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池塘 > 第7章 过往

池塘 第7章 过往

作者:Twinkle_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8-21 17:40:28 来源:文学城

那时候花猫还是只小猫崽,儿子也在本地工作,时不时回家看看父亲。小猫是哪只流浪的母猫丢的,某天不知怎么弄的,把自己困在树上下不来,害怕得喵喵叫个不停,被附近人看到,提出要把它救下来。

那年老人还不认称呼老人,他姓许,叫许伯还差不多。他即使还能爬,也没人敢让他来,毕竟身体不好,但他好像又特别替这小东西着急,有人说要叫消防员,有人说自己就能办,正好许伯儿子下班回来,知道实情后二话不说丢了手里的一切,撸了撸袖子,伸伸胳膊,抱着树干就要往上爬。

还没等人招呼他小心,儿子已经够着了猫,也幸好它害怕,没敢乱扑腾。儿子下树发现一手抱着猫不好使,转身冲父亲喊:“爸,接着!”

许伯害怕接不住猫,投入万分仔细,刚好把猫孩子报入怀里,赶紧拍拍头,像哄孩子一样安慰它。

紧张的心将那天的记忆留下来的不多,只记得小猫有了家,儿子下树的滑稽模样引得众人大笑。

许伯给小猫喂好吃的,发现这小家伙对骨头情有独钟,医生说它在磨牙。

救猫那年许伯种下的爬山虎,这东西长得快,很快覆盖了院墙。爬山虎的脚抓墙抓得紧,调皮的孩子怎么扯也扯不到。

许伯对盆栽没多大兴趣,主要是爱人喜欢,但爱人离开的早。他仍记得是某个浇花的下午,爱人就倒在辛勤的栽培里,确认死亡让他的内心也轰然倒塌,他宁愿倒下的是她刚埋好土的吊兰,在屋里听到她的抱怨,然后自己摇着蒲扇给她去去火。

许伯四十五岁,爱人也才四十多点,可惜命运捉弄人,苍天不语风云翻涌,日后看到满园的的绿植,每一次的驻足凝视,每一天都是对故人的悼念。

曾经他总开玩笑爱人种这么多植物有什么用,又是浇水又是剪叶,哪天某个盆栽焉下去了又是废寝忘食地查阅资料,当真是照顾孩子。

“你懂什么,喜欢就热衷嘛。你当你的人民教师,在学校种你的桃李,我种我的春色满园,到时候看看谁比谁的更鲜艳。你看这几株,还是上个月你学生来时送的呢,种上没多久现在已经长这么高了!”

……

“下雨了,你出去帮我把院里那几盆往里搁搁,它们不适合淋雨。”

“哪来这么多麻烦。”嘴上吐槽着,身子已经探出了门。

……

“你把这盆小的带学校放你办公室里,想我了就多看看,它好养活,三天内浇一次水就行。”

“哪里学的这种浪漫。”

“木头脑袋,亏你还是个教语文的。”

……

他不曾把这些话看得太重,毕竟那个年纪从未往以后想过阴阳两别。意外之后他继承了爱人的喜好,懂得了院里每一朵花的时令,每一株草的习性,甚至每一只鸟的光顾他也都提前准备好食物。他一遍遍思念爱人浇水的姿态,无形中模仿,穿的还是没舍得丢掉的“情侣装”,有时连儿子都恍惚那个浇花的母亲还在那里。

模仿是自我惩罚,也是自我安慰。许伯是附近高中的语文老师,除了家人,他最爱的,大概就是这份职业。儿子总觉得自己对不起父亲,有时也会想为什么自己对学习这么没有兴趣,这么多年父亲的教诲倒是一点也没熏陶他,还想过为什么偏偏他是个老师,换个其他职业或许他就没这么大的内疚感。

和父亲几十年的相处中,儿子知道他是个对自身职业深深热爱的人。可是他不懂,为什么他这么喜欢老师这份工作,好就业?来钱快?假期多?好像都不是,这么说甚至有种贬低他的感觉。后来儿子问过他,他只含糊回答——种树。

