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长公主升职手札 > 第364章 辞爵

长公主升职手札 第364章 辞爵

作者:担花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5 19:04:39 来源:文学城

这一年上元之夜,宫中并无春宴。一轮明月从柳梢浮起,成洛宛挂上了她亲手制作的彩灯。

灯盏亮起的那一刻,盈盈光影倒影在她漆黑的双眸里,亮晶晶地如同星子,璀璨夺目,让成之染舍不得移开眼睛。

胸中连日来郁结之气,也仿佛被星彩驱散了三分。

乳母将徐长安抱给成之染,她接过小小的襁褓,婴孩正咧着嘴朝她笑。

成之染为那笑容一晃神。

因着年节的缘故,她的镇国府门庭若市,整日里宾客不绝。她不再是东府后宅随祖母和叔母一道招待女眷的成家女郎,而是像她的父亲一样应对百官的主人。

白日的喧嚣如潮水般散去,茕茕灯火下,她有些惘然,她那远在彭城的父亲,府中也一定热闹非凡,他会不会与她仰望同一轮明月,会不会思念数年不归的金陵?

可是以私心而论,她不愿他回到金陵。金陵的富贵繁华,像一张巨大的网罗,即使是她的父亲,也不免犯错。

成洛宛忽然大喊:“看,大灯笼!”

成之染循声望去,遥遥夜幕里,一盏巨大的天灯,孤零零地在万众瞩目中飘起。

她一眼看出,那是宫灯的形制,往年唯有在春宴极盛之时,才铺天盖地地飘满金陵城。

放飞这天灯的人,会是天子吗?

在天灯飞出宫城的时候,他又会作何感想?

成之染抱着徐长安,闭上了眼睛。

“阿母!”成洛宛唤道,“阿母为什么不看啊?”

徐崇朝拉住成洛宛,嘘声道:“你阿母在许愿呢。”

成洛宛闻言,登时双手合十,也闭着眼睛,嘴里还嘀嘀咕咕。

待她睁开眼,徐崇朝问道:“练儿许的是什么愿望?”

成洛宛答道:“我要阿父阿母长长久久地陪在我身边。”

成之染不知何时睁开了眼睛,脸上似乎带着笑,又流露出几分难言的苦涩。

成洛宛问她:“阿母许了什么愿?”

“我只愿天下太平,再无离乱。”

成洛宛似懂非懂,仰头望着成之染,对方的面容被灯火覆上一层温柔的光影,在其后的许多年里,幼时的记忆已斑驳迷离,这一幕始终刻在她心里,成为对“太平”二字最好的诠释。

上元节没过几天,去往京门探亲的江萦扇回来了。她被江府的老仆送回,立于镇国府门前,颇有些形单影只的模样。

成之染欣然之余,问道:“温郎君为何不同归?”

江萦扇取出了温潜止的书信,道:“他家中似有不便。”

成之染拆信一看,竟是兖州刺史温三顾病倒了,温潜止颇有些迟疑,问她能否让老父回金陵养病。

温三顾刚过了七十大寿,实在是上了年纪,即使筋骨强健如同岑获嘉,到这般岁数也未免病来如山倒。让温三顾到金陵,由长子温印虎照料,总胜过在任上磋磨。

江萦扇见成之染沉思不语,不由得问道:“此事有何不妥?”

“并无不妥,”成之染摇头,道,“我只是在想,兖州刺史的继任人选。”

江萦扇心下了然:“第下已有主意了?”

成之染颔首,她二叔成雍进位司空以来,颇有几分富贵闲人的模样,既然他有意离京,到京门也是件一举两得之事。

她亲自到东府与成雍商议此事,成雍甚是欣然,能回到京门故里,何尝不是幸事。只是此事仍需得到成肃首肯,他当即派人快马赶往彭城请命。

桓夫人知晓此事,悲悲切切地找上成之染,哭诉道:“我的四郎远在湘州,兄长去岁也丢官的丢官,丧命的丧命,如今倘若你二叔也离开,让我还怎么活下去!”

成之染劝道:“不是还有二郎在跟下侍奉?他已经长大,叔母若是有什么难事……”“二郎如此不成器,我怎能指望他!”桓夫人痛心不已,“旁人家的孩子,这个年纪都好好地去太学读书,二郎却死活不肯去,如今文不成武不就,将来可让我怎么办!”

成之染岂不知成修远纨绔,可是他堂堂醴陵县公世子,再怎么纨绔,将来铨叙一官半职,还不是风光坦途?她心中犹疑,这些事,她叔母不会不明白。

成琇莹随母亲前来,见状颇有些无奈,私底下寻了个机会,对成之染道:“我母亲确是为二郎忧心,不单单是因为我父亲外任。”

成之染不解其意。

成琇莹有几分忸怩,道:“皇次女今岁便要及笄了,已封了清河公主,因大郎与琅邪公主婚配,我母亲想着,可否也让二郎尚主?”

成之染吃惊不已,一时间哭笑不得。

成琇莹犹自解释道:“我阿母年纪大了,平日里难免胡思乱想,二郎若没有着落,她终归难以安心。”

成之染叹息:“公主岂是人人能娶的?”

