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相思令(权谋) > 第14章 鱼鳞图册案(十三)

长相思令(权谋) 第14章 鱼鳞图册案(十三)

作者:于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2 12:15:31 来源:文学城

张景初抬头,气定神闲的拱手回道:“回少卿,确有此事。”

“然田地之事,乡间尽知,田主胡荣通过一些卑劣的手段,强取豪夺乡民的田地,再以放租的方式,奴役乡民,又趁灾荒之年,增涨田租,并在陈大山上前讨要说法时,将其残忍杀害,抛尸荒野,学生路过陈家沟,看到死者惨状,及其家中老幼诉说无门,祖孙二人孤苦无依,这才动了恻隐之心,决计为他们讨回公道,学生的本意,只是希望通过陈大山之案,能够严惩凶手,从而替乡民们拿回被强占的田地。”

“至于那些隐匿与私自开垦而未上报的田地,学生并不知情。”张景初解释道,“况且,学生所为,是合于情理的为民请命,并无触犯律令之处。”

大理寺少卿与刑部侍郎听后纷纷点头,“传你来,只是为了让主簿录册,叙述整件案情,好呈报朝廷,并非是要问责于你。”

“既然已经了清,你退下吧。”大理寺少卿挥了挥手。

“喏。”张景初叉手退出公堂。

审完张景初后,大理寺少卿再次拍响惊堂木,“周临。”

面对比三司使更高的两位司法官,加上胡荣对张景初的猜疑,让周临更加确信张景初的背后就是魏王,但为了以防万一,他仍有所保留,没有直接将太子供出,而是上呈了证据,一份最详细的鱼鳞图册。

“罪民手中,也有一份图册,当时之所以誊录,一是为了核对,二是防止有变。”随后周临将图册埋藏的地点供出。

“速速去取。”大理寺少卿吩咐道。

------------------------------------

张景初走出公堂时,没有在人群中找到顾念的身影,她张望了一圈,眼里有些失落,但却并不意外。

早在她做答复时,她或许就已经猜到,但同时她也很清楚,这个案子一旦卷入,就再难脱身。

“即使做了答复,又能如何。”张景初喃喃自语道。

——潭州·茶肆——

“公主。”长史赵朔回到茶肆,却只敢站着而不敢同坐,“那位姓张的书生,没有深言此案,他好像并不知情。”

“是吗?”顾念轻轻挑眉,眼里越发的疑惑,她仿佛看不透张景初,已经不知道她到底想要做什么了。

“不过那位揭发案情的家奴,”赵朔小心翼翼的抬眼,“向大理寺与刑部提供了原本已经遗失的鱼鳞图册,说是一共有两份,一份在县丞手中,还有一份则由他所持。”

“户部的账目总不会有假,还有那摆在眼前的田地,只要一核对便能知道,图册已经不重要了,”顾念说道,“只不过可以加快案件的进程罢。”

“迟则生变,尽快解决也好。”顾念又道,“只要不是经由她手,事情就还不算太坏。”

“她手?”赵朔疑道,“是那个书生么。”

顾念抬眼,赵朔连忙低头,“臣多言。”

“鱼鳞图册交出后,因为隐田的数量太大,大理寺与刑部起疑,在严刑逼供下,县丞吴璋供出了户部下派地方的转运使,此案牵扯到了朝廷的户部。”赵朔旋即又言。

“地方官之首乃是州牧刺史,刺史总揽地方军政,这件事竟略过了刺史吗?”顾念对潭州刺史袁熙起了疑心。

“从审讯的结果来看,潭州刺史似乎并不知情。”赵朔回道。

顾念却摇了摇头,“不,他一定知道,而且知道得很详细,身为地方官,既要治下,又要呈上,他是不愿得罪太子,同时又不想背这个罪,别忘了,袁熙是被贬出京的。”

顾念突然又想到了张景初,“看来这个案子,比我想像的还要复杂。”

---------------------------------

贞佑十六年,十二月下旬,长安。

潭州一案,顺着线索层层往上调查,最终牵扯出了一位正四品的朝廷大员,户部侍郎。

皇帝震怒,下令查抄,并处以极刑,枭首示众,不久后又严惩了一批有牵扯的官员,昭告天下。

“陛下。”吏部尚书进入殿中,“关于潭州刺史袁熙的处置,还请陛下定夺。”

皇帝倚在凭几上,“这个老匹夫,走到哪儿都不安宁呢。”

“潭州一案,乃发生在潭州刺史的治下,但赋税却是经由转运官亲自对接,且袁熙曾上奏过此事,但为朝廷所搁置。”吏部尚书又道,旋即叩首,“臣愚钝,请陛下裁决。”

皇帝捋了捋胡须,“袁熙虽曾上奏,然潭州距京遥远,地方刺史应当更加恪尽职守,谨慎小心才对,他的罪不可免,但这些年潭州的吏治,我听说还不错?”