得了,不还是教育的本职,收获个桃李满天下嘛。

后来儿子拼了命考上了父亲所教的高中,算是没辜负家人的期望。父亲在这所高中算得上名师,只可惜命运捉弄人,在母亲去世后的五六年,父亲身体不好的征兆越来越明显,直到他教的那个高二班级在第二学期直接换了语文老师。在学弟学妹们的惋惜中只有儿子最清楚他可能再也走不上讲台了,那某个下午合上课本扇出的风,也吹灭他了任教生涯的“江湖夜雨十年灯”。

儿子对他只身从教的理解是在一次次病房的看望里。自从父亲住了院,来看望的人远远不局限于在校老师同学,还有好多他未曾见过的人——那些是父亲的历届学生,还有旧友。他们说儿子是个幸运的人,遇到了这么好的老师作家人,儿子见过他和曾经学生的毕业留影,他总亲切叫他们“孩子”,现在照片里的人一个个来过儿子面前,亲眼所见父亲口中的某某,从他口中的主角那里儿子又重温了他们的过去和现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父亲的学生们在继续长大,继续光彩,那时儿子面前似有无数的锦树繁花,那是教育意义的具象化。

后来儿子有了自己的事业,培养自己的员工,他也在种树,也学着父亲的模样用一颗初心慢煮岁月。

……

“后来儿子工作调动不能常回来,陪着许伯的就是这满院的绿植和黑猫,有次他出了意外磕到了头,记忆什么的都受损,加之病情,人就老得也快,才不到六十岁,人就从许伯变成了许爷。”

“他常常以个人坐在院里,摇着蒲扇逗着猫,看墙头最后一抹夕阳消失,直到月光投射爬山虎的影。”

“再后来,也就是去年春天,儿子终于说服父亲带他走,可父亲帕金森严重,一直嘟囔着听不懂的话,还不愿走。儿子问他是不是忘了什么东西,还是舍不得,父亲还是一直嘟囔……”

“他是在找猫?”祝微林插话。

“大概是吧,后面的,就是我最开始说的,猫没上车。”楚凌的声音随故事的讲完也带有语气的轻微变化,他口语化的叙述也带着点可惜。

“挺遗憾的,”祝微林感慨,然后看向旁边人,“那许伯还会回来吗?”

万一他哪天想起丢下的陪伴,小猫也不用再苦等。

“谁知道呢?”楚凌站起身跺跺脚,“希望吧。”

祝微林也随之站起,但长时间的蹲下让他双脚发麻,起来时差点没站稳,幸好楚凌搀扶。

楚凌笑他:“你就不知道换个脚?”

祝微林有些不好意思:“忘了。”

“对了,你怎么这个时候出来,散步?”楚凌问他。

“吃饭,我晚饭还没吃。”祝微林想到什么,问他,“你知道这附近有什么好吃的吗?可以推荐给我。”

正好楚凌自己也没吃饭,有家馄饨味道不错,提议可不可以一起去。

祝微林答应。

又是熟悉的场景,小巷、路灯和并排,昨天白天还不熟的人已经一起走了两次路,短短两天的交往比以往一学期都多。

“你好像对这里很了解。”吃饭的路上祝微林突然找到话题。

“也没有,都是道听途说,这里的人大多相互认识,也好相处,”楚凌笑笑,“黑猫的故事我也是从附近孩子口中得的。”

“如果不能保证百分百真假,那这个编故事的人也是个善于发现的。”

“不过老伯真的个老师,以前我还真见过有毕业生登门拜访,但这已经人去院空。”

不管怎样,祝微林已经默默认可了这个故事:“那你也是擅长交际的,连这里的孩子都合得来,都能打听到猫猫狗狗的背景。不像我,平时没事都在屋里待着,搬来这么久都没怎么转过,都不知道原来还有同班同学住这里。”

楚凌轻笑:“我也是无聊乱转,你也可以试试。”

祝微林看向他,正好对上他的目光,说:“试试?”

