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花和掌声永远是别人眼里的。当事者身在其中,更了解不为人知的尴尬。
论坛成功了,庆功宴一定要搞。
那天,路菲穿的高跟鞋,为站在舞台上一动不动的精致准备。高贵优雅的“系袢”王妃款,最后真的成了“羁绊”。
鞋跟,她没考虑太多。若要身姿挺拔,亭亭玉立,必要的高度不能舍弃。站在台上并没觉得累赘。奔前跑后布置庆功宴,踩到红毯包裹的隐形台阶,袢扣一松,左脚立马崴了。
太糗了!全场光鲜的主持人,接下来,肯定是闪光灯下,被众人敬酒,以及向领导敬酒的核心人物。结果“敬酒不吃吃罚酒”,直接被抬到了休息室。
幸亏把星巴克的外送订单给了李重,小表哥成了当仁不让的救火队员。
论坛在中国大饭店。小表哥打工的星巴克就在附近国贸。茶歇时间安排在上午十点半左右。午餐过后,嘉宾们有一段倦怠期,捱到下午也是难熬。
这时候,补一圈咖啡。
路菲当即想到了李重。打工赚钱不容易,肥水不流外人田。接下200只咖啡外卖订单,好歹刷点业绩。
路菲被小表哥搀着,一瘸一拐走到中国大饭店门口。恍惚之间,看到人影一闪而过,有点像夏小叶。
卡丁车事故后,夏小叶的实践结束。以白换礼现在的心情,谁也约不出来。她不知道主持人被换下。
按照当时所有人知晓的,今日此地的论坛,以及白换礼的闪亮出现,早已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夏小叶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今日路菲摇身一变,由籍籍无名小配角变成闪亮大女主。更没想到的是,与路菲依偎着走出饭店的,竟然不是夏平,而是一个“陌生”男人。
论坛前一日,夏平突然临时公派意大利,现场这边的执行层面,交给了北京分公司的张副总。
临行前,他安慰路菲:“这种场合,我不在,你更安心。”她当时不觉得,真正到现场得以验证。临场发挥不是一般的超出预期,结果乐极生悲。
好在,脚崴的不重。稍微休息几天,路菲回公司报到了。财务催的紧。
正舟集团项目提成,5万元。论坛主持人酬劳,8万元。还给夏平10万元,自己余下3万元。这是工作以来,赚到的最大一次性收入。
回公司那天,路菲终于证实了,论坛现场看到的确实是夏小叶本尊。
国庆前一天,学校下午放假,夏小叶没什么事,在路菲公司门口溜达,见她蹒跚下楼,迎头撞了上去。
她不知从哪打听到,来凯的工作单位。就是带着这个猛料,来到路菲面前,准备原地爆炸的。
夏小叶是一个奇怪的女孩子。有时候她让人感觉,表面上大大咧咧的,好像和谁都走得蛮近,其实接触了才知道,心里隔着挺远的。
别看夏小叶年纪不大,戳别人的软肋,一戳一个准。路菲还没想过离婚,当然也就不希望,她和夏平的亲密关系,就此东窗事发。
对付这种场面,路菲没有经验。
15岁的小姑娘自带青春期叛逆。如果夏小叶打定了主意,要让路菲自愿离开夏平。接下来,再多说一句,就是撕破脸的僵局。
显然,夏小叶认为,父母还有再婚的可能,只要中间,没有干扰因素。这一点看,她似乎没那么潇洒。
路菲懂这种心理。她更知道,这并不是,随着自己撤出,就能实现的愿望。大概率是夏小叶的一厢情愿。
辞职!路菲脑海中唯一闪过的解决方案。至少从夏小叶视线中消失。再从所有人的视线中消失。
逃避不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可站在面前的夏小叶,偏激,固执,什么事情都可能做得出来的问题少女。事实又是,她是夏平的女儿。
脱离尚佳公司,脱离这层业务,即使被泼脏水,最起码躲远一点,而且少些溅到别人身上。
至于未来的路怎么走,路菲完全没有想好。她只晓得自己,有胆量裸辞,没勇气裸离。
辞职没跟夏平商量主要不知道怎么说。
Andy到底是生意人。路菲在不在公司无所谓,把甲方爸爸眼里的红人挪开,不管什么原因最终没法交代。路菲可以不要,正舟的买卖不能不要。
辞职的消息,不出12个小时,传到夏平的耳朵里。回复很是体面:“完全听从本人意见!”
提交辞呈后的几个小时,路菲脑子里也有飞速运转:如果有人问起来,她该怎么回答?