成琇莹垂眸,道:“我明白,可我阿母认准了这事,旁人怎么劝都说不通。她还说,大郎再如何,也只是庶子,二郎却是嫡出,并不比他低了哪里去。”

成之染眸光微动,对她道:“这些话,休要在人前提起。”

成琇莹颔首:“我只对阿姊说便是了。”

“二娘可希望二郎尚主?”成之染问道。

成琇莹沉默了许久,道:“清河公主冰雪聪明,我阿兄配不上的。更何况,她也不会喜欢我阿兄……”

“哦?”成之染心中一动,问道,“为何?”

成琇莹抿了抿唇,摇头道:“只是我猜测罢了,帝女之事,我哪里管得?”

她不愿意说,成之染也不再追问,对于桓夫人所思所想,只怕成雍要比她更为头疼。

人心不足蛇吞象。成氏已到了如此煊赫的境地,再往前所走的每一步,都不得不深思熟虑。

————

成雍派去彭城的使者还没有回信,孟元策一行于料峭春寒之中归来。

不出成之染所料,这一行无功而返。成肃既不肯做梁王,也不肯回京。

据孟元策所言,他犹在病中,强自答谢圣恩,却无法受命。

天子听闻回禀,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待退出殿外,成之染唤住孟元策,问道:“仆射此去彭城,可知梁公患了什么病?”

孟元策看了她一眼,似是叹息:“梁公到了这般年纪,患了什么病都不稀奇。”

两人沉默地并肩而行,初春的日光凛冽薄凉,落在人身上也了无暖意,成之染不由得拢了拢袍袖。

“孟仆射,”她兀然止步,紧盯着孟元策的眼睛,问道,“你想做尚书令吗?”

孟元策神色微变,说不出到底是惊讶还是惶恐,抑或是兼而有之。他下意识朝四周扫了眼,随从都跟在后面,颇有眼力见地隔了不远不近的距离,想来是没有听到成之染的话。

“以下官名位,岂敢企望?”他压低了声音,言语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成之染不由得笑了:“仆射何至于此?放眼当朝,哪还有第二人能如仆射?”

她不说还好,这话说出口,孟元策登时苦了脸,嘴唇动了动,蹙眉道:“第下,这种玩笑话,可是开不得!”

成之染不依不饶:“仆射在担心什么?”

孟元策盯了她许久,从她脸上找不出一丝玩笑的痕迹,半晌,他摇了摇头,道:“梁公为相国,总百揆,何须尚书令?身居此位,我已心满意足了。”

“孟仆射啊……”成之染一声叹息。他虽不曾直言,她也能明白他的顾虑,有她那位大权在握的父亲在,李劝星谢让前车之鉴,谁敢再做这第二人?

可事情本不该如此。

成之染望着远处绵延不尽的宫墙,成群寒雀从大司马门城楼上飞起,呼啦啦扑向日影,倏忽又杳无踪迹。脚下这条路终有尽头,那扇宏阔的城门之外,她又能看到什么?

孟元策跟在她身侧,忽而又听她说道:“仆射家夫人早逝,家宅空虚,为何多年不曾续弦?”

孟元策有些意外,道:“我已经四十有五,子女也成家立业,早已没这个心思。”

成之染似是勾唇:“可是偌大的孟府,岂能靠仆射一力维持?”

孟元策慨然一叹。他老母尚在,兄弟亡故,子侄聚族而居,他从前在外为官,一大家子人,有赖于寡嫂操持,可如今寡嫂也年过半百,越来越力不从心。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有时也令他左支右绌。

不过成之染话中所指,显然不是为了这些事。

孟元策问道:“此话怎讲?”

成之染道:“外子有一姊,早年流离,有个十几岁的孩子。孤儿寡母,终究艰难。仆射若不弃,到府中侍执巾栉,也是个归宿。”

孟元策难掩意外之色,不由得放缓了脚步。徐崇朝有一位阿姊嫁给赵兹方,他是知道的,如今正圈禁湘州,成之染所言显然不是那一位。

终究是徐宝应之女,只怕年纪也不会太大,他略一沉吟,道:“我何德何能,委屈了镇北将军的千金。”

“能得仆射庇护,何来委屈一说?”成之染眸光一顿,道,“我舅父从孟氏取妇,我阿妹也许了令郎,此番若能成美事,我与仆射也算是亲上加亲。仆射若以为我人微言轻,我央求舅母到府上做媒便是。”

孟元策很是迟疑,问道:“这位娘子从前下嫁了哪户人家?”

徐丽娘在三齐之事败露时,孟元策尚在江州,此事成肃瞒得紧,荆扬之间一番腥风血雨后,也无人胆敢议论。成之染见孟元策委实不知,隐晦道:“她母子二人曾流徙岭南,往事不可追,惟愿仆射不弃。”

孟元策略略吃惊,识趣地不再问了,只是道:“第下容我再想想。”

成之染颔首一笑:“我从未错看仆射,此心与往日并无二致。”

孟元策望着她眸光灼灼,灿然如日影。多年前那个匹马到丹阳的少女,仿佛又出现在眼前,兵锋剑气,都不如她眸光凌冽三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