他以为是要他尝试交往,心说那我还是宅在家里吧,至少清净。

“对,试试寻找——这里的故事。”

“哦?”

楚凌目光回到前方,继续说:“龚华是座有故事的城市,在川流不息的人海,在长街小巷的角落,就看你能不能发现。”

作为一个本地人,祝微林也是第一次听另一个本地人评价自己的家乡,内心共鸣:“那就许愿我也能找到什么宝藏。”

目的地你一句我一句和转几个弯后终于走到,这里离夜市有点距离,是家看起来很普通的馄饨店,但这会儿九点的店里仍有刚下班的客人,从门口看店里很安静,大家都是各吃各的玩着手机。

“十年老店了,我个人觉得味道很好,店里陈设比较简陋常见,希望你不要介意。”

祝微林有些不好意思:“怎么会,我又不是阔少爷,不挑食不挑环境。”

进门时楚凌很贴心地帮祝微林掀门帘,然后换来小祝同学红着耳朵说的“谢谢”。

这家店目前只有老板娘一个人再忙活,两人往里走挑了位置,老板娘问他们要点什么。

“两碗馄饨,”楚凌说着,然后转头问祝微林,“你要大份小份?”

这么久没吃饭他早就饿得不行,要了份大份。

“一大一小。”

桌子旁有扫码结账,祝微林问他确定自己小份吃得饱。

“我省钱,而且晚上没太多想吃东西的**。”

“那要不我请你,你把你那份小的换成大的,算是你给我讲故事的报答。”祝微林默默把付款数字删掉,改成十六。

楚凌笑他:“不用,不也不比可怜我,也没必要因为多说了几句话就对对方感谢,钱各付各的。”

他付完钱放下手机,看向祝微林,说:“不要什么都想着和别人扯平,你这样的,容易吃亏。”

祝微林不喜欢跟人这么近距离对视,目光盯着手机付款,解释道:“我没有。”

馄饨来得快,当这么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摆在面前时,一个个精致小巧的外观足以令饥饿的人垂涎欲滴。薄如蝉翼的馄饨皮晶莹剔透,仿佛能透出里面丰富的馅料。每一只馄饨都宛如一件小巧的艺术品,浸泡在鲜汤里,好像在向食客展示着自己的魅力。

“这是老板娘亲手包的,现包现做,尝尝吧。”楚凌说着,已经往嘴里塞了一个。

祝微林也轻轻夹起放入口中,先是馄饨皮的光滑细腻拂过舌尖,紧接着鲜美的馅料在齿见散开,猪肉的鲜嫩、虾仁的弹牙,蔬菜的清香相互交融,层次分明又和谐统一。

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带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满足感。每一口都是满满的幸福,不想停口,欲罢不能。馄饨的口感完全对胃口,既有皮的嫩滑,又有馅的扎实,还有汤汁的醇厚,仿佛是一场味觉的盛宴,令人久久回味。

“难怪是十年老店,名副其实。”祝微林心里评价。

“好吃不?”中间楚凌问他。

“嗯嗯。”祝微林嘴里含糊,点头应他。

自己的眼光被他人肯定,楚凌心里也高兴。

他吃得快,在原位置等祝微林,旁边小空桌不知什么时候有个女孩在写作业,他认识这是这家店的孩子。

楚凌已经挪到了小孩旁边,问她在写什么。

“我的数学作业。”女孩回答。

“那你会写吗?”楚凌明知故问。

小女孩笔不停,一边掰着手指头一边回答他:“会。”

楚凌看着他练习册上的字体,还挺工整,又夸了她两句。

小女孩写完这一题后往前翻,说:“小楚哥哥,我前面有道题不会。”

她把作业递给楚凌,指了指没写得空,那是每节课程结束的最后一题,难度相对较大。

和差问题:哥哥和弟弟在讨论年龄,哥哥比弟弟大六岁,3年前他们的年龄和是12岁,今年哥哥和弟弟各多少岁?