不得善终,不是她想要的结果。她所做的一切,仅仅为了躲过眼前的风波。
除此之外,路菲对夏平,还有另一层防备。
躲避夏小叶的视线,重点是闪开婚外恋的流言。如果让夏平知道,自己与他的交往,戴着戒备的铠甲,这一层感情的真伪就说不清楚了。
掩盖一个谎言,需要另一个谎言。路菲晓得,妥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不能“撒谎”。那么,什么真实状态,既不伤大雅又曲线救国呢?
路菲想起高中同学高兰。
当年心理学还是冷门专业。中学时代思想高深的高兰,有志投身于此。考医科是家人的夙愿,她在完成这个夙愿的同时,也满足自己一个梦想,把专业悄悄改成了精神分析学。
家里听说吓疯了,以为毕业直接进精神病院呢。但她又是幸运的,五年医科期间正值心理学发展的黄金时机。因当年创作小说的文笔,她时常受邀为杂志撰写心理咨询专栏。
毕业后的同学聚会,高兰意外地成为中心人物,聚拢着各行各业的谈资。
路菲琢磨着,大概没有什么,比断定一个人心里有病,最不容易确诊,也最容易确诊的了。
与她相约见面,路菲自觉买票上车。彼时,高兰已是小有名气的心理医生。
“兰诊所”这个动听的名字,不仔细辨识,以为一家花房。或许想在心理上缩减病人的恐惧和距离,给他们一个欣然敞开心扉的居所。
去之前,路菲用心地买了一束墨兰。半公半私,算是给自己壮胆。毕竟“没病装病”。
诊所开在一座小四合院。据说是祖上留下的遗产。若非如此,租一个醒目的店面成本还蛮高的。国人对心理咨询的热度,远不够保证收支平衡。
走入庭院,左手一株枣树,右手一棵柿树。正午时分,繁密的枝叶联手将阳光阻隔,斑斑点点洒在地面上。
没有白大褂。没有消毒药水味。没有白色窗帘和床单。诊所内的一切,皆是家常布置。
十一过后天气微凉。高兰穿着改良版长袖旗袍,图案白底碎花仿佛正是兰花。高耸的马尾,优雅中透着俏皮。娃娃脸天真模样,亲和力满分。
原本想,求老同学帮个忙,说明来意坐坐就走。结果也不知道,是不是闯进这样的氛围,特别容易产生相应的心理暗示。轮到路菲进去之后,人物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简单寒暄一番,她把预先设计好的请求,莫名其妙地吞了下去。愣是把自己当病人一样,在滴水不漏的循循善诱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
如果这个时候,路菲知道高兰是正舟分公司聘请的心理咨询顾问,打死都不会自作聪明跑来这里,面对着她,说出对辛迪都不敢讲的真心话。
不幸中的万幸,路菲并没说出夏平的名字。但是凭着高兰的聪慧,以及对北京分公司的了解,会不会主动想到,路菲讲述的正是她和夏平的渊源。那就只有高兰自己知道这个秘密了。
两个女人之间,真正意义上的对赌,正是路菲从高兰那里开具抑郁症医疗诊断书的两个月之后。
那时的路菲,已经是夏平手下公关部经理。上手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配合高兰,招聘一批岗位人才。分析心理和品评专业,分别是她俩的职责范畴。
聪颖机智如她们,当着夏平的面,不约而同亮出的身份,恰恰是冠冕堂皇的标签:高中同学。
路菲不说真话,高兰应该明白。高兰不说实话,路菲有点不懂了。难道她的职责,不是帮着夏平,厘清身边工作人员的真实属性和心理动因吗?
路菲爱夏平,这是真实的心声。想必在她作为“病人”的倾诉中,高兰不难明确感受这个信息。
记得高兰大学时期,发表过一部言情小说。路菲就诊之前,特意拜读过的,以便知己知彼。
其中一段阐述印象深刻:“玩弄办公室政治的男人,也是容易发生办公室恋情的高危人群。他们晓得,一个女人,在灵魂的高度监控之下,能够最大程度地激发商业潜质,心甘情愿地替她爱的男人,内部守城,外部掠地……”
或许没有什么,比让他们走得近些,再近一些,更能考验他们,在彼此眼中的形象,彼此心里的分量。
两个聪明女人打配合,益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过往的交集,好似都没发生。交流的话题,全是眼下案例。
近距离观察,优雅知性的高兰,也是妥妥的美女。以前尽把注意力放在她与众不同的事业上。没想到,配合姣好的面容,周身散发的芝兰香气,别有一番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