各种发酵类面食,做了几天张华华就厌烦了。
将面团放到室外,寒冷会抑制酵母的活性,这样他们消化面粉没那么快,喂食频率大大减低。
上元节到来之前,张华华用竹签扎了些各种动物的灯笼。
做手工一直是她的强项,因为爱好,曾经走访过几个有名气的师傅向他们学习。如今张华华打算在上元节再挣一笔钱。
张华华回了娘家,找到伯华,她需要帮手,自家人用着放心。
她的建模塑性能力很不错,塑造的动物生动可爱,颇有灵气。在选材方面也重视唐朝人对轻透的喜爱,选了防火清透的材质。
扎灯笼这种活费力,十几天她才做了十几盏。要从数量上赚到钱是不可能了,张华华不想费劲心力想谜语,直接用了简单的套圈活动。
在西市买了一批小布偶,身上缝制好编号。套中即可获得灯笼,竹圈一文钱一个。
张伯华来的时候,张华华正拜托郭三郎和福伯套圈。以此来获得套中率,她得找个合适的距离,既不能让人一下子套走,也不能一直有人套不中。
圈小距离远,套中玩偶很不容易。但人都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说不定就能套中。
张伯华看了一会就忍不住跃跃欲试,他刚才看郭三郎套中了好几次,连来福都套中几次,感觉这个游戏没那么难。
于是唰唰唰,圈飞出去几十个,只有一个勉强把玩偶碰掉了。
“得套中才行,碰掉的可不算。”张华华跟张伯华解释道,到时候就由他来坐镇了。
看张伯华样子实在沮丧,郭三郎安慰他道:“我和来福套了好几天才有这准头,这距离和圈的轻重稍微一改就又不容易套中了。”
“要是有人一直套不中闹事怎么办,万一有小孩哭了呢。”张伯华有些担心,虽说这游戏是区区一文钱的生意,套不中收手即可,但小孩子正是不讲道理的年纪,哭了可怎么好。
“你放心,除了灯笼,我前些日子闲着无聊,托李文志买了一批香料,做了一些香薰蜡烛和香皂。”张华华把前些日子倒模制做的蜡烛和香皂拿给他看。
这蜡烛造型各异,是这十几个灯笼形象的缩小版,味道也各有不同,此时放在盒子里,显得格外可爱。
“这蜡烛也不便宜吧。”虽然灯笼很好,但是蜡烛看起来更精致圆润。而且每个形象都栩栩如生,神色各异,颇有灵气。躯体部位也用了不同的颜色的烛油,看起来就费事费力,不似凡品。这样的东西谁不想要呢。
香皂稍大。晶莹剔透,只有薄薄一层颜色区分各种形象。太可爱了,张伯华凑近一股香风袭来,这是市场上流行的几种香料配方,很得长安娘子们追捧。
“这是什么?”张伯华看外观有点像是摆件。
“类似于澡豆,用来洗澡的。”张华华言简意赅的解释道。
“哦。”
“这些蜡烛和香皂虽然看起来很贵,但其实成本比较低。倒模已经做好了,要是有花钱超过二十文但一个也没套中的,可以送一个蜡烛给他。超过五十文一个也没套中的可以酌情送一个香皂,有小孩哭闹也可以酌情送她一个。”
“行,没想到咱们家最会做生意的竟然是你。”张伯华痛快答应。
张华华微微点头,“那还用说,不过要用你的名义向西市缴税了,世人贱商,郭三郎要科举,我得有所避讳。”
张伯华点点头,“没事,就说这做生意的是我就是。这些做官的私底下那个没有产业,不过明面上还是得过的去。”
“不过利润方面还是得跟你说清楚,刨除成本,得到多少钱,咱俩平分。”张华华道。
张伯华一惊,“不用了,你跟我见外什么,自己留着吧,你们新婚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张华华摇摇头,灯笼是短时生意,蜡烛和香薰却是长久生意。如果这次能将得到香皂和香薰的娘子们有回购需求,她还得用娘家人的名义在西市开一家铺子。这些得之后再说,当下只是坚持这样分账。
张伯华料想应该也赚不了多少钱,这蜡烛和香皂看起来成本还挺高的。但是也不好多少什么,答应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