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99章 破寒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99章 破寒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26 19:28:14 来源:文学城

残雪未消,春寒料峭,东府城头的青龙大纛迎风招展。

一队远道而来的人马在城下止步,为首的少年一身戎装,仰头望着城门“东府城”三个大字,深吸了一口气。

他纵身下马,紧随其后的魁梧大汉接过了缰绳。众人步入东府城,不消向路人打听,便沿着青石大道来到了成府。

那少年客客气气地递交了名帖,便耐心在门口等着。两座石狮子威严耸峙,森森然与朱门紧闭的府邸交相辉映。

时已近黄昏,城中炊烟袅袅,街上行人逐渐稀少。

那少年正描摹着石狮子的神态,忽听来时路上铁蹄铮铮,马匹嘶鸣。循声望去,道旁垂杨间闪现出一队人马,约有数十人浩浩荡荡,个个弁冠束带,牵黄擎苍,马上挂着沉甸甸的猎物满载而归。

公府大门轰然大开,数十名小厮鱼贯而出,恭恭敬敬守在府门口。

那少年被挤到了一旁,回首细看那纵马而来的队伍,为首竟是名玄衣少女,胯-下魁梧的枣红马跃阶而上,如疾风利刃,箭矢铮然。

那少年一时惊呆,再也挪不开目光。

成之染正要策马入府,余光瞥到有人盯着她,侧首一看竟似曾相识。她旋即打马回身,居高问道:“你是什么人,又在此作甚?”

那少年只愣神看着她,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同行的柳元宝哂笑一声:“哎,女郎问你话呢!”

那少年恍然回神,局促地拱了拱手,自报家门道:“在下元破寒,河南人士。欲求见扬州刺史成公。”

河南元氏……这年头在江南可不多见。成之染稍稍诧异,不由得端详他一番,心头浮起莫名的熟悉之感。

元破寒面容俊朗,一笑便如雪域生花,又问道:“敢问小娘子芳名?”

徐崇朝早已在阶前下了马,闻言瞥了他一眼,又看向成之染。

成之染并不答话,问道:“你从北地来?”

“算是罢。”

“我带你去见刺史。”成之染下了马,将白蹄交给马僮。

元破寒跟着她步入公府,只略略扫了眼府中馆舍,那目光便又黏在成之染身上。他不依不挠,择机又问道:“不知小娘子如何称呼?”

成之染闻言止步,侧首打量他:“我们是不是见过?”

元破寒讪讪地笑笑,摸了摸脑袋,不由得失语。

这一路楼阁幽深,他再也没多说话。

成肃刚看过元破寒的名帖,正在沧海堂候客。日影西斜,堂中在无边静谧中隐隐浮动着喧嚣。他一身紫衣便服,垂眸调弄着茶盏,抬眸时凤目流转,流露出器宇轩昂的气度。

元破寒步入堂中,恭敬地行了大礼,偷眼看这位将军手捻长髯,不怒自威,心下便一紧。

成肃凝视他许久,意味深长道:“你是元武侯的后人?”

成之染站在堂下,闻言与徐崇朝相视一望,目光中难掩惊愕。

元武侯乃是敬称,其人名为元仲衡,鼎鼎大名她早有耳闻。元仲衡是辅佐伪朝贺楼氏一统北方的股肱之臣,深得国主贺楼骞信重,执掌朝政二十年,竭忠尽智以事其君,端的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成肃虽身在南朝,也不得不承认,元仲衡在近世士流中称得上第一等的名相。

元破寒敛首,言语间似是喟然:“家祖亡故三十余年,幸得第下垂思,不孝孙无任感荷。”

“元郎请上座,”成肃不由得叹息,“即便在江南,闻说武侯风采,仍让人心驰神往。我亦想见其为人,可惜天不遂人愿。”

元破寒垂眸:“在下年且十九,亦不曾得见家祖。”

“如今见了元郎,我也算是如愿了,”成肃仔细打量他一番,道,“长安路远,元郎如何到了金陵?”

“第下容禀,二十多年前贺楼天王离世后,关中大乱,内外失和。家父为奸佞所迫,带领族人南下汉中,后来又客居于雍州,在下便生长于雍州。数年前第下平定庾氏,族中见天下太平,便让在下出来闯荡。”

“哦?”成肃颇有些兴致,“你去过哪里?”

“北到秦关,南至三吴,在下游历三年,大魏半壁江山都走过了。家叔说在下已将近加冠之年,若要有所作为,还需投奔明主。因此在下从三齐赶回,特来第下府上。”

听他提起三齐,成之染又瞥了他一眼。自去岁开始,伪齐独孤氏隔三岔五在边关兴风作浪,成肃已派了参军温印虎去清剿,然而敌军见势不好便暂退,按下葫芦浮起瓢,总不能让人安宁。近日接连有军报传来,齐主独孤灼又增派数名大将南下骚扰,劫掠边民,搅扰得人人自危,彭城以南的百姓都固垒自守,人心惶惶。

她父亲恐怕也在思量此事。

果然,成肃问道:“既然如此,元郎对三齐局势怎么看?”

元破寒略一思索,道:“自独孤灼继位以来,边关一直兵荒马乱。这次他大掠淮北,劫掠数千家百姓北上。在下这一路耳闻目睹,尽是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状。”

见成肃默然不语,他慨然应道:“第下,此刻正是伐齐之时!”

