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穿到古代当驸马 > 第15章 第 15 章

穿到古代当驸马 第15章 第 15 章

作者:一梦浮生千里雪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5 22:50:14 来源:文学城

“小友可是姓王?”众人重新落座,席间一人询问。王瑾之闻声望去,只见此人正经危坐,目光如炬,正直直盯着自己,略回忆一番,对方仿佛是姓王,此前席中,众人隐隐以其为首。

“正是姓王,名瑾之。”王瑾之忙起身恭敬道。

“瑾之,王瑾之。”对方低头反复念叨了几遍,又抬头问道:“你这手好字可有师承?”

“只是家中祖父教授罢了。”王瑾之莫名有些紧张,仿佛站在了某个人生转折点,一念生,一念死。

“家中长辈可好?”对方殷切地看着王瑾之,眼里满是慈爱。

“家中只余父母了,然两年前我又与父母于山中走散,后幸得陈公相助,只是再未寻得父母。如今,只我一人耳。”王瑾之低头叹气,心中一股酸涩之感油然而生。

“节哀——”对方停顿许久,又问道,“小友祖籍可是琅琊?”

“正是琅琊。”

“可是随族人南迁走散?”

“正是如此。”

“南迁后已有三代了吧?”

“正是。”

“冒昧相问小友曾祖名讳。”

“无妨,我曾祖名唤籍之”

“好!”话音未落,前方便传来洪亮喜悦的叫好声,王瑾之懵懵地抬头,只见对方满脸是泪,却是一击掌,笑道:“果然未死,你曾祖正是我祖父生前常念及的失散的长兄。”

言罢,对方猛地起身,踉跄了下,却不止步,急急行至王瑾之面前,又慢下步子,只不住地轻拍他的肩膀,大笑似哭:“侄儿,我祖父正是你曾祖的二弟,我家中排名第三,名为靖之,你可唤我三叔。”

王瑾之心中猛地一突,虽然曾祖确实叫王籍之,但这都差了一千多年了,自己的曾祖肯定不可能是王羲之的哥哥啊。而且这家族过往全是自己瞎编的,经不起半点探查,如今天降叔叔,还是高门大族的叔叔,正如曾学过的古诗中所说,“旧时王谢堂前燕”,这东晋时期,皇帝之下,基本便是王谢两家。这乱认亲戚,被发现了恐怕要小命不保,不能承认,坚决不能承认。

“小子惶恐,但小子未曾见过曾祖,祖父亦未言说此事,只恐……”王瑾之低头一拜,声音渐渐轻缓。

“哈哈——侄儿不必疑惑,你的书法虽然尚且稚嫩,但其中韵味,正与我祖父一脉相承。若非王氏族人,必不能如此,且字里行间,又与我们这支更为接近。更何况伯公亦是南迁途中走失,那时族人一道南迁,忽有贼人袭来,祖父坐于车边,若非伯公拉了一把,险些跌落,然后伯公跳出车外厮杀,之后却再未能回。祖父生前常念及,本以为那时便已离世,如今见你,可见是有了传承。侄儿不必担忧,若真有如此巧合,亦是天作。”不等王瑾之再说话,王靖之便拉着他走回座位,一旁的人忙让位。

一番折腾,复又坐下,王瑾之正欲说话,王靖之又问:“侄儿如今可是在刘参军门下?”

“正是。”王瑾之本想起身答话,王靖之忙一把拉住他,又见刘裕起身,便摆手道:“不必多礼,刘参军大破贼军,真可谓人中豪杰啊!”

刘裕又起身,忙道:“不敢当,承蒙圣恩。”

“刘参军既是内侄上官,便是我王氏之友,日后可常往来。”王靖之笑道。

“如此,下官便斗胆了。”刘裕复又起身,满脸笑意。

这场宴席,宾主尽欢。

席中,王靖之表示如今战时,或有不便,但自己将手书一封。待打退叛军受赏后,侄儿定要前来会稽山阴(今绍兴)认祖归宗。

王瑾之虽仍惶恐,但王靖之已认定自己是他内侄,再听不得反对的话,只得先应下。

“瑾之,你可是真与王右军有亲?”回去的路上,刘裕终于掩饰不住疑惑,问道。

王瑾之听得刘裕询问,无奈笑道:“不敢胡言,虽有种种巧合,我以为王公恐怕是认错人了。”

刘裕目光炯炯,见王瑾之一脸担忧,大笑道:“你不曾见过曾祖,如何认定不是?王公既是认定你是他侄儿,瑾之也不必担忧。如今又有多少人想成为高门大族中一员,一展抱负呢!”

王瑾之本欲再说些什么,但自己的来历,在这个时代,若想活命,便绝不可说出。而不说,又无法反驳王羲之的子侄辈的身份。如此看来,这身份,自己是想认得认,不想认也得认了。

回到军营,刘裕一说席中之事,众人皆恭喜王瑾之。

之后,王靖之这番认亲故事传出,刘裕的结交士族计划,推进进度明显加快。王家盘踞会稽,王瑾之虽还未正式认祖归宗,但当地士族交友清谈之约纷至沓来,连绵不绝。

连带着,刘裕也开始被认可,被允许进入当地士族的小圈子。如此一来,刘裕的军功也开始显示作用,清谈中,偶尔会被提及,得一些赞扬声。

毕竟刘裕虽官职不高,但作战着实勇猛,多次打退了孙恩、卢循大军,保了当地安宁。此前虽不受一些士族看重,但也得到部分士族的感激与重视,如山阴孔靖,海盐县令鮑陋等。

武上不容置疑,文上也能得到认可,再加上孔靖等人常敲边鼓,又有王靖之时常邀请同游,刘裕很快在当地打开局面。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已过了7个月,及至元兴二年(403年)正月,众人仍未回军,朝中渐渐开始有了议论声。

此时,恰好卢循派姐夫徐道覆偷袭东阳,刘裕于是率领大军截杀,大胜。徐道覆败退,刘裕一路追杀败逃的卢循军,到永嘉、晋安一带,后卢循被逼无奈,只得率领手下渡海向南逃去,刘裕等人方才停下。

战场上一路平推,战果不断,而朝中事态同样变化得很快,朝中桓玄愈发嚣张跋扈。

刘裕是此时朝中少有的率领大军在外的将士,又有反桓之心,再加上因为王瑾之,与王家搭上了关系,便有了些想法,但与部下反复商讨,还是觉得时机不到,胜算太低。

所以到了六月,刘裕因功被加封为彭城内史后便率军返回。

王瑾之也顺利认祖归宗。

琅琊王氏等高门大族总是看不起寒门,但又无英勇善战之人,在桓玄的高压统治下,颇有些无根浮萍的味道,而刘裕又无上层势力相助,纵然十分勇武,却也受排挤。此次王瑾之的认祖归宗,也是双方的破冰之举、两全之策,正是双赢的局面,因此双方皆欣欣然地促成此事。

等到元兴二年(403年)十二月,桓玄终于篡位,他称帝后,对北府兵旧将的剿杀更甚,北府军众人皆惶惶不可终日,只恐哪日便被杀害。

刘裕身为残存的北府兵中官职较高的将士,便常常暗中与北府兵残余兵将联络,准备伺机反攻桓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