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65章 惊变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65章 惊变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26 19:28:14 来源:文学城

罪魁祸首成肃还浑然不觉,表面上侧耳细听王平之们的华丽词句,心头却翻来覆去地念叨着何知己捉刀代笔的新词,与孟元礼默契地相视苦笑。他头一次暗恼自己在朝中位次如此靠前,以至于留给他的准备时间一眨眼便过去了。

天子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成肃站起身,清了清嗓子。天子一瞬间记起来,当自己不在金陵的时候,便是这位成大将军将萧玘从边郡召回到朝中。

狸奴偷眼看天子眸中晦暗不明,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

果然,成肃正酝酿情绪,天子便出言打断了他:“镇军与旁人自是不同,忠勇果毅,世所共知。馆阁吟咏,反而让镇军拘束,不如另造新词,愈彰德美。”

成肃一下子噎住了。他大字不识几个,背现成的诗句都费劲,皇帝竟让他临场发挥?

他想不通自己好端端待在京门,到底是哪里招惹了皇帝,好不容易回来这一趟,竟然被如此刁难。

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聚在成肃身上,其中不乏幸灾乐祸的好事者。可偏偏皇帝这样的要求他没法生气,毕竟春宴上的大部分臣僚,都是世家出身的风雅之士,虽不至于人人皆可出口成章,但起码肚子里还是有些墨水的。

然而成肃的肚子里,真的是一点墨水也没有。

柳氏替丈夫着急,暗地里拧紧了帕子。龙骧将军成雍虽跻身春宴,可他紧张得连自己诗作都要忘词,更别提出来为他阿兄解围了。

成肃从来没如此窘迫过,正绞尽脑汁,袖口却被人一拉。

狸奴仰头道:“阿父,前些日子您还教我唱《从军行》,难道忘记了?”

“哦哦……对!”成肃反应过来,胡诌道,“为父是写了那么一首诗,可怎么好意思在御前献丑?”

“可我觉得很好啊……”狸奴眨眨眼,转头对天子道,“陛下,家父太自谦,不如让奴唱给陛下听?”

天子垂眸打量她,点点头算是准允。

狸奴深吸一口气,便轻声唱起来。她歌喉明丽,然而语调苍茫,糅合成一种盛大的秾华,将曲折婉转的故事娓娓道来。

故事中是一位替父从军的女将军。她女扮男装驰骋沙场,十多年后功成名就时,婉拒朝廷的荣华富贵,千里归家与亲人团聚。从没有人想到过,那响彻帝国的赫赫声名后,是一个女子的刚强与忠毅。

这曲子本是霜娘唱给狸奴听的,狸奴被那迥异于江南绮丽的曲调触动,缠着霜娘多唱了几次,便逐渐学会了。

据说这是极北之地传唱的民歌,塞外胡骑,陇头流水,遥远得仿佛萦绕在歌声中的梦境。

她一曲唱罢,天子垂眸不言语。

成肃紧张地打量他神色,终于见天子眉头一展,唇边浮起浅淡的笑意。

“这故事中的女将军可是真?”

狸奴也笑道:“陛下以为她是真,便是真。”

这话多少有些骄纵的逾矩,连淮南长公主都瞥了她一眼。

天子倒没说什么,袁皇后轻轻抚掌,道:“这故事倒是新奇有趣,不知那女将军后来如何了?”

狸奴认真道:“后来便成了这故事里的人。”

天子闻言失笑,群臣也哄笑起来。成肃暗自松了一口气,这一节总算是挨过去。待他坐下时,后背已湿了一大片,冒着嗖嗖的凉意。

“孺子可教也,”天子赞许道,“赏。”

众人皆惊讶,春宴素来有赠绢帛的习惯,可没想到这第一匹绢帛,竟然赏给了一个不见经传的小丫头。

谢鸾有意无意朝这边看了一眼。他父亲谢让才高八斗,在成肃之前便已经吟诗一首,天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示。实在不能不……令人郁闷。

饶是心中有不平,世家的修养也不允许他溢于言表。

谢让倒不觉得有什么,低声道:“这女郎倒是机灵。”

谢鸾没应声,半晌又听父亲轻叹道:“可惜了……”

————

春宴结束后,帝后将登宣阳门城楼与民同乐。

狸奴早见识过宣阳门的壮阔,如今城楼上挂满了宫灯,一眼望去便仿佛龙蟠虎踞,于深沉夜幕中巍然矗立。她远远便听到城墙外嘈杂的人声,趴到栏杆上一看,简直吓了一大跳。

宣阳门下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地围着若干辆高大气派的彩车,人群如痴如醉地高喊,欢呼声叫嚷声不绝于耳。

“这么多花车啊……”宗棠齐不知何时又凑过来,感慨道,“我在益州时,每年都看到伯父选派些歌姬舞女进京赶灯会,据说她们会站在花车上,与其他地方送的人沿街斗技,从篱门比试到城中,只有最受欢迎的几个才有资格来到宣阳门下,由天子亲自选出优胜者,号称为灯魁。”

狸奴对此闻所未闻,好奇道:“灯魁又如何?”