堂中人俱是一惊。柳元宝本只是过来凑热闹,闻言惊讶道:“伐齐?你这是何意?”

元破寒目光坚定:“是伐齐。不是调兵驱散敌寇,不是遣将镇守边关,而是直捣广固城的灭国之战。”

柳元宝瞪大了眼睛:“你……莫不是疯了……”他为难地望向成肃,昏黄光影下,对方面容冷硬黯淡,眸中光亮却如炬火。

成肃沉沉一笑道:“元郎啊,你对独孤氏有多少了解?”

元破寒不慌不忙,拱手道:“独孤氏很早便是北地胡人的强宗,虽被贺楼天王灭国,却在七星山战后死灰复燃,占据中原。大约十年前,独孤氏又败于慕容氏之手,国人迁徙到三齐,辗转在青州立国,只今才不过两任君主。”

成肃自然也知道这些,便问道:“你可见过独孤灼?”

元破寒颇有些遗憾:“这倒是不曾。”

成肃点点头,命人燃起了烛火。堂中顿时明晃晃,烛影跳动在每个人眸中。

徐崇朝静坐良久,此时开口道:“义父,我当初避难于三齐,那时独孤灼还只是储君,朝野上下颇有些传闻。”

成肃示意他说下去。

“他年纪尚轻,若数算起来,如今不过二十有五,”徐崇朝声音渺远,似乎回到了过去,“他是前任齐主独孤嘉的侄子,生于关中大乱时,十数年流离失所,寄寓于宇文盛手下,装疯卖傻才保住性命。后来他回到三齐,以祖母所留金刀为证,与叔父独孤嘉相认。独孤嘉无子,便立他为储君。”

成肃问道:“那独孤灼为人如何?”

“他身世坎坷,若没有手腕,也不会活到今天,”徐崇朝思索道,“他在关中与母亲相依为命,后来也娶妻成家。但寻到机会投奔三齐时,竟置母妻生死于不顾,只身逃回了广固。其人狠厉绝情,不可小觑。”

成肃没有说什么,成之染轻笑一声:“这独孤灼亦是个赌徒,赌的是他恢复身份后,宇文盛便束手束脚,不敢将坏事做绝。”

徐崇朝略一沉吟,道:“或许如此罢。”

他离开三齐时,独孤灼还没有继位,之后的事情便所知甚少了。

成肃见元破寒沉思不语,便问道:“元郎此行到三齐,可对他朝局有所见闻?”

元破寒笑道:“朝中那些事,在下也只是道听途说罢了。”

“但说无妨。”

元破寒摸摸脑袋,道:“在下到广固时,听说朝中有个一手遮天的权臣,名为达奚遁。此人深得独孤灼宠信,宗族兄弟都声势显赫,颇为人忌惮。”

“达奚遁……”成之染念叨这名字,想来是胡人。

徐崇朝解释道:“达奚氏是独孤嘉的母族。”

成之染缓缓点头,独孤灼远道而来,倚重宗族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他毕竟是胡人。

“独孤氏立足于三齐,才不过十年。三齐的百姓,可对他心服?”

徐崇朝道:“非我族类,百姓心中自然有隔阂。不过独孤嘉向来善于怀柔,三齐望族,如羊毕封高四家,子弟遍布朝野,已然为他所用。”

他话一说完,忽想起元破寒的祖父也是以汉人身份辅佐胡主,登时便有些讪讪。

元破寒不甚介意,笑道:“这确是难办。”

成之染略一沉吟,道:“元郎,伐齐非小事,朝廷已许多年未对外用兵,凡事都还需谨慎。大魏与齐晋相连,若我军出击,慕容氏岂会坐视不管?”

元破寒看了看成肃,见对方并不插言,便答道:“女郎想得有道理,可齐晋之间结怨已久。独孤灼的姑母,也就是独孤嘉的阿姊,正是伪晋先主之母,如今国主慕容晦的祖母。即便是这样,慕容晦还是下手无情,欲置独孤氏于死地,逼迫独孤嘉南迁。若南军伐齐,独孤灼必不会向慕容晦求救,慕容晦更无道理出手相助。”

他侃侃而谈,于荧荧灯火中指点江山。

成肃虽不多言语,神情举止却是对元破寒极为赞赏的。

入夜之后,他特地在堂中设宴,秉烛夜谈。五湖四海化作佳酿入喉,宾主酬答间夜已阑珊。

成肃意犹未尽,然而毕竟年纪大了,后脑勺一抽一抽地隐痛。城中陡然响起鸡鸣声,夜里侍奉的小厮都面带倦容,下首的柳元宝甚至打起了瞌睡。

成之染托着腮听他们攀谈,不过神情也有些乏了。

成肃笑了笑,对元破寒道:“元郎少年英雄,胸怀大志,我这中军将军府简陋,只怕耽误了元郎。”

元破寒以为他客气,连忙拜服道:“第下过奖,在下愧不敢当。若第下不弃,在下愿效犬马之劳。”

名门贵子,敌国勋旧,他成肃可用得起?

成肃只垂眸望着他,半晌道:“元郎岂是池中物。”

【配角栏解锁进度:6/8】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9章 破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