“是,袁熙的考功,一直为甲等。”吏部尚书道,“在当地颇有政绩,而长沙县之事,是袁熙赴任之前就已经存在。”

皇帝突然抬眼,并意识到了什么,但却没有直接说出来,“他的治下,都能生出这样的案子,那么其它地方呢。”

皇帝揉了揉额头,“关于潭州刺史,就罚其俸禄三年吧,延长任期,不再调回京城。”

“喏。”

“陛下,太子殿下求见。”内侍踏入殿内奏道。

听到太子,皇帝的脸色瞬间拉下,并暗藏着一股怒火。

“宣。”

--------------------------------

——潭州——

随着朝廷的降罪下来,鱼鳞图册一案彻底尘埃落定,所有涉案的官员,皆得到了严惩,同时也使得朝廷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设立新的巡查官员。

“九郎。”一名小厮来到了张景初的院中,将一方椟拿出,“有一位娘子,让小人将此物转赠给您。”

张景初从他手中接过,打开后发现里面是一块布条,心中一沉,紧张又慌乱,“那位娘子人在何处?”她焦急的问道。

“城东郊外的龟塘河畔。”小厮回道。

张景初收起方椟,随后牵出一匹马,火急火燎的出了城。

天色逐渐变得阴沉,且天边还有闷雷声响,是风雨来临之势。

寒冬已尽,河畔的杨柳开始冒出了新芽,马蹄飞踏,直到在河对岸的雨亭中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才渐渐停下脚步。

张景初望着对岸,勒停了马,又从身侧折了一支杨柳从马背上跳下。

她将马匹栓在石桥旁的柳树下,吹着竹笛踏上了石桥。

初春的寒风略过江畔,吹起了发带,江面之上泛起涟漪,眼眶已被泪水浸湿。

听到江面上传来的笛声,顾念从雨亭中坐起,望向石桥。

许是因为道别,所以她特意将男子的袍服换下,着衣裙相见,做着最后的离别,春风卷起的披帛,飘拂在腰侧。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她们对视着,越来越近,直到亭中咫尺相见,张景初垂下双手,女子腰间随风飘拂的披帛,轻触到了她的手背之上。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离别的诗句从她口中哽咽念出,她将手中从枝头折下的杨柳相赠,“我们还能再见吗?”眼里充满了不舍。

顾念看着她,心中未能止住的颤动着,“潭州东郊外十里,有一家客栈。”她伸手,接过折柳。

“三天后的夜晚,我在那里等你。”

--------------------------------------

——长安·大明宫——

内侍从宫殿中走出,随之一同出来的还有吏部官员,太子李恒穿着紫色公服,腰间束着别于亲王及三品以上高官的玉带。

“太子殿下。”官员们纷纷上前行礼。

李恒点了点头,待他们离去后,主动向同时出来的内侍轻声询问,“高翁,圣人何事唤孤?”

皇帝身侧的近臣,内常侍高寻,张望了一眼左右,而后小声低头道:“殿下,圣人的脸色不大好,至于是何事,小人也不知。”

李恒听后,不免心慌了起来,犹豫的不敢入内。

“殿下进去吧。”高寻于是催道。

李恒只得硬着头皮,脱靴踏入殿中,向倚坐在御座上的皇帝,屈膝叩首道:“臣,皇太子李恒,叩见陛下。”

皇帝握着背靠的扶手,脸色阴沉,此时的殿内,只有父子二人。

李恒埋头于地,跪了许久也不见皇帝开口,心中更加惶恐,“陛下召问臣?”

“太子上前来。”皇帝终于开了口。

李恒的心一沉,抬起头看着座上的父亲,小心翼翼的爬上前,“阿爷?”

皇帝撑着扶手,将身体倾向太子,“潭州的事情,太子知道吗?”

李恒瞪着双眼,满脸惊恐的望着身为帝王的父亲,“臣…”

君王的一句问话,让他心中的恐惧落地,这仿佛是敲打一般的言语,也让他的思绪乱成一团。

他不清楚这是皇帝的试探,还是皇帝已经知道了他的所作所为,猜不透君心,这才是令他最害怕的。

然而他的犹豫,仍会带来猜忌,所以无论如何,他都只有一个选择。

李恒重重叩首,闭眼认罪道:“臣知罪!”

“真的是你?”皇帝瞪着太子,忍着心中怒火,仿佛下一刻就要降下雷霆之怒,“朕的太子。”

潭州是长沙古称,龟塘河在清代改名圭塘。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鱼鳞图册案(十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