“看见那里的灯楼没有?”宗棠齐指着城下巍峨的巨大灯楼,道,“他将与天子一同燃灯。”

钟鼓齐鸣,太常乐起,天子登临,万民拜服。宣阳门下“万岁”之声如山呼海啸,震耳欲聋。礼官向吏民朗声宣读了天子的上元贺词,万众瞩目中,今年获胜的灯魁也登上城楼,与天子一同将火种扔向高耸的灯楼。

一瞬间,灯火自上而下渐次亮起,如火树银花,如飞流悬瀑。灯楼上嵌套着螺旋叠复的走马灯,形态各异,流光溢彩,灯影中你追我赶,川流不息。

狸奴简直要看花了眼,拽着柳氏指指这指指那,一时间目不暇接。人群在目眩神迷中欢呼不已,庆贺久违的太平又重现于世,城楼内外弥散着喜庆和欢愉。

天子淡然的脸上似乎流溢着喜色,在节日气氛即将登顶的那一刻,他轻轻抬手,一道命令悄无声息地被内侍送出。

满城璀璨的灯火遮掩不住望楼的信号,天子的旨意数息之间便传遍城中,不知城墙内外何人惊呼声起,只见四面八方浮起无数盏明灯,带着盈盈暖意直奔天际,汇聚成漫天星辰。

狸奴直看得脖颈发酸,哑然于如此摄人心魄的壮观,不由得摒住了呼吸。

身旁不知何时走近一人,笑着对她道:“如此盛景已多年未见,女郎可真是好运气。”

狸奴并不认得他,只见他四十上下,一身紫袍衬得人颇有几分儒雅,容貌反倒是极俊美,似乎在哪里见过。

那人接着道:“去岁圣驾还朝,皇后又在除夜诞下皇女,难得是双喜临门,普天同庆。”

狸奴不动声色道:“世人以孔明灯寄寓心愿,明灯万盏,正是天子为万民祈福之意。奴自然高兴得很。”

孟元礼本与成肃闲谈,闻言赞许地朝狸奴点点头。天子为一国之君,自当胸怀苍生万民,岂能拘泥于个人得失。

他向说话的那人投去一瞥。

都官尚书周士诚毕竟是世家出身,饶是脸上挂不住,依旧笑了笑:“女郎有心了。如今海内安宁,委实是百姓之福。”

这话说得狸奴颇有些感伤。庾氏平定,海寇归附,四海承平,可纵然如此,她三叔还是远在荆州镇守一方。如此歌舞升平的上元之夜,终究是少了成誉的身影。

四更时分,天还乌漆漆地黑,城中的万家灯火也渐次零落。众人恭送天子离席后,各自三五成群地归家。

狸奴脑子里昏昏沉沉,被冷风一吹,这才清醒了三分。她钻进牛车,隐约听外面成肃与孟元礼交谈。

“篱门还未开,成兄不如去我家先歇息,小弟已备好了薄酒……”

狸奴已经困得不行了,成肃和柳氏掀帘进来时,她连眼皮都没力气抬。从前她总是嫌弃牛车慢,如今四平八稳地行进在石板路上,却格外让人心情宁静。

柳氏为她披了件衣裳,放低了声音与成肃细语。

狸奴仿佛陷入了一个沉沉的梦,在这一方不甚宽敞的天地里,在和煦的暖意中浮沉。黎明的金陵已归于沉静,寒夜里连鸡鸣声都显得格外辽远。狸奴的梦境兀地颠簸起来,被阵阵刺耳的节律扭动着,拉扯出粗粝的锯齿。

柳氏见狸奴拧起了眉头,不安道:“这是哪里的马蹄声?”

成肃凝神细听,外间的寒意自罅隙透出,一颗心渐渐揪起。

确实是马蹄声。

蹄铁落在青石板上铿然作响,哒哒之声不绝于耳,一阵一阵越来越响亮,终于伴随着吁声在车前戛然而止。

“启禀将军,江陵八百里加急!”

狸奴猛然睁开了眼睛。

“呈上来。”

成肃的语气依旧平稳,可眸中难掩焦急之色。

侧帘掀起时,冷风直扑到狸奴脸上,吹得她一阵战栗。

成肃急匆匆地拆开文书袋,越看眉头越紧皱。

“阿父,发生了什么?”狸奴紧张地盯着他,迟疑道,“阿叔那边是不是……”

成肃一拳打在坐榻上,狠狠咬了咬牙,将文书扔给她看。

狸奴只扫了一眼,不由得倒吸口凉气,寒冬的冷意直渗到骨缝里。

“益州刺史宗达……宗达被杀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