对一个高三生来说自然不在话下,楚凌看了两眼题目便知道了思路,开始教他。

“你看,它题上说哥哥和弟弟三年前年龄和12岁,那也就是说,三年后也就是现在年龄和是哥哥弟弟各长三岁,12 3 3=18岁。其中哥哥比弟弟大六岁,那么减去拿他们今年的年龄和减去六就是哥哥和弟弟的平均年龄和,18-6=12岁。”他边讲边在纸上写,“再拿12除以6就是弟弟的年龄,然后再拿6加6就是哥哥的年龄,毕竟哥哥比弟弟大六岁嘛。所以今年哥哥12岁,弟弟6岁。”

楚凌讲完问小女孩:“听懂了吗?”

女孩一脸懵,摇摇头,说:“没听懂。”

楚凌:“?”那该怎么用你能听懂的思路呢?

“为什么要用今年的年龄减6,不可以用三年前的吗?”女孩疑惑。

“为什么这个18减6就是哥哥和弟弟的年龄和?小楚哥哥,我没听懂。”

楚凌:“呃……其实用12岁也行,只不过算到最后还要加……”他心里明白,但要怎么给孩子讲好才是问题。

“你这么讲她当然听不懂。”这会儿祝微林已经吃完馄饨过来看他在干什么。

“这个是几年级的题?”祝微林问。

小女孩回答二年级。

“二年级?二年级应该还没学除数吧。”

小女孩摇摇头说:“没有,老师说这是三年级的。”

祝微林想了想,说:“那我试试。”

楚凌很听话地给他腾了位置,祝微林拿起桌上的铅笔先在草稿纸上画了两条线段,下面一条比上面的要长一截,两线断前分别写了“弟”和“哥”,又在弟弟的线段末尾画了条垂直的竖线,直到哥哥的线段上。把哥哥的线段分成两份,前面那段上面画上三角,弟弟的整个线段也是。

“你看,题目说三年前哥哥和弟弟年龄和是12岁,那么三年后,也就是哥哥和弟弟都长了3岁,一共长了6岁,那他们现在的年龄和是——”

他故意拖长了尾音,给小女孩回答的机会。

“是18岁。”这次她真的听懂了。

“对的。”话里带着赞扬的肯定,然后用大括号在哥哥的线段后面括起两人的年龄,后面写18岁。

笔尖指向垂直的线,在哥哥后一半线段上写上6岁,然后继续开口:“这里指哥哥比弟弟大的岁数。”

“嗯。”小女孩点头。

“那从这个图你能看出18岁是怎么得出来吗?”祝微林问他,声音温柔。

女孩反应很快,指着图说:“是这个三角加这个三角,然后再加这个六岁。”

“对了。”祝微林一边肯定一边在一旁写△ △ 6=18。

“这样可以看懂吗?两个三角的和是18-6等于12岁,也就是在哥哥弟弟年龄相同情况下的和,结合这个图。”

小女孩没说话,盯着图和算式看了会儿,祝微林以为她没听懂,正想该怎么再换讲述方式。

“所以三角是弟弟的年龄,弟弟是6岁,哥哥比弟弟大6岁,是6 6=12岁。”她抬头看向祝微林,“是吗哥哥?”

祝微林冲她笑:“对。”

小女孩也高兴,接过笔写上答案,还在旁边画了和祝微林一样的图。

“谢谢哥哥,”女孩笑着说,“也谢谢小楚哥哥。”

楚凌:“别客气,虽然也没帮上什么忙。”

祝微林:“举手之劳,举手之劳。”楚凌已经听出了他话里的不好意思。

这会儿老板娘已经忙完能休息下来,给楚凌和祝微林唠了两句,问他:“这是你朋友,以前没见你带来过。”

“新朋友,也是住这附近的。”

祝微林站起身鞠躬:“阿姨好。”

“没事没事不用站起来,以后常来啊,咱家的馄饨好吃。”

祝微林一顿点